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95620丛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际合作系列成果·厦门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六章,*章介绍了厦门城市治理模式的理念变革与治理体系。对城市治理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以IT平台为基础的城市治理体系。第二章分析了厦门打造城市治理新模式的主要着力点。第三章从政府治理的角度对构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厦门政府治理的实践亮点和经验总结。第四章从市场治理的角度分析了市场化机制对厦门城市治理的影响,指出了厦门市场治理的经验总结。第五章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解析了基于“三社”协作的社会治理模式。第六章从信息化治理的角度分析了构建现代化治理平台的方法、实践、特色与优势。
内容简介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某一具体的城市区域内的浓缩反映。本书基于对厦门实践的实地调研,尝试性地探讨了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般规律:首先,以老百姓的需求为根本,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引导城市发展共识;其次,以老百姓满意度为导向,确定城市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后,以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来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三者共同组成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目 录
前 言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厦门经验/001
章 厦门城市治理:理念变革与治理体系/001
节 城市治理相关范畴界定与理论探讨/002
第二节 实践以城市治理为内核的治理理念/010
第三节 构建基于IT平台的城市治理体系/014
第四节 厦门推进城市治理发展的主要经验/022
第五节 厦门探索城市治理实践的主要启示/033
第二章 “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城市治理新模式/038
节 以建设“美丽厦门”为城市发展新战略/038
第二节 以实施“共同缔造”为城市治理新理念/042
第三节 以推进“智慧厦门”为城市治理新目标/050
第四节 厦门打造城市治理新模式的主要着力点/055
第三章 政府治理: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064
节 政府治理的理论探讨/064
第二节 厦门政府治理的实践亮点/071
第三节 厦门政府治理的经验总结/092
第四节 厦门政府治理的未来展望/096
第四章 市场治理: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103
节 市场治理相关范畴的界定/103
第二节 厦门市场治理的实践内容/110
第三节 厦门市场治理的经验总结/149
第四节 厦门市场治理的展望与建议/155
第五章 社会治理:推进“三社”协作模式/160
节 社会治理的概念和内涵/161
第二节 厦门社会治理的实践内容/170
第三节 基于“三社”协作的社会治理模式/183
第四节 厦门社会治理的政策建议/200
第六章 信息化治理:构建现代化治理平台/207
节 信息化治理的概念和思路/207
第二节 信息化治理的方法与实践/215
第三节 信息化治理的特色与优势/229
第四节 信息化治理的趋势与经验/235
章 厦门城市治理:理念变革与治理体系/001
节 城市治理相关范畴界定与理论探讨/002
第二节 实践以城市治理为内核的治理理念/010
第三节 构建基于IT平台的城市治理体系/014
第四节 厦门推进城市治理发展的主要经验/022
第五节 厦门探索城市治理实践的主要启示/033
第二章 “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城市治理新模式/038
节 以建设“美丽厦门”为城市发展新战略/038
第二节 以实施“共同缔造”为城市治理新理念/042
第三节 以推进“智慧厦门”为城市治理新目标/050
第四节 厦门打造城市治理新模式的主要着力点/055
第三章 政府治理: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064
节 政府治理的理论探讨/064
第二节 厦门政府治理的实践亮点/071
第三节 厦门政府治理的经验总结/092
第四节 厦门政府治理的未来展望/096
第四章 市场治理: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103
节 市场治理相关范畴的界定/103
第二节 厦门市场治理的实践内容/110
第三节 厦门市场治理的经验总结/149
第四节 厦门市场治理的展望与建议/155
第五章 社会治理:推进“三社”协作模式/160
节 社会治理的概念和内涵/161
第二节 厦门社会治理的实践内容/170
第三节 基于“三社”协作的社会治理模式/183
第四节 厦门社会治理的政策建议/200
第六章 信息化治理:构建现代化治理平台/207
节 信息化治理的概念和思路/207
第二节 信息化治理的方法与实践/215
第三节 信息化治理的特色与优势/229
第四节 信息化治理的趋势与经验/235
前 言
序 言
厦门是一座美丽而富含文化底蕴的城市,素有“海上花园”“海滨邹鲁”之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三十多年来,厦门人民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大力推动跨岛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治理转型,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和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造就了厦门今天经济繁荣、文明温馨、和谐包容的美丽景象。
2014年11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实际、向地方学习、向人民学习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赴厦门调研。在这次调研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厦门市人民政府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2015年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厦门工作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厦门基地”。中国社科院与厦门市的合作在各个层级迅速、有序和高效地开展。通过一年的通力合作,双方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报告》,以及其他渠道向中央报送了多篇对策报告,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丛书,正是2015年双方合作研究的结晶。
整套丛书由系列调研报告组成,其中:关于厦门自贸区政策研究和评估的调研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主持撰写,包括一个总报告和七个分报告。作者对厦门自贸区的机遇与挑战,实践评估与改革突破,及其带动“十三五”期间厦门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分析。该卷提出的“双重升级战略”及“五大支柱体系”建设创新性概念,具有前瞻性;对当前厦门自贸区改革创新和战略升级的评估比较符合实际,有助于理解未来尤其“十三五”期间厦门自贸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对如何通过厦门自贸区升级战略带动厦门经济转型升级所提出的三方面政策建议,对当前厦门面临的“三个转型”具有决策参考作用。
关于厦门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调研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领衔撰写。该卷着眼于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紧扣厦门地方城市治理这一主题,在梳理“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的愿景理念、行动目标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治理、市场治理 、社会治理、信息化治理四个维度,阐释了“厦门模式”,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厦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对于未来厦门谋划城市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厦门全方位对外开放策略的调研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牵头编撰。该卷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美国研究所的学者为主,他们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和学术素养。