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化传统文化梅山食光解乡愁

梅山食光解乡愁

作者:巴陵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ISBN: 978751923980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3.99

类别: 传统文化 SKU:5d86100a5f98494bcc130a2b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398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  录

序 守望乡味 王稼句

自序 味道在美的食光里觉醒

 

辑 梅山名肴

梅山雷打鸭,缘起蚩尤时代/2 

新化三合汤,原名“霸王汤”/5 

新化过年腊肉,遥想过年的味道/8 

冬笋炒腊牛肉,感念思乡之情/11 

新化酒蒜花,过年才见真容/14 

宝塔黄鳝,梅山美食代表作/17 

铎山牛席,花桥村乡土大餐/22 

年夜砧板肉,古老的年俗/25 

新化辣子粑,令人思乡入骨/28 

剁辣椒炒牙白,冬季素菜/31 

水车鱼冻,讲究的瑶苗美食/33 

米粉肉,魂牵梦绕/36 

煨豆腐,几乎绝迹/40 

霉豆腐,特殊的存在意义/45 

油豆腐,荤宴素席兼用的佳品/49 

盐胡葱,追忆童年/55 

红糖水卧鸡蛋,妈妈的味道/58 

一个香茶杯子十样菜,爱酒之人的下酒菜/61 

奉家笋粑,探访神秘奉家山/65 

五加皮猪脚,家乡的药膳/68 

王爷山的豆皮,寻找乡土痕迹/71 

剁辣椒里的酱洋姜,激发口水的爽脆/75 

红烧肉,母亲的拿手好菜/79 

家庭扣肉,湖南家常菜/81 

猪血丸子,讲究的吃法/83 

 

第二辑 食在菁华

狗蛋清明,缅怀爷爷/88 

品味南瓜,非常想念/90 

凉薯满月,父母爱情证物/92 

麻糖,童年的甜蜜滋味/94 

爱似菠萝,想念父母/97 

猕猴桃,童年的深刻记忆/100 

故乡的 子,三十年的心结/103 

梅山元宵节,传承古梅山习俗/105 

秋雨送爽,故乡的枞菌爬上心头/108 

山胡椒,梅山人亲密的调味品/111 

剁辣椒,湖湘乡村的一处景致/114

豆腐脑,为了一种温暖/117 

白溪煨豆腐,话说乾隆微服私访/120 

铁山杨梅,梅雨季节的惦记/123 

一个柑橘的思想,在食味中解悟/126 

玉米粑,新化老家的习惯/128 

脐子油,寻找茹毛饮血的饮食踪迹/132 

资氮嗦螺,美味经久不衰/134 

酸肉 ,传承母亲的做法/138 

盐煮花生,情有独钟/142 

捡花生和花生芽,农村喜事的难得食材/145 

奉家山的苦藤,难于忘却/149 

 

第三辑 怀旧之美

鱼担上的家庭,挑起重担/154 

婚姻是一剂补药,感同身受/156 

豆腐年代,有豆腐就是肉/158 

米糖担两头的生意,寻找绝迹的记忆/161 

鸡蛋挑起的风光,生意难易由人/164 

摸索生存资本,不断醒悟的过程/166 

裁缝铺的窗台,忆往昔物是人非/169 

点起家家户户的灯,共享欢乐/172 

嘴馋的记忆,敏感觉察特色口味/174 

端午雨,纠缠的好事/176 

端午的菜,端午节的双重含义/178

二伯赌肉,骗嘴巴的三赌三胜/181 

腊猪脚,母亲喜欢做的菜/185 

年节里的肉汤焖豆皮,豆之清香,肉之鲜美/190 

田野的米花泡,田野的快乐与自由/194 

就着泥土煨花生,香味浓烈的扛饿美食/196 

缸豆子煮管粉,新化农村的私房菜肴/199 

回到味觉新化,品尝童年美食/204 

一口冷菜,年少不知父爱如山/206 

父亲指间的那支烟,何以离苦得乐/209 

 

第四辑 茶酒合欢

云台山茶,探访云台山秘境/214 

保贡松针,世代传承/218 

月芽茶,蒙洱冲追根溯源/224 

新化换茶,古老风俗/228 

黑茶故里,茶中感悟人生/231 

蒙洱茶,缘起唐代/234 

渠江薄片,中国黑茶鼻祖/237 

奉家米茶,历史上的皇家贡茶/239 

七里冲记事,十八桥曾经的繁华/241 

一杯热酒的温度,温酒言诗的小资生活/243 

新化水酒,湖湘米酒的大宗/246

前  言

序 守望乡味

王稼句

巴陵先生《梅山食光解乡愁》即将付梓,嘱我写篇小序,竟然又给拖宕了,本来答应年前交稿,想不到枝上的梅花,已快要在潇潇雨声里凋落了,再往后延迟,实在有点不好意思。这样的事,似乎经常在发生,主客都很为难,他既不好穷追不舍地催促,我也很难说出敷衍的话来,确乎有点尴尬。其实,巴陵是不必在乎这篇小序的,即使书已印出来了,拙作成了无书的序,也不要紧,还可以给这本书鼓吹鼓吹。

前些时候,我去上海,在博雅讲坛谈饮食,提到晚近以来的“美食家”。关于这个头衔,需要作点注释。无论市楼庖人,村店伙夫,还是家中厨娘灶婢,虽然会烧会吃,口知味知,一般不会被称为“美食家”,像李笠翁、袁简斋,何曾下得厨房,却被追授了这顶桂冠,因为他们除会吃懂吃外,写出了《闲情偶寄》《随园食单》。更有甚者,像陆文夫先生,既不善烹调,更不讲究品味,只是写了小说《美食家》,借着吃的事,分析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其中当然有好些关于吃的经验和想象,就堂而皇之成为“美食家”了,虽然这并不是小说的初衷,但“美食家”这个词的风行,却是从他开始的。依我看来,所谓“美食家”应该称为“美食写家”才是。

