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70963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自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立以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溯及过往,苏俄战略火箭军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经验教训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种的宝贵财富,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决策提供参考。
冷战时期,苏(俄)战略火箭军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但由于保密原因,其相关资料在很长时间内都秘而不宣。如今,本书将向各位读者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冷战时期,苏(俄)战略火箭军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但由于保密原因,其相关资料在很长时间内都秘而不宣。如今,本书将向各位读者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内容简介
战略火箭军在前苏联时代是成军*晚的军种,但在五大军种排名中名列首位,是苏联核打击力量的体现,也是冷战时期令美国长期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已经装备了第五代地面战略导弹,由于保密原因,其相关资料在很长时间内都秘而不宣。本书向读者阐述苏俄战略火箭军的成军历史,梳理各型导弹性能及其装备情况,介绍苏联科研专家、历任指挥人员及部队编制,收录大量秘辛轶事,包括研发导弹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古巴导弹危机、核裁军内幕、签署中程弹道导弹条约始末等。
目 录
前言 第一篇 最初的发展 第一章 不断探索 第二章 空气动力研究室 第三章 “喀秋莎”扬名 第四章 喷气科学研究所 第五章 来自德国的挑战 第六章 战时的默默无闻 第二篇 筹备建军 第一章 对德技术争夺 第二章 对德技术复原 第三章 火箭部队建立 第四章 最初的装备 第三篇 初建成军 第一章 进入核时代 第二章 新军种诞生 第三章 扬格利的杰作 第四章 洲际导弹诞生 第五章 新型洲际导弹 第六章 孤注一掷 第七章 从地面转入地下 第八章 积极的探索 第四篇 进一步发展 第一章 预包装技术的采用 第二章 固体推进剂与多弹头 第三章 提高机动性 第四章 主导的作用 第五章 达到平衡 第五篇 进入巅峰 第一章 第三代导弹 第二章 不幸的机动战略导弹 第三章 轨道弹道导弹 第六篇 谁与争锋 第一章 “白杨”亮相 第二章 恐怖的核导弹列车 第三章 逝去的“流星” 第四章 《中导条约》 第五章 从联盟到解体 第七篇 岁月艰辛 第一章 由盛转衰 第二章 新的改组 第三章 导弹空间防御部队 第四章 旧貌还是新颜 第八篇 走入新世纪 第一章 由军种到兵种 第二章 新的挑战 第三章 再铸雄师 附录 附录一 苏(俄)战略火箭军历任司令 附录二 苏(俄)导弹型号一览表 附录三 主要部队介绍 附录四 苏(俄)战略火箭军历年实力(1960-2000) 附录五 苏(俄)地面战略导弹主要设计单位介绍 参考文献
前 言
2015年8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武装力量新兵种空天部队组建完毕。据俄卫星新闻网报道,俄空天军队由空军和空天防御部队合并组建。绍伊古说,空天部队从8月1日起已经进入战备值勤。该部队将统一管理空中、防空等力量以及俄轨道卫星集群航天器。此外,导弹袭击预警体系和太空监控体系也属于空天军队管辖范围,可提高用兵效率和确保国家空天防御体系的发展。“组建空天军队是完善俄空天防御体系的最佳方案”。
与此同时,作为俄罗斯国家战略优先选项的战略火箭军继续得到了发展,第六代导弹始终在研发进程中,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会装备部队。从冷战后俄罗斯军队历次改革来看,唯一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的就是战略火箭军,其地位可见一斑。
对于未来战略火箭军装备的构成,目前最理想的方式似乎是公路机动、铁路机动与地下发射井型并存,在燃料选择上也是固体推进剂和液体推进剂并存,当然最终是否如此,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作为曾经的苏联五大军种之首、如今的俄罗斯武装力量三大独立兵种之一,战略火箭军的历史与发展一直被人们高度关注,笔者也不例外,而这也成了写这本书的初衷。成稿后,又传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成立火箭军部队的消息,精神大为之一振,欣慰异常。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简称“第二炮兵”)为主,将其他军种分属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合并,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适应新形势下作战需求所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将成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在此祝愿我国建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历史上,“苏俄”时期为1917-1922年,“苏联”时期为1922-1991年,“俄罗斯”时期为1991-今。本书讲述战略火箭军的起源、发展,直到现状,跨越好几个时代,重点介绍苏联和俄罗斯时期,为便于表述,书名仅用“苏俄”简称。
由于资料限制及笔者学识浅陋,书中错误与疏漏难免,还请广大读者指正!
