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06856
“新常态”也必然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态势。
进入新常态,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形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它的提出开启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全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第一章 新常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一 新常态的内涵/3
二 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新阐述/5
三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8
四 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创新/15
第二章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新内涵/20
一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蕴涵/20
二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与公共精神的建构/24
三 小结/26
第三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新特色/28
一 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主体论价值观/28
二 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29
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31
四 顺时达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的合作发展战略智慧/34
五 务实求真的实践品格与思想作风/35
六 善于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政治智慧/37
七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系统思维方法/40
第四章 习近平发展理念新思想/47
一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48
二 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50
三 绿色是发展的必要条件/52
四 开放是发展的必经之路/54
五 共享是发展的基本保证/57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工程思维特点/60
一 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系统结构/60
二 习近平关于改革思维的社会工程特点/64
三 社会工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学理基础/69
第六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改革创新/73
一 周边外交战略理念的改革创新/73
二 周边外交战略实践的改革创新/77
三 周边外交战略改革创新的多维动因/81
四 周边外交战略改革创新的落实路径/83
第七章 全球气候治理与新型国际关系建构/88
一 问题的提出/88
二 全球气候治理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共有理论困境/90
三 全球气候治理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共有现实阻力/92
四 寻求“新”“老”难题的化解之道/95
结语/101
第八章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102
一 “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102
二 “中国梦”的内涵/106
三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111
第二编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九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系统结构/123
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背景/123
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意蕴/129
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结构/133
第十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及重点解决问题/137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137
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141
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解决的问题/153
第十一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158
一 “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的内涵/158
二 “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坚持和发展/160
三 “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162
四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给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启迪/171
第十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动力方法论/172
一 “全面深化改革”主体动力方法论的研究背景/172
二 全面深化改革主体动力方法论的基础与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175
三 “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动力方法论/180
第十三章 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实现“全面从严治党”/188
一 通过思想建设从严治党/189
二 通过组织建设从严治党/195
三 通过作风建设从严治党/205
第十四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着力点/211
一 科学立法:重在质量提升/212
二 严格执法:重在公开透明/218
三 公正司法:重在实体程序并重/221
四 全民守法:重在法律信仰/225
第三编 经济新常态与社会治理创新
第十五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的新发展/231
一 相关问题概述/231
二 党的协商民主思想发展进程/235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239
四 协商民主思想的重要意义/246
第十六章 法治反腐观的理论意蕴及实践意义/251
一 反腐倡廉新内涵/251
二 法治反腐观的实践意义/257
第十七章 农村社会治理的问题及解决之道/263
一 问题的提出/263
二 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267
三 农村治理“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275
第十八章 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改革观/286
一 国有企业改革性质观/286
二 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观/288
三 国有企业改革路径观/294
四 国有企业改革标准观/300
第四编 经济新常态与文化建设创新
第十九章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现实基础和逻辑结构/309
一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研究现状/309
二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311
三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逻辑结构/318
第二十章 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路径/322
一 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322
二 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325
三 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328
第二十一章 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阐析/334
一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地位/334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蕴涵/337
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340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345
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使命/345
二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重要引擎/347
三 作为舆论平台的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挑战/350
四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因应之道/353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362
一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363
二 引领示范和分层引导/367
三 用实践养成促进外化于行/370
参考文献/375
后 记/398
“新常态”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战略判断,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新常态”首要指向的是经济新常态,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
“新常态”首要指向的是经济,但经济发展与包括政治、社会、生态等在内的整个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是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调整和变动必然影响和扩展到其他维度,经济新常态也必然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态势。
进入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形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它的提出开启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全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从目标、路径、过程方面实现了意识形态到实际操作的思想转变。
为了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常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实施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习近平指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因而,党中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核心地位;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必须坚持的发展道路;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发展的基本保证。
“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五大发展理念”则为“四个全面”具体推进指明了思路和方向,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路径展开,“破解了发展难题、增强了发展动力、厚植了发展优势”。
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城市问题,又有农村问题;既有政治、经济问题,也有文化、价值观问题,还有社会、生态问题;既有国内问题,也有国际问题;等等。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需要对系统中每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也需要对系统的整体进行研究。
自鸦片战争之后,怀揣复兴中华、重振国威的仁人志士开始探索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毛泽东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命运有了根本转机。回顾历史,我们能够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作者
2016年10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