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085177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用观点出发介绍了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大部分。此次修订,在保留第二版基本内容基础上,重点对仪器分析法部分内容进行了增补或删减,并对全书的文字表达进行了完善。
全书共分十一章,化学分析法部分包括定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分析化学质量保证,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四大平衡的基础理论,滴定分析法和称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部分包括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此外,还介绍了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骤;为拓宽学生视野,还增加了现代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一章。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教材,也可作为理、工、农、医类院校非分析化学、工业分析专业师生的参考书,同时可供在职从事分析化学检测工作的人员自学使用。
全书共分十一章,化学分析法部分包括定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分析化学质量保证,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四大平衡的基础理论,滴定分析法和称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部分包括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此外,还介绍了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骤;为拓宽学生视野,还增加了现代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一章。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教材,也可作为理、工、农、医类院校非分析化学、工业分析专业师生的参考书,同时可供在职从事分析化学检测工作的人员自学使用。
目 录
章 分析化学概论
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分析测定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过程分析化学
第五节 分析化学前沿与分析化学人才的培养
第二章 法定计量单位与分析化学计算
节 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
一、法定计量单位
二、国际单位制
三、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节 定量化学分析计算
一、滴定分析法计算
二、称量分析法计算
三、微量分析法计算
习题
第三章 定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分析化学质量保证
节 定量分析测定误差
一、定量分析误差的定义
二、误差的分类
三、分析结果的表征——准确度、精密度
第二节 有效数字
第三节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一、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与t分布
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第四节 分析质量与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一、分析质量
二、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
三、分析实验室质量保证
习题
第四章 化学分析中的反应及平衡处理方法——副反应系数法
节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酸碱反应平衡常数与酸碱强度
三、酸碱水溶液平衡组分浓度的计算
四、溶液中离子平衡图解法的应用
五、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
六、酸碱缓冲溶液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各级配位化合物的分布
三、副反应系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位
二、条件电极电位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四节 沉淀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条件溶度积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第五节 非平衡状态反应在分析测定的应用——FIA技术
习题
第五章 滴定分析法
节 滴定分析法的条件与误差
一、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三、容量分析仪器
四、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五、滴定方式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滴定反应的类型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三、滴定可行性的判断
四、酸碱滴定反应的强化措施
五、酸碱滴定法误差(阅读材料)
六、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沉淀滴定法
一、配位滴定法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
三、沉淀滴定法
习题
第六章 称量分析法
节 概述
第二节 挥发法在分析中的应用(阅读材料)
一、水分测定
二、灼烧失量测定
三、灰分、挥发分测定
四、不溶物、悬浮物测定
五、萃取称量法
第三节 沉淀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沉淀的类型
二、沉淀的形成原理
三、减少沉淀沾污,获得纯净沉淀的方法
四、沉淀分析法的应用
第四节 均匀沉淀法与沉淀法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第七章 光谱分析法
节 可见光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与吸收光谱法
二、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五、分光光度计
六、分光光度法的误差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节 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三、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四、紫外分光光度计简介
五、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三、红外分光光度计简介
四、红外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发射光谱仪
三、定性分析
四、定量分析
第五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吸收光谱仪
三、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技术
四、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
思考题和习题
第八章 电化学分析法
节 各种测量用电极
一、参比电极
二、指示电极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及其应用
一、电位分析法测定溶液的pH
二、电位分析法测定离子活度
三、电位滴定法
第三节 库仑分析法
一、控制电位库仑分析
二、恒电流库仑滴定(库仑滴定)
三、微库仑分析法(动态库仑分析)简介
第四节 溶出伏安法
第五节 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永停终点法)
思考题和习题
第九章 色谱分析法
节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分类
一、茨维特的经典实验
二、色谱分析法的分离原理及特点
三、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析法
一、方法简介
二、气相色谱仪
三、气相色谱固定相
四、气相色谱检测器
五、气相色谱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六、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七、程序升温操作技术
八、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一、方法简介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
三、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
四、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五、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
六、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
思考题和习题
第十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骤
节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
一、沉淀分离法
二、萃取分离法
三、离子交换分离法
四、液相色谱分离法
五、膜分离法
六、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
七、微波溶样或微波萃取
八、超临界流体萃取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二、试样的溶解或分解
三、干扰组分的分离
四、欲测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
思考题和习题
第十一章 现代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阅读材料)
节 分析工作者的分析技能培养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向
第三节 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
一、分析仪器分类简介
二、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
附录
表一 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25℃)
