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12307丛书名: 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真题是熟悉和准备一门考试的材料,它可以告诉你这门考试考什么,也可以让你从中检测出自身的薄弱之处。《2019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中公版)》由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考试研究团队编写,从考生应考角度全面分析题型特点、命题思路及解答过程,使考生能够真正了解贵州申论考试。本书每道真题均有中公师资讲解,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直击中公课堂。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 在线题库任意练 考友圈答疑解惑 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中包含2008年至2018年贵州真题,2017年度和2018年度国家真题(省级、市级)试卷,共16套试卷,均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展现贵州申论命题趋势,手把手教考生读材料、选要点。
目 录
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
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
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
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级)
2017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
2017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级)
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
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
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级)
2017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
2017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级)
在线试读
给定资料
1.勤能补拙似乎一直是至理名言,然而,一个著名咨询集团合伙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语出惊人:“勤可致拙。我的很多同行失败就失败在太勤奋。因为太过勤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总是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有时候这就是效率。毕竟,人生那么短,事情却这样多,不略过那些不打紧的事情,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生活只会越忙越糟,越糟越忙,恶性循环。所以要养成一种好习惯,一种智慧,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然,这要注意区分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抱怨沙发太硬的家伙和为了躺得更舒服而起身发明懒人沙发的人。
另一位网评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人勤于思考,才会分清事情主次轻重,珍惜自己的精力,做到低成本、高效益……总之,这样的人长于把握一切、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善于从繁杂和忙乱中解脱自己,这是一种人生艺术。
有的人含着银匙长大,各方面都无比顺利,甚至可以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堪称人生赢家。而放弃大好前程、安逸生活不要,却选择了一条看上去无比折腾的人生道路,这不是自己找事做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然而,人生是越努力才会越幸运。每天给自己找一点事儿做,每天勤奋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收获一点“小确幸”,终有一天会积累成人生的“大满足”。而天天不做事,后可能会没事做,或者做不了、做不完。
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这发生在我们身上,就是怯弱、狭隘和封闭,是消极的。我们的灵魂和心会被蚕食,我们的思想将被撕裂成碎片,而我们只能在其中跌跌撞撞,疲于拾掇缝补,苟且喘息。所以,我们会在碎片中生活,会在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
别让脑袋停止思考。人和人,甚至人和动物在肉体上都没多大区别,差的就是灵魂。若不思索,甚至没有追求,随遇而安,你就必须接受所有后果,那就是被其他人或自然支配。
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看清楚我们所在的这颗蓝色星球的模样,才弄清楚我们怎样进化成人,才变得有一点点的能力和空闲去利用、去支配自然获得片刻的闲暇以实现我们心中小小的偷懒的欲念。但现在的时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忙碌起来,而不是一直在缅怀过去、一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毕竟,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我们总是历尽艰辛,万分努力,才让一切看起来不那么费劲。
2.近年来,中国综艺节目一直处于“搬运工模式”,甚至出现了多家卫视为争夺同一个外国节目版权大打出手的情形,仿佛一个综艺节目没有点外国血统就没法在本土立足。一位电视节目制作人无奈地摇头:“为什么老用外国版权的节目呢?还不是被‘急功近利’这四个字给逼的。”的确,别人都在赚快钱,捞热钱,你还能有心思老老实实搞原创,坚持慢工出细活吗?现在引进的节目,它们的运作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了,不需要自己再砸破脑袋、抓掉头皮地去找亮点、摸门道,加入几个有争议、能聚焦的明星,很容易就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拉上有实力的赞助商,就可以算作成功了。
也不是没有人愿意走心搞原创,但这些可爱的原创人往往原创不起。比起很多国家,我们的电视娱乐产业起步较晚,节目试新、试错机制建设相对于产业的井喷式发展是滞后的。受名气、资金等限制,原创节目本来就没有宣传优势,甚至可以说占尽了后发劣势,这要是播出效果不理想,电视台遭受的损失,谁来负责?所以说,原创人根本原创不起。
“我希望对文化创意的保护不是过年送饺子式的间歇性的短暂关心,文化创意在萌芽阶段是十分脆弱的,需要强有力而稳定持久的呵护。”一位没有什么名气的综艺工作者道出自己的心声。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进口”“混血”的综艺节目当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有多么完美。一档节目,不管有多么光鲜靓丽的明星、闪亮炫目的舞台效果,如果不能从情感上与观众产生共鸣,就很难真正进入观众心里。现阶段,国内大量综艺节目有两个特点:“懒”和“急”。在创意、设计、构思方面,直接购买外国版权、搬来外国团队,原创欠奉,千人一面。而与这遥相呼应的就是制作和开播的“急”,一有节目就赶紧制作,根本不管是不是粗制滥造,不经打磨就开播,刷流量,拉收视。于是就有了这些场景:满屏选秀拼苦难讲励志、做菜谈孝顺秀恩爱,各个“明星天团”游遍世界把玩游戏渲染成西天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红男绿女组团相亲,各种套路各种摆拍……为迎合市场,甚至出现了一些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物化丑化女性的节目,给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造成不良影响……而大量刻录翻拍、复制粘贴式的综艺节目造成了严重的产品过剩、资源浪费,直接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市场疲软。据统计,这样的节目,全国不下百个,而新的换汤不换药的节目还在被人们孜孜不倦地制作出来,这样只用力不用心的“勤奋”,发人深省。
而同时,一些话题清奇、审美健康的小成本网络综艺节目却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一些取材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百姓现实生活的节目也引起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兴趣。这些新兴的综艺并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小而美”“新且奇”的路线,有的扬的却是“黄钟大吕”的风格,既有“琴棋书画诗酒花”,也不乏“柴米油盐酱醋茶”,它们以或深沉隽永,或灵动飘逸的独特气质吸引了观众,为嘈杂聒噪的综艺界注入了一股沉稳而坚定的泠泠清流。
多元时代,人们的兴趣爱好本就千差万别,一味强调纯粹的娱乐功能,反而会丧失亮点。大众不大,小众不小。为何不另辟蹊径发掘培育观众新的兴趣点呢?
