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186245丛书名: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
序言
Ⅰ《左传》
Ⅱ《穆天子传》、《山海经五臧山经》
Ⅲ《尚书禹贡》
Ⅳ《山海经海外经》四篇以下
Ⅴ秦朝的西进
Ⅵ汉朝的西进
结语
引用文献
注释
居延绿洲的遗迹分布和额济纳河
——展望汉代居延绿洲的历史性复原森谷一树
前言
Ⅰ居延绿洲的遗迹分布
Ⅱ认定遗迹的相关问题
Ⅲ为了探寻居延绿洲的汉代耕地
Ⅳ汉简中的“河”问题
Ⅴ卫星遥感图像和遗迹分布
结语
引用文献
注释
宗教信仰和环境需求
——十一至十四世纪藏传密教于黑水城
地区的流行沈卫荣
Ⅰ藏传佛教于西夏王国(1032—1227)的主导地位
Ⅱ黑水城汉译藏传佛教文献的主要内容
Ⅲ藏传密教和黑水城之自然环境间的互动关系
注释
西夏末期的黑水城状况
——根据两件西夏文文书佐藤贵保
序言
Ⅰ2736号文书
Ⅱ8185号文书
结语
引用文献
注释
利用“尺度考古学”再探额济纳史白石典之
Ⅰ额济纳考古学的新视角
Ⅱ王朝的更替和尺度的变化
Ⅲ尺度反映的遗迹年代
Ⅳ不同规模遗迹所反映的情况
Ⅴ放眼民众
Ⅵ耕地的模样
Ⅶ为了更加深入解明额济纳的历史
引用文献
探讨蒙古时期的区田法技术井黑忍
序言
Ⅰ蒙古时期区田法的相关资料
Ⅱ农作物的栽培及其方法
Ⅲ区园地的结构
Ⅳ与桑栽培相搭配
结语
引用文献
注释
喀喇浩特是贸易城市吗?
——从内蒙古自治区宋、元时期遗迹所出中国
陶瓷器来看弓场纪知
序言
Ⅰ从研究史的角度观察中国陶瓷器交易的研究阶段
Ⅱ科兹洛夫队采集的喀喇浩特城出土陶瓷器
Ⅲ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出土金、元时期陶瓷器的遗迹
Ⅳ喀喇浩特城出土陶瓷器的交易品可能性
结语
引用文献
注释
关于清朝雍正年间黑河断流和黑河均水制度井上充幸
序言
Ⅰ关于雍正四年的黑河断流
Ⅱ围绕1700年代前半的黑河水量
Ⅲ1700年代前半黑河中游的农业开发
Ⅳ水争的频繁发生和黑河均水制度的制定
Ⅴ《均水章程》和各堡分担的业务
Ⅵ如今依然延续的黑河均水制度
结语
引用文献
注释
《赈纪》
——那彦成和嘉庆十五年的甘肃赈济加藤雄三
Ⅰ序言:陕甘总督那彦成
Ⅱ嘉庆十五年的灾情
Ⅲ灾害的真伪——与年轮年代学数据进行比较验证
Ⅳ那彦成的赈济事业
Ⅴ赈济后的甘肃社会
Ⅵ结语
引用文献
注释
从现代中国史看额济纳的水和畜牧业
——地下水依存型畜牧业的开始,以1957—1965为
中心呼和巴特尔
序言
Ⅰ额济纳绿洲的人和自然
Ⅱ从牲畜统计看额济纳旗畜牧业的步伐
Ⅲ额济纳旗畜牧业的减产和黑河水流量的急减
Ⅳ额济纳旗畜牧业的增产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结语
引用文献
注释
当回顾我们历史的时候,居住在欧亚大陆中央干旱半干旱地带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之大,不容忽视。因为该地域对大洋东西文化交流极其重要,而且由于它位于迥然不同的东西文化接点上,从而产生了其独有的文化。这一文化分别向东向西扩大,可以想象,它一直剧烈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历史。
在欧亚大陆中央一带,有曾被称作地上乐园的绿洲,现在被称作额济纳。
额济纳地处发源于中国西部青海和甘肃两省境内的祁连山山脉而北流的黑河下游附近,周围是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的沙漠。额济纳之所以作为人们聚居的绿洲而存留下来,就是因为它依赖了黑河的充足水源。黑河的河水,一直孕育着河畔的胡杨林和草场。人们一直养殖着以这些植物为食物的动物。不仅如此,人们还积极修建引用黑河河水的灌溉系统,成功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尽管处在荒凉的沙漠之中,它却被看作乐园,也不足为怪。
