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08538丛书名: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与实践丛书)
编辑推荐
本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与实践丛书之一,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由国内知名专家组织,注重“回归工程”,内容简单易懂,以相关技术的实用性为目的
内容简介
针对目前国内水处理的特点,本书系统介绍了工业水处理中,常见工业给水和废水的处理原理及方法,内容涉及浊度的去除、除盐淡化、冷却和循环水处理,以及废水处理的物理、化学、物化及生物处理方法。
本书内容简单易懂,以相关技术的实用性为目的,可供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工业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内容简单易懂,以相关技术的实用性为目的,可供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工业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 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1章 工业水处理理论
1.1 概述
1.1.1 工业用水的水源
1.1.2 工业用水及工业废水的分类
1.1.3 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1.2 工业废水污染源特征、处理要求及排放标准
1.2.1 工业污染源的基本控制途径
1.2.2 工业水处理要求、用水及排放标准
1.3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特征
1.3.1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1.3.2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2章 流量(负荷)调节
2.1 调节池及其类型
2.1.1 交替导流式调节池
2.1.2 间歇导流式调节池
2.1.3 完全混合式调节池
2.2 调节池的设计
2.2.1 数据收集及累积流量曲线
2.2.2 交替导流式调节池
2.2.3 间歇导流式调节池
2.2.4 完全混合式调节池
2.3 其他设计要素
2.3.1 搅拌
2.3.2 曝气
2.3.3 挡板
2.3.4 池子结构
2.3.5 泵的控制与启动
参考文献
第3章 pH值的控制
3.1 概述
3.2 中和化学药剂的选择
3.2.1 选择影响因素
3.2.2 碱性中和化学药剂
3.2.3 酸性中和剂
3.2.4 储存和包装要求
3.3 pH值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 一般设计规定
3.3.2 间歇流和连续流处理系统
3.3.3 水力停留时间
3.3.4 池形设计
3.3.5 混合要求
3.4 操作注意事项
3.4.1 过程控制
3.4.2 腐蚀
3.4.3 结垢
3.4.4 沉积物处理
3.4.5 运行费用
3.5 应用实例
3.5.1 酸性废水药剂中和处理应用实例
3.5.2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4章 消毒
4.1 氯消毒
4.1.1 氯气的特性
4.1.2 氯消毒原理
4.1.3 加氯量
4.1.4 加氯点
4.1.5 影响氯消毒效果的因素
4.1.6 消毒副产物
4.2 其他消毒法
4.2.1 二氧化氯消毒
4.2.2 氯胺消毒
4.2.3 次氯酸钠消毒
4.2.4 臭氧消毒
4.2.5 紫外线消毒
4.2.6 微电解消毒
参考文献
第5章 工业水处理中的工艺仪器及其控制
5.1 水量测量
5.1.1 明渠流
5.1.2 封闭管流
5.2 液位测量
5.2.1 气泡式液位测量仪
5.2.2 压力传感器
5.2.3 阻抗探针和电容探头
5.2.4 超声波液位计
5.2.5 压力测定仪
5.3 过程分析仪
5.3.1 pH计
5.3.2 溶解氧仪
5.3.3 氧化还原电位仪
5.3.4 电导率仪
5.3.5 流动电流测定仪
5.3.6 浊度计和粒子计数器
5.3.7 呼吸仪
5.3.8 总有机碳仪
5.3.9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测定仪
5.3.10 氨氮及硝酸盐测定仪
5.3.11 余氯及亚硫酸盐残渣测定仪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工业给水处理
第6章 浊度的去除
6.1 混凝
6.1.1 混凝机理
6.1.2 混凝剂和助凝剂
6.1.3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6.1.4 混凝的工艺与设备
6.2 沉淀和澄清
6.2.1 沉降理论
6.2.2 沉淀池
6.2.3 澄清池
6.3 过滤
6.3.1 概述
6.3.2 过滤理论
6.3.3 过滤水力学
6.3.4 滤料
6.3.5 滤池冲洗
6.3.6 普通快滤池
6.3.7 其他形式滤池
参考文献
第7章 脱盐
7.1 水的软化
7.1.1 软化的目的与方法概述
7.1.2 水的药剂软化法
7.1.3 离子交换基本原则
7.1.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7.2 水的除盐与咸水淡化
7.2.1 概述
7.2.2 离子交换除盐方法与系统
7.2.3 电渗析法
7.2.4 反渗透
7.2.5 超滤
7.2.6 蒸馏法
参考文献
第8章 水的冷却及循环冷却水处理
8.1 循环冷却水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
8.1.1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
8.1.2 循环冷却水的基本水质要求
8.1.3 循环冷却水结垢控制指标
8.2 循环冷却水的预处理
8.2.1 腐蚀控制
8.2.2 沉积物控制
8.2.3 微生物控制
8.2.4 复方缓蚀、阻垢剂
8.2.5 预膜
8.3 循环冷却水的设备
8.3.1 冷却构筑物类型
8.3.2 冷却塔的工艺构造
参考文献
第9章 水的其他处理方法
9.1 地下水除铁除锰
9.1.1 地下水除铁
9.1.2 地下水除锰