耕耘多艰,需要勤恳、走心和颠扑不灭的自信,希望综艺节目兼具娱乐心情的“轻”和发人深思的“重”。
3.以下是几位网友的陈述:
网友A:昨晚打游戏到半夜,9点钟才起来,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没有逃课。课件太多,看不过来,笔记等到期末复习前再复印别人的吧。午饭后和舍友看美剧,看了一半就想瞌睡,那些英文左耳进、右耳出,听起来和四级考试没什么关系……躺在床上刷刷微博,看看新闻,和舍友八卦一下,差不多到吃晚饭的时间了……上晚自习,拿出课本强灌硬塞地背了一通,没好方法,要记住不容易啊,这样我能学到什么呢?将来又有什么用呢?希望期末考试能过关吧。9点半回到宿舍,大家打游戏的打游戏,看球的看球,宿舍环境不适合看书。早早洗漱,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真正的战斗……凌晨1点半有欧冠,不能错过。
网友B:和其他人一样,朝九晚五、双休。7:00,穿衣,洗漱,出门。去公司要经过25站,耗时80分钟。9:00-12:00,工作,按部就班地搜集资料,其实我压根没想好今天的选题,那就到网上搜搜呗,顺便上上网。好吧,其实是上上网,顺便搜搜选题。12:01,订外卖!这是一天开心的事。我不会做饭,外卖不营养,却方便省事。12:30-13:25,午休,和同事们年纪相仿,大家有很多共同话题。13:30-17:00,撰稿,改稿,定稿。老板老说“编辑决定了读者阅读的质量”,拜托,我只是一个小编,哪有那样的本事和能量!17:01,下班,回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有时还会惆怅。18:30,随意找个地方吃饭,偶尔约上朋友,来个小聚。离家很远,有时会想家。22:30,不知怎么地就到了这个时间,休息,听歌,玩玩手机电脑。困了,便睡觉。书架上那本《会计基础知识》实在来不及看啊。明天继续,加薪升职遥遥无期。
网友C:在一系列磕磕碰碰后总算找到了工作,工资还行,算是衣食无忧了,就是缺乏激情。每每碰到工作中的困难就想着要逃避,不想去思考,不想去改变,逃避惯了便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油条”。感情生活一片疮痍,喜欢的人看不上自己,看得上自己的不喜欢,家里人也着急,不断介绍对象。自己平时也就喜欢打打球、拍拍照,感觉对身边的很多事儿都提不起兴趣,自己也厌恶这样的状态。
网友D:从进入大学开始,我的生活就是一个字——忙。忙得太身不由己。以前是为了“60分万岁”,现在是为了那点可怜的薪水。我很努力,每天搞到自己身心俱疲。我觉得只要够忙碌够辛苦,仿佛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思考未来,不去规划方向。每天工作,一半时间在上网,我也不知道我上网干嘛了;一旦下班,时间就被种种鸡毛蒜皮的娱乐、发呆、刷微博给消磨掉了。我也不想这样,曾经也琢磨过改行、读研,但是一想到自己已经26岁“高龄”,怕是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重走青春路了……心很累,闲得发霉的只有大脑。
据调查访问,“忙”“累”“迷茫”已成为年轻人形容自己的高频词。似乎忙然又茫然是他们的常态。
若干年前,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对世界100位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61%的人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喜欢的,至少不是理想的。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太理想的领域里,取得不俗成就,除了天赋和勤奋,还有什么呢?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大卫给了他满意的答案:“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与否,都必须尽心尽力,那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4.当你年迈,步履蹒跚,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浙江的一对老夫妻选择了“一直在路上”,退休后开始自驾游。3年,1辆小汽车,走遍31个省市区。老人还把自驾游经历写成一本35万字的书。其实老人没接受过写作训练,没搞过文字,但从小他就很喜欢历史、地理。每次游玩,他都会把小本子带在身
1.勤能补拙似乎一直是至理名言,然而,一个著名咨询集团合伙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语出惊人:“勤可致拙。我的很多同行失败就失败在太勤奋。因为太过勤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总是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有时候这就是效率。毕竟,人生那么短,事情却这样多,不略过那些不打紧的事情,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生活只会越忙越糟,越糟越忙,恶性循环。所以要养成一种好习惯,一种智慧,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然,这要注意区分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抱怨沙发太硬的家伙和为了躺得更舒服而起身发明懒人沙发的人。
另一位网评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人勤于思考,才会分清事情主次轻重,珍惜自己的精力,做到低成本、高效益……总之,这样的人长于把握一切、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善于从繁杂和忙乱中解脱自己,这是一种人生艺术。
