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8111781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与内涵》的主要使用对象是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管理与应用人员,各类设计与生产技术人员也可参考。
1.1 基本概念
1.1.1 质量
1.1.2 质量特性
1.1.3 质量工程
1.1.4 质量工程技术
1.1.5 质量技术系统
1.2 质量管理的系统化理论
1.2.1 质量观的系统化
1.2.2 质量过程的系统化
1.2.3 系统化质量管理的技术需求
1.3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构建理论
1.3.1 质量工程技术特征
1.3.2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化需求
参考文献
第2章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
2.1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框架
2.2 质量技术系统模型
2.2.1 质量技术系统作用
2.2.2 质量技术系统结构
2.2.3 质量技术系统运行机制
2.3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框架
2.3.1 质量工程技术的分类
2.3.2 技术体系构建原则
2.3.3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框架
参考文献
第3章 质量管理技术
3.1 质量管理任务及技术需求
3.1.1 质量策划与设计技术需求
3.1.2 质量控制技术需求
3.1.3 质量评价技术需求
3.1.4 质量改进技术需求
3.2 质量管理技术框架
3.2.1 框架概述
3.2.2 基础理论
3.2.3 基础技术
3.2.4 应用技术
3.3 质量策划与设计技术
3.3.1 质量配置工具
3.3.2 质量特性设计工具
3.3.3 质量设计方法
3.4 质量控制技术
3.4.1 质量控制工具
3.4.2 质量控制方法
3.5 质量评价技术
3.5.1 质量评价工具
3.5.2 质量评价方法
3.6 质量改进技术
3.6.1 质量改进工具
3.6.2 精益六西格玛技术
3.6.3 质量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质量形成技术
4.1 质量形成任务及技术特点
4.2 质量形成技术框架
4.2.1 框架概述
4.2.2 基础理论
4.2.3 基础技术
4.2.4 应用技术
4.3 可靠性技术
4.3.1 概述
4.3.2 可靠性要求论证
4.3.3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4.3.4 可靠性试验与评价
4.3.5 工艺可靠性技术
4.4 维修性技术
4.4.1 概述
4.4.2 维修性要求
4.4.3 维修性设计与分析
4.4.4 维修性试验与评价
4.5 保障性技术
4.5.1 概述
4.5.2 保障性要求
4.5.3 保障性设计和分析
4.5.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4.6 测试性技术
4.6.1 概述
4.6.2 测试性要求
4.6.3 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4.6.4 测试性试验与评定
4.7 安全性技术
4.7.1 安全性概述
4.7.2 安全性要求
4.7.3 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4.7.4 安全性验证
4.7.5 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5章 质量检测技术
5.1 质量检测任务及技术特点
5.2 质量检测技术框架
5.2.1 框架概述
5.2.2 基础理论
5.2.3 基础技术
5.2.4 应用技术
5.3 质量检测基础技术
5.3.1 无损检测
5.3.2 理化检测技术
5.3.3 电子测量技术
5.4 软件质量检测
5.4.1 软件质量内涵
5.4.2 软件测试技术
5.4.3 软件开发过程质量评价
5.5 元器件质量检测
5.5.1 质量一致性检验
5.5.2 元器件周期检验技术
5.5.3 筛选技术
5.5.4 破坏性物理分析技术
5.5.5 失效分析技术
5.6 工艺质量检测
5.6.1 原材料检测技术
5.6.2 加工精度检测技术
5.6.3 在线质量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第6章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发展展望
6.1 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的技术需求
6.1.1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质量为先需求
6.1.2 国产装备质量提升工程技术需求
6.2 知识管理学原理
6.2.1 知识管理学概念
6.2.2 知识系统工程框架
6.2.3 知识进化与知识创新
6.3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发展思路与目标
6.4 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发展方向与重点
6.4.1 发展方向
6.4.2 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2.全特性质量概念
全特性质量概念是在装备研制过程当中考虑专用特性和通用特性一体化设计和分析,从以往的注重装备性能、功能等传统的专用质量特性,转变为关注以效费为目标的性能、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经济性等全特性。
3.全寿命质量管理
全寿命质量管理是指对装备全寿命周期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进行管理活动,包括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生产阶段、使用保障阶段和退役处理阶段的协调与保障。
4.全方位质量责任
全方位的质量责任是对装备质量的相关责任主体的约束和要求,主要包括第一方责任,即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应履行的质量职责,各军工集团对所属单位承担的装备研制、生产等任务履行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责;第二方责任,即有关装备使用部门及军事代表对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的相关职责;第三方责任,即政府及有关装备管理部门在武器装备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追究方面的职责。
1.2.2质量过程的系统化
质量过程是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为目的、贯穿于产品实现全过程、由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组成的集合,实现对产品形成过程质量的无缝保证。质量过程包括目标识别、任务分解、决策优化.验证评价、系统改进等,需要运用系统论的思维来处理各质量过程之间的关联关系。
1.目标识别过程
目标识别是准确描述和表达质量问题的特征与情境,分析特征间的相关关系并明确相关约束,进而准确识别质量目标。具体管理和技术活动包括目标特性提取、信息完备性确认、模式识别等。
2.任务分解过程
任务分解是根据目标特性和模式进一步确认导致质量问题的具体机理,将目标特性映射为波动特性,并将质量目标向相关层次进行分解、转化和配置。具体管理和技术活动包括波动特性识别、原因机理分解、复现性分析、质量目标分解等。
3.决策优化过程
决策优化是寻找备选改进措施,将波动特性映射为操控特性,通过优化和排序备选措施实现质量问题中的冲突消减。具体管理和技术活动包括备选措施获取、措施仿真和优化、质量决策、质量计划改进等。
4.验证评价过程
验证评价是验证和评价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和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改进措施和处理手段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而开展知识库管理。具体管理和技术活动包括执行过程监控、措施有效性评价、计划落实评价、解决效果评价等。
5.系统改进过程
系统改进是反馈质量问题的处理信息,检查相关过程、型号或单位有无可能发生类似质量问题,进而采取预防措施;同时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从规章制度上避免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具体管理和技术活动包括系统综合评估、波动传播分析、系统预防、体系改进等。
1.2.3系统化质量管理的技术需求
全系统、全特性、全寿命、全方位质量管理思想的落实,需要开展质量管理、可靠性形成、质量检测、环境试验等质量工程活动。从质量工程定义可以看出,技术是质量工程活动的必要支撑,特别是要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全特性、全系统、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更加需要各类专业技术,总体而言,全系统、全特性、全寿命、全方位质量管理的主要技术需求如下:
(1)覆盖质量全特性。质量特性是产品质量的载体,为了实现每类质量特性的设计、验证、控制与管理,为了落实全特性、全系统、全过程质量管理思想,需要针对每类具体质量特性的特点,建立相应的专门技术,例如针对可靠性特性的,可靠性设计、分析、评估与验证技术等。
(2)覆盖产品设计、生产、试验与使用阶段。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更是管理出来的,所以,为了落实全特性、全系统、全过程质量管理思想,需要有质量设计技术,也要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管理技术。
(3)体系化需求。为了落实全特性、全系统、全过程质量管理思想,达到产品质量最优,要求各类支撑技术互相协调且完备,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系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