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34924
内容简介
赵其光编朱蕴菡、王旭东校注的《本草求原/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二十七卷,附《奇病症治》一卷,清代赵其光编,为清代规模较大的本草学*作。全书载中草药九百余种,良方、单方数万,还特别增加了岭南地区民间常用中草药几十种,将草药与中药统一编排,按部分类,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本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远安堂刻本为底本。
目 录
卷之一 山草部
人参
高丽人参
沙参
防党参
西洋人参
黄耆
白术
苍术
甘草
桔梗
荠苊
萎蕤
知母
天麻
狗脊
远志
元参
地榆
丹参
紫参
琐阳
肉苁蓉
巴戟天
仙茅
淫羊藿
黄精
黄连
黄芩
胡黄连
秦艽
柴胡
银柴胡
前胡
防风
独活
羌活
升麻
苦参
白鲜根皮
延胡索
川贝母
浙贝母
山慈姑
水仙花
卷之二 芳草部
卷之三 隰草部
卷之四 蔓草部
卷之五 水草、石草部
卷之六 毒草部
卷之七 香木部
卷之八 乔木部
卷之九 灌木部
卷之十 寓木部
卷十一 苞木部
卷十二 果部
卷十三 果之味部
卷十四 谷部
卷十五 菜部
卷十六 鳞部
卷十七 介部
卷十八 虫部
卷十九 禽部
卷二十 兽部
卷二十一 水部
卷二十二 火部
卷二十三 土部
卷二十四 金部
卷二十五 石部
卷二十六 卤石部
卷二十七 人部
附录 奇病症治
在线试读
酸,入肝。苦,入心、小肠。寒,入膀胱。小毒。得木火之化,以归于寒水,故能导气达阳,引阳下归,以解热散结止痛,为热厥心腹痛、疝痛要药。下之阴虚阳厥,为心痛、胃脘痛,宜苦寒以归之;下之阴胜而阳郁,为疝,宜酸苦以彻之。盖寒水之阳气上蟠,小肠之气必得阳气达阴以上行,而后水火气化,动而不诎。若小肠之脉下陷,被膀胱之寒水郁之,则肝欲升之阳亦郁,不能伸其任脉,致阳气下坠,两睾肿大,则为疝,大甚则为癫。是疝始于小肠,病在膀胱,尤不离于肝。盖足厥阴循阴器而络于肝,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治疝不得舍肝以治也,然非得木火之气化不能达寒水之郁。不知者乃谓其泻膀胱,为苦寒折火之味,误矣。行经血,利小便,治淋病,茎痛引胁,参苓琥珀汤以之为君。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研细,绵包塞之,即苦透诸龈而达经。杀虫。
张石顽日:疝痛从下而上引者,宜川楝;痛从上而下注者,法当辛温散结,苦寒非所宜,是不知川楝之能散结也。且阳虚遗精诸方,如固阳丸、鹿茸益精丸、固真丹,及治下虚上实之黑锡丹皆用之,非仅以苦寒济温补之燥也。盖虚寒而骤补之,必从木火人手,乃有同气之先导也。有小肠、膀胱自病,或火淫而水虚,或水泛而火虚,非疝也,病未及于肝也,又不得以治疝法治之。脾胃虚寒者忌之。又治冬伏邪,至春温病,大热烦狂。
川产者良,酒浸蒸,去皮核,取肉用,或面炒,或巴豆微打破同炒至楝赤,或单炒。当究其同者何所宜,修治者何所宜,若止谓宜于囊肿茎强之热疝,不宜于痛引入腹,厥逆呕涎之寒疝,犹浅也。茴香为使。寒因热用,藉辛热以解郁遏之邪也。
张石顽日:疝痛从下而上引者,宜川楝;痛从上而下注者,法当辛温散结,苦寒非所宜,是不知川楝之能散结也。且阳虚遗精诸方,如固阳丸、鹿茸益精丸、固真丹,及治下虚上实之黑锡丹皆用之,非仅以苦寒济温补之燥也。盖虚寒而骤补之,必从木火人手,乃有同气之先导也。有小肠、膀胱自病,或火淫而水虚,或水泛而火虚,非疝也,病未及于肝也,又不得以治疝法治之。脾胃虚寒者忌之。又治冬伏邪,至春温病,大热烦狂。
川产者良,酒浸蒸,去皮核,取肉用,或面炒,或巴豆微打破同炒至楝赤,或单炒。当究其同者何所宜,修治者何所宜,若止谓宜于囊肿茎强之热疝,不宜于痛引入腹,厥逆呕涎之寒疝,犹浅也。茴香为使。寒因热用,藉辛热以解郁遏之邪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