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61592
本书主要介绍了新疆现存*的佛教文化遗址苏巴什佛寺的保存现状、布局、建造工艺及技法特点;研究了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地质环境、风场、温度、降雨等环境特征和遗址土的工程特性;分析了遗址的主要病害及其成因,并运用FLAC3D技术,对遗址区内的重要建筑遗存的病害进行了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PS材料加固土遗址的室内和现场施工的工艺规范化问题;研究了土遗址锚固灌浆技术;归纳了加固土遗址本体和崖体的主要工程措施及技术方法。
本书适合文物保护与管理、古建筑修缮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新疆文物保护研究丛书”序
序
第1章 前言
1.1 苏巴什佛寺遗址概况
1.1.1 历史价值
1.1.2 艺术价值
1.1.3 科学价值
1.1.4 社会价值
1.2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丝绸之路土遗址概况
2.2 国内外土遗址保护的研究概况
2.2.1 国外土遗址保护研究
2.2.2 国内土遗址保护研究
2.3 土遗址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2.4 前人对苏巴什佛寺遗址的研究
第3章 苏巴什佛寺遗址的赋存环境
3.1 地形地貌
3.2 气候特征
3.3 地质构造
3.4 地层与岩性
3.4.1 第三系地层
3.4.2 第四系地层
3.5 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3.5.1 水文
3.5.2 水质
3.5.3 水文地质条件
3.6 地震
第4章 苏巴什佛寺建筑形制及建造工艺
4.1 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布局
4.1.1 西寺布局
4.1.2 东寺布局
4.1.3 墓地遗址
4.2 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建造技法
4.2.1 西寺佛寺遗址建造技法
4.2.2 东寺佛寺遗址建造技法
4.2.3 墓地遗址建造技法
第5章 苏巴什佛寺遗址岩土特性室内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
5.1 岩土特性的取样位置及样品描述
5.2 试验方案
5.3 试样制备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5.4.2 土的水理性质
5.4.3 土的力学特性
5.4.4 土的动力学特性
5.4.5 土的易溶盐试验
5.5 原位测试
5.5.1 面波测试原理与仪器性能
5.5.2 仪器的一致性检测和干扰波实测记录
5.5.3 面波资料整理、分析与解释
5.6 小结
第6章 苏巴什佛寺遗址的主要病害及成因机理
6.1 苏巴什佛寺遗址文物本体的病害
6.1.1 地表建筑遗存病害的类型特征及其分布概况
6.1.2 地下建筑遗存病害的类型及其分布概况
6.2 苏巴什佛寺遗址载体(崖体)的病害
6.2.1 表面风化
6.2.2 掏蚀
6.2.3 冲沟、冲洞
6.2.4 裂缝(隙)
6.2.5 崩塌
6.2.6 流水冲刷
6.3 地表水系对苏巴什佛寺遗址的破坏
6.3.1 遗址区总体水文特征
6.3.2 东寺水文特征
6.3.3 西寺水文特征
6.3.4 地表水对苏巴什佛寺遗址的破坏
6.3.5 病害统计与分析
6.3.6 遗址区冲沟和冲洞形成过程
6.3.7 病害成因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苏巴什佛寺遗址破坏方式及典型遗址体的数值分析
7.1 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7.2 FLAC3D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2.1 FLAC3D简介
7.2.2 FLAC3D基本原理
7.2.3 FLAC3D的优缺点
7.3 FLAC3D计算基本步骤与参数
7.4 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7.4.1 阻尼的设置
7.4.2 边界设置
7.4.3 动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7.5 典型破坏模式的数值模拟
7.5.1 坍塌
7.5.2 冲洞破坏
7.5.3 典型建筑物地震作用下的数值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苏巴什佛寺遗址加固土的试验及综合保护加固建议
8.1 PS加固遗址土的试验
8.1.1 试验目的
8.1.2 样品制备
8.1.3 试样加固前后崩解对比试验
8.1.4 试样经加固后耐风蚀的风洞模拟试验
8.1.5 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分析
8.1.6 小结
8.2 苏巴什佛寺遗址综合保护加固建议
8.2.1 设计的原则
8.2.2 遗址加固
8.2.3 崖体加固
8.2.4 地表水系整治
第9章 结语
9.1 结论
9.2 展望
后记
第1章 前言
1.1 苏巴什佛寺遗址概况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城西北20km 处, 阿格乡欧勒加斯村与兰干村之间的库车河两岸的冲积台地上, 北依却勒塔格山,
南临砂砾戈壁。遗址的地理坐标为东经83°02′07″~83°03′47″, 北纬41°51′07″~41°52′00″,
海拔高度1250 ~1280m (图1.1)。1996 年6月25 日,
苏巴什佛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冶。
库车县位于新疆西南部, 天山中段南麓, 塔里木盆地北缘,
地理坐标为东经82°35′~84°17′、北纬40°46′~42°35′之间。东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轮台县为邻, 东南与尉犁县相接,
南靠塔克拉玛干沙漠, 西南与沙雅县相连, 西以渭干河为界与新和县隔河相望, 西北与拜城县接壤,
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毗邻。县境南北长193km, 东西宽164km, 全县面积1.52 万km2,
县城东距自治区乌鲁木齐直线距离448km, 公路里程753km, 西距行署驻地阿克苏市直线距离227.5km, 国道314 线与217
线在其境内成“ + 冶交汇, 铁路与亚欧大陆桥相接, 航班直达乌鲁木齐等城市, 交通非常便利(图1.2)。在历史上,
库车县属汉唐时期西域著名的绿洲王国龟兹的辖境, 是联系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苏巴什佛寺的始建年代, 在历史文献中不见明确的记载。但是, 从《出三藏记集》的描述[1] , 我们可知, 早在三四世纪时库车(龟兹)
当地的佛教就已非常昌盛, 俨然已成为西域重要的一个佛教文化中心。王国之内, 不仅从上至下各个阶层的信徒们都虔心向佛,
乐崇功德,不惜财力地供养僧人, 广建佛寺, 而且不少大德高僧开始远赴中原, 讲经说法, 翻译佛典,
为汉地佛教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 。这一时期,
苏巴什佛寺的旧称之一“雀梨大寺冶开始见诸于文献记载。《梁高僧传》的“鸠摩罗什冶条目载: “什在胎时, 其母自觉神悟超解, 有倍常日,
闻雀梨大寺名德即多, 又有得道之僧, 即与王族贵女, 德行诸尼, 弥日设供, 请斋听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