与此同时,作为俄罗斯国家战略优先选项的战略火箭军继续得到了发展,第六代导弹始终在研发进程中,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会装备部队。从冷战后俄罗斯军队历次改革来看,唯一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的就是战略火箭军,其地位可见一斑。
对于未来战略火箭军装备的构成,目前最理想的方式似乎是公路机动、铁路机动与地下发射井型并存,在燃料选择上也是固体推进剂和液体推进剂并存,当然最终是否如此,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作为曾经的苏联五大军种之首、如今的俄罗斯武装力量三大独立兵种之一,战略火箭军的历史与发展一直被人们高度关注,笔者也不例外,而这也成了写这本书的初衷。成稿后,又传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成立火箭军部队的消息,精神大为之一振,欣慰异常。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简称“第二炮兵”)为主,将其他军种分属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合并,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适应新形势下作战需求所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将成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在此祝愿我国建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历史上,“苏俄”时期为1917-1922年,“苏联”时期为1922-1991年,“俄罗斯”时期为1991-今。本书讲述战略火箭军的起源、发展,直到现状,跨越好几个时代,重点介绍苏联和俄罗斯时期,为便于表述,书名仅用“苏俄”简称。
由于资料限制及笔者学识浅陋,书中错误与疏漏难免,还请广大读者指正!
免费在线读
季霍米罗夫去世后,空气动力实验室归属于武装 司令技术参谋部军事发明局,图哈切夫斯基在1931— 1933年的2年时间内视察该实验室达到32次之多,并 数次亲临现场观看多种固体火箭弹的发射试验。在他 的关心和支持下,1933年末,阿尔捷米耶夫(B.A. ApTeMbeB)完成了82毫米和132毫米带尾翼火箭弹的设 计工作。阿尔捷米耶夫选择这两种口径并非偶然,因 为试验发动机的药柱直径为24毫米,正是这个尺寸决 定了火箭弹发动机的内径。两种火箭弹既可车载发射 ,又可机载发射,射程可达5千米以上。
在空气动力实验室迁到莫斯科之前,航空火箭弹 Pc一82和Pc一132已经准备开始批量生产。实验室在 迁到莫斯科后,很快同时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组织起 弹体生产,不久开始了批量生产。1935年,空气动力 实验室用伊一15歼击机发射了Pc一82火箭弹,之后设 计了u形卡式航空发射装置,又为PC一132火箭弹设计 了“n”形型材导轨式发射梁。当时,苏军的伊一153 、伊一16歼击机和伊尔一2强击机使用Pc一82火箭弹 ,发射装置长1.007米,导轨数量8个;此外伊尔一2 强击机和斯勃轰炸机还使用Pc一132火箭弹,伊尔一2 强击机使用的发射装置长1.334米,导轨数量8个; 而斯勃轰炸机使用的发射装置长1.13米,导轨数量 10个。
1939年4月20日,苏军在哈勒钦河第一次使用航 空火箭弹。当天161~-寸,5架伊一16歼击机执行掩护 地面苏军任务时,在前线上空与日军飞机遭遇。在距 离日军飞机1千米处,5架伊一16歼击机同时齐射火箭 ,当场击落2架日军飞机。根据统计,在这场战役中 ,苏军共有14架歼击机装挂航空火箭弹,合计击落日 军飞机13架,自身没有损失。当然,苏军取得的战绩 源于其出其不意的行动和日军飞机水平密集的编队。
此后,在苏芬战争中,6架携带PC—132火箭弹的斯勃 轰炸机对地面目标进行了攻击。整个1940年,苏联军 需品人民委员会工厂生产了125100枚PC一82火箭弹和 31680枚Pc一132火箭弹。1942年,两款火箭弹进行了 改型,新型号为M一8和M一13。
