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11154
推荐您购买联合天畅其他畅销书:
“1.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永年先生著作。
2.本书由学术著作序跋、书画诗集序跋、其他序跋与短论组成,为作者所著序跋首次集结出版。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且篇幅较短,适于读者短时间内阅读。
3.作者题签书名,一千遍工作室负责封面及内页版式视觉设计,装帧精致蕴藉。
4.丛书名由著名历史学者、汉学家余英时先生亲笔题写;封底图案来自老一代国博、故宫双料专家傅大卣先生拓并藏的四山镜,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方壶楼,薛永年斋号。近二三十年来,薛先生写了不少序跋类文章,有时称引言、前言、或观后、书后。其中,有书画集序跋、学术著作序跋,也有诗文集序、重刊古籍序,个别篇目是学术前辈研讨会或纪念集的征文。文中发表的意见,涉及前贤同辈的为人治学与艺术、书画篆刻工艺的传统与发展,美术史的研究与方法、书画鉴藏史的研究等。
“序言
学术著作序跋
《高凤翰研究》序
读《胶东清代书画志遗》有感
《扬州八怪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序
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小序
邓惠伯《亚洲美术史》序
赵国英《王鉴绘画研究》序
张鉴《徐渭艺术思想研究》序
《薛锋美术文集》序
《历代书画录辑刊》序
谭述乐《王石谷绘画风格与真伪鉴定》序
赫俊红《晚明清初的女性绘画》序
《中国艺术博士论丛》总序
朱万章《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序
吴晓明《卷轴书法形制源流考略》序
吕晓《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研究》序
张正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序
纪学艳《张丑书画收藏与著录研究》序
周明聪《台湾书画史上的板桥林家“三先生”研究》序
林维《通人画家郭味蕖研究》序
《石渠宝笈著录书画展 • 编纂篇》序
《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序
书画诗集序跋
跋韩文来《宋人花鸟精品线描集》
《萧平书画集》序
《蒲华诗集》序
《吴自然行书选集》序
《王庆淮画谱》代序
《金陵画派十二家册》跋
“霍春阳花鸟画展”前言
《郑利平画集》序
《五岳看山》序
《杨一墨指画集》序
《陈良敏画集》序
刘彦湖《春游集》序
《石朴画集》序.
《任重画集》前言
俞建良《从善楼诗文书法集》序
《孙天牧画集》代序
钟国康《寄缶庐篆刻集》序
《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序
“百家百扇艺术展”小引
《徐悲鸿的学生们艺术文献集》小引
感受肖文飞——文飞近作代序
《故宫画谱》序
李一诗稿《变鲁集》序
“岭南名家墨迹展”序
写意俊才范存刚
“李巍辛卯画展”序
其他序跋与短论
读袁烈州画马书后
高志武《天水相与永》序
读周积寅《中国历代画目大典》
紫苑看立辰小品
观刘曦林写意画书后
观“周昔非书法展”
邓福星《寒香》小引
缅怀杨仁恺先生
小议阮荣春
贺“区广安画展”晋京
“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感言
观洪波山水画书后
饶宗颐学者画观后
平和动人的内美
手札与面目——看齐白石“日常书写”的启示
吕俊杰的紫砂艺术观后
刘海勇的写意花鸟画
《中华民族名医像赞》序
后记“
“序言
近几年来,为不少同辈好友或学生写过各种序,有文集,也有画册。但为德高望重的师长论著奉序,且为序跋集作序,这在平生,确乎还是次。自从奉命以来,大约已有半年有余,忐忑惶恐之心,每每出现于捉笔之时。因而数次动笔,又数次搁笔,反复再四,眼看书稿已过了三审三校,就差临门一脚,责任编辑已催促多次,薛老师道行深,不便抱怨,只是偶尔问问书何时付之剞劂,而我却越发寝食不安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自己才学浅薄,而薛老师是学富五车的长者,一言九鼎,名满天下,我实在难掩怯场之感。