作者在对厦门市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着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之后,运用大量翔实数据和理论分析,以国际经验和国际合作的视角,从用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构建智慧城市、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和构建对台合作交流支点城市四个部分,详细阐述了厦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策略与途径,提出了包含“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实践路径,对厦门全方位对外开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于厦门市海沧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同缔造与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牵头。近年,厦门市海沧区在“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理念指导下,对一系列体制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创新。课题组深入挖掘海沧区的实践案例,紧密结合海沧区的区域特色,对海沧经验进行提升和总结,并对进一步优化海沧区社会建设提出对策建议。课题组认为:海沧区推进的共同缔造,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的改变,也不仅仅是公共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而且是一种社会建设;也就是通过共同缔造,改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提升社会和谐,建构一个美好的社会。所以,共同缔造与改革开放一样对当地的社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两部调研报告,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深度田野调研方法,通过深度解剖海沧区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从社会组织、社区社会服务、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等方面去探索共同缔造的价值和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在“强政府”格局下建设社会的可能路径和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厦门市具有持续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1986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组织编制《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就作为厦门市政府的“外脑”参与了编撰工作。这是中国经济特区中早编制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建设厦门特区的战略思想,至今对厦门人民全面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双方继续深化合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挥综合性高端智库优势作用,为地方决策提供高质量智力服务的一个体现。通过合作,厦门市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和科研空间,能够使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更接地气,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能为厦门市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双方真正获得“优势互补”的双赢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实践是创新的不竭源泉,理论的生命力也正在于创新。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才能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伟大作品。这套丛书尽管还有一些需要完善之处,但相信参与这套丛书调研与撰写的科研人员,会深刻感受到为人民做学问、依靠人民做学问的重要性,真正体验到做学问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实践,从群众实践中汲取养分的重要性。正是厦门人民在全国率先推动“多规合一”立法、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等许多创新性实践,为我们这套丛书中的理论闪光点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实践源泉。对于厦门经验,我们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学者远不及厦门的干部群众了解得多、掌握得准。在调研和写作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发改委、发展研究中心、自贸片区管委会、金融办、台办、政务中心管委会、社科院、海沧区政府等许多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得到许许多多厦门市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的指点。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真诚的敬意。
祝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厦门市在今后的合作中更加奋发有为、再创佳绩,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成果。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2016年8月23日
前言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厦门经验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如何实现这一构想?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某一具体的城市区域内的浓缩反映。结合2015年6月和9月两次对厦门的实地调研,我们认为:扎实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应该以老百姓的需求为根本,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引导城市发展共识;其次,以老百姓满意度为导向,来确定城市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后,需要以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这三者共同组成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 实现更均衡和更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不再仅仅是人类群体生活的一个地理空间载体,它会与越来越多的依托城市而衍生出来的区域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公共事务交织为一体。伴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治理难度与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发展目标可以相对单一,着力追求经济增长导向的发展目标;但是,在城市发展步入成熟阶段后,城市发展需要考虑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转向有更广泛共识基础和更有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目标。
厦门在城市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虽然厦门经济规模总量不是很大,但厦门率先在城市发展中引入了对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时,厦门遇到了筼筜湖周边工业污水造成环境破坏的问题,当时,厦门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整治筼筜湖,搬迁企业,截流排污,引海入湖。1994年,厦门经济特区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颁布的部地方性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厦门组织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战略研究工作,历时8个月,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形成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征求了45.5万名市民的意见,限度地凝聚全社会对城市发展的共识。过去两年,在此战略共识基础上,厦门进一步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各项建设发展任务汇集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实践,使城市发展能够真正突破“唯GDP论”的思维,实实在在地为让城市环境更美丽和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而努力。
