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58338
《我国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探析:兼论物流业与三大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关系》共分为三篇十章,*篇介绍了我国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述评;然后介绍了我国对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的探索。第二篇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研究经济变量的关联性,意旨经济政策的关联性。该篇将外生变量纳入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主要考察了三大产业、经济增长、财政支出、物流业、城镇化等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性的影响。第三篇主要对海南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问题提出的原因
二、问题提出的主要理论依据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五、本书不足之处
篇我国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的艰难探索
章 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的理论述评
一、国外经典理论
二、我国学者的理论探索
第二章 我国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的探索
一、我国城乡收入不平衡性的现状
二、工业化带动农业化道路与我国实际
三、用知识化与信息化解决我国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
第二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城乡经济
不平衡发展关联性分析
第三章 物流业和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性
一、“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及产业不平衡文献述评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物流业和三大产业影响的不平衡性分析
三、物流业及各产业间不平衡性关系的模型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四章 三大产业不平衡性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产业不平衡性现状与作用机理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三、主要结论
第五章 物流业发展与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一、文献述评
二、“一带一路”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
三、模型构建与分析
四、主要结论和启示
第六章 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不平衡性的影响
一、文献述评
二、城乡收入不平衡性的逻辑与现实基础
三、模型构建与分析
四、结论
第七章 经济增长、教育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一、文献述评
二、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三、模型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三篇海南实证分析
第八章 海南旅游业规模经济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一、规模报酬、规模经济的含义及判断方法
二、海南旅游规模经济分析
三、海南旅游业制约因素的模型分析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九章 解决海南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的道路探索
一、发展休闲农业
二、用蓝色海洋体验式旅游带动海南经济增长
三、构建海南农村物流体系
第十章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下的三亚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前人的探索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打造三亚幸福天堂
四、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圈地运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引发了农村经济变革,如大农场的建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和粮食,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并由此引发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经济变革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英国的农业属混合型结构,种植业和畜牧业差不多各占50%,随着畜牧业比重的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成为多余。另一方面,圈地运动及后来的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农业革命。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耕作制度、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等都明显提高,使农业释放了大批的劳动力。
到18世纪中后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及家庭作坊,使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和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事制造业、采矿业、运输业、商业和家庭服务业等众多行业的人口逐年提高。随着生产要素和人口的集中以及工业化的继续推进,19世纪的英国建成了一大批工业城市。城市中的第二、第三,业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开始高于农村,生活环境和文化娱乐设施都有了发展。另外,工业革命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交通的发展为人员和货物运输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工具,也为工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总之,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土地关系方面消除原始的村社公用地的残余,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也就是把封建地产变成完全的私有财产;二是使农业从自给自足的状态转变为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城市发展需要的商品化农业;三是革新了农业生产技术;四是把大批固着于土地的农民变成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者,为大工业和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这场农业革命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起始于15世纪后30年开始的圈地运动,结束于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的建立。从15世纪后期至19世纪70年代,英国由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三种土地所有制并存的局面逐步向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演进,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质的变化,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农业在英国的主导地位,从而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并促进了其发展。
工业化为农业提供了农用机械,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从而带动了农业化的发展。下面就是英国的“工业化带动农业化”的发展道路。
首先,从轻视农业转为重视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18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英国农业中占统治地位,当时英国的农业在欧洲居领先地位。到19世纪初,英国仍然是一个农业比较发达、食品基本自给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继而英国改为实行“英国工业、其他国家农业”的国际分工。在轻视农业的政策的诱导下,农业逐步衰退,英国在食品供应方面严重依赖于世界市场。19世纪70年代,英国国内生产的粮食能够供应当时全国人口的79%,但到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生产的粮食只能养活36%的人口。1913年谷物播种面积比1870年减少250/0;1931年谷物播种面积减为196.3万公顷,比1918年下降41.7010,产量下降20.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国潜艇击毁英国远洋商船,粮食进口运输受阻,使国内粮食供应发生困难。英国政府不得不实行食品配给制,转而加强对农业的干预,采取重视农业的许多措施,如奖励垦荒。对开垦荒地的农户发放奖金;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各地区普遍建立农业生产管理委员会,对农业生产进行监督;等等。“二战”后,英国花了近15年的时间,扭转了农业衰退的局面,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很高的水平。199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可提供谷物38.4吨、肉类6428公斤、牛奶29364公斤、鸡蛋1224公斤。
其次,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的单产水平。英国的农业生产不同于美国,属于人多地少的类型,因此,英国较为重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小麦、大麦、燕麦和:J铃薯的单产都有大幅度的增长。1992年,英国谷物平均单产达6940公斤/公顷,高于同期欧洲和美国的单产水平。
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1944年,英国只有农用拖拉机17.34万台、联合收割机2500台。1993年,英国已拥有农用拖拉机5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4.7万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1台拖拉机、0.5台联合收割机。目前,英国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英国的农业机械配套、农业机具齐全,从耕作到收获、进仓,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机械。中耕机、播种机、割草机、捆草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国目前使用的拖拉机,多数是大马力和液压传动,并装有电子监测和空调设备。甜菜和马铃薯收获有单行分段作业和多行作业等多种机械,可以在多种条件下进行操作。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