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2737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3
二、学界对互联网技术的研究5
三、国内外基于非国家行为体的研究13
四、本书主要观点18
五、主要研究方法20
六、本书基本框架21
章Web 20:信息革命的新阶段24
节网络发展开启Web 2026
一、20世纪60年代:阿帕网27
二、20世纪70年代:TCP/IP协议28
三、20世纪80年代:NSF net30
四、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图形浏览器与网络泡沫32
五、21世纪:Web 20时代35
第二节信息领域的三重变化38
一、重变化:信息的透明化40
二、第二重变化:信息能力的对称化43
三、第三重变化:信息传播的自由化45
小结47
第二章Web 20时代的非国家行为体49
节专业化的非国家行为体51
一、信息整合能力增强52
二、电子动员能力形成56
三、成员个人技能提升59
第二节分散化的非国家行为体60
一、总体数量激增60
二、类型逐步多元化63
三、网状组织结构确立65
第三节全球化的非国家行为体68
一、活动范围的全球化68
二、影响范围的全球化72
小结76
第三章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内政治77
节非国家行为体改变公民社会运作方式78
一、参与国家政治议程79
二、影响公民认同取向85
第二节非国家行为体削弱政府权威91
一、社会管理难度增加92
二、经济权力受到侵蚀96
三、安全风险上升100
四、合法性危机显现104
第三节国内政治结构的演变动向105
一、排列原则未变107
二、单元功能转移111
三、权力分配扩散114
小结118第四章非国家行为体与国际政治120
节非国家行为体引发国际政治深层变化121
一、议题多元化122
二、商业平坦化127
三、安全脆弱化134
四、行为体一体化和分散化139
第二节国际政治变化的影响144
一、非国家行为体转变角色144
二、主权国家实施反制148
第三节国际政治的新格局155
一、网络权力形成155
二、权力争夺加剧161
小结166
第五章非国家行为体与国际体系168
节非国家行为体干扰国际体系结构演变169
一、无政府状态继续存在170
二、单元功能复杂化174
三、权力分散177
第二节国际体系演变的三条路径184
一、单极体系:前景黯淡185
二、多极体系:可能性上升190
三、无极体系:存在局限199
第三节国际体系的未来202
一、地缘科技进入视野203
二、全球治理的重构206
三、多中心的世界209
小结212结论214
附录重大网络事件(2006年5月—2018年3月)223
参考文献23
Web 20:信息革命的新阶段1990年8月,伊拉克发动突然袭击,短时间内占领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成为其第19个省。这一严重侵犯他国主权、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几乎遭到全世界的反对。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对伊军发动进攻。经过42天的空袭和100个小时的地面进攻,科威特全境得以恢复。与以往不同的是,海湾战争是一场真正的“电视直播”的战争,全球的人们可以直接在电视机前看到战场前线的画面,连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也说,他每天都会通过CNN了解战况。2003年,美军再度踏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彻底推翻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政权为目标,展开了新的激战。与上次一样,美军凭借武力优势,短时间内即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并成功抓捕了萨达姆本人。然而,这场战争却远未结束。美军占领期间,伊拉克成为分子和恐怖分子的“天堂”。他们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手段建立联络网,在各地发动恐怖袭击和游击战,并将其“战果”上传网络以提高声望、招募新成员。这种非常规的作战方式让美军付出了惨痛代价。2003—2013年10年间,美军在伊拉克阵亡4488人,同时还有3400名美国商人、近11万名伊拉克警察、318名盟军士兵以及62名人道主义者在各类袭击中丧生。Neta CCrawford,“The Iraq War: Ten Years in Ten Numbers,” Foreign Policy,March 20,2013http://mideastforeignpolicycom/posts/2013/03/20/the_iraq_war_ten_years_in_ten_numbers 终,美国在未完成其重建伊拉克任务的情况下,于2012年10月单方面宣布自伊拉克撤军。2011年,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局在中东地区突然爆发。突尼斯、埃及、巴林、利比亚、叙利亚相继陷入动乱,其中利比亚和叙利亚更是走向了内战。不过,此次变局并非由西方国家蓄意挑起,而更多的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在变局中,主权国家依旧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民众、宗教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等非国家行为体也开始走向前台。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和无线网络技术进行组织、动员和制造舆论,不但在短时间内发动起大规模示威游行,而且成功迫使一些威权政府下野,甚至与西方国家合作赢得内战胜利。可以说,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大规模动员武器”,通过对它的使用,民众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因此而大幅提升。