二 创造性地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难题
放眼全球,由于各城市在历史传统、文化习俗、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发育程度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它们可以呈现多种多样的城市治理面貌。好的城市治理,无论其具体模式如何,其共同点是能够驾驭和解决好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面临的治理难题。
近些年来,在经历了持续较快的经济增长后,我国正面临不断涌现出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直面这些现实问题,创造性地解决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所无法解决的社会经济治理难题。
在厦门调研时,我们发现,一些在全国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令人棘手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厦门已经有迎刃而解的好趋向。举几个例子,,在食品安全方面,老百姓已经能够做到,只要是厦门本地生产的食品,就可以比较放心地购买。这得益于厦门多措并举,建立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对1.73万家经营主体在厦门市销售的10.38万种食品进行追溯监管,构建了“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监管高效、全员参与”的信息化监管模式,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第二,在“看病难”“挂号难”方面,厦门的预约挂号系统已经能够真正做到为病患百姓省时、省力的挂号服务。各医院号源全部上网,病患可将看病时间精确地预约到几时几分,等待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且,所有公立医院的预约电话整合为一个,如果某个医院的号挂完了,接线员可以直接帮病患挂其他医院的号。第三,在财政支持项目资金使用方面,厦门大范围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创新性手段,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执行成效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无论是引导城市小区或乡村群众自主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公共设施和开展文化活动,还是在政府主导的生猪退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财政支出领域,以奖代补模式已形成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实践范例。此外,在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方面,厦门积极创新高发的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模式,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特色的“大调解”格局,有效地促使了大量社会矛盾被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厦门的中介服务组织组成的专业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在劳资纠纷、交通纠纷、涉台纠纷、海事纠纷等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从厦门经验来看,全国面临的很多社会经济领域的现实问题,并不是真的没有解决方案。一方面,城市治理的任务需求要从基层群众中来,老百姓有强烈迫切需求的,政府各部门需要让利于民,不计辛劳,动员各种资源和手段,去切实满足这些需求,为提高老百姓满意度和幸福感而努力。另一方面,城市治理的创新手段和方法要从基层群众中来,积极把“众创”精神引入城市治理领域,老百姓有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和良好意愿的,政府应该让位于民,创造氛围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各种类型的群众组织展现智慧,创造活力,全面参与改善城市生活水平的各项社会事业。
三 依托IT平台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并举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运行机制层面,需要正确处理城市治理与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这三者的关系。在厦门的城市治理体系中,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支撑架构,已具雏形。从其实践中,可以得出几点经验。
,城市治理不等同于政府治理。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的体制。从发展趋势来看,越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城市,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的角色越会呈现多样性,其数量也会越多,从而也越需要除政府治理之外的市场治理机制与社会治理机制来予以协调和支撑其运行。与这一趋势相适应的,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需要越来越多地学会与其他社会主体互动合作,通过政府体制外的其他机制来倒逼政府体制内部的官僚化、低效率和局限性的改善,进而推动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
第二,市场治理要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市场的专业化分工达到较高的水平。那些专业化分工程度越高的市场领域,市场治理越规范;反之,专业化分工程度越低的市场领域,市场治理越弱化。在相对成熟的市场治理体系中,政府依法规范和调节各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确保整个市场治理体系的透明、公平和公正;而市场的专业化分工,则由有较强活力的市场主体来推进实现。前段时间媒体热议的政府发美甲师资格证书一事,就是一个政府在市场治理中越俎代庖的典型例子。在厦门,像美容美发、建筑业等一批行业协会和商会在推动市场治理专业化发展方面,已经担当了重任。
第三,社会治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的环节。城市治理落到基层,必须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建立有效的连接。每一个人,都分布在大大小小的“社会”群体之中。过去,“乡村”“单位”,都曾经是连接人们的主要社会载体。在我国特有的人文传统之下,现代城市中的社区,有望成为连接人与人的新的重要社会载体。厦门社会治理创新的亮点,较集中于城乡社区治理领域。经过两年多实践,厦门首创了社区治理中“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理念和“一核多元”模式,不少基层社区通过坚持党政主导和充分发动社区居民踊跃参与自治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群众参与、群众获益、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第四,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治理机制,打通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三者的交叉地带。厦门在全国早对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通盘考虑,改变了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的情况,早成体系地建成了城市级的政务云,形成了政府各部门网络、数据、业务与服务互联互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架构。发达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为厦门开展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城市治理业务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例如,规划建设领域的“多规合一”、市场监管领域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社区治理领域的“网格化”、民生服务领域的“i厦门”平台、开放应用领域的智慧健康和智慧交通等重大应用举措,有效地推进了厦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四 厦门市城市治理研究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如何处理“条条”(部门管理)和“块块”(地区或城市)的关系问题。目前,大家从部门管理角度思考的比较多。但就实践而言,城市是面对老百姓的各类社会经济矛盾集中的焦点。如果城市治理得好,老百姓直观感受到的国家治理水平也就相应的高。为此,发挥大城市在城市治理、国家治理中的能动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扎实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厦门实践来看:首先,应该以老百姓的需求为根本,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引导城市发展共识。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制定老百姓高度认同的城市发展目标,才能起到汇集众人之力、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的作用。
