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36535
编辑推荐
池莲子以一个中国女儿、荷兰媳妇的眼光来观察、审视荷兰的政治、经济、风俗、风景,以自己的美学修养来写下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让中国读者借此更多更深地了解这个国家,也有意识地让荷兰读者与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内容简介
池莲子的这本微型小说集《在异国月台上》是一本有着异国风情的微型小说作品集。这个风情不仅仅是荷兰的风土人情,更多的是华人在荷兰在欧洲在海外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态与思想状态。有水土的不服,有思乡的苦恼,有拼搏的困苦,有创业的艰辛,有遭排挤的愤恨,也有得到关爱的温馨,借老外的眼看中国,借老外的嘴评中国,也用华人的视角观照荷兰,观照西方,用华人的眼光来了解荷兰评述西方。通过池莲子的作品,为中国读者观察、了解荷兰乡村、城市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同时,这也是了解和研究20世纪末世界性的第三次国际移民浪潮卷来时,华人新移民拼搏、奋斗、沉浮于这个大潮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是中华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如何碰撞又接纳,排斥又结合的见证性历史资料之一。
目 录
她出国之后……1
天堂之路……4
小芳出嫁了……17
在异国的月台上……21
异国镜子……25
小天使的梦……30
亲吻……33
戒烟……36
市长驾到……38
上海旗袍……40
女人要学会打扮……43
洋娃娃……45
爱吃泥土的女人……48
三个爸爸……50
我从来不嫉妒……53
时髦的家庭……55
新来的邻居……58
奶奶的婚外恋……61
爷爷的婚事……63
多了钱的女儿,没了情……66
黑客……69
心静可以治病……71
放飞……74
缘分……77
圣诞夜的游魂……81
夜晚的一颗流星……83
小琴的婚变……85
迪斯尼随曲……89
列车上的对话……96
她的梦呓……99
这儿不讲人情……107
三个兄弟的苦恼……109
女人只想有个家……112
原谅我吧……115
自误……122
老外眼中的中国人……125
她为什么要投海……128
SORRY……131
广利桥头的旧事……135
无雪的冬天……137
时髦的悲剧……139
机场上的男人和女人……142
玛斯河边……145
余韵……171
邻人莱尼……175
风车下……178
西方的婚宴……182
天堂之路……4
小芳出嫁了……17
在异国的月台上……21
异国镜子……25
小天使的梦……30
亲吻……33
戒烟……36
市长驾到……38
上海旗袍……40
女人要学会打扮……43
洋娃娃……45
爱吃泥土的女人……48
三个爸爸……50
我从来不嫉妒……53
时髦的家庭……55
新来的邻居……58
奶奶的婚外恋……61
爷爷的婚事……63
多了钱的女儿,没了情……66
黑客……69
心静可以治病……71
放飞……74
缘分……77
圣诞夜的游魂……81
夜晚的一颗流星……83
小琴的婚变……85
迪斯尼随曲……89
列车上的对话……96
她的梦呓……99
这儿不讲人情……107
三个兄弟的苦恼……109
女人只想有个家……112
原谅我吧……115
自误……122
老外眼中的中国人……125
她为什么要投海……128
SORRY……131
广利桥头的旧事……135
无雪的冬天……137
时髦的悲剧……139
机场上的男人和女人……142
玛斯河边……145
余韵……171
邻人莱尼……175
风车下……178
西方的婚宴……182
附录……185
媒体评论
“华文微经典”丛书荟萃了世界各地华文微型小说作家的微型小说经典,包括黄孟文(新加坡)、朵拉(马来西亚)、司马攻(泰国)、心水(澳大利亚)、冰凌(美国)、金梅子(印度尼西亚)、池莲子(荷兰)、东瑞(中国香港)、许均铨(中国澳门)、林宝玉(新西兰)等30位作家,每人一卷,力求向读者呈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巨大成就和全貌,是国内迄今规模*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丛书。
在线试读
异国镜子
列车上,她独自一个人坐在一个角落里,显得十分疲惫。在运行的列车摇晃中,她从那精致的“Make up”小盒子里取出一面小镜子,左右照了一下,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春风未尽情,熬煞丽人影。自我取笑了一番,又带着忧郁的神情,注视着镜子里的那个自己,白里带黄的脸上,仍浮着昨晚餐馆工作的疲惫之态。于是,她的目光从镜子移向窗外,浮想联翩……
听说,最近警方对无居留证查得很严,上星期在DC车站,要不是Boben在场,我差点被警察怀疑而带进拘留所。这是她此刻唯一的安慰。她来荷兰还不到一年,已认识了一位荷兰的男子,高高的个子,丰耸的鼻梁,当时在她看来,不管从哪个角度望他,都觉得漂亮。假如有朝一日带着一位外国的郎君回国省亲,不把国人羡慕死了才怪呢。尤其是她出来时,那个镇上的一个相命先生说,林小姐出国,不当老板娘,也要嫁个富洋人。她觉得他相得真准,几乎印证了。
记得自来荷兰后,每天从早上十点开始,在餐厅里收拾、打扫、冲洗厕所、至晚迎客、上菜、算账等,一直到夜间一点才收工。这工作虽不重,但太乏,每天像个几千米竟走的运动员,在一个没有目标的行道上匆匆竟走……给人一种无聊、单调、腻味的感觉!