表二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表三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合剂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值
表四 一些配合物滴定剂、掩蔽剂、缓冲剂阴离子的lgαL(H)值
表五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表六 金属指示剂的lgαIn(H)值及金属指示剂变色点的pM值(即pMt值)
表七 标准电极电位(φ)及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φ′)
表八 难溶化合物的活度积(Ksp)和溶度积(Ksp)(25℃)
表九 相对原子质量表
表十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表十一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表十二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表十三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
表十四 SI词头
参考文献
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分析测定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过程分析化学
第五节 分析化学前沿与分析化学人才的培养
第二章 法定计量单位与分析化学计算
节 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
一、法定计量单位
二、国际单位制
三、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节 定量化学分析计算
一、滴定分析法计算
二、称量分析法计算
三、微量分析法计算
习题
第三章 定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分析化学质量保证
节 定量分析测定误差
一、定量分析误差的定义
二、误差的分类
三、分析结果的表征——准确度、精密度
第二节 有效数字
第三节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一、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与t分布
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第四节 分析质量与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一、分析质量
二、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
三、分析实验室质量保证
习题
第四章 化学分析中的反应及平衡处理方法——副反应系数法
节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酸碱反应平衡常数与酸碱强度
三、酸碱水溶液平衡组分浓度的计算
四、溶液中离子平衡图解法的应用
五、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
六、酸碱缓冲溶液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各级配位化合物的分布
三、副反应系数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位
二、条件电极电位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四节 沉淀反应及其平衡处理
一、条件溶度积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第五节 非平衡状态反应在分析测定的应用——FIA技术
习题
第五章 滴定分析法
节 滴定分析法的条件与误差
一、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三、容量分析仪器
四、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五、滴定方式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滴定反应的类型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三、滴定可行性的判断
四、酸碱滴定反应的强化措施
五、酸碱滴定法误差(阅读材料)
六、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沉淀滴定法
一、配位滴定法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
三、沉淀滴定法
习题
第六章 称量分析法
节 概述
第二节 挥发法在分析中的应用(阅读材料)
一、水分测定
二、灼烧失量测定
三、灰分、挥发分测定
四、不溶物、悬浮物测定
五、萃取称量法
第三节 沉淀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沉淀的类型
二、沉淀的形成原理
三、减少沉淀沾污,获得纯净沉淀的方法
四、沉淀分析法的应用
第四节 均匀沉淀法与沉淀法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第七章 光谱分析法
节 可见光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与吸收光谱法
二、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五、分光光度计
六、分光光度法的误差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节 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三、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四、紫外分光光度计简介
五、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三、红外分光光度计简介
四、红外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发射光谱仪
三、定性分析
四、定量分析
第五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吸收光谱仪
三、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技术
四、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
思考题和习题
第八章 电化学分析法
节 各种测量用电极
一、参比电极
二、指示电极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及其应用
一、电位分析法测定溶液的pH
二、电位分析法测定离子活度
三、电位滴定法
第三节 库仑分析法
一、控制电位库仑分析
二、恒电流库仑滴定(库仑滴定)
三、微库仑分析法(动态库仑分析)简介
第四节 溶出伏安法
第五节 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永停终点法)
思考题和习题
第九章 色谱分析法
节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分类
一、茨维特的经典实验
二、色谱分析法的分离原理及特点
三、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析法
一、方法简介
二、气相色谱仪
三、气相色谱固定相
四、气相色谱检测器
五、气相色谱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六、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七、程序升温操作技术
八、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一、方法简介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
三、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
四、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五、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
六、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
思考题和习题
第十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骤
节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
一、沉淀分离法
二、萃取分离法
三、离子交换分离法
四、液相色谱分离法
五、膜分离法
六、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
七、微波溶样或微波萃取
八、超临界流体萃取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二、试样的溶解或分解
三、干扰组分的分离
四、欲测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
思考题和习题
第十一章 现代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阅读材料)
节 分析工作者的分析技能培养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向
第三节 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
一、分析仪器分类简介
二、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
附录
表一 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25℃)
表二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表三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合剂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值
表四 一些配合物滴定剂、掩蔽剂、缓冲剂阴离子的lgαL(H)值
表五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表六 金属指示剂的lgαIn(H)值及金属指示剂变色点的pM值(即pMt值)
表七 标准电极电位(φ)及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φ′)
表八 难溶化合物的活度积(Ksp)和溶度积(Ksp)(25℃)
表九 相对原子质量表
表十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表十一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表十二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表十三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
表十四 SI词头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