其次,应该以老百姓满意度为导向,来确定城市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关键的问题是政府部门能不能“俯下身段”,其资源与工作导向能不能真正落实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走群众路线,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使各政府部门愿意付出努力为老百姓减少麻烦。如果在老百姓关心和关注的切身问题上,各部门只想轻松省事,只想回避责任,城市治理能力的提高就会沦为一句空话。
后,应该以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这三者共同组成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持续不断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广泛的先进信息技术应用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可以拓宽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又可以倒逼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未来的方向是,政府治理重在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市场治理重在提高市场的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重在维护和激发老百姓的活力与创造力——如果这三方面能实现,我们离城市治理现代化就不远了。
厦门是一座美丽而富含文化底蕴的城市,素有“海上花园”“海滨邹鲁”之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三十多年来,厦门人民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大力推动跨岛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治理转型,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和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造就了厦门今天经济繁荣、文明温馨、和谐包容的美丽景象。
2014年11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实际、向地方学习、向人民学习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赴厦门调研。在这次调研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厦门市人民政府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2015年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厦门工作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厦门基地”。中国社科院与厦门市的合作在各个层级迅速、有序和高效地开展。通过一年的通力合作,双方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报告》,以及其他渠道向中央报送了多篇对策报告,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丛书,正是2015年双方合作研究的结晶。
整套丛书由系列调研报告组成,其中:关于厦门自贸区政策研究和评估的调研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主持撰写,包括一个总报告和七个分报告。作者对厦门自贸区的机遇与挑战,实践评估与改革突破,及其带动“十三五”期间厦门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分析。该卷提出的“双重升级战略”及“五大支柱体系”建设创新性概念,具有前瞻性;对当前厦门自贸区改革创新和战略升级的评估比较符合实际,有助于理解未来尤其“十三五”期间厦门自贸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对如何通过厦门自贸区升级战略带动厦门经济转型升级所提出的三方面政策建议,对当前厦门面临的“三个转型”具有决策参考作用。
关于厦门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调研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领衔撰写。该卷着眼于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紧扣厦门地方城市治理这一主题,在梳理“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的愿景理念、行动目标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治理、市场治理 、社会治理、信息化治理四个维度,阐释了“厦门模式”,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厦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对于未来厦门谋划城市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厦门全方位对外开放策略的调研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牵头编撰。该卷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美国研究所的学者为主,他们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和学术素养。作者在对厦门市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着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之后,运用大量翔实数据和理论分析,以国际经验和国际合作的视角,从用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构建智慧城市、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和构建对台合作交流支点城市四个部分,详细阐述了厦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策略与途径,提出了包含“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实践路径,对厦门全方位对外开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于厦门市海沧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同缔造与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牵头。近年,厦门市海沧区在“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理念指导下,对一系列体制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创新。课题组深入挖掘海沧区的实践案例,紧密结合海沧区的区域特色,对海沧经验进行提升和总结,并对进一步优化海沧区社会建设提出对策建议。课题组认为:海沧区推进的共同缔造,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的改变,也不仅仅是公共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而且是一种社会建设;也就是通过共同缔造,改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提升社会和谐,建构一个美好的社会。所以,共同缔造与改革开放一样对当地的社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两部调研报告,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深度田野调研方法,通过深度解剖海沧区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从社会组织、社区社会服务、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等方面去探索共同缔造的价值和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在“强政府”格局下建设社会的可能路径和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厦门市具有持续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1986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组织编制《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就作为厦门市政府的“外脑”参与了编撰工作。