有几张在富丽堂皇餐厅里所拍相片,寄回家里,姐妹们来信,说她真有福气,难以想象几乎在几日之间就突然变成了国内姑娘们难以攀上的“公关”小姐。看了那些回信,她禁不住偷偷地躺在被窝里抽泣了好一阵。
她伤心,痛苦,孤独,寂寞;她疲倦,恍惚……那些日子,不是把菜上错就是把账算错,弄得老板伙计都不欢心。于是,她曾暗暗发誓,绝不嫁给中国人,不要一辈子开餐馆,一辈子做这种没完没了的工作。她要嫁给一个外国人,既然来外国了,就要过一种真正的外国人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尽快结婚,早日成为一个合法居民,这种躲躲闪闪、常常提心吊胆的生活实在不是滋味!
那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十一点,餐馆正要打烊时,却进来一位荷兰男子,披着水淋淋的风衣。
“晚上好。”
“晚上好。”
“一杯啤酒。”
“一杯啤酒,请。”
她殷勤地斟了一杯又一杯,连斟了十几杯……
他走后,她对着他座位一方墙上的那幅国画出了神……好像是一对鸭子嬉水在湖中,“月光情侣”……那一夜,她做了一场美梦,她带着她的外国情侣回国观光,受到乡亲们万般热情的接待,四方羡慕,垂涎……
从那天开始,她发现那位男子常常来此饮酒,偶尔也点上一两个“中国菜”,而且每次结账时,总是多几个小费。她呢,不知不觉一次比一次热情了,常常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似乎有一股热流在血液里流动。一天晚上,也是那么晚,他喝得不醉不醒,召她来结账时,突然大胆地握紧她的小手。“你愿和我一起出去走走吗?”他问。她用生硬的荷语回答说:“……可以啊,什么时候?……我星期一休息……”
就这样,她与Bobeo认识了,交往十分密切。他带她去公园、湖边、树林,他告诉她,他虽然是近五十的人了,还不曾结婚,有过几个女朋友,可是都属于假期性,他称她们为“假期性的鸟儿”,假期一过,她们就飞走了。他说他现在希望结婚,向往东方女性的温柔、娴静、贤德……“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他问。“是的,是的。”她答。其实,她似懂非懂,而表现出一副很温柔的姿态。于是,他将她一把拉过来抱在怀里,随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热狠狠地吻着她,抚摸她,她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因为,树荫道上有的是来回走动的行人。而他不在乎,双手捧着她的脸蛋,并且追问:“你愿做我的太太吗?假如你愿意,我们马上去登记……”还讲些什么,她记不清了,结婚登记的事,她记得很清楚,她点点头,表示十分愿意。
可是,那话讲过多少次了,半年过去了,他们仍还没有结婚,只是两相情愿地同居过一阵子。那一阵子,她辞去了餐馆疲乏的工作,真正过起外国人的生活来了。不到一个月,这种“正宗”的西方生活,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她开始感觉,这种生活并没有比餐馆的生活有趣多少。于是她怀疑她是否真正决定跟Boben结婚。
她还只有二十三岁。二十三岁的女子,还有许多人生的美梦要做。而Boben已经快五十了。
三年前,一次小车祸撞伤了他的左腿。从此,政府同意他提早领取退休金。于是,几年来,他每天和一只名叫Dana的黑猩猩生活在一起。他的起居规律是:
上午九点起床,喝咖啡,看报纸(全是免费报);
十点带Dana去散步;
十一点去商店(每周两次);
十二点午餐(面包、牛奶);
十三点带Dana去散步;
十四点钓鱼;
十八点晚餐(土豆、牛排);
十九点带Dana去散步;
二十点看电视(抽烟);
二十二点上床。
(每周末,二十三点上咖啡馆,消磨时间,经常通宵)
经过几个星期的生活,她开始有点清醒,但失望。她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所谓外国人的文明、富裕的生活。她感到了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说不清楚的、难于启齿的失落感!……
列车上的她,从列车员婉转的广播声中惊醒,虚叹了一口气,重新拿起那面镜子照了照自己。突然,她觉得镜子里头的女子并非自己。
列车靠站了,月台上正站着Boben和他的Dana,她站起来,转了个身子,目光凝聚成一个不动点。恍惚中,她似乎正准备下车,而列车又已启动了……
列车上,她独自一个人坐在一个角落里,显得十分疲惫。在运行的列车摇晃中,她从那精致的“Make up”小盒子里取出一面小镜子,左右照了一下,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春风未尽情,熬煞丽人影。自我取笑了一番,又带着忧郁的神情,注视着镜子里的那个自己,白里带黄的脸上,仍浮着昨晚餐馆工作的疲惫之态。于是,她的目光从镜子移向窗外,浮想联翩……
听说,最近警方对无居留证查得很严,上星期在DC车站,要不是Boben在场,我差点被警察怀疑而带进拘留所。这是她此刻唯一的安慰。她来荷兰还不到一年,已认识了一位荷兰的男子,高高的个子,丰耸的鼻梁,当时在她看来,不管从哪个角度望他,都觉得漂亮。假如有朝一日带着一位外国的郎君回国省亲,不把国人羡慕死了才怪呢。尤其是她出来时,那个镇上的一个相命先生说,林小姐出国,不当老板娘,也要嫁个富洋人。她觉得他相得真准,几乎印证了。
记得自来荷兰后,每天从早上十点开始,在餐厅里收拾、打扫、冲洗厕所、至晚迎客、上菜、算账等,一直到夜间一点才收工。这工作虽不重,但太乏,每天像个几千米竟走的运动员,在一个没有目标的行道上匆匆竟走……给人一种无聊、单调、腻味的感觉!
