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36672
编辑推荐
吕顺先生把海外华人社区的故事搬到报纸上,读他的作品能感到作者文学功底在自然流露,折射出作者情感丰富,作品生动有趣,句子清新流畅而又回味无穷。
内容简介
海外华人的生活、学习、创业、爱情诸般平常事,一走进吕顺先生的电脑,就像黄泥巴遇到了雕塑工匠,愣是被作者揉搓成有体有型,读起来有的幽默灵动、有的感人肺腑,让人匪夷所思;原来不起眼、不待见的闲谈琐事,经作者用文字一番梳理,演绎出无数段活色生香的小品。
目 录
拳击手雷蒙……1
真假失踪……4
虚惊一场……8
车痴……14
喜酒的滋味……19
练绝招……26
幕后新闻……30
美梦四合院……34
在候机楼……38
哄着赶着向前跑……42
我的洋人朋友大卫……46
拖得太久的道歉……51
粥薄情深……55
墨尔本夜晚的海滩……58
多情误……62
女老板的奖赏……66
过年的心愿……70
飘来的女人……74
车站依旧……78
中外棋迷……82
榆树开着小白花……86
手机响了……90
墨尔本求雨记……93
亲上加亲……97
保留的记忆……101
哭笑不得……105
微笑的残障人……108
输、赢都有酒喝……111
娶个洋媳妇……115
故事过敏症……120
超大冰箱的故事……125
浪漫飞行……129
玻璃窗上的狗脸……133
隐姓埋名……137
圣诞节花絮……142
柳暗花明……146
有滋有味……151
神仙离我们有多远……155
我的老板……159
刮目相看……164
野蛮第三者……169
京戏故乡情……174
祖孙同乐庆中秋……178
闹离婚的男人……182
真假失踪……4
虚惊一场……8
车痴……14
喜酒的滋味……19
练绝招……26
幕后新闻……30
美梦四合院……34
在候机楼……38
哄着赶着向前跑……42
我的洋人朋友大卫……46
拖得太久的道歉……51
粥薄情深……55
墨尔本夜晚的海滩……58
多情误……62
女老板的奖赏……66
过年的心愿……70
飘来的女人……74
车站依旧……78
中外棋迷……82
榆树开着小白花……86
手机响了……90
墨尔本求雨记……93
亲上加亲……97
保留的记忆……101
哭笑不得……105
微笑的残障人……108
输、赢都有酒喝……111
娶个洋媳妇……115
故事过敏症……120
超大冰箱的故事……125
浪漫飞行……129
玻璃窗上的狗脸……133
隐姓埋名……137
圣诞节花絮……142
柳暗花明……146
有滋有味……151
神仙离我们有多远……155
我的老板……159
刮目相看……164
野蛮第三者……169
京戏故乡情……174
祖孙同乐庆中秋……178
闹离婚的男人……182
附录……187
媒体评论
“华文微经典”丛书荟萃了世界各地华文微型小说作家的微型小说经典,包括黄孟文(新加坡)、朵拉(马来西亚)、司马攻(泰国)、心水(澳大利亚)、冰凌(美国)、金梅子(印度尼西亚)、池莲子(荷兰)、东瑞(中国香港)、许均铨(中国澳门)、林宝玉(新西兰)等30位作家,每人一卷,力求向读者呈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巨大成就和全貌,是国内迄今规模*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丛书。
在线试读
虚惊一场
墨尔本夏天雨后的夜晚星光灿烂,湿润的微风轻轻地撩动衣襟,给人一种舒畅的惬意感,让人心醉,让人晕眩。多美的城市,多美的世界呀!不远处,突然传来争吵的声音。
“你别去找他,死了活该!”
“妈,我去问明白再说。”
“我不认他,你不许去找他!”
