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20487
畅销书《老谋子司马懿》作者秦涛新作!
中国官场不倒翁!
揭揭历史权臣的老底,聊聊官场的阳谋智慧。
狄仁杰说:不跟恶棍讲道理,不向领导推荐自己人。
冯道说:既要洁身自好,又得委曲求全。
曾国藩说:勉力而为,无论大体还是细节。
《历史上的不倒翁》挑选仕途最富传奇色彩的官场达人,以轻松调侃的笔调,深度揭秘历史权臣的老底,并结合《周易》、《孙子兵法》、《道德经》、《鬼谷子》等权谋秘笈,精准剖析制胜官场的阳谋智慧。
李斯的流血仕途居然始于对老鼠的观察?
西汉首富靠为皇帝吮吸脓血起家?
司马懿赖床七年才能平步青云?
和珅之所以得宠,是因为长得像乾隆死去的爱妃?
一代名臣曾国藩竟靠“作弊”成名?
……
序:“谋”的境界
01 眼光: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度
当你精于算计、一毛不拔之时,你只不过把眼光局限在你与同僚之间,你攻我守,夺取那一点蝇头微利。当你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之时,你是在把眼光放到一个更加高远的位置。位置决定高度,有的时候反过来同样成立。自己先把自己摆在一个高度上,别人才会把你摆到那个高度上去。这就是慷慨的秘诀。
坐的沙发板凳不一样,人生也就不一样
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度,别人才会把你摆到那个高度
政治可靠,比业务过硬更重要
奇货可居:把垃圾股变成潜力股
旁观者清:把各方利害关系理清
自知之明:知其所长,用其所长
注意力资源:比官位更重要的潜在资源
02 有大臣之体,得上层之心
根据汉朝的历史变迁,从汉武帝往后,宰相的权力中落,内朝逐渐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皇帝所需要的不再是精明能干的宰相,而只是一只花瓶罢了。田千秋依靠他宽和的性格与平庸的能力,非常得体地给皇上扮演了花瓶的角色。
为领导服务,不把自己当作一个利益实体
靠山一定要靠泰山,而不能靠冰山
给自己添小麻烦,领导才不会找你的麻烦
有大臣之体,得上层之心
来日方长,别过把瘾就死
傻子式忠心,比聪明人的忠心更让人放心
不跟恶棍讲道理,不向领导推荐自己人
03 做好左右逢源的中间人
人在仕途,不可能无所凭借。有人靠跟定领导,有人靠拉帮结派,有人靠群众路线。秦桧所依靠的,乃是金国人的撑腰。金国的撑腰之所以可靠,在于宋金之间微妙的关系。金国对宋既打又拉,宋朝对金既恨又怕。既不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又不能够彻底决裂,这是秦桧得以游刃其中的原因。
既要洁身自好,又得委曲求全
有对手制约,保持权力的生态平衡
游刃其中,做好左右逢源的中间人
选对人,找对一条好的退路
善待身边人,不要小看小人物的力量
无法洗白的卧底,等于真正的坏蛋
04 感情好,还得先把事情办好
和珅把乾隆的一切喜好,摸得清清楚楚。乾隆喜欢作诗,和珅就与他和诗,还要尽量把握和诗的尺度,既要不失水准,又不能明显超越乾隆的水准。和珅还下了大工夫模仿乾隆的书法,以此来讨乾隆的欢心。擒贼先擒王,仕途道理亦是如此。
胸有成竹,把假淡定玩成真的
关系搭台是第一步,唱大戏还得靠实力
自我推销:美誉度是第一品牌力
终南捷径:保持最短最有效的随驾距离
一步上道,步步都能高升
路子野,也离不开胆大心细
感情好,还得先把事情办好
把爱好玩大,治大国如烹小鲜
05 为官之本:低调,还是低调
范雎为人谨慎。他牢记当年在齐国时口无遮拦、因言获罪的教训,首先向秦王讨了一个“无罪”的保证,才敢开口说话。而尽管秦王已经保证范雎无罪,他仍然谨记“疏不间亲”的古训,只谈国际大事,而不涉及秦王的家事。
勉力而为,无论大体还是细节
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
谨慎当头,苦劳大于功劳
转移视线,把走狗变成替罪羊来杀
为官之本:低调,还是低调
有多大能耐,坐多高的位置
有大臣之体,得上层之心
没有实力而凭借一时的机遇飞速升迁,恐怕未必是一件好事。这样的政坛红人,十有八九下场凄惨。比如嫪毐,比如邓通。那么,有没有例外?当然有,田千秋就是个例外。
田千秋为什么可以成为例外?