9.2 除氧
9.2.1 水中气体的溶解特性
9.2.2 除氧的方法
9.3 阻垢缓蚀
9.3.1 沉积物及其控制
9.3.2 金属腐蚀控制
9.3.3 微生物的控制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工业废水处理
第10章 固体分离
10.1 背景
10.2 悬浮固体分类
10.3 去除方法
10.3.1 筛滤
10.3.2 重力分离除砂
10.3.3 可沉降固体的重力分离
10.3.4 化学凝聚与絮凝
10.3.5 过滤
参考文献
第11章 油脂类物质(FOG)的去除
11.1 FOG的影响、来源、分类及特征
11.1.1 FOG的影响
11.1.2 FOG的来源
11.1.3 FOG的分类
11.1.4 FOG的特性
11.2 预处理技术
11.2.1 重力分离
11.2.2 溶气气浮
11.2.3 电化学处理技术
11.2.4 离心法
11.2.5 水力旋流分离
11.2.6 传统过滤
11.2.7 超滤
11.2.8 生物处理技术
11.2.9 吸附过滤
11.3 FOG再利用
11.3.1 回用
11.3.2 循环利用
11.4 工程实例
11.4.1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含油废水治理工程
11.4.2 石油开发洗井废液处理技术
11.4.3 风景游览区餐饮含油废水集中治理工程
11.4.4 天津大港石化分公司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工程
参考文献
第12章 无机成分的去除
12.1 无机物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12.1.1 金属及氰化物
12.1.2 硫化物
12.1.3 磷化物
12.1.4 氮化物
12.2 无机污染物排放的典型行业
12.3 典型处理方法与工艺
12.3.1 化学沉淀
12.3.2 化学转化
12.3.3 离子交换
12.3.4 膜滤
12.3.5 蒸发
12.4 营养物质的预处理工艺
12.4.1 除磷
12.4.2 脱氮
参考文献
第13章 有机组分的去除
13.1 营养物的去除
13.1.1 氮的脱除
13.1.2 磷的脱除
13.2 常规处理方法
13.2.1 生物处理法
13.2.2 化学氧化法
参考文献
第1章 工业水处理理论
1.1 概述
1.1.1 工业用水的水源
1.1.2 工业用水及工业废水的分类
1.1.3 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1.2 工业废水污染源特征、处理要求及排放标准
1.2.1 工业污染源的基本控制途径
1.2.2 工业水处理要求、用水及排放标准
1.3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特征
1.3.1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1.3.2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2章 流量(负荷)调节
2.1 调节池及其类型
2.1.1 交替导流式调节池
2.1.2 间歇导流式调节池
2.1.3 完全混合式调节池
2.2 调节池的设计
2.2.1 数据收集及累积流量曲线
2.2.2 交替导流式调节池
2.2.3 间歇导流式调节池
2.2.4 完全混合式调节池
2.3 其他设计要素
2.3.1 搅拌
2.3.2 曝气
2.3.3 挡板
2.3.4 池子结构
2.3.5 泵的控制与启动
参考文献
第3章 pH值的控制
3.1 概述
3.2 中和化学药剂的选择
3.2.1 选择影响因素
3.2.2 碱性中和化学药剂
3.2.3 酸性中和剂
3.2.4 储存和包装要求
3.3 pH值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 一般设计规定
3.3.2 间歇流和连续流处理系统
3.3.3 水力停留时间
3.3.4 池形设计
3.3.5 混合要求
3.4 操作注意事项
3.4.1 过程控制
3.4.2 腐蚀
3.4.3 结垢
3.4.4 沉积物处理
3.4.5 运行费用
3.5 应用实例
3.5.1 酸性废水药剂中和处理应用实例
3.5.2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4章 消毒
4.1 氯消毒
4.1.1 氯气的特性
4.1.2 氯消毒原理
4.1.3 加氯量
4.1.4 加氯点
4.1.5 影响氯消毒效果的因素
4.1.6 消毒副产物
4.2 其他消毒法
4.2.1 二氧化氯消毒
4.2.2 氯胺消毒
4.2.3 次氯酸钠消毒
4.2.4 臭氧消毒
4.2.5 紫外线消毒
4.2.6 微电解消毒
参考文献
第5章 工业水处理中的工艺仪器及其控制
5.1 水量测量
5.1.1 明渠流
5.1.2 封闭管流
5.2 液位测量
5.2.1 气泡式液位测量仪
5.2.2 压力传感器
5.2.3 阻抗探针和电容探头
5.2.4 超声波液位计
5.2.5 压力测定仪
5.3 过程分析仪
5.3.1 pH计
5.3.2 溶解氧仪
5.3.3 氧化还原电位仪
5.3.4 电导率仪
5.3.5 流动电流测定仪
5.3.6 浊度计和粒子计数器
5.3.7 呼吸仪
5.3.8 总有机碳仪
5.3.9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测定仪
5.3.10 氨氮及硝酸盐测定仪
5.3.11 余氯及亚硫酸盐残渣测定仪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工业给水处理
第6章 浊度的去除
6.1 混凝
6.1.1 混凝机理
6.1.2 混凝剂和助凝剂
6.1.3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6.1.4 混凝的工艺与设备
6.2 沉淀和澄清
6.2.1 沉降理论
6.2.2 沉淀池
6.2.3 澄清池
6.3 过滤
6.3.1 概述
6.3.2 过滤理论
6.3.3 过滤水力学
6.3.4 滤料
6.3.5 滤池冲洗
6.3.6 普通快滤池
6.3.7 其他形式滤池
参考文献
第7章 脱盐
7.1 水的软化
7.1.1 软化的目的与方法概述
7.1.2 水的药剂软化法
7.1.3 离子交换基本原则
7.1.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7.2 水的除盐与咸水淡化
7.2.1 概述
7.2.2 离子交换除盐方法与系统
7.2.3 电渗析法
7.2.4 反渗透
7.2.5 超滤
