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26168
第一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0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001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007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及其主要特征/016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025
第二章 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065
第一节 以“二权”分置为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066
第二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改革/077
第三节 集体经济改革起步/94
第四节 恢复个体经济/100
第五节 现代市场体系开始发展/102
第六节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起步/104
第七节 对外开放初步发展/108
结 语/112
第三章 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113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特征的改革/114
第二节 继续推进集体经济的改革/136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43
第四节 继续发展现代市场体系/150
第五节 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51
第六节 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155
结 语/161
第四章 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162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战略调整为特征的改革/163
第二节 深化集体经济改革/188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193
第四节 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6
第五节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198
第六节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初步形成/205
结 语/210
第五章 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211
第一节 以继续推进战略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国有经济改革/212
第二节 全面深化农村经济改革/228
第三节 继续深化集体经济改革/243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47
第五节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250
第六节 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253
第七节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的发展/261
结 语/268
第六章 以市场取向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2018年)/269
第一节 以主要管资本和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特征的国有经济改革/270
第二节 推进以“三权分置”为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13
第三节 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332
第四节 继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344
第五节 全面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346
第六节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发展的新阶段/360
结 语/367
第七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及其意义/368
第一节 初步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68
第二节 创造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373
第三节 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跃上了新的历史阶段/384
第四节 改革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的作用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433
第五节 改革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伟大胜利/436
索 引/440
后 记/452
序
一 总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年发展的意义
唯物论的认识论清楚地告诉人们: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是人类认识世界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当然,这种经验的终极根源还是社会实践,检验其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社会实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近40年的时间,各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时进一步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是适时的,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在于它是继续推进改革,取得改革最终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于它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这里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方案,显然都包括了作为其最重要内容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诚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在邓小平开创的并在党的十二大至十八大不断得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已经有了充分的反映。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真理正确反映了一定条件下客观事物的本质来说,它是绝对真理;但就其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并没有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来说,它又是相对真理。据此,完全可以预期,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还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其最重要的内容)做出进一步总结。从这方面来说,进一步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揭示这方面的客观规律,仍然是一个重要任务,特别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据粗略估算,我国有数以亿计的读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发展历史并不清楚。因此,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向他们普及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推进经济改革,显然是有益的。对于那些对经济改革理论和历史已很熟悉的读者来说,撰写这样的著作也有相互切磋的目的。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