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409427丛书名: 人间佛教语录
![](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05d2a4bf0f22413d6e7532e_379987.jpg)
星云大师为当今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也是知名教育家和慈善家。本丛书的内容选自星云大师各地弘法的精彩言论与生平著作,以浅白亲切的文字,揭示佛教的哲学内涵,阐述人生处世的智慧,鼓励人们在平和中进取,在和谐中向上,善美人心、净化烦恼。
“人间佛教语录”卷五,内容选自星云大师各地弘法的精彩言论与生平著作,以浅白亲切的文字,揭示佛教的哲学内涵,阐述人生处世的智慧,鼓励人们在平和中进取,在和谐中奋发向上。本册《拜心中的佛》为宗门思想篇:此篇从大师的思想体系破题,旁涉他一生弘法利生的给人利用,图利他人……“给”的无量无边的生命哲学观。
人间佛教语录5《拜心中的佛》
〖〗〖〗思想体系1
人间佛教包含“生活层面”和“精神层面”;人间佛教也包括“入世思想”和“出世思想”;人间佛教更兼具“现代特色”与“传统精神”。人间佛教实际上包含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大众化和人性化。人间佛教的性格是一切普化,兼容并蓄的。
〖〗〖〗弘法利生53
佛道要在众生身上求。三世诸佛的菩提华果,皆从众生中而来;依众生为根种,悲心为雨露,方便为和风,忍辱为枝干,般若为花叶,由此来成熟菩提道果。
〖〗〖〗法门修持97
人生路上,自满是阻碍进步的最大因素,傲慢是破坏道业的最大敌人。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培养惭愧与苦恼的性格。常听别人说:“你不了解我。”其实真正最不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若非透过彻底的自我反省懂得惭愧与苦恼,就不易看清自己的缺点,当然就不能革除染污执著的习气。
编辑缘起(节选)
……
今“人间佛教语录”编辑成册,大师的法语崇高如峻岭,深广如大海,六册语录不过是取大海之一沤,树林之一木,必有疏失不足之处,望诸位仁者见谅。
人心需要善美,烦恼需要净化,这都必须依着佛陀慈悲与智慧的言教,大师的“语录”本着佛陀的慈悲智慧的言论,做为推动人间佛教的根本思想核心,并且愿与大家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现世法乐的人间净土。
祈望这法海之一滴,为令大众见汪洋之浩瀚,编辑搜录成册,恐只字片语多有疏失,再者于篇章撷取一二,怕难以周全。惟愿《人间佛教语录》出版,诸位仁者能从三言两语的“语录”中,开卷有益,与大师接心,福慧增上。◇(满济)◇◇
人间佛教语录(内容节选)
星云大师著
★生活观★★
只要是对大众有利、对佛教有贡献的事,应该及时把握时机,努力去创造,不要等待机缘错失,造成终生憾事。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珍惜英年大好时光,发愤图强,不要等到白发皤皤,才唉声慨叹“空负少年时”。聪明的人,不会缅怀过去,也不憧憬未来,而是及时把握现在,努力振作。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佛教与生活(二)》◇◇
一般人总喜欢把苦和乐,难和易,分得很清楚,因此,苦的时候难过,乐的时候欢喜;有收获的时候雀跃鼓舞,困难的时候伤心颓丧。
假如我们能把这些相对的观念调和厘清,不偏激、不极端,那么不论是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难也好、易也好,都不相妨碍,这就是洒脱自在的生活。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佛教与生活(二)》◇◇
有的人发生困难,遭遇挫折,却不去检讨原因,只在果报上计较,于是怨天尤人,忿恨不平。殊不知凡事有因有缘,才会有果,自己所受的果报,正是自己植下的因,所产生的结果。如能了此真理,就会甘心受报,坦然自在,纵使受苦,也只是今生。否则今生再造苦因,来世还要再受苦果,如此轮回不已,生生世世受苦,终将永远不得解脱。因此,了解佛教的缘起、业报、因果、无常、苦空等义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了悟人生,进而掌握人生,开创人生。
◇《佛教丛书·教用·佛教与人生》◇◇
所谓生活的佛教,就是说话、走路、吃饭,不论做任何事,都应该合乎佛陀律仪的教化,例如: 佛法中的发心,可以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敦亲睦邻、孝敬亲长、友爱手足、帮助朋友。佛法不是画饼充饥、说食数宝,应该身体力行,彻底去实践,进而扩充运用于家庭、学校、社会,不可以把生活与佛法分开。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我的宗教体验》◇◇
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我们离开人间,到他方去过生活,也不是等我们死了以后,才有出世的生活,更不是只为自己了生脱死,不管世间的灾难困苦。所谓出世的生活,一样在世间上生活,只是要把佛教出世的思想,无边深广的悲智,运用于救度众生的事业上。期使每一个人能发出离心②,了脱生死,更促进世界繁荣,国家富强,社会安和,到处充满着佛法的真理与和平。
◇《人间佛教系列·缘起与还灭·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
一般不了解佛教的人,以为研究佛法之后,世间的一切都要放弃。其实,佛教并未要求每个人都出家,一样许可男婚女嫁;吃荤、吃素,也不会对学佛构成太大的问题;三藏十二部经典③,甚至各家经论、宗派,不仅不会成为日常生活的束缚,更能帮助我们了解佛法,实践受益。所谓“山高岂碍白云飞,竹密不妨流水过”;有了佛法,不会被任何知见的高山所阻挡;有了佛法,也不会被烦恼的绳索所系缚。有了佛法,人生才能无往不利。
◇《人间佛教系列·学佛与求法·学佛前后》◇◇
一般人大多过着以下的生活:
1. 以物质为主的生活,因为物质占了我们生活的主要部分。
2. 以感情为主的生活,因为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佛说“众生”为有情。
3. 以人群为主的生活,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居。
4. 以根身为主的生活,因为一般人都是依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追求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快乐。
人虽然过着物质、感情、群居、根身为主的生活,但是:
1. 物质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所以我们要有“合理的经济生活”。
2. 感情是多变的,不能永远令我们满意,所以我们要有“净化的感情生活”。
3. 人群是利益冲突的,不能长久和平相处,所以我们要有“六和的处世生活”。
4. 根身是无常的,因缘会招感聚合离散,所以我们要有“法乐的信仰生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