这是中国经济特区中早编制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建设厦门特区的战略思想,至今对厦门人民全面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双方继续深化合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挥综合性高端智库优势作用,为地方决策提供高质量智力服务的一个体现。通过合作,厦门市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和科研空间,能够使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更接地气,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能为厦门市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双方真正获得“优势互补”的双赢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实践是创新的不竭源泉,理论的生命力也正在于创新。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才能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伟大作品。这套丛书尽管还有一些需要完善之处,但相信参与这套丛书调研与撰写的科研人员,会深刻感受到为人民做学问、依靠人民做学问的重要性,真正体验到做学问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实践,从群众实践中汲取养分的重要性。正是厦门人民在全国率先推动“多规合一”立法、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等许多创新性实践,为我们这套丛书中的理论闪光点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实践源泉。对于厦门经验,我们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学者远不及厦门的干部群众了解得多、掌握得准。在调研和写作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发改委、发展研究中心、自贸片区管委会、金融办、台办、政务中心管委会、社科院、海沧区政府等许多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得到许许多多厦门市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的指点。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真诚的敬意。
祝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厦门市在今后的合作中更加奋发有为、再创佳绩,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成果。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2016年8月23日
前言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厦门经验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如何实现这一构想?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某一具体的城市区域内的浓缩反映。结合2015年6月和9月两次对厦门的实地调研,我们认为:扎实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应该以老百姓的需求为根本,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引导城市发展共识;其次,以老百姓满意度为导向,来确定城市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后,需要以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这三者共同组成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 实现更均衡和更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不再仅仅是人类群体生活的一个地理空间载体,它会与越来越多的依托城市而衍生出来的区域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公共事务交织为一体。伴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治理难度与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发展目标可以相对单一,着力追求经济增长导向的发展目标;但是,在城市发展步入成熟阶段后,城市发展需要考虑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转向有更广泛共识基础和更有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目标。
厦门在城市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虽然厦门经济规模总量不是很大,但厦门率先在城市发展中引入了对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时,厦门遇到了筼筜湖周边工业污水造成环境破坏的问题,当时,厦门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整治筼筜湖,搬迁企业,截流排污,引海入湖。1994年,厦门经济特区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颁布的部地方性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厦门组织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战略研究工作,历时8个月,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形成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征求了45.5万名市民的意见,限度地凝聚全社会对城市发展的共识。过去两年,在此战略共识基础上,厦门进一步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各项建设发展任务汇集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实践,使城市发展能够真正突破“唯GDP论”的思维,实实在在地为让城市环境更美丽和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而努力。
二 创造性地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难题
放眼全球,由于各城市在历史传统、文化习俗、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发育程度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它们可以呈现多种多样的城市治理面貌。好的城市治理,无论其具体模式如何,其共同点是能够驾驭和解决好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面临的治理难题。
近些年来,在经历了持续较快的经济增长后,我国正面临不断涌现出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直面这些现实问题,创造性地解决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所无法解决的社会经济治理难题。
