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85304
•帮助孩子养成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教孩子应对6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并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胆小心事重、半途而废、无聊黏人、羞怯腼腆……小恶魔出现时,小天使来帮你!
•专业心理咨询师孙莹撰写干货满满小贴士,帮助家长进行儿童情绪管理
•便携开本,贴心圆角,随身的“情绪小卫士”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情绪问题,莉亚和迪欧这对小姐弟也一样。
这是一套来自法国的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贴近日常生活的“情景式”漫画,让每个读故事的孩子在心灵上产生共情。故事里小天使与小恶魔之间幽默逗趣的互动,就像孩子内心世界的自我对话。每本书*后的“穆佐博士的小课堂”,以专业的心理学建议,帮助孩子构建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我们是天生的情绪感知高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了感受基础情绪的能力,开心、恐惧、愤怒、惊讶、伤心、厌恶…… 这些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亲密伙伴。
然而,任何友谊的建立都需要时间,和情绪交朋友也是如此。我们虽然天生就拥有了情绪,但并非天生就知道如何与它们相处。与快乐这样的积极情绪相比,生气、恐惧、伤心、嫉妒这样的消极情绪总会让我们的身体很不舒服,心里也很难受,我们也很难喜欢上它们。
孩子早期与情绪的相处方式,更多地出于本能,而缺乏认知上的指导。自身的感受和他人的评价,影响着他们对每种情绪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害怕,孩子能感受到害怕,那是一种让他们想要退缩的无力感受,害怕时他们还会觉得身体发冷,甚至想找个地方赶快躲起来。这些不舒服的感觉都会让他们本能地不喜欢“害怕”,如果身为家长的我们无视他们的这种感受,而只是从我们对他们的行为期待的角度给予评价和要求,责怪他们“胆小,不像个男子汉!”,又或者是不痛不痒地说:“别害怕,要勇敢!”就会让他们感觉更糟糕。来自害怕本身的消极感受,和来自他人责怪的消极感受叠加在一起,共同形成一股强大的情绪压力,让他们无法透气,他们会因此更加讨厌“害怕”,甚至进而讨厌“会害怕的自己”。
让人庆幸的是,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在试图找到他与情绪相处的办法。就像书中的主人公莉亚和迪欧一样,在他们的大脑中,每天都上演着小天使和小恶魔之间的辩论大赛。当他们与消极情绪不期而遇,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小恶魔和小天使就会一起出现。小恶魔看起来是个爱捣乱的家伙,它总是把事情往坏处想,它代表的是人类大脑中的负面想法;小天使总是更加乐观积极,试图帮助我们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它代表的是人类大脑中的正面想法。小天使固然讨人喜欢,小恶魔也并非全无建树。事实上,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大脑辩论、正负对决,来慢慢理解和认识每种情绪,并找到自己与它们相处的合适尺度和方法。
在达尔文看来,人类的大脑进化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基本原则,而情绪正是进化赋予我们的特别礼物。它们是我们历经几千万年进化才终于获得的“生存技能”,每一种情绪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情绪管理的目的并非是压制那些所谓的消极情绪,事实上,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这些未来一生都将与他们朝夕相伴的亲密伙伴,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与它们相处,学会用害怕保护自己,用愤怒反抗不公,用悲伤共情他人,用嫉妒觉察欣赏,用挫折收获成长…… 只要你愿意,就会发现,每种消极情绪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宝藏,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识它们“丑陋外衣”下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最终,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充满生命热忱和意义感的大人!