如今,黑河河水流不到额济纳,额济纳绿洲遭受着水危机。曾经荡荡流量的黑河,已近干涸,在一年中的几乎所有季节里,只在河床留下几处积水。黑河河水终流入的两个末端湖,相继消失。胡杨林等河畔的植物也已干枯。井水也近干涸。人们已经不能和过去一样从近处的浅水井取水,为了得到生活用水,不得不花费大量钱财,挖掘10米以上的深井,或者从远处挑回饮用水。一种沙漠化现象正在蔓延。
两千年以前的昔日,在黑河末端地域,有一个被称作居延海的大湖泊。那是那个时代汉朝试图摆脱匈奴长期侵犯而派遣驻扎屯田兵的地方。正是他们引用流入居延海的黑河河水,开发了灌溉农地。其周围围以不毛沙漠的绿洲,是连接世界各地的交通要地,同时对汉朝来说,是征战匈奴的重要军事据点。可是,此后居延海急速缩小。湖泊为何缩小了呢?
时间流逝,到了西夏、蒙古时代。建造在这里被称作喀喇浩特的大城郭,极其繁荣。和汉代一样,喀喇浩特周围是广阔的灌溉农地,想必生活着为数众多的人。但是,喀喇浩特的城郭今天大半已经被埋于沙漠中。只能想象,水从喀喇浩特周围已经蒸发消失。水为何蒸发了呢?
清代,似乎发生着相似的事情,那就是黑河流域的水不足问题。也就是说,在水不足这一意义上,在该地域似乎间断性地发生了多次与今天相似的状况。并且,直至今天。
如果过去多次出现过水问题,那么,揭示以该地域为中心的水环境的历史性变迁,也许能够得到处理今天水危机的智慧,或者启发。
近日益显著的地球环境问题,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极其严重的问题,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为打造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学术基础,2001年4月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简称地球研)在京都创建,提出通过研究地球不同地方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中的一例,解明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可称之为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图实施探求人类未来的研究项目。提出欧亚大陆中央一带,特别是黑河流域的沙漠化、水危机、水不足问题,正是这一绿洲项目(题目:评价绿洲地带对水资源变动负荷的适应力及其历史变迁)的内容之一。
地球又被说成是水的行星。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没有水无法生存。草、树木、任何动物以及人类,都要用水。地球各地的气候,也取决于水的活动。如果要提出水问题,那么严格地说,一定要提出在那里发生的所有现象。换句话说,如果将水问题当作课题来对待,那么就有必要集合几乎所有学术领域的研究。而且,各专业领域必须同时拥有相当出色的学术成果。
本书是在绿洲项目的调查中,尤其是在文献和考古情报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成果,是将不同专业领域的学术成果结集而成的。将过去两千年以来的历史变迁,以所谓黑河流域这一特定地域为中心加以重构,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然而,如果被问到所看到的这些能够应答多少项目所要解释的问题的话,那么并不充分。就是说,本论文集是为了与项目研究所获得的其他专业领域的成果达成整合而编成。假如,本书能被比作修筑城郭石垣的土基,那就是十分荣幸的事情。一座美丽的楼阁,有坚固的地基,才能托出她的美丽。
中尾正义
2007年1月挂补字路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