文人好事,其中就有饮食一项。久远的事,毋庸多说,及至民国年间,谈吃的文章,不知多少,即使是偶然落笔的,闲闲写来,也会让读者欣喜、向慕、缅想、喟叹,虽都是回忆的瞬间,纸上的美味,却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真实存在。众所周知,曾几何时,吃也有限,更忌讳谈吃,不管是青菜、萝卜、红烧肉,还是野菜、树皮、观音土,虽都是吃的题目,但哪有人会去做它的起承转合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此固然矣,至少对我来说,那是一段灰暗、清冷的记忆。近三十年多来,社会嬗变,饮食生活与时俱进,灯红酒绿,肥吃海喝,以至于佳馔满前,食不知味者多矣。与酒楼饭庄同一系统的茶馆茶楼,也举目皆是,还弄出种种名堂来,拿捧花生《画舫馀谭》中的话来说,“岂肥肠满脑者,餍饫既深,亦思乞灵于七椀耶”?这样的繁荣景象,历史上大概未曾有过。“美食家”则更得天时地利人和,不管吃多的吃少的,知味的不知味的,都在大显身手。人间万象,哪能少了吃喝呢,“美食家”多多,自然是好事。

在我看来,“美食家”大都各有胜业,写点吃喝文字,只是生活琐碎的记录,或是借题发挥,说些自己的想法。我读过的这类文章并不多,像周作人、梁实秋、叶灵凤、车辐、唐鲁孙、王世襄、汪曾祺、邓云乡、赵珩等先生,都是知味老饕,或更是有厨下经验,有满腹掌故,当然下笔确是了得,各擅佳妙之胜,就让我既得以欣赏,又得以解馋。也有几位先生,就有点“专业”了,真正是以“美食家”头衔来影响读者,如果说,蔡澜是“旅食派”,沈宏非是“新感觉派”,那么巴陵则属于“乡土派”。蔡、沈两位沉究既久,受众广泛,故都兼着“广告派”。惟巴陵有点例外,著述既多,笔致亦好,所取题材,也称得上“僻壤绝域,莫不广被”,写过《尝遍大中国》《一本书吃遍中国》《食全酒美》《觅食——从南向北,边走边尝》《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遍地炊烟》《妈妈的味道》《好的食光》等,但我乃将他归入“乡土派”,那是由于他那深入骨子里去的乡情,无时不在透露出来,正如戴复古《秋夜旅中》所云:“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这就与蔡、沈两位不同了,巴陵既少海洋性饮食文化的熏陶,内陆封闭的饮食风尚,往往只是更其深入,很难影响广土众民,如果再拳拳桑梓,又如何能赶上这个潮头。

我欣赏巴陵的,恰恰就是他那守望着的乡情。乡情是与生俱来的,饮食则是乡情直接的联系,这个道理大概不必多说。如果长期生活在家乡,口味固然久沿成习;离乡背井,梦中也会再尝家乡的美味;年岁大了,更会忆念童年的吃食。就以知堂老人来说,他谈莲藕,谈荸荠,谈野菜,谈腌菜,谈炙糕,无不是故乡的味道,更多是童年的记忆。如《儿童杂事诗》咏夏日食物曰:“早市离家二里遥,携篮赶上大云桥。今朝不吃麻花粥,荷叶包来茯苓糕。”“夕阳在树时加酉,泼水庭前作晚凉。板桌移来先吃饭,中间虾壳笋头汤。”巴陵年纪还轻,自然不会写得这样冲淡深粹,但故乡情结,总归是差不多的。

巴陵是湖南新化人,十九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大梅山腹地的圳上镇上,这本《梅山食光解乡愁》就是一本记忆家乡饮食的散篇结集。他在前言里介绍了那里的人文地理,因为这是饮食文化形成的重要背景。他认为当地的饮食,受中原流民影响,乃是中原饮食与土著饮食结合而形成的,包括食材、烹饪、风味、习俗诸多方面。由于山水阻隔,时至今日,那里仍是具有独特饮食风尚的“孤岛”。他将全书分成“梅山名肴”“食在菁华”“怀旧之美”、“茶酒合欢”四辑,共有七十八题,内容已作了明白的提示。相信读者可以通过他的写,更多地了解大梅山深处的风土人情、服食居处,还有社会变迁,以及人的生存状态。

我是喜欢读巴陵文章的,当然不在吃食的滋味如何,更不在它们的烹饪手段。钟叔河先生在《知堂谈吃·编者序言》中说:“鄙人非美食家,从不看《名菜大全》《××食谱》,却喜读会写文章的人偶尔谈吃的文章,盖愚意亦只在从杯匕之间窥见一点前辈文人的风度和气质,而糟鱼与茵陈酒的味道实在还在其次。”于巴陵来说,取法乎上,总是应该的,再说这一本亦绝非纯粹是吃的渊薮,我不想枚举书中记述的一道道佳味,还是让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领略吧。

抢先评论了 “梅山食光解乡愁”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世说新语(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EUR €46.98
加入购物车

论语·大学·中庸(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EUR €19.99
加入购物车

二十四史/24史 文白对照精华版 线装书局 全套12册 原文+白话译文 全译 一套书读通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EUR €257.88
加入购物车

书读完了(精装

EUR €43.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