好在薛老师不断勉励我,说我是这本书的个读者,只需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就行。这样想来,写这篇序一下就轻松了很多。从本书的选题、选稿到书的设计、校对、付梓,我的确和薛老师一起见证了此书从孕育到问世的全部过程。如今,打印的样稿已在我身边多时,每一篇几乎都烂熟于心,感想倒是很多,真正写起来,反而有一种文思泉涌却又无从落笔之感。书中的亮点不少,想说的话不胜枚举,唯恐挂一漏万,又恐太过庞杂,反而减弱了对薛老师治学、为文、为人的深刻认知。思忖之下,想来不妨就其中一两点印记深者,拈出来与读者诸君分享,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或可就此略窥薛老师全貌。
薛老师是美术史学界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他继承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兴起于中国的美术史学传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学者在谈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时,认为其时社会学、民族学、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尚处于幼稚、萌芽时代,还谈不上科学研究,而美术史学研究,甚至还不在论列的范畴。数十年后,在前人若俞剑华、滕固、王伯敏、王逊、金维诺……等诸多名家的培育下,中国美术史学发展到今天,已灿然详备,从根本上改变了没有学术传统的现状。到薛老师这一代时,无论从宏观研究,还是个案考察;无论从理论建构,还是问题解析,都比以往取得了长足发展。薛老师所倡导的基于文献、图像为根柢的美术史研究,泽被后学,引领来者。虽然如此,薛老师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看似繁荣的当下美术史研究潮流中,也不乏林林总总的问题,这在他的诸多序跋中,常常会流露出来,显示出一个学者的使命与担当。比如,他所提出,当下美术史学界存在四大问题:“着眼与宏观的多而潜心于微观的少”、“重阐释而不太重视史料”、“重文化而轻赏鉴”、“重大名家而轻一般美术家”;再比如,他指出晚近绘画史研究的弊端:“套用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史学的既有结论,加以演绎,把一些似可说明这些结论的美术史料纳入先验的模式之中,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不善于从具体史实抽引结论”。这些问题意识,就出现在千字文式的序跋中,可谓微言大义,发人深省。
作为画坛祭酒,南来北往求序求跋者,往往踵接于门,薛老师自然日无暇晷,酬应为劳。于是,便有好心人劝薛老师云,可让求序求跋者代拟初稿,或指定某某学生代笔,然后再由您润色,便立成一篇急就章矣,并言某某名家或某某学者皆如此,不足为奇,不然则穷于应对也。薛老师正色道,我无意訾议某名家,但在我,不轻易应承作序,一旦应允,必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也。他每作一序,必浏览书稿,不苟作,不轻言,有的放矢,切中肯綮。数年前我不揣谫陋,有梓行《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之举,千里修书求序,薛老师固辞不获,在极短时间阅读了书稿,谬承嘉许,认为此书的两大特点,一为“力图开拓书画鉴定与鉴藏研究的新生面”,一为“无论研究大家还是名家,书画家群体还是书画家族,都能够从作品出发,善于把作品的研究、作者的研究和问题的思考结合起来”,并指出“研究潜力的发挥还可以更有计划性,还可以建立在更加认真推敲选题的基础上”。我知道这是对后学如我辈者的嘉勉与期许。这样的奖掖后进,贯穿于其他序跋中,成为本书的特色之一。