有的人含着银匙长大,各方面都无比顺利,甚至可以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堪称人生赢家。而放弃大好前程、安逸生活不要,却选择了一条看上去无比折腾的人生道路,这不是自己找事做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然而,人生是越努力才会越幸运。每天给自己找一点事儿做,每天勤奋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收获一点“小确幸”,终有一天会积累成人生的“大满足”。而天天不做事,后可能会没事做,或者做不了、做不完。
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这发生在我们身上,就是怯弱、狭隘和封闭,是消极的。我们的灵魂和心会被蚕食,我们的思想将被撕裂成碎片,而我们只能在其中跌跌撞撞,疲于拾掇缝补,苟且喘息。所以,我们会在碎片中生活,会在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
别让脑袋停止思考。人和人,甚至人和动物在肉体上都没多大区别,差的就是灵魂。若不思索,甚至没有追求,随遇而安,你就必须接受所有后果,那就是被其他人或自然支配。
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看清楚我们所在的这颗蓝色星球的模样,才弄清楚我们怎样进化成人,才变得有一点点的能力和空闲去利用、去支配自然获得片刻的闲暇以实现我们心中小小的偷懒的欲念。但现在的时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忙碌起来,而不是一直在缅怀过去、一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毕竟,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我们总是历尽艰辛,万分努力,才让一切看起来不那么费劲。
2.近年来,中国综艺节目一直处于“搬运工模式”,甚至出现了多家卫视为争夺同一个外国节目版权大打出手的情形,仿佛一个综艺节目没有点外国血统就没法在本土立足。一位电视节目制作人无奈地摇头:“为什么老用外国版权的节目呢?还不是被‘急功近利’这四个字给逼的。”的确,别人都在赚快钱,捞热钱,你还能有心思老老实实搞原创,坚持慢工出细活吗?现在引进的节目,它们的运作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了,不需要自己再砸破脑袋、抓掉头皮地去找亮点、摸门道,加入几个有争议、能聚焦的明星,很容易就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拉上有实力的赞助商,就可以算作成功了。
也不是没有人愿意走心搞原创,但这些可爱的原创人往往原创不起。比起很多国家,我们的电视娱乐产业起步较晚,节目试新、试错机制建设相对于产业的井喷式发展是滞后的。受名气、资金等限制,原创节目本来就没有宣传优势,甚至可以说占尽了后发劣势,这要是播出效果不理想,电视台遭受的损失,谁来负责?所以说,原创人根本原创不起。
“我希望对文化创意的保护不是过年送饺子式的间歇性的短暂关心,文化创意在萌芽阶段是十分脆弱的,需要强有力而稳定持久的呵护。”一位没有什么名气的综艺工作者道出自己的心声。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进口”“混血”的综艺节目当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有多么完美。一档节目,不管有多么光鲜靓丽的明星、闪亮炫目的舞台效果,如果不能从情感上与观众产生共鸣,就很难真正进入观众心里。现阶段,国内大量综艺节目有两个特点:“懒”和“急”。在创意、设计、构思方面,直接购买外国版权、搬来外国团队,原创欠奉,千人一面。而与这遥相呼应的就是制作和开播的“急”,一有节目就赶紧制作,根本不管是不是粗制滥造,不经打磨就开播,刷流量,拉收视。于是就有了这些场景:满屏选秀拼苦难讲励志、做菜谈孝顺秀恩爱,各个“明星天团”游遍世界把玩游戏渲染成西天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红男绿女组团相亲,各种套路各种摆拍……为迎合市场,甚至出现了一些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物化丑化女性的节目,给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造成不良影响……而大量刻录翻拍、复制粘贴式的综艺节目造成了严重的产品过剩、资源浪费,直接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市场疲软。据统计,这样的节目,全国不下百个,而新的换汤不换药的节目还在被人们孜孜不倦地制作出来,这样只用力不用心的“勤奋”,发人深省。
而同时,一些话题清奇、审美健康的小成本网络综艺节目却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一些取材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百姓现实生活的节目也引起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兴趣。这些新兴的综艺并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小而美”“新且奇”的路线,有的扬的却是“黄钟大吕”的风格,既有“琴棋书画诗酒花”,也不乏“柴米油盐酱醋茶”,它们以或深沉隽永,或灵动飘逸的独特气质吸引了观众,为嘈杂聒噪的综艺界注入了一股沉稳而坚定的泠泠清流。
多元时代,人们的兴趣爱好本就千差万别,一味强调纯粹的娱乐功能,反而会丧失亮点。大众不大,小众不小。为何不另辟蹊径发掘培育观众新的兴趣点呢?