从贬义的角度来回答,田千秋靠的是平庸;从褒义的角度来回答,叫作“有大臣之体”。
什么叫作“大臣之体”呢?说穿了,就是性格宽和外加能力平庸。
看汉朝的历史变迁,从汉武帝往后,宰相的权力中落,内朝逐渐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皇帝所需要的不再是精明能干的宰相,而只是一只花瓶罢了。田千秋依靠他宽和的性格与平庸的能力,非常得体地给皇上扮演了花瓶的角色。所以,田千秋以一个守墓人起家,居然能够位至宰相,寿享天年,也就不是偶然了。
也正因为如此,读懂了田千秋,比读懂嫪毐、邓通,更具有意义。
田千秋的身世,极其煊赫:他的祖上,乃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田氏代齐之后便南面称孤,占据山东最富饶的国土。但是,风水轮流转。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田氏的贵族血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汉朝建立之后,齐国田氏作为声名煊赫的“关东九族”之一,被举族迁徙到咸阳附近的长陵定居。而传到田千秋这一代,他的官职是“高寝郎”:给汉高祖刘邦看守陵寝的小官,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守墓人”。
和死人打交道的守墓人,从正常的仕途升迁体系上来讲,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的。但是,田千秋却在这个位置上作出了一鸣惊人之举,而这个举动也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首都长安刚刚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案件:巫蛊案。
所谓“巫蛊”,是指采取诅咒、针扎小人偶等方式,希望利用超自然力量对他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的一种恶性犯罪。当时,酷吏江充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基本精神,为汉武帝查处巫蛊犯罪,将整个长安城搞得乌烟瘴气。最后,江充搜查到了太子的寝宫,居然也“发现”了巫蛊娃娃。太子知道江充的手段毒辣,自然不肯坐以待毙,便先杀江充,再假传圣旨征召军队,发动兵变。汉武帝父子俩,就此在长安城打得不可开交。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太子兵败身亡。汉武帝余怒未息,继续查办此案。
由此,案子越办越大,难以收场,牵连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汉武帝终于hold不住了。而案情也随着调查的深入而逐渐明朗化,汉武帝终于渐渐察觉到:太子可能是无辜的。汉武帝的内心,浮现出一丝常人不易察觉到的悔意。
事情闹大了,也该收场了。可是,下出去的圣旨等于泼出去的水,究竟该如何收回?
这一丝悔意,满朝文武无一察觉,却偏偏被不起眼的守墓人田千秋捕捉到了。田千秋揣摩着皇帝的心意,凭借着自己的良心,极其大胆地写了一封上书,直截了当地为太子伸冤。这封上书是这样写的:
“儿子用老爹的兵,不过是责打一顿板子的罪过罢了;何况是天子的儿子过失杀人,哪有多大的罪?”
应该说,在这样一个政治空气极度敏感的时期,写这样一封上书,是需要冒极大风险的。如果皇帝欣赏,也许可以加官晋爵;如果逆了龙鳞,可能就是掉脑袋的死罪。
满朝文武一声不吭,噤若寒蝉,偏偏一个小小守墓人田千秋有这样的勇气,喊出了底层人民的心声,也击中了汉武帝的心事。当然,田千秋也不是一介莽夫,他在这封上书的末尾添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给他加了个保险栓,增强了上书的安全系数。
他说:“以上这些话,是臣晚上做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教我说的,不是臣自个儿想出来的。”皇上要是想怪罪下来,就去怪罪那个白胡子老爷爷吧,不要怪到我头上。
这样一句梦话,体现了田千秋大智若愚的政治智慧。首先,他把责任推到了子虚乌有的白胡子老头儿身上,帮自己撇清了关系;其次,汉武帝最近既然查处巫蛊案追查得如此严厉,说明汉武帝对于神神鬼鬼这一套无比迷信,用“托梦”这一形式,正好投其所好,比直接犯颜强谏效果要好得多;第三,联系到田千秋的职务——看守汉高祖的陵墓,那么那个所谓的“白胡子老爷爷”,也就可以确有其人或者说确有其鬼了。
但是,无论如何,这封上书可能带来的后果仍然极具风险。风险越大,回报越大。田千秋上书之后,小心肝扑通扑通乱跳,等候着命运的审判。
实际上,这封上书果然言中了汉武帝的心事,击中了他内心中最柔弱的一面。汉武帝下令:召田千秋进宫。
田千秋哪里知道此行究竟是吉是凶?西洋人有谚语云:“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Hope for thebest,prepare for theworst.)田千秋给家里交代了后事,郑重地向汉高祖的陵墓作了祷告,便毅然决然离开。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再也不会回到这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虽千万人,吾往矣!
田千秋穿上最好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以烈士就义的姿态,毅然走进了西汉帝国政治运转的核心区域——汉武帝的宫殿。汉武帝见田千秋身高八尺有余,容貌俊朗,风度翩翩,放在网络时代是要被起个“守墓GG”的名号放在各大网站成为网络红人的,心中非常高兴。观其为文,见其为人,汉武帝对田千秋有了绝佳的印象。
汉武帝说:“父子之间的事情,外人是很难发表意见的。惟独你能敞开心扉,向我说明太子的心迹。你不是一个人!在这一刻,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灵魂附体!你立功了!不要再给江充任何的机会!朕要封你做朕的辅政大臣!”