自古迄今,为人作序跋者,因却之不恭,应之无语,为酬答人情起见,故不乏不痛不痒之作,但在薛老师序跋中,均未见此类文章。他所写学术论著序跋,常常梳理其学术嬗变历程,或对作者的治学路径、学术成果予以臧否,如为《王石谷绘画风格与真伪鉴定》一书所作序中,就对王石谷的摹古风格作了评述,并肯定其作者“立足于风格把握与真伪辨析的结合”,“从鉴赏与创作、仿古与作伪、收藏与流通的联系中推动了鉴定学的研究”;再如《张丑书画收藏与著录研究》之序中,对历朝书画鉴藏与著录的演进有提纲挈领的评介,于作者对此专题研究的来龙去脉也作了论析,使人有就此课题深读下去的冲动。即便对当下书画家画集的序跋,也莫不如此。他在解读书画家作品风格与特点时,习惯借助其作品阐释其画学、书论观点,故若要研究薛老师学术思想,除那些美术史鸿篇巨制外,其序跋是无论如何不可绕过的重要一环。这些序跋,无论是针对学术论著还是书画诗集,或者其他杂书与短论,薛老师均孜孜矻矻,未尝稍懈,故读其寸笺短札,均有行于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感。这是本书的另一特色。
在学术论著之外,薛老师所关注的视野从未离开过当下。厚古而不薄今,是其治学的基本态度。因而,在序跋中,对当代书画诗集的关注尤为难得,体现其淹通古今、学老扶幼的特点,足资后学之楷式。值得一提的是,薛老师在当代学者著作和书画家作品集的序跋短论中,习惯将自己融入到历史情境中,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交游、他的学术历程以及对艺术的感悟,这在《紫苑看立辰小品》和《天水相与永》中为明显。至于薛老师在文章中所一贯表现出的情文并茂,生动鲜活,极富可读性,那就更是值得可圈可点了。
薛老师所作序跋甚夥,十数年来,已裒然成帙。今择其要者,成序跋集一书,此举于嘉惠学林,功在当下,利在后学。愚钝如我者,只能管窥门径,而于其学术精要,未克尽述,或述而仅得其万一。近读清代书画鉴藏家兼学者陆心源(1834—1894)的《仪顾堂集辑校》,中有《刻<圣济经>序》一文,陆氏称其书“文浅而意深,言近而旨远”,今读薛老师《方壶楼序跋集》,可谓于我心有戚戚焉!
朱万章
2018年6月30日拜序于京华梧轩小筑之南窗
“
“张鉴《徐渭艺术思想研究》序
日前,张生持书稿来访,曰:“先生关心之徐渭研究,书稿 已成,友人拟为刊行,敬烦著序。”彼张生者,即青州之张鉴也, 昔年即酷爱书画,每请海内名家至桑梓,观其运笔落墨,参悟 绘事,得写生入手蹊径,时邀友人倘佯山林,手携纸笔,即兴图 写。不数年,所画山水日进。余之识张鉴也,即在青州,亦其山 水进境时也,见其谦谦好学,殊觉可喜。
更后,忽相逢于美院,盖已入高研班,改攻花鸟,师从郭怡 综先生,又后,则考取花鸟博士班,继续从郭师研习。余奉命忝 列该班理论导师,得以披阅论文习作,观其讨论写意花鸟,辨析 源流,衡评得失,好学深思,似非一日之功,益觉孺子可教,乃 列名指导,乐观其成。
及至选题青藤,方知胸有成竹,盖苦心孤诣,搜集资料,钻 研旧学,已沉浸多年也。余之重视青藤,始于齐白石之称扬,继 之先后读李松、徐仑、梁一成与李德仁之撰著,殊觉诸家研究已 颇全面,欲再突破,非专题深入莫属,所深入之专题,对博士生而言,倘着眼文化思想似可有得,此亦近年国际治学之趋势焉。 迨相与讨论,张生亦谓拟从徐氏学术思想及社会文化入手,
以“所至之由”究“成功之美”,余大为惊异,窃思彼于治学已 窥门径矣。兹后虽有所点拨,更勉其奋力创作,以证知易未必行 难。今见书稿,条分缕析,考证详明,论述得法,遵守规范,所 揭青藤与王学诸子渊源,确有发前人所未发者。
乃悟造就学者型画家,虽非易事,亦不必视为畏途。又思此 书之刊布,于鼓励画家而攻博向学者,岂非有力鞭策乎?乃欣然 命笔著序,并告张生曰:“古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汝虽有创 获,幸勿满足,宜再接再厉,进而破解学术思想与艺术风格关联 之谜也。汝年尚轻,一书一画之成易,一生一世为人治学难,倘 有恒心,有成可望,慎之勉之,勿忘余拭老眼以待也。”癸酉深 秋方壶楼主薛永年。
(原刊于张鉴著《徐渭与心学》册,线装书局,2006 年 1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