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853965
编辑推荐
中国书籍史传馆2017馆藏新品——二十种经典的完整再现,多位大师的流韵逸风。无一书不独挡一面,无一字不饱含识见。厚重的人文底蕴,真正的史家笔法。
编辑出版这套《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学术文丛》,我们存有一个素朴的心愿:既坚持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的原则,亦以弘扬这些人文大师们的学术经典为指归,来进一步展示这些学术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本,让广大读者从中体悟到,阅读经典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与博大精深。经典愈悠久,就愈具有长期的重要历史影响与现实作用。
整理出版这套文丛,可为广大读者提供20世纪初期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这些著述以历史、文学、哲学为主,不仅是近代各新学科的开山之作,亦是典范之作,业已经历时间检验,学术界对其有一定的肯定,如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陈青之《中国教育史》等,皆为民国时期文化泰斗所著的震动当时并影响至今的经典学术著作,有些著作更是近年来*次整理出版。
本次编辑整理这些著作,均以民国时期的初版为底本,用现代汉语标点符号标点,采用横排简体的形式出版。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对原书中一些词汇,包括人名、地名、书名及其译名皆仍其旧,不做改动。一般只做技术性处理,此外仅仅对个别涉及原则性的文字做了一些变动。
盛世多撰述,盛世出好书,盛世重藏书。在今天这个中华民族*接近伟大复兴时代,推出这套文丛,其嘉惠时人、流传后世意义不言而喻,出版者和广大读者当以此目标共勉。
编辑出版这套《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学术文丛》,我们存有一个素朴的心愿:既坚持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的原则,亦以弘扬这些人文大师们的学术经典为指归,来进一步展示这些学术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本,让广大读者从中体悟到,阅读经典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与博大精深。经典愈悠久,就愈具有长期的重要历史影响与现实作用。
整理出版这套文丛,可为广大读者提供20世纪初期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这些著述以历史、文学、哲学为主,不仅是近代各新学科的开山之作,亦是典范之作,业已经历时间检验,学术界对其有一定的肯定,如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陈青之《中国教育史》等,皆为民国时期文化泰斗所著的震动当时并影响至今的经典学术著作,有些著作更是近年来*次整理出版。
本次编辑整理这些著作,均以民国时期的初版为底本,用现代汉语标点符号标点,采用横排简体的形式出版。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对原书中一些词汇,包括人名、地名、书名及其译名皆仍其旧,不做改动。一般只做技术性处理,此外仅仅对个别涉及原则性的文字做了一些变动。
盛世多撰述,盛世出好书,盛世重藏书。在今天这个中华民族*接近伟大复兴时代,推出这套文丛,其嘉惠时人、流传后世意义不言而喻,出版者和广大读者当以此目标共勉。
内容简介
一部全面、视角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巨*,连续再版70余年,历久弥新的大师之作,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略的读本。
这本《中国近代史(精)》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讲授中国近代史的讲义。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
这本《中国近代史(精)》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讲授中国近代史的讲义。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
目 录
篇 中国近代史讲义 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西交通之始 第三章 传教之始 第四章 康雍乾三朝与俄国交涉 第五章 清代之盛衰 第六章 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 第七章 道光以前烟禁 第八章 烧烟及中英战事 第九章 江宁和议 第十章 鸦片战争之役评论 第十一章 五口通商后广东中英交涉 第十二章 咸丰戊午、庚申之役 第十三章 戊午、庚申和约大要 第十四章 中俄咸丰戊午、庚申两约 第十五章 同光中俄交涉 第十六章 嘉道咸同光之朝局 第十七章 各国立约交涉 第十八章 革新之渐 第十九章 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 第二十章 英人《芝罘条约》 第二十一章 法越之役 第二十二章 英缅之役 第二十三章 英谋西藏 第二十四章 中日之战与马关条约 第二十五章 港湾之租借 第二十六章 戊戌政变及庚子义和团 第二十七章 俄占东三省及日俄之战 第二十八章 清末外交情势 第二十九章 改革政体之动机 第三十章 清之亡及民国成立 第三十一章 民国以来之政局 第三十二章 民国以来之外交 第二篇 中国近世史前编 章 论中国近世史的性质 第二章 入近世期以前中国的情形 第三章 中西的初期交涉 节 近代西人的东来及中西交通 第二节 近代基督教的输入 第三节 康雍乾时的中俄关系 第四章 鸦片战争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 节 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 第二节 咸丰戊午英法交涉 第三节 咸丰庚中英法交涉 第四节 成丰戊午、庚申中俄条约 第五节 教禁的解除 第五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节 太平天国以前诸秘密结社的活动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兴亡 第三节 捻党始末 第三篇 中国近百年史概说 章 总论 第二章 中西交涉之初期 第三章 鸦片战争前之国内情形 第四章 外力侵入时代中国之情形 第五章 变动中之中国 第六章 国民政府之北伐 第四篇 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 章 商业篇 第二章 财产篇 第三章 征榷篇 第四章 官制篇 第五章 选举篇 第六章 刑法篇 第七章 学校篇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