于是,汉武帝拜田千秋为大鸿胪,是仅次于三公的九卿级中央高官,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
不插手他人的家事,是混迹官场的一大古训。譬如诸葛亮,当年受刘琦求计,死活不肯置一词。那么,田千秋为什么却偏偏反其道行之,还能取得如此成功呢?原因在于:不插手他人的家事,并非一条死规矩。
拿我们生活中的常识来讲,看到邻居父子吵架,怎么办?当然应该上去劝架,而且切记不能拉偏架。这是人之常情。以人之常情处理官场问题,当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所谓“不要插手他人的家事”,指的乃是不能挑拨离间,不能拉偏架,如此而已。
田千秋的好运,才刚刚开始。他担任外交部长没几个月,工作还没有完全上手呢,汉武帝又立即拜他为丞相,封为富民侯。仅仅因为说了一句梦话,便由守墓人直接破格提拔为一品宰相,这样坐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在整个汉朝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汉书》评价田千秋:“田千秋这个人,既没有能力,又没有功劳,一句话说得巧妙,就拜相封侯,开天辟地以来可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联系到李广身为百战名将,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屡立奇功而一生不得封侯,田千秋这个丞相和侯爵,来得也确实太容易了一些。《道德经》有云:“福者祸所依。”天底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田千秋平白无故得到这样的高官厚爵,自然容易引起别人的眼红。毫无实际能力的田千秋身居相位,究竟会如何自处呢?
田千秋,作了一个教科书式的示范。
汉武帝时代,攻打匈奴大宛,拓展边境,晚年又闹巫蛊之祸,国力衰退严重。田千秋被任命为相,“富民侯”的“富民”二字,明白无误地表达了汉武帝希望将国家的重心由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田千秋再次敏锐洞察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恢复了“文景之治”时期“不折腾”的无为之治。田千秋为人敦厚朴实,宽宏大量。他虽然没有实际的能力,却也从不“乱作为”。而这,正是一个受尽疮痍的国家所需要的可贵品质。
由于田千秋谨慎小心,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过失,因此他稳稳东东坐在丞相的位置上,直到汉武帝病逝。
汉武帝死时,太子还很小,所以按照一般惯例要进行“托孤”。田千秋是汉朝丞相,理所当然应该是首席托孤大臣。但是,汉武帝的托孤名单里,霍光才是第一名!除霍光之外,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与田千秋,一起接受托孤,排名不分先后。也就是说,汉武帝一死,田千秋在中央的排名,立即由第一名跌落到第五名!
换了常人,无论如何难以心平气和接受这个结果。但是,田千秋却毫无怨言。他完全明白汉武帝作出这样一个人事安排的用心:第一,霍光是外戚,政治上更可靠;第二,幼主即位,需要一个敢作敢当,能够镇得住场子的强势人物,这一点霍光无疑比田千秋更合适;第三,霍光的兄长霍去病能力卓越,有其兄必有其弟。因此,作为首席辅政大臣而言,霍光显然是比田千秋更合适的人选。
田千秋牢记《道德经》“不敢为天下先”的教训,把霍光推到聚光灯下,自己则在幕后踏实工作。反倒是霍光有点儿过意不去,对田千秋说:“我和您一起接受先帝嘱托,我治内,您治外,您要时时刻刻督促我霍光,以免我犯错误啊!”田千秋和气地一笑:“哪里哪里,唯将军留意,则天下幸甚!”田千秋的意思是:咱俩不是平分秋色的平级关系,而是您说话、我照办的上下级关系。
田千秋明智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自然深得霍光青睐,官位可保无虞。
田千秋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但是有人摆不正了。一起接受遗诏的桑弘羊、上官桀,联结藩王企图推翻霍光,结果都被满门抄斩。至此,金日磾病逝,桑弘羊、上官桀被杀,当初辅政的五大臣终于只剩霍光一家独大。而田千秋能够在宫廷斗争的血雨腥风之中幸存无恙,绝非偶然。
田千秋晚年,年老体衰。皇帝特别恩赐,允许他坐小车上朝。所以,人们就称呼他为“车丞相”。渐渐地,蕴含着皇恩浩荡之意的“车”便取代了“田”成为田千秋的又一姓氏,“车千秋”之名也就此叫开了。
能以一句梦话拜相封侯,在汉武帝、霍光两大强人的笼罩下,生前官至宰相,死后哀荣无限,这正是庸人田千秋的仕途奇迹。田千秋的智慧,可以让人们学到一样东西:如何给已经透支的人生还贷。
嫪毐、邓通、田千秋,有着两大相似之处:
第一,平白无故,暴得大名,一步登天。
第二,能力有限,不堪其任,名不符实。
但是,这三个人却有着迥然不同的两种结局:嫪毐和邓通,死无葬身之地;田千秋,位极人臣,哀荣无限。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涉及作为一名暴发户如何自处的问题。
一个人一夜暴发,并非实力使然,更多是运气使然。这个时候,其实是老天在透支你的人生。嫪毐、邓通透支成瘾,继续挥霍人生,把摊子越铺越大,最后难以收场,终于信用崩溃,身败名裂。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田千秋也要还。所以,田千秋在一步登天、巨额透支之后,就开始了细水长流的还贷。他谨慎小心,不敢为天下先,处处甘居人后。这样一来,终于在人生到达终点之前还清了所有贷款,落得善终。善于给透支的人生还贷,这就是田千秋的智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