在厦门调研时,我们发现,一些在全国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令人棘手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厦门已经有迎刃而解的好趋向。举几个例子,,在食品安全方面,老百姓已经能够做到,只要是厦门本地生产的食品,就可以比较放心地购买。这得益于厦门多措并举,建立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对1.73万家经营主体在厦门市销售的10.38万种食品进行追溯监管,构建了“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监管高效、全员参与”的信息化监管模式,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第二,在“看病难”“挂号难”方面,厦门的预约挂号系统已经能够真正做到为病患百姓省时、省力的挂号服务。各医院号源全部上网,病患可将看病时间精确地预约到几时几分,等待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且,所有公立医院的预约电话整合为一个,如果某个医院的号挂完了,接线员可以直接帮病患挂其他医院的号。第三,在财政支持项目资金使用方面,厦门大范围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创新性手段,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执行成效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无论是引导城市小区或乡村群众自主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公共设施和开展文化活动,还是在政府主导的生猪退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财政支出领域,以奖代补模式已形成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实践范例。此外,在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方面,厦门积极创新高发的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模式,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特色的“大调解”格局,有效地促使了大量社会矛盾被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厦门的中介服务组织组成的专业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在劳资纠纷、交通纠纷、涉台纠纷、海事纠纷等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从厦门经验来看,全国面临的很多社会经济领域的现实问题,并不是真的没有解决方案。一方面,城市治理的任务需求要从基层群众中来,老百姓有强烈迫切需求的,政府各部门需要让利于民,不计辛劳,动员各种资源和手段,去切实满足这些需求,为提高老百姓满意度和幸福感而努力。另一方面,城市治理的创新手段和方法要从基层群众中来,积极把“众创”精神引入城市治理领域,老百姓有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和良好意愿的,政府应该让位于民,创造氛围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各种类型的群众组织展现智慧,创造活力,全面参与改善城市生活水平的各项社会事业。
三 依托IT平台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并举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运行机制层面,需要正确处理城市治理与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这三者的关系。在厦门的城市治理体系中,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支撑架构,已具雏形。从其实践中,可以得出几点经验。
,城市治理不等同于政府治理。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的体制。从发展趋势来看,越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城市,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的角色越会呈现多样性,其数量也会越多,从而也越需要除政府治理之外的市场治理机制与社会治理机制来予以协调和支撑其运行。与这一趋势相适应的,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需要越来越多地学会与其他社会主体互动合作,通过政府体制外的其他机制来倒逼政府体制内部的官僚化、低效率和局限性的改善,进而推动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
第二,市场治理要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市场的专业化分工达到较高的水平。那些专业化分工程度越高的市场领域,市场治理越规范;反之,专业化分工程度越低的市场领域,市场治理越弱化。在相对成熟的市场治理体系中,政府依法规范和调节各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确保整个市场治理体系的透明、公平和公正;而市场的专业化分工,则由有较强活力的市场主体来推进实现。前段时间媒体热议的政府发美甲师资格证书一事,就是一个政府在市场治理中越俎代庖的典型例子。在厦门,像美容美发、建筑业等一批行业协会和商会在推动市场治理专业化发展方面,已经担当了重任。
第三,社会治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的环节。城市治理落到基层,必须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建立有效的连接。每一个人,都分布在大大小小的“社会”群体之中。过去,“乡村”“单位”,都曾经是连接人们的主要社会载体。在我国特有的人文传统之下,现代城市中的社区,有望成为连接人与人的新的重要社会载体。厦门社会治理创新的亮点,较集中于城乡社区治理领域。经过两年多实践,厦门首创了社区治理中“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理念和“一核多元”模式,不少基层社区通过坚持党政主导和充分发动社区居民踊跃参与自治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群众参与、群众获益、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第四,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治理机制,打通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三者的交叉地带。厦门在全国早对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通盘考虑,改变了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的情况,早成体系地建成了城市级的政务云,形成了政府各部门网络、数据、业务与服务互联互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架构。发达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为厦门开展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城市治理业务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例如,规划建设领域的“多规合一”、市场监管领域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社区治理领域的“网格化”、民生服务领域的“i厦门”平台、开放应用领域的智慧健康和智慧交通等重大应用举措,有效地推进了厦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四 厦门市城市治理研究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如何处理“条条”(部门管理)和“块块”(地区或城市)的关系问题。目前,大家从部门管理角度思考的比较多。但就实践而言,城市是面对老百姓的各类社会经济矛盾集中的焦点。如果城市治理得好,老百姓直观感受到的国家治理水平也就相应的高。为此,发挥大城市在城市治理、国家治理中的能动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扎实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厦门实践来看:首先,应该以老百姓的需求为根本,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引导城市发展共识。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制定老百姓高度认同的城市发展目标,才能起到汇集众人之力、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的作用。
其次,应该以老百姓满意度为导向,来确定城市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关键的问题是政府部门能不能“俯下身段”,其资源与工作导向能不能真正落实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走群众路线,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使各政府部门愿意付出努力为老百姓减少麻烦。如果在老百姓关心和关注的切身问题上,各部门只想轻松省事,只想回避责任,城市治理能力的提高就会沦为一句空话。
后,应该以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这三者共同组成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持续不断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广泛的先进信息技术应用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可以拓宽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又可以倒逼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未来的方向是,政府治理重在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市场治理重在提高市场的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重在维护和激发老百姓的活力与创造力——如果这三方面能实现,我们离城市治理现代化就不远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