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214114丛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
■ 本书讲述者:战地记者,兼具军人、学者、作家多重身份
■ 抛开国家利益和有色眼镜,秉笔直书,直陈历史,立场公正
■ 以战役为单元,详细讲述二战中的每一场战役,同时包含了对某些次要事件的概述,兼顾了完整性
■ 以战役发生时间为轴顺序展开,不再将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人为割裂,打破空间限制,观察视野上做到全球一盘棋
■ 融入杰出军事史家的新发现,新鲜的素材和新鲜的观点,呈现鲜为人知的细节
■ 回避或矫正以往西方著作中的纰漏和偏见
艾迪·鲍尔(Eddy Bauer)中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是一套有关第二次事件大战的百科全书。这套经典著作对那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战争进行了完整和客观的描述。从德军在1939年9月1日凌晨跨越波兰边境开始,这场大危机不断扩大蔓延,后覆盖全球绝大部分土地,世界绝大部分人口也或多或少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包括以下六册:
《天降战火:从突袭波兰到克里特岛空降作战》
《大潮汹涌:从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到巴丹惨败》
《悬崖边上:从狼群作战到北非战事结束》
《黑潮渐退:从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到缅甸战事》
《漫漫征程:从战略大轰炸到莱特湾之战》
《光荣和热血:从突出部之战到日本帝国灭亡》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深入描绘了这场20世纪大战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这场大战军民死伤人数高达5000万,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和和破坏要超过1914-1918年的那场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讲解二战的所有重大事件和战役:德军早期在欧洲大陆上闪电战;日军早期在亚洲大陆上的闪电战;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苏联参战;战局在斯大林格勒、中途岛、阿拉曼发生转折;轴心国在诺曼底登陆后崩溃;攻占硫磺岛;希特勒之死和原子弹爆炸导致二战结束。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还探求了战争的社会效应,考察了各国民众在后方的生活,甚至包括生活被德国和日本占领国家中人民的生活情况。还讨论了纳粹对犹太人、斯拉夫人以及其他民族的种族仇恨。此外,战后被盟军揭露出的纳粹集中营的恐怖,在本书中也有讨论。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包括了1000多幅照片,借以真实地反映战争对军人和平民的影响。地图非常详细,描绘了具体战役、军队动向、伞兵降落点、相关的地标。书中还引用了主要政治家的传记——例如,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该书重点介绍了各国将领的背景以及他们对事件和战役的贡献。可以说该书对20世纪这次大战的描述是精炼的、吸引人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吸收了杰出的军事史专家的新发现,在陈述重点战役的同时对一些次要事件进行了简要概述,因此保证了内容上的完整性。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战役发生的时间为顺序展开,既不错综复杂又不穿插交汇,史实清楚完整,使人读起来如同展开一幅世界大战的地图般明确。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史》在地理上跨越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间,把在全球发生的各个战役一一说明。并不忽略一些一般史书和二战战史中很少说明提及的战役。
■ 在叙述立场上本书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对以往西方有关著作中明显的纰漏和偏见之处,本套书也有所避免。有关二战史的著作不少,但是很全面很客观的书单中,本套书应列其中。
1 痛苦的波兰
发动闪电战
闪电战大捷
波兰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
西线很安静
2 英国人的战争生活
3 曼施坦因的总体规划
希特勒支持曼施坦因
古德里安说出自己的想法
4 德国攻入低地国家
鹿特丹受到闪电打击;荷兰投降了
埃本-埃马尔要塞的伟大战例
盟军开始行动
盟军的滴血
戏剧性的阿登高地之战
攻破色当
5 德军直扑英吉利海峡
道路上的混乱
“我们被打败了……”
丘吉尔下令增加援兵
豁口被拓宽了
盟军混乱不堪
吉罗被俘
6 敦刻尔克奇迹
比利时人的抵抗逐渐消失了
比利时投降
敦刻尔克的周边局势
“发电机”行动
希特勒对敌方的评论
7 索姆河磨难
魏刚的防御计划
计划有可能成功吗?
雷诺的“布列塔尼碉堡”
盟国的援助
皇家空军在哪里?
灾难的阴影
后一幕
8 向巴黎猛冲
德国装甲部队向南涌去
法国应该投降吗?