感谢穆佐博士用如此生动有趣的方式还原了这场大脑辩论。让每个孩子在理解情绪、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让每个曾经是孩子的我们,更加熟悉那个过去和现在的自己。
我们是天生的情绪感知高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了感受基础情绪的能力,开心、恐惧、愤怒、惊讶、伤心、厌恶…… 这些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亲密伙伴。
然而,任何友谊的建立都需要时间,和情绪交朋友也是如此。我们虽然天生就拥有了情绪,但并非天生就知道如何与它们相处。与快乐这样的积极情绪相比,生气、恐惧、伤心、嫉妒这样的消极情绪总会让我们的身体很不舒服,心里也很难受,我们也很难喜欢上它们。
孩子早期与情绪的相处方式,更多地出于本能,而缺乏认知上的指导。自身的感受和他人的评价,影响着他们对每种情绪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害怕,孩子能感受到害怕,那是一种让他们想要退缩的无力感受,害怕时他们还会觉得身体发冷,甚至想找个地方赶快躲起来。这些不舒服的感觉都会让他们本能地不喜欢“害怕”,如果身为家长的我们无视他们的这种感受,而只是从我们对他们的行为期待的角度给予评价和要求,责怪他们“胆小,不像个男子汉!”,又或者是不痛不痒地说:“别害怕,要勇敢!”就会让他们感觉更糟糕。来自害怕本身的消极感受,和来自他人责怪的消极感受叠加在一起,共同形成一股强大的情绪压力,让他们无法透气,他们会因此更加讨厌“害怕”,甚至进而讨厌“会害怕的自己”。
让人庆幸的是,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在试图找到他与情绪相处的办法。就像书中的主人公莉亚和迪欧一样,在他们的大脑中,每天都上演着小天使和小恶魔之间的辩论大赛。当他们与消极情绪不期而遇,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小恶魔和小天使就会一起出现。小恶魔看起来是个爱捣乱的家伙,它总是把事情往坏处想,它代表的是人类大脑中的负面想法;小天使总是更加乐观积极,试图帮助我们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它代表的是人类大脑中的正面想法。小天使固然讨人喜欢,小恶魔也并非全无建树。事实上,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大脑辩论、正负对决,来慢慢理解和认识每种情绪,并找到自己与它们相处的合适尺度和方法。
在达尔文看来,人类的大脑进化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基本原则,而情绪正是进化赋予我们的特别礼物。它们是我们历经几千万年进化才终于获得的“生存技能”,每一种情绪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情绪管理的目的并非是压制那些所谓的消极情绪,事实上,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这些未来一生都将与他们朝夕相伴的亲密伙伴,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与它们相处,学会用害怕保护自己,用愤怒反抗不公,用悲伤共情他人,用嫉妒觉察欣赏,用挫折收获成长…… 只要你愿意,就会发现,每种消极情绪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宝藏,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识它们“丑陋外衣”下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最终,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充满生命热忱和意义感的大人!
感谢穆佐博士用如此生动有趣的方式还原了这场大脑辩论。让每个孩子在理解情绪、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让每个曾经是孩子的我们,更加熟悉那个过去和现在的自己。
“为什么她的礼物比我的好?”“为什么奶奶先抱她?”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类似的心理,或碰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总爱攀比,总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较,对他人的优点、荣誉、成就产生焦虑、敌意、猜疑等不平衡心理,继而把自己的心情搞得很糟糕。
为什么孩子会嫉妒他人呢?其实,产生这种情绪是完全正常的,这说明孩子到了一个自我认同的时期, 会在与他人的反复比较中确认自己的位置。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切不可把孩子的嫉妒定义为“错误”,指责孩子“烦人”“小心眼”“不懂事”,而要寻找这种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
孩子觉得别人比自己好,别人比自己受到了更多的关爱,很可能是因为孩子自信不足,心里默认自己不够好,受到的注意不够。所以,当发现孩子反复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时,家长们最应该做的,还是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首先,切忌当着孩子的面将其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比如“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家长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很可能会强化孩子的自卑心理,导致嫉妒情绪的产生和加强。
其次,应当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每个人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恰如其分的表扬,能够帮助孩子正确地认知自己,树立坚定的自信心。这里,“恰如其分”四个字很重要,孩子的优点要表扬,但不能将对孩子的评价过度拔高、过分赞美,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指出孩子的不足,帮助其建立恰当的自我认知。
最后,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不管怎么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永远不变的,他们不必刻意讨好就能获得,也不必担心有人夺走。比如,家里来了小客人,有的孩子会因为父母对客人不断的夸奖和疼爱而产生嫉妒心理,这时父母就要避免厚此薄彼,要同样适时地给予孩子夸奖和爱;又如,当今很多孩子因为有了弟弟妹妹而产生嫉妒心理,父母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并尽量在孩子表达出情绪时给予专属的高质量陪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