7.2.6 蒸馏法
参考文献
第8章 水的冷却及循环冷却水处理
8.1 循环冷却水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
8.1.1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
8.1.2 循环冷却水的基本水质要求
8.1.3 循环冷却水结垢控制指标
8.2 循环冷却水的预处理
8.2.1 腐蚀控制
8.2.2 沉积物控制
8.2.3 微生物控制
8.2.4 复方缓蚀、阻垢剂
8.2.5 预膜
8.3 循环冷却水的设备
8.3.1 冷却构筑物类型
8.3.2 冷却塔的工艺构造
参考文献
第9章 水的其他处理方法
9.1 地下水除铁除锰
9.1.1 地下水除铁
9.1.2 地下水除锰
9.2 除氧
9.2.1 水中气体的溶解特性
9.2.2 除氧的方法
9.3 阻垢缓蚀
9.3.1 沉积物及其控制
9.3.2 金属腐蚀控制
9.3.3 微生物的控制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工业废水处理
第10章 固体分离
10.1 背景
10.2 悬浮固体分类
10.3 去除方法
10.3.1 筛滤
10.3.2 重力分离除砂
10.3.3 可沉降固体的重力分离
10.3.4 化学凝聚与絮凝
10.3.5 过滤
参考文献
第11章 油脂类物质(FOG)的去除
11.1 FOG的影响、来源、分类及特征
11.1.1 FOG的影响
11.1.2 FOG的来源
11.1.3 FOG的分类
11.1.4 FOG的特性
11.2 预处理技术
11.2.1 重力分离
11.2.2 溶气气浮
11.2.3 电化学处理技术
11.2.4 离心法
11.2.5 水力旋流分离
11.2.6 传统过滤
11.2.7 超滤
11.2.8 生物处理技术
11.2.9 吸附过滤
11.3 FOG再利用
11.3.1 回用
11.3.2 循环利用
11.4 工程实例
11.4.1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含油废水治理工程
11.4.2 石油开发洗井废液处理技术
11.4.3 风景游览区餐饮含油废水集中治理工程
11.4.4 天津大港石化分公司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工程
参考文献
第12章 无机成分的去除
12.1 无机物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12.1.1 金属及氰化物
12.1.2 硫化物
12.1.3 磷化物
12.1.4 氮化物
12.2 无机污染物排放的典型行业
12.3 典型处理方法与工艺
12.3.1 化学沉淀
12.3.2 化学转化
12.3.3 离子交换
12.3.4 膜滤
12.3.5 蒸发
12.4 营养物质的预处理工艺
12.4.1 除磷
12.4.2 脱氮
参考文献
第13章 有机组分的去除
13.1 营养物的去除
13.1.1 氮的脱除
13.1.2 磷的脱除
13.2 常规处理方法
13.2.1 生物处理法
13.2.2 化学氧化法
参考文献
前 言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五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专业任务中,给排水工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各类优秀人才也就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1世纪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趋势是“回归工程”,工程教育将更加重视工程思维训练,强调工程实践能力。针对工科院校给排水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结近年来给排水工程发展的实践经验,我非常高兴化学工业出版社能组织全国几十所高校的一线教师编写这套丛书。
本套丛书突出“回归工程”的指导思想,为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立足教学和工程实际,在讲解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介绍近年来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方法。丛书中编入了更多的工程实际案例或例题、习题,内容更简明易懂,实用性更强,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
本套丛书于“十二五”期间出版,对各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市政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而言,会是非常实用的系列教学用书。
21世纪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趋势是“回归工程”,工程教育将更加重视工程思维训练,强调工程实践能力。针对工科院校给排水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结近年来给排水工程发展的实践经验,我非常高兴化学工业出版社能组织全国几十所高校的一线教师编写这套丛书。
本套丛书突出“回归工程”的指导思想,为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立足教学和工程实际,在讲解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介绍近年来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方法。丛书中编入了更多的工程实际案例或例题、习题,内容更简明易懂,实用性更强,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
本套丛书于“十二五”期间出版,对各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市政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而言,会是非常实用的系列教学用书。
2013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