从上述三次事件中可以看出,短短20年间,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变化背后的推动力量正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海湾战争爆发正值Web 10时代,那时的互联网虽然已经开始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但更像一个单向平台。用户在网上只能浏览和获取信息,却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大多数信息均由国家、跨国公司等大型团体发布。而昂贵的硬件设备和复杂的操作系统,也使得用户数量极为有限。所以,海湾战争虽有独特之处,但依旧是一场主权国家间的战争。伊拉克战争处于Web 10与Web 20的交接之际。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使得信息技术进入一段相对低谷时期,但正是因为泡沫的破灭反而为新技术的出现提供了空间。与Web 10相比,Web 20更加注重交流与互动,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用户之间的交流也更为便捷。反映到伊拉克战争中就是恐怖组织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国家难以完全监控的方式相互联络,并以此建立起网状的组织结构。同时,他们利用上传技术将各种视频、录音散布于网络,不仅扩大恐怖袭击的影响力,还以此传播其信念和主张。伊拉克战争已经体现出非常规战争的特性。2011年中东变局则是一件Web 20的“杰作”。在智能手机和无线技术的帮助下,民众随时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件录制下来并上传到网络,再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短时间内即可聚集一大批响应者。而维基揭密等网站则将以往难以为公众所知的信息曝光于网络,使公众成为知情者。至此,国家对于信息的垄断权被打破,民众真正获得了挑战威权的能力。所以,仅仅是一次突尼斯的暴力执法事件便可以掀起席卷整个中东的巨浪。以利比亚内战为例,西方国家仍发挥着提供武器、空中打击等重要作用,但是地面战争以及政权重建等任务则已经由非国家行为体接手。实际上,Web 20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局限于战争层面,其对于政治、经济、外交乃至人类社会都有着重塑之功。“上传正在不断拓展,因为使上传成为可能的平坦世界平台也在不断拓展,也因为上传回应了人们希望参与其中并使自己的声音被他人听到的渴望。”[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世界是平的[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2 那么,Web 20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带来了何种影响? 节网络发展开启Web 20自20世纪60年代阿帕网(ARPA Net)诞生以来,网络已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期间,无论是上网设备、接入方式、操作系统,还是工作流程、网络标准、网络服务都有了长足进步。初服务于军事目的的阿帕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全球并集金融、贸易、学术、通信、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全世界的人们从未像今天一样联系得如此紧密,也从未如此地依赖于互联网。可以说,人类个体、组织乃至国家的行为方式,都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摆脱网络而正常生活下去。恐怕美国军方在组建阿帕网之初亦未料到会有今日之局。一、20世纪60年代:阿帕网阿帕网,全称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也是互联网的始祖。其诞生过程颇具故事性。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希望制造一种机器,以代替人类从事数据计算等枯燥乏味的工作。为此,包括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赫尔曼·何乐礼(Herman Hollerith)、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阿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在内的许多优秀学者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二战期间,为了完成破译敌方密码、训练轰炸机飞行员等任务,美英两国开始使用一些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设备。这为计算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1946年,世界上台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其设计者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被推举为“电子计算机之父”。然而,此后十余年间,计算机都被作为主机系统使用,并未相互连接,程序设计也是耗时费力。1957年,当东西方冷战如火如荼之际,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得美国大为震惊。其实,就综合实力而言,当时的苏联仍不及美国,但是出于对科技全面落后的恐惧,美国毅然决定接受苏联的“挑战”,投入巨资从事高新科技的研发。“阿波罗计划”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阿帕网亦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