街上车辆已经很少,接连的大声喧嚷从楼上敞开的窗户清晰地传过来,打破了夜晚的静寂,直扎我的耳朵。我顺着声响方向望去。我确信我的听觉不会有错,那声音应该是从临街的二层公寓传出来的。这里是房屋署公房,住着几家我认识的高龄华人,因此引起了我特别的关心。
这时已是晚十点多,我去电车站送走来访的朋友,正要转身回家时听到的。于是我放开脚步,离开电车站,到公寓楼下望着大概的方位。已经不再有争吵的声音,虽然我无法分辨到底是哪一家,但我以为小小的纠纷已经化解。
“拦住她!拦住她!”叫声从公寓第二单元门口响起。
两位女士朝我跑过来,跑在前面的是位年轻女士,可能是女儿,后面是我熟悉的年过六旬退休的刘老师。我想可能是母女争执吧,犹疑了一下,眼看着年轻的女士从我身边跑过去。
“快帮我抓住她,别让她跑了!”刘老师认出了我。
“我帮你,你别着急。”我知道刘老师平时身体不好,想劝她安静一下。
“等一等,有话好说。”我紧跑几步抓住了年轻女士的衣裳。
“不关你的事,你松手!”她冲我发起脾气,很想用力推开我。
“你就狠心让一位老人急出一场大病?”我不知道她们之间的关系,只好这样说。
她大概也怕刘老师病倒了,发呆似的站在那里。我瞧见她下颊瘦削而惨白,越显得两颧的高耸,一双眼睛深深地陷进了眼眶,看来她心情不太舒畅。反正我已经答应帮刘老师,不能再让她跑走。直到刘老师喘着粗气追到我身边,我才松手放开了她。
这时候我的眼角余光忽然看见距离公寓不远,有一个黑影蹲在地上。
我的好奇心已被今夜的事吊起了胃口,精神也随之紧张起来。我正要将发现黑影的事告诉刘老师时,却见到刘老师和那位女士的目光也在朝黑影望去,刘老师说话了:“他心里有鬼,既然想认我这个妈,就先送他去警署自首。”
“我能帮你们做些什么吗?”我感觉问题挺严重。
“好啊!不怕你笑话,作孽啊!帮我报警吧!”刘老师的话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先别报警,蹲着那人是我弟弟,他离家三个月了,带着3000元才回来,我妈啥也没问就给撵出去了,还不许我问他。”她女儿简单地说了过程。
“还用问吗?和上次一样,这钱一准不是好来路。”刘老师语气很肯定。
既然是家务事,人家母女意见不统一,我有些茫然,不知道该不该插手。
“先生,你想帮助我们,那我谢谢你!我陪我妈回家,你直接去问我弟弟,钱是哪来的,要是来路不正,你就开导他自首去,他不去你就代表我和我妈报警!我们回家等你的话。妈,咱们走,好吗?”
“什么时候是个头,不让人省心!”刘老师叨咕了一句,不情愿地跟着女儿走回了家。
我走到他的面前,他连头都不抬,转过身去,依旧蹲着。我正想上前去问他,究竟这钱是怎么来的,他忽然自动地转过身来,站在人行道边的一根电杆旁。他把手中的烟尾向路边一丢,一只手摸着他的下颌,旋转头来瞧我,一双发光的眼睛炯炯地瞧着我,看得出他即使有多少错处但也有孝顺母亲的一面。他这样突如其来地正面对着我,的确富于挑战力,我感觉慢慢问他倒不如开门见山。
“知道你妈为什么不让你进门吗?”
“妈……”
“知道你妈看见你带钱回家很害怕吗?”
“妈,我害你受苦了……”
“你心里有妈,你就是有多大错,你妈都会原谅你,你说是吗?”
“妈,你千万别气坏了身子,儿子不孝,我有罪!”
“这就对了,你妈是恨铁不成钢,那你说现在怎么办?”
“我要回家和我妈说,今后再不惹她生气。”
“很好,就按照你妈说的办,我陪你去警署自首好吗?”
