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12117
内容简介
凡笔记材料篇幅冗长且内容价值不高的,不全文引录,仅存条目,用斜体字。
《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一般同一条材料不重复引用,如其内容重要,必须归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篇章的,注明“某处重见”,或“详见某处”。凡题目标有“【】”,则此条材料标题为原文直录:若标为“〖〗”,则此题为作者自拟。
有的著作如《东观余论》等,就其内容而言已可作为专著,一般不予收录,或仅存条目。
《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文末附《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引及的宋代笔记总目。
《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一般同一条材料不重复引用,如其内容重要,必须归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篇章的,注明“某处重见”,或“详见某处”。凡题目标有“【】”,则此条材料标题为原文直录:若标为“〖〗”,则此题为作者自拟。
有的著作如《东观余论》等,就其内容而言已可作为专著,一般不予收录,或仅存条目。
《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文末附《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引及的宋代笔记总目。
目 录
前言
一 铜篇
章 总论
第二章 器类
第三章 收藏
第四章 著录
第五章 考史
二 陶篇
章 砖瓦
第二章 陶器
三 泉币篇
四 玺印篇
五 玉篇
六 竹木篇
七 石刻篇
章 碑刻
第二章 石鼓
第三章 诅楚文
第四章 石经
第五章 杂
八 墓葬、遗址篇
章 墓葬
第二章 遗址
九 仿制篇
十 杂篇
参考文献书目
一 铜篇
章 总论
第二章 器类
第三章 收藏
第四章 著录
第五章 考史
二 陶篇
章 砖瓦
第二章 陶器
三 泉币篇
四 玺印篇
五 玉篇
六 竹木篇
七 石刻篇
章 碑刻
第二章 石鼓
第三章 诅楚文
第四章 石经
第五章 杂
八 墓葬、遗址篇
章 墓葬
第二章 遗址
九 仿制篇
十 杂篇
参考文献书目
前 言
笔记作为论著形式,出现于东汉,成熟于唐代,大盛于宋代。窃认为笔记的特性对宋代学术发展曾经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某些学者可能对某个问题曾有深入研究,但又没有专著传世,笔记能使他们的见解或者见闻得以保存下来,并且在当时起到互相交流的作用。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当我们需要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全面研究的时候,笔记的庞杂博大也为收集整理制造了莫大的困难。在笔记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这个弊病也在同步发展。
宋代古器物学的成就世所共知,现代中国考古学就是以宋、清两代的传统古器物学为基础,引入西方考古学理论建立起来的。宋代的金石学专著,今天仍然被广泛使用。然而除此之外,大量的宋代古器物学以及古器材料散存于浩如烟海的宋代笔记中。容庚先生在《宋代吉金书籍述评》中提出,整理宋代著录古器所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整理一份《宋代考古丛谈》:“宋人笔记,时有及于古器者。……其于当日士大夫之崇尚,器之名称、形状、花纹、色泽之研究,及真伪之鉴别,均有记述。即有言过其实,亦可为之考定。古器之外,砖、石、竹、木不妨兼收。”宋代笔记所保存的宋人古器物研究成果,不仅对于研究中国考古研究史具有深刻的意义,其中有些见解,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参考价值。自一九三三年容老此文发表以来,并没有人做过这项工作。至于如《宋稗类钞·古器篇》、《古今图书集成》之类的前代集录,收录既少,又没有相应的筛选标准及考正,价值不高。
大部分宋代所见古器,现在已经遗失或者销毁,有关资料也只能从历代著录中追溯。宋代的古器物著录主要集中在金石方面,别的器类大体只有吕大临《考古图》第八卷列举的十三件玉器,实际著录九件。本书的首要目的是希望作为宋代古器物学专著的补充材料,方便有关研究者查考。为了便于使用,本书在分类上尽量作到简便科学。主要按传统器物分类法分成铜、陶、玉、泉币、玺印、石刻各篇,篇幅长的各篇在篇下按小类分章。另设墓葬、遗址篇,仿制篇和杂篇三篇。墓葬、遗址篇收集宋代所见古墓葬及古遗址材料。宋代出于正礼乐,曾仿制大量礼器,仿制古礼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考查古礼器的过程,是以设仿制篇。其外零零散散的收在杂篇。
这里有一个古器时代标准的问题,就宋人而言,宋代以前的当然都可以算古器,本书以汉晋作为分界,晋以后的材料只选择重要的或者有特殊意义的,有选择性地收录。
为了避免成为无价值的“断烂朝报”,本书将尽量吸收当代考古学理论和成就,在需要的地方加一些简短的按语。
本书的笔记材料收集的范围是《四库全书》杂部,主要在杂说、杂家两类。书末另附书目。当然,这个范围不能涵盖所有的宋代笔记,应该有为数不少的遗漏在外。另外,由于疏忽而出现的遗漏也必然存在。这都只能有待日后补缺补漏。
宋代古器物学的成就世所共知,现代中国考古学就是以宋、清两代的传统古器物学为基础,引入西方考古学理论建立起来的。宋代的金石学专著,今天仍然被广泛使用。然而除此之外,大量的宋代古器物学以及古器材料散存于浩如烟海的宋代笔记中。容庚先生在《宋代吉金书籍述评》中提出,整理宋代著录古器所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整理一份《宋代考古丛谈》:“宋人笔记,时有及于古器者。……其于当日士大夫之崇尚,器之名称、形状、花纹、色泽之研究,及真伪之鉴别,均有记述。即有言过其实,亦可为之考定。古器之外,砖、石、竹、木不妨兼收。”宋代笔记所保存的宋人古器物研究成果,不仅对于研究中国考古研究史具有深刻的意义,其中有些见解,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参考价值。自一九三三年容老此文发表以来,并没有人做过这项工作。至于如《宋稗类钞·古器篇》、《古今图书集成》之类的前代集录,收录既少,又没有相应的筛选标准及考正,价值不高。
大部分宋代所见古器,现在已经遗失或者销毁,有关资料也只能从历代著录中追溯。宋代的古器物著录主要集中在金石方面,别的器类大体只有吕大临《考古图》第八卷列举的十三件玉器,实际著录九件。本书的首要目的是希望作为宋代古器物学专著的补充材料,方便有关研究者查考。为了便于使用,本书在分类上尽量作到简便科学。主要按传统器物分类法分成铜、陶、玉、泉币、玺印、石刻各篇,篇幅长的各篇在篇下按小类分章。另设墓葬、遗址篇,仿制篇和杂篇三篇。墓葬、遗址篇收集宋代所见古墓葬及古遗址材料。宋代出于正礼乐,曾仿制大量礼器,仿制古礼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考查古礼器的过程,是以设仿制篇。其外零零散散的收在杂篇。
这里有一个古器时代标准的问题,就宋人而言,宋代以前的当然都可以算古器,本书以汉晋作为分界,晋以后的材料只选择重要的或者有特殊意义的,有选择性地收录。
为了避免成为无价值的“断烂朝报”,本书将尽量吸收当代考古学理论和成就,在需要的地方加一些简短的按语。
本书的笔记材料收集的范围是《四库全书》杂部,主要在杂说、杂家两类。书末另附书目。当然,这个范围不能涵盖所有的宋代笔记,应该有为数不少的遗漏在外。另外,由于疏忽而出现的遗漏也必然存在。这都只能有待日后补缺补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