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093765丛书名: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内容简介
19世纪,令来到中国的西方游客吃惊的是,中国不仅森林缺乏,而且仅存的一小部分森林仍然在遭到无情的砍伐。然而,在所有关于毁坏森林的报道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树木仍然被种植,森林仍然被维护。本书考察了林地的毁坏与保护、维护和管理之间各种力量的平衡,从对毁林原因的探究人手,进一步探讨了在一种主流文化背景之下,在一种不断把荒地转换为耕地的逆境中,森林管理体系趋向稳定的各种条件。从中可以看到,森林管理体系在中国早已存在。
目 录
引论
章 中国的森林
森林植被
环境变迁:土地破坏与毁林
华北和西北地区
东北和南部地区
毁林的曲折途径
直接影响森林的力量
间接影响森林的力量
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
第二章 森林的稳定与衰减:一种细微的平衡
毁林问题
自然资源的保护
中国森林管理的条件
森林资源的定义
边界与遵守
可持续性
总结
第三章 皇家狩猎的木兰围场
狩猎,满族身份与合法化的象征
作为政令的自然保护
狩猎围场的衰亡
结论
第四章 寺庙与寺院森林
深山老林:一种资源景观
习惯、强制与有偿管理
结论
第五章 宗族、村落与公共用地
宗族土地
村落与公共用地
公共所有制的环境
集体土地的管理
宗族和村落森林以及公共财产理论
结论
第六章 农业体系中的树木
中国南部的树木和农业
市场联系
杉树与松树的管理
树木的控制与所有权
森林与少数民族
为什么种植树木:强制还是激励?
第七章 非木材林产品:薪炭、蚕丝和食用菌类
薪木和炭木
蚕丝和食用菌类
第八章 在大山深处:砍伐原始森林
土匪、伐木与荒野的平定
经济纽带:市场与木材砍伐期
控制与管理
限制定居和转换林地
第九章 讨论与结论
实施与遵守
毁林或森林管理——相关问题
对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控制能力
适应性与对长期变化的反应
结论
附录
本研究使用的方法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西文部分
中文和日文部分
方志与寺庙志部分
个人交流
论文附录
附录1 战略空间:晚清中国荒地政策中的驱逐与安置
附录2 三百年历史的塔亚(Taungya):中国南方可持续的森林管理体系
附录3 云南省村民的环境史观
译后记
章 中国的森林
森林植被
环境变迁:土地破坏与毁林
华北和西北地区
东北和南部地区
毁林的曲折途径
直接影响森林的力量
间接影响森林的力量
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
第二章 森林的稳定与衰减:一种细微的平衡
毁林问题
自然资源的保护
中国森林管理的条件
森林资源的定义
边界与遵守
可持续性
总结
第三章 皇家狩猎的木兰围场
狩猎,满族身份与合法化的象征
作为政令的自然保护
狩猎围场的衰亡
结论
第四章 寺庙与寺院森林
深山老林:一种资源景观
习惯、强制与有偿管理
结论
第五章 宗族、村落与公共用地
宗族土地
村落与公共用地
公共所有制的环境
集体土地的管理
宗族和村落森林以及公共财产理论
结论
第六章 农业体系中的树木
中国南部的树木和农业
市场联系
杉树与松树的管理
树木的控制与所有权
森林与少数民族
为什么种植树木:强制还是激励?
第七章 非木材林产品:薪炭、蚕丝和食用菌类
薪木和炭木
蚕丝和食用菌类
第八章 在大山深处:砍伐原始森林
土匪、伐木与荒野的平定
经济纽带:市场与木材砍伐期
控制与管理
限制定居和转换林地
第九章 讨论与结论
实施与遵守
毁林或森林管理——相关问题
对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控制能力
适应性与对长期变化的反应
结论
附录
本研究使用的方法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西文部分
中文和日文部分
方志与寺庙志部分
个人交流
论文附录
附录1 战略空间:晚清中国荒地政策中的驱逐与安置
附录2 三百年历史的塔亚(Taungya):中国南方可持续的森林管理体系
附录3 云南省村民的环境史观
译后记
在线试读
章 中国的森林
森林植被
中国大陆北起黑龙江地区西伯利亚北部森林,南到湄公河(澜沧江)岸潮湿的热带森林。大陆东部沿海气候通常是潮湿的,降水随着向内陆的推移逐渐减少,到了中亚的干旱荒地,诸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包括截然不同的植物地理区、植被类型以及地区性的物种。西方的植物学家们在19世纪首次踏进中国内陆以后,就对它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数位学者曾试图对中国的森林植被进行分类并绘制分布图。他们的努力遇到了毁林程度的阻碍:尽管仍有可能来辨认哪类物种曾经在中国存在,但很难确定它们原始的分布,很难确定这些物种是否形成了茂密的封闭森林、开阔的林地,或者沿着河流与水道两岸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地。
他们提出的分类体系,都认同了相同植被分布范围。沿中国东部地区,他们确认了北部是针叶林区、南部是温暖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热带季雨林区。向内陆地区进一步延伸,则出现了向越来越明显的旱生林地过渡的地带,从树木茂盛的草地到半沙漠的灌木丛带(这一地带又叫做戈壁),直到沙漠和光秃秃的旱地。青藏高原通常情况下被划分为冻原区或高原沙漠。
……
森林植被
中国大陆北起黑龙江地区西伯利亚北部森林,南到湄公河(澜沧江)岸潮湿的热带森林。大陆东部沿海气候通常是潮湿的,降水随着向内陆的推移逐渐减少,到了中亚的干旱荒地,诸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包括截然不同的植物地理区、植被类型以及地区性的物种。西方的植物学家们在19世纪首次踏进中国内陆以后,就对它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数位学者曾试图对中国的森林植被进行分类并绘制分布图。他们的努力遇到了毁林程度的阻碍:尽管仍有可能来辨认哪类物种曾经在中国存在,但很难确定它们原始的分布,很难确定这些物种是否形成了茂密的封闭森林、开阔的林地,或者沿着河流与水道两岸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地。
他们提出的分类体系,都认同了相同植被分布范围。沿中国东部地区,他们确认了北部是针叶林区、南部是温暖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热带季雨林区。向内陆地区进一步延伸,则出现了向越来越明显的旱生林地过渡的地带,从树木茂盛的草地到半沙漠的灌木丛带(这一地带又叫做戈壁),直到沙漠和光秃秃的旱地。青藏高原通常情况下被划分为冻原区或高原沙漠。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