“警署介绍我去挣的钱,这钱是干净的。”
“等等,怎么回事?你快说!”我生怕听错了。
他叫刘成功,今年二十六岁。原来,在四个月前,他是家中最后一个移民来墨尔本的,人生地不熟,他除了恶补英语以外,胡打乱撞到处打听怎么能少出力、多挣钱。在补习班他认识一个叫英仔的年轻人,英仔帮他找了一份餐馆送外卖的活,不定时,不定量,活多多干,活少少干,每晚四小时,固定工资120元。前二十天干得挺顺心,后来餐馆老板把坐大巴去悉尼的活交给他,先给他1000元的工资,回来再给1000元,条件是不许和家里人说去外地,也不许说挣多少钱。他在总站上车前有人交给他一个背包,到悉尼总站有人主动找他接过背包,就算完成任务。
他动身前一个晚上,和妈说是搭朋友车去旅游,悄悄地把钱放在床垫底下。在大巴总站上车前果然收到有人送来的一个背包,还没等看清来人面孔,那人就走了。
一路上他越想越开心,天底下的好事都让自己摊上了,移民成功不久又找到这样的美差,这钱也太好挣了。中途他吃完午餐睡了一觉,傍晚到悉尼,一下大巴,按照约定,一个头戴白色草帽,穿蓝色条纹上衣、米黄色休闲裤,脚穿黑色软底皮鞋的人,用背后同样的背包和他交换了背包,他再到指定酒店住一晚就完事了。
正当他们交换背包时,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冲岀来几名警察,把他连同接货的人都押到了警署。后来才知道,他是“顶包的”,前二十天老板雇他送外卖时就派人监视他了,见他老实,从没打开过包好的食品,也没问过任何不该问的问题,这次就安排他送货来悉尼,故意用高价引诱他,万一被警察发现,逮住了也能把警察糊弄过去。通过调虎离山,真正的毒品交易已经同时在阿德莱德完成。
警察发现悉尼交换的背包里是地道的点心,经过排查,确认他没参与贩运毒品,同时他也不知情。于是到他家里取出赃款,对他从轻处罚,拘留一周。警署为了蒙蔽贩毒团伙,介绍他到远郊农场打工三个月不许回家。现在警署已经成功摧毁贩毒团伙,他才拿着3000元薪水回家。
我听完了他的讲述,才知道是虚惊一场。我拉着他的手,向刘老师的家走去。
喜酒的滋味
寄出一封信,却卷入了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说出来让你听听,如何?
圣诞节前,我参加了与大陆旅游团的一次座谈。午饭后,双方进行了愉快的交流,直到他们领队起身礼貌地说:
“去机场的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这天也是华侨社团活动日。直到傍晚活动结束时,我刚准备离开,突然听到值班理事的喊声:
“谁参加小会议室开会了?”
“我参加了,有事吗?”
“报纸里夹着这封信,是谁忘在这了?”
“我们社团有五个人参加,没记着有谁带一封信来呀。”我一边答应,一边暗自担心,“是谁的?最好不是大陆客人遗忘的。”
“锁门了,信就交给你,你负责归还吧。”就这样,值班理事把这封信交给我了。
回到家,晚饭顾不上吃,我分别给参加座谈的侨胞打了电话,都说没丢失信件。
拿着这封信,希望能发现失主的线索,但是,难就难在信封左上角没写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信是封好的,没贴邮票,用中文写着“陈安莉女士收”,又用英文写了墨尔本的地址。再看信封背面,底下印了一行小字:大陆某市印刷厂印制。
糟了,从现在的情况看,我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封信就是大陆客人遗忘的。
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转了多少电话,找到了安排大陆旅游团与我们侨社座谈的旅行社,我想,他们肯定有办法转交。
“旅游团已经登机起飞了,我们经常遇见客人遗忘笔记本、信件之类的。丢掉算了,不必认真。”旅行社的答复很简单。
