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2755
序1
章 导论 1
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文献述评 6
一、 国外研究文献述评 6
二、 国内研究文献述评 16
第三节研究的基本框架 42
第四节本书的创新之处 50
第二章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体制的关联机制 53
节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分析 53
一、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学路径 53
二、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界定 60
三、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性 61
四、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模式与标准 64
第二节财政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66
一、 政府间公共服务事权划分 67
二、 政府间财权配置 68
三、 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悖论 69
四、 事权与财力相匹配:转移支付导入 70
第三节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体制的关联性 71
一、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约束与优化取向 71
二、 财政体制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机理 74
第四节区域公共服务均衡供给与财政体制变迁:历史的视角 78
一、 平均导向下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与财政体制调整:1949—1978年 78
二、 差异导向下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与财政体制调整:1979—2000年 80
三、 均等导向下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与财政体制调整:2001年以后 85
四、 三个发展阶段的总结92
第五节 本章小结93
第三章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算 96
节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96
第二节 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算方法:泰尔指数 99
第三节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水平 101
第四节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水平纵向比较 104
第五节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水平横向比较 113
第六节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贡献率 114
第七节 本章小结 122
第四章 财政体制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评估 124
节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体制总体效应 124
一、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125
二、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128
第二节 区域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均衡水平 132
一、 中央与地方的公共服务支出分担格局 132
二、 区域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空间格局 134
三、 各区域人均公共服务支出的差距 136
四、 区域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力度的差距 139
五、 区域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量的差距 141
六、 区域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均衡性:泰尔指数 141
第三节 区域公共服务的财力均等化水平 153
一、 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均等化水平 153
二、 区域财力再分配均等化水平 156
三、 区域财力均等化缺口估算 157
第四节 转移支付对区域公共服务均衡的影响程度 166
一、 测算方法描述 166
二、 转移支付的区域财力均等化效应 167
三、 分项转移支付的区域财力均等化效应 173
四、 财力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性 180
第五节 财政体制运行实践归纳 183
一、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明 183
二、 政府间收入划分不尽合理 184
三、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185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86
第五章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的财政体制安排:国别比较 190
节 美国:区域公共服务均衡的分类转移支付 190
第二节德国:区域公共服务均衡的财政平衡机制 194
第三节日本:地方交付税的财政平衡机制 197
第四节俄罗斯:区域公共服务平衡的均等化转移支付 201
第五节借鉴与启示 203
第六节本章小结 212
第六章 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改革设计 214
节 “十三五”时期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路线图 214
一、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标准 214
二、 社会保障服务标准 216
三、 医疗卫生服务标准 219
四、 基本住房保障服务标准 221
五、 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标准 223
第二节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蓝图 224
第三节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目标体系: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227
一、 现代财政制度的特性 227
二、 现代财政制度框架的“三大支柱” 229
第四节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改革方案 232
一、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 233
二、 区域财力与公共服务事权相匹配 244
三、 区域公共服务均衡的转移支付机制优化 253
四、 现代预算体系的完善 25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61
参考文献 263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以来,“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缩小趋势,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状况仍未根本改善,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财政体制作为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制度保障,若其安排不合理,会引发区域公共服务供给失衡。据此,本书以探究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体制的关联性为研究起点,评估财政体制对区域公共服务均衡的影响效应,旨在通过财政体制改革来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理论上,有助于完善统筹区域发展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和财政均等化理论。在现实中,为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设计一套可操作性的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可为在现代财政制度框架下,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以争取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首先,构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体制的关联机制,以形成分析框架。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分析包括经济学路径、内涵、特征、基本模式、均等化标准等;财政体制的经济学逻辑是事权划分、财权配置及转移支付。两者的关联性体现为财政体制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理,主要从其内在四要素“事权划分、财力分配、转移支付、预算控制”来分别论证,终极目标是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域公共服务均衡供给与财政体制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以归纳不同区域发展格局下财政体制是如何动态地影响区域公共服务均衡供给的。1949—1978年实施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配合以统收统支下的集权型财政体制实现的是低水平的公共服务平衡。1979—2000年采取了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财政包干制及早期的分税制引发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失衡。2001年以后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体制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其次,测算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运用综合评价法设计了一套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所统计的年份中,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不断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均衡水平纵向比较显示,多数公共服务的区域总体泰尔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水平在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均衡水平横向比较发现,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基础教育及社会保障服务的区域均衡水平相对较低,而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服务的区域均衡水平相对较高。对泰尔指数分解后,发现多数公共服务的区域内差距对区域总体差距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而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贡献率占据区域内差距的主导。要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差距,应着眼于缩小东部地区内、西部地区内、区域间的公共服务差距。
再次,主要按照“区域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均衡性——区域公共服务的财力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区域公共服务均衡性”这样一个逻辑顺序,来评估财政体制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
在财政体制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效果检验中,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预算收入及人均公共服务支出对地区公 共服务供给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专项转移支付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多维视角下衡量区域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均衡水平,显示区域公共服务投入差距呈缩小趋势。泰尔指数测度结果显示,均等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各项公共服务支出的区域内差距对区域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为70%—80%,其中,东部、西部内的差距占据区域内差距的主导。
区域公共服务的财力均等化状况表现为,区域财力初次分配的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域间(44.16%)、东部地区(48.47%)内部的财力差距是造成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差异的主导因素。区域财力再分配的均衡水平不断改善,而区域间(24.64%)、东部(56.02%)、西部(15.58%)内部财力差异是引起区域财力再分配不均等的主导因素。对区域间财力均等化缺口估算发现:在全国财力均衡情况下,东北(9.16%)、西部地区(16.97%)获取了更多的财力份额,而中部地区(-14.66%)分享的财力严重不足,东部地区(-3.44%)达到财力均衡的基本标准。对区域内财力均等化缺口估算发现:东部地区的财力缺口显著;中部地区的财力缺口较小;东北地区的财力均等化程度;西部地区的财力缺口波动。
转移支付的区域财力均等化效应显示,转移支付对区域总体财力分配产生较大的正效应,近几年维持在60%以上。转移支付对区域内与区域间的财力均等化效应在逐渐增强,而就单个区域来看,转移支付有效缩小了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内的财力差异,但对西部地区内部的财力差异调节却表现为逆效应。从转移支付结构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区域财力均等化效应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差。而地区财力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而论证了转移支付能够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后,从国别视角来比较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安排。
从选取的几个样本国家来看,美国大量采用分类转移支付来均衡各州的公共服务水平。德国实行财力较强的州将部分财政收入“捐给”财力弱的州,其横向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较为明显。日本采用地方交付税来平衡各地的公共服务水平。俄罗斯运用均等化转移支付来促进地区公共服务的平衡。
可资借鉴的经验有:一是寻求中央财政主导下的集权与分权的组合;二是政府间公共服务事权划分以外部性、信息复杂性、激励相容为原则,中央政府应适当集中部分事权;三是按照税种属性和宏观调控需要配置政府间税收收入;四是转移支付制度旨在公共服务均等化。
后,设计了具体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改革路径。制定了“十三五”时期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路线图,涉及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支出责任、覆盖水平。现代财政制度的特性有公共性、非营利性、规范性,而作为其基石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构建现代预算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形成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机制。围绕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径为:一是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在着力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事权改革的基础上,提升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衡水平,形成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清单。二是区域财力与公共服务事权相匹配。在明确区域财力与公共服务事权相匹配的模式后,需致力于区域财力横向与纵向间均衡分配,形成中央、省级、市县政府的财政收入划分清单。三是区域公共服务均衡的转移支付机制优化。选择完善一般性与专项转移支付,并建立区域转移支付缺口弥补体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