是停战协议好,还是有条件投降好?
贝当的问题
9 大不列颠之战
英国在敦刻尔克之后的劣势
提高产量
雷德尔准备横渡海峡
希特勒浪费了机会
德国空军的责任
平衡点
转折点:伦敦闪电战
入侵被推迟
希特勒转向东方
战斗将会继续
10 墨索里尼的野心
墨索里尼是个军阀
威胁埃及
希特勒约束了墨索里尼
轴心国的裁决
德国对罗马尼亚的照顾
墨索里尼进攻希腊
希特勒和地中海
佛朗哥的建议
贝当拒绝帮助希特勒
11 阿尔巴尼亚、塔兰托、西迪巴拉尼
希腊人的反击
塔兰托
向埃及增兵
韦维尔的机会
西迪巴拉尼战役
12 的黎波里处境危险
格拉齐亚尼下台
德国空军发动打击
“卓越”号航母面临严峻考验
罗马和柏林向北非增援
隆美尔抵达的黎波里
13 隆美尔入场
英国和希腊
沙漠前线
隆美尔进攻
受困的英国将军们
决定坚守托布鲁克
隆美尔止步于托布鲁克
隆美尔被要求守规矩
坎宁安的困境
14 巴尔干战场
山地战
意大利再次发动进攻
英国协助希腊
希腊人的看法
南斯拉夫的反应
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
联合作战计划
马塔潘角战役
15 袭击克利特岛
德国的战役准备
克利特岛的防御
德国伞兵降落
撤离克利特岛
预兆
1938年1月2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年是罗马教皇庇护十一世(Pope Pius XI)在位的后一年;两个月之后,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了;就在这一天的夜里,一束怪诞的闪光线划过欧洲的上空,欧洲许多地方都能看见,就连远在欧洲南部的罗马也能看见;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森林大火和建筑物大火。21年前,即1917年,在葡萄牙的法蒂玛的一个贫困村庄里,有3个孩子竟然听到了圣母玛利亚对未来世界的几个预言,其中有一个预言警告说:“次世界大战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如果人类继续违背上帝的意志,在庇护十一世在位期间,将会爆发另一场更加可怕的世界大战。”大战爆发前会有预兆,“一束从来没人见到过的闪光将照亮夜空。”
或许你对这些奇怪的事件有自己的看法,或许历史学家不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8年,或许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应该包括德奥合并、慕尼黑危机、德国重振军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大事件,但是,有一点十分肯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实比次世界大战更加可怕,而次世界大战当时被人们认为是人类的后一场战争。
比较这两次世界大战,从伤亡数字上立刻就能看出区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平民的伤亡数比军人高,其中包括500万犹太人。死于次世界大战的人数是8538315人。在欧洲,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双方军人是1900万。在欧洲之外的抗日战争中,死了600万人。在波兰,530万平民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还不包括死亡的12万名军人。 死亡的平民中有三分之一是犹太人。
德国的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纳粹党人变得越来越气壮如牛,二是他们大肆利用宣传手段掩盖自己的黑暗之处。与此同时,西方主要大国不愿对抗纳粹,这实际上助长了纳粹的想法。像捷克斯洛伐克这样的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国家竟然不开一枪就被吞并,这反映出西方绥靖政策的代价。此外,尽管盟国在次世界大战中因为采取了好的防御战术而终扭↑罗斯福总统签署美国对日宣战令。扭转了战局,但是,战场条件发生了改变战术和新武器出现了,这些进步对进攻者变得有利起来。像海因茨·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将军这类人,很快就抓住了坦克战的思路。实际上,早提出坦克战的是英国思想家李德·哈特(Liddell Hart),但英国军队比较保守,拒绝了哈特的建议。于是德国人发展出坦克师战法,这种战法要求把坦克与机械化炮兵、机械化步兵、俯冲式轰炸机结合在一起发动进攻。结果就有了“闪电战”,它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
海战
时至1939年,英国的军事实力正在走下坡路。但英国仍然可以依靠海军
免受灾难。虽然德国缺少强大的水面舰队,但依靠有效的潜艇战术在某种程
度上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此外,德国在大西洋沿岸有一系列海港,这也增强
了德国的潜艇战术的有效性。然而,战局终变得有利于盟国,部分原因是