Pc一82火箭弹口径82毫米,弹长600毫米,装药0 .36千克,总质量6.8千克,最大速度340米/秒, 最大射程6.2千米,杀伤弹破坏半径6~7米,1000米 距离对地面目标的射弹散布14~16米。
Pc一132火箭弹口径132毫米,弹长845毫米,装 药0.9千克,总质量23千克,最大速度350米/秒, 最大射程7.1千米,杀伤弹破坏半径9~10米,1000 米距离对地面目标的射弹散布14~16米。
在卫国战争期间,别切尔斯基领导了1943年恢复 的涡轮喷气航空火箭弹的研制计划,设计了TPC一82 和TPC一132涡轮喷气航空火箭弹。这两种火箭弹没有 弹翼,靠旋转稳定。
TPC一82火箭弹口径82毫米,弹长410毫米,装药 0.36千克,总质量4.82千克,最大速度275米/秒 ,最大射程6.2千米,杀伤弹破坏半径7~9米,looo 米距离对地面目标的射弹散布6米。
TPC一132火箭弹口径132毫米,弹长715毫米,装 药0.9千克,总质量25.3千克,最大速度285米/秒 ,最大射程7.1千米,杀伤弹破坏半径9~10米, looo米距离对地面目标的射弹散布6米。
在研制航空火箭弹的同时,实验室还为陆军研制 火箭装置。1938年10月,火箭炮车载实验正式开始, 以吉斯一6载重卡车为平台。
P10-11
在空气动力实验室迁到莫斯科之前,航空火箭弹 Pc一82和Pc一132已经准备开始批量生产。实验室在 迁到莫斯科后,很快同时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组织起 弹体生产,不久开始了批量生产。1935年,空气动力 实验室用伊一15歼击机发射了Pc一82火箭弹,之后设 计了u形卡式航空发射装置,又为PC一132火箭弹设计 了“n”形型材导轨式发射梁。当时,苏军的伊一153 、伊一16歼击机和伊尔一2强击机使用Pc一82火箭弹 ,发射装置长1.007米,导轨数量8个;此外伊尔一2 强击机和斯勃轰炸机还使用Pc一132火箭弹,伊尔一2 强击机使用的发射装置长1.334米,导轨数量8个; 而斯勃轰炸机使用的发射装置长1.13米,导轨数量 10个。
1939年4月20日,苏军在哈勒钦河第一次使用航 空火箭弹。当天161~-寸,5架伊一16歼击机执行掩护 地面苏军任务时,在前线上空与日军飞机遭遇。在距 离日军飞机1千米处,5架伊一16歼击机同时齐射火箭 ,当场击落2架日军飞机。根据统计,在这场战役中 ,苏军共有14架歼击机装挂航空火箭弹,合计击落日 军飞机13架,自身没有损失。当然,苏军取得的战绩 源于其出其不意的行动和日军飞机水平密集的编队。
此后,在苏芬战争中,6架携带PC—132火箭弹的斯勃 轰炸机对地面目标进行了攻击。整个1940年,苏联军 需品人民委员会工厂生产了125100枚PC一82火箭弹和 31680枚Pc一132火箭弹。1942年,两款火箭弹进行了 改型,新型号为M一8和M一13。
Pc一82火箭弹口径82毫米,弹长600毫米,装药0 .36千克,总质量6.8千克,最大速度340米/秒, 最大射程6.2千米,杀伤弹破坏半径6~7米,1000米 距离对地面目标的射弹散布14~16米。
Pc一132火箭弹口径132毫米,弹长845毫米,装 药0.9千克,总质量23千克,最大速度350米/秒, 最大射程7.1千米,杀伤弹破坏半径9~10米,1000 米距离对地面目标的射弹散布14~16米。
在卫国战争期间,别切尔斯基领导了1943年恢复 的涡轮喷气航空火箭弹的研制计划,设计了TPC一82 和TPC一132涡轮喷气航空火箭弹。这两种火箭弹没有 弹翼,靠旋转稳定。
TPC一82火箭弹口径82毫米,弹长410毫米,装药 0.36千克,总质量4.82千克,最大速度275米/秒 ,最大射程6.2千米,杀伤弹破坏半径7~9米,looo 米距离对地面目标的射弹散布6米。
TPC一132火箭弹口径132毫米,弹长715毫米,装 药0.9千克,总质量25.3千克,最大速度285米/秒 ,最大射程7.1千米,杀伤弹破坏半径9~10米, looo米距离对地面目标的射弹散布6米。
在研制航空火箭弹的同时,实验室还为陆军研制 火箭装置。1938年10月,火箭炮车载实验正式开始, 以吉斯一6载重卡车为平台。
P10-11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