有几张在富丽堂皇餐厅里所拍相片,寄回家里,姐妹们来信,说她真有福气,难以想象几乎在几日之间就突然变成了国内姑娘们难以攀上的“公关”小姐。看了那些回信,她禁不住偷偷地躺在被窝里抽泣了好一阵。
她伤心,痛苦,孤独,寂寞;她疲倦,恍惚……那些日子,不是把菜上错就是把账算错,弄得老板伙计都不欢心。于是,她曾暗暗发誓,绝不嫁给中国人,不要一辈子开餐馆,一辈子做这种没完没了的工作。她要嫁给一个外国人,既然来外国了,就要过一种真正的外国人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尽快结婚,早日成为一个合法居民,这种躲躲闪闪、常常提心吊胆的生活实在不是滋味!
那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十一点,餐馆正要打烊时,却进来一位荷兰男子,披着水淋淋的风衣。
“晚上好。”
“晚上好。”
“一杯啤酒。”
“一杯啤酒,请。”
她殷勤地斟了一杯又一杯,连斟了十几杯……
他走后,她对着他座位一方墙上的那幅国画出了神……好像是一对鸭子嬉水在湖中,“月光情侣”……那一夜,她做了一场美梦,她带着她的外国情侣回国观光,受到乡亲们万般热情的接待,四方羡慕,垂涎……
从那天开始,她发现那位男子常常来此饮酒,偶尔也点上一两个“中国菜”,而且每次结账时,总是多几个小费。她呢,不知不觉一次比一次热情了,常常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似乎有一股热流在血液里流动。一天晚上,也是那么晚,他喝得不醉不醒,召她来结账时,突然大胆地握紧她的小手。“你愿和我一起出去走走吗?”他问。她用生硬的荷语回答说:“……可以啊,什么时候?……我星期一休息……”
就这样,她与Bobeo认识了,交往十分密切。他带她去公园、湖边、树林,他告诉她,他虽然是近五十的人了,还不曾结婚,有过几个女朋友,可是都属于假期性,他称她们为“假期性的鸟儿”,假期一过,她们就飞走了。他说他现在希望结婚,向往东方女性的温柔、娴静、贤德……“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他问。“是的,是的。”她答。其实,她似懂非懂,而表现出一副很温柔的姿态。于是,他将她一把拉过来抱在怀里,随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热狠狠地吻着她,抚摸她,她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因为,树荫道上有的是来回走动的行人。而他不在乎,双手捧着她的脸蛋,并且追问:“你愿做我的太太吗?假如你愿意,我们马上去登记……”还讲些什么,她记不清了,结婚登记的事,她记得很清楚,她点点头,表示十分愿意。
可是,那话讲过多少次了,半年过去了,他们仍还没有结婚,只是两相情愿地同居过一阵子。那一阵子,她辞去了餐馆疲乏的工作,真正过起外国人的生活来了。不到一个月,这种“正宗”的西方生活,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她开始感觉,这种生活并没有比餐馆的生活有趣多少。于是她怀疑她是否真正决定跟Boben结婚。
她还只有二十三岁。二十三岁的女子,还有许多人生的美梦要做。而Boben已经快五十了。
三年前,一次小车祸撞伤了他的左腿。从此,政府同意他提早领取退休金。于是,几年来,他每天和一只名叫Dana的黑猩猩生活在一起。他的起居规律是:
上午九点起床,喝咖啡,看报纸(全是免费报);
十点带Dana去散步;
十一点去商店(每周两次);
十二点午餐(面包、牛奶);
十三点带Dana去散步;
十四点钓鱼;
十八点晚餐(土豆、牛排);
十九点带Dana去散步;
二十点看电视(抽烟);
二十二点上床。
(每周末,二十三点上咖啡馆,消磨时间,经常通宵)
经过几个星期的生活,她开始有点清醒,但失望。她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所谓外国人的文明、富裕的生活。她感到了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说不清楚的、难于启齿的失落感!……
列车上的她,从列车员婉转的广播声中惊醒,虚叹了一口气,重新拿起那面镜子照了照自己。突然,她觉得镜子里头的女子并非自己。
列车靠站了,月台上正站着Boben和他的Dana,她站起来,转了个身子,目光凝聚成一个不动点。恍惚中,她似乎正准备下车,而列车又已启动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