耕耘多艰,需要勤恳、走心和颠扑不灭的自信,希望综艺节目兼具娱乐心情的“轻”和发人深思的“重”。
3.以下是几位网友的陈述:
网友A:昨晚打游戏到半夜,9点钟才起来,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没有逃课。课件太多,看不过来,笔记等到期末复习前再复印别人的吧。午饭后和舍友看美剧,看了一半就想瞌睡,那些英文左耳进、右耳出,听起来和四级考试没什么关系……躺在床上刷刷微博,看看新闻,和舍友八卦一下,差不多到吃晚饭的时间了……上晚自习,拿出课本强灌硬塞地背了一通,没好方法,要记住不容易啊,这样我能学到什么呢?将来又有什么用呢?希望期末考试能过关吧。9点半回到宿舍,大家打游戏的打游戏,看球的看球,宿舍环境不适合看书。早早洗漱,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真正的战斗……凌晨1点半有欧冠,不能错过。
网友B:和其他人一样,朝九晚五、双休。7:00,穿衣,洗漱,出门。去公司要经过25站,耗时80分钟。9:00-12:00,工作,按部就班地搜集资料,其实我压根没想好今天的选题,那就到网上搜搜呗,顺便上上网。好吧,其实是上上网,顺便搜搜选题。12:01,订外卖!这是一天开心的事。我不会做饭,外卖不营养,却方便省事。12:30-13:25,午休,和同事们年纪相仿,大家有很多共同话题。13:30-17:00,撰稿,改稿,定稿。老板老说“编辑决定了读者阅读的质量”,拜托,我只是一个小编,哪有那样的本事和能量!17:01,下班,回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有时还会惆怅。18:30,随意找个地方吃饭,偶尔约上朋友,来个小聚。离家很远,有时会想家。22:30,不知怎么地就到了这个时间,休息,听歌,玩玩手机电脑。困了,便睡觉。书架上那本《会计基础知识》实在来不及看啊。明天继续,加薪升职遥遥无期。
网友C:在一系列磕磕碰碰后总算找到了工作,工资还行,算是衣食无忧了,就是缺乏激情。每每碰到工作中的困难就想着要逃避,不想去思考,不想去改变,逃避惯了便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油条”。感情生活一片疮痍,喜欢的人看不上自己,看得上自己的不喜欢,家里人也着急,不断介绍对象。自己平时也就喜欢打打球、拍拍照,感觉对身边的很多事儿都提不起兴趣,自己也厌恶这样的状态。
网友D:从进入大学开始,我的生活就是一个字——忙。忙得太身不由己。以前是为了“60分万岁”,现在是为了那点可怜的薪水。我很努力,每天搞到自己身心俱疲。我觉得只要够忙碌够辛苦,仿佛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思考未来,不去规划方向。每天工作,一半时间在上网,我也不知道我上网干嘛了;一旦下班,时间就被种种鸡毛蒜皮的娱乐、发呆、刷微博给消磨掉了。我也不想这样,曾经也琢磨过改行、读研,但是一想到自己已经26岁“高龄”,怕是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重走青春路了……心很累,闲得发霉的只有大脑。
据调查访问,“忙”“累”“迷茫”已成为年轻人形容自己的高频词。似乎忙然又茫然是他们的常态。
若干年前,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对世界100位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61%的人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喜欢的,至少不是理想的。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太理想的领域里,取得不俗成就,除了天赋和勤奋,还有什么呢?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大卫给了他满意的答案:“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与否,都必须尽心尽力,那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4.当你年迈,步履蹒跚,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浙江的一对老夫妻选择了“一直在路上”,退休后开始自驾游。3年,1辆小汽车,走遍31个省市区。老人还把自驾游经历写成一本35万字的书。其实老人没接受过写作训练,没搞过文字,但从小他就很喜欢历史、地理。每次游玩,他都会把小本子带在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