希特勒不愿投资继续发展潜艇,还有部分原因是护航战术的改进和美国的援
助。
机灵的德国水面舰艇像鲨鱼一样从巢穴中偷偷溜出来。比如有著名的“格拉夫·冯·施佩海军上将”号,这艘战列舰在普雷特河战役中被英国巡洋舰逼上绝路;又比如有“俾斯麦”号战列舰,这艘战列舰是整个英国本土舰队的跟踪目标,在一次壮观的海战中被英国海军实力的象征皇家战舰“胡德”号战列舰击沉,不过“胡德”号在后来的大西洋海战中也被摧毁。在与“俾斯麦”号的海战中,皇家海军次派遣航母“胜利”号去攻击德国战列舰。这次进攻几乎没有造成什么伤害,但随后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发动进攻,炸坏了“俾斯麦”号的舵,从而使得后面的英国战舰追赶上来。然而,航母战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精彩的表现是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进攻珍珠港。此后,航母超越战列舰成为主导战争的舰艇。美国在随后爆发的中途岛之战、珊瑚海之战、莱特湾之战中表现出更高超的航母战法。
空军
在1939年的时候,德国人是能够保全自己的,因为德国的飞机生产量和品质都是世界。德国空军在西班牙的战事中还有机会实践空对地的战术。英国空军的高级军官恨透了这些战术。到了1942年,英国才真正会使用这些战术。尽管如此,英国空军仍然在1940年取得了大不列颠之战的胜利,这次胜利变成了历史传奇。在这场战役中,英国的空中骑士与恶魔的部队在洒满夏日阳光的大地上空激战。英国人在战斗中使用的“超级马林”战斗机、“喷火”战斗机都似
乎变得鼓舞人心。大不列颠战役之后,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德国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有一系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飞机,但后来几乎没有推出替补机型。到了1940年,英国已经能比德国生产出更多的飞机,后来还有美国的补充,这还不包括苏联的飞机,对德国来说在这种战争关键的武器装备上的实力不平衡是致命的。到了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德国飞机只有319架,而西方盟国有 12837架。1945年,美国不仅有能力在几乎无人能阻拦的情况下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而且还有能力发动像1945年3月9日“火烧东京”那样极具破坏力的空袭。这说明了一点,尽管日本曾经拥有“零”式战斗机那样优秀的机型,但此时已经衰落了。西方是幸运的,因为希特勒决定攻击昔日的盟友苏联,这为德国在东方制造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后证明是德国难以击败的。苏联除了自己有工厂供应军需品,还能得到大量西方国家的援助。时至1943年年末,在历史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德国失去了三分之二劫掠的土地。1945年4月,苏联红军进入了柏林。苏联在打败纳粹德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力平衡
日本向美国发动奇迹般的袭击,希特勒决定向美国宣战,这两件事把美国拉入战争,美国不仅在当时是世界上强大的国家,战争结束时竟然变得更加强大。自从美国加入战争,盟军就可以有步骤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正如丘吉尔所说的“恰当地使用压倒性的实力”。在西方,美国的工厂生产出大量的武器装备;在苏联的东部,人们成功地在德国人的鼻子底下把工厂转移到苏联广袤的腹地。在库尔斯克战役中, 苏联有能力部署4000辆机动车对付德国人的2700辆。虽然德国能培训出素质极高的士兵、参谋官、军士,但德国培训出的人才无法弥补不断扩大的实力差距。另一方面,轴心国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在智力的对抗中越来越笨拙。德国人经常受制于他们的伟大领袖在左右摇摆中的错误决定,而日本人则选择自杀式攻击,这反映出日本人此时已经设计不出更有效的战术。两颗原子弹落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美国和苏联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性大国。英国,虽说是二战胜利者,但整个帝国在经济上损失惨重,结
束了自己在历史上大英帝国的时代。德国和日本战败了,被盟军占领了,变得别无选择,只能从零开始重建新的强大经济。法国在推进欧洲的政治改革方面成功地采取了主动姿态。与此同时,面对多重角色和义务,英国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结束了,但二战留给未来一个预言:如果未来还有世界大战,肯定更加可怕,也许意味着人类的末日。人类拥有才能去实现难以想象的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