丢掉,我有些不情愿,失主可能是想把信带到墨尔本再投寄的,我何妨代劳一次,贴上邮票寄出去,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我又怕陈安莉女士搬走了,于是,我把我的地址和电话填在了信封左上角。最坏的结果是信再退给我,以后我还可以再交给社团,反正信不能经我的手随便丢失。
信寄出去的第二天下午,我收到一位女士打来的电话,她问我:
“请问,刘华住这吗?”她很激动,语音有些哽咽。
“刘华是谁?”我重复了一句。
“我收到他寄的信,我叫陈安莉。”
噢!我明白了,遗忘信的人是刘华,这封信总算有了结果。
“我和他们座谈过,他们旅游结束回大陆了,信是我捡到代寄的。”
“谢谢你代寄的信,谢谢你见过他,我能立即见到你吗?我有重要的话讲给你,行吗?”她急不可耐,几乎泣不成声。
见到陈安莉女士,我的眼前一亮: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身材高挑,打扮得入时而又不张扬,灿烂的笑容,温柔敦厚的眼神,虽然哭过的眼睛有些红肿,但仍然称得上是华裔美女。
她谈话时一直很激动。原来她与刘华是一对恋人,她在爱情的迷雾中苦等了三年。
刘华是她的邻居,他们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同学。刘华品学兼优,长相也很帅气,很得女生的人缘,但是除了她,他从不与任何女生单独来往。刘华有办法搪塞所有的女生,他常说:
“我们两家是邻居,安莉的家长交代我照顾她。”
其实,安莉的父母喜欢他是真的,可从没交代他照顾安莉。这条理由刘华经常说,安莉听多了心里很舒服,若是几天听不到反倒觉得不放心。
大三的一个周末,两人刚要结伴回家,两个男生拖住刘华去比赛乒乓球,恰好一个女生答应送安莉回家。
第二天刘华来邀安莉去市图书馆,才知道安莉昨天深夜醉酒归来,今早又被一个男生接走了。
安莉的反常行动令家长很担心,这次真的反复叮嘱:“刘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我们把她交给你了。”
星期天,刘华的铁哥们儿分头行动,终于查出了上届同学中,有一位高干家的公子哥,早就在打安莉的主意,他串通了几个死党,有人引走刘华,另有人请安莉参加舞会,安莉终于在无奈中,困惑地做了公子哥的座上客。
星期天深夜,在一家酒吧,安莉第三次站起来要走,公子哥仍拖住安莉不放。刘华与几位同学冲进酒吧,夺过餐桌上的啤酒瓶,按住这位公子哥,强行灌了他多半瓶,正当刘华举起啤酒瓶要砸向公子哥之际,他的同学们抢下他的啤酒瓶,才避免闯出大祸。
从此,公子哥和所有同学都知道,刘华对安莉是可以不惜一切的。
毕业前夕,正是同学兴致勃勃谈未来、谈恋爱的时机,刘华虽然成绩优异,又被提前录取本校硕士生,但是,他总是躲着安莉,躲不过就借故推辞,迅速把两人的感情冷却到了最低点。
毕业不久,安莉准备随父母举家移民墨尔本,临走前,安莉坚持与刘华谈一次,结果令安莉大哭一场。
“你还爱我吗?”
“我没福气。”
“你变了吗?告诉我实话,你不让我走,我可以留下来。”
“你走吧,我没福气。”
“我错在哪儿?你必须说!”
“你是个好姑娘,我没福气。”
安莉由墨尔本去信给刘华,他从来不复信,打电话他也很少接,从不说一句热情的话。
刘华的情况都是同学从背后告诉她的:他仍是单身,身边没有女朋友,去年听说他硕士毕业后留校教书。
他是孝子,母亲最近病故,对他的打击很大。听说后她去信或去电话安慰他,他仍然不回信,电话中也支支吾吾。她劝他来墨尔本旅游,散散心,对他有好处。
“他来了,真没想到,他竟然不见我,把要说的话写在信里,又没勇气投寄。”她的话题又回到这封信,继续说,“看了他的信才知道,正是我准备移民的时候,他的母亲确诊患了癌症。他不知道母亲的病能拖几年,他觉得当儿子苦几年是应该的,不能拖累了我,何况他是靠借债付医疗费的。”
安葬了母亲,他从悲痛中再站起来,深埋在内心的真情要说给我听:“信中说当初他爱我,才拒绝我,不想告诉我实情,是怕我爱他却得不到快乐。他这次下决心奔我而来,但是,人虽然到了墨尔本,他却临时动摇了。已经分别三年了,他怕我有了爱人,不想破坏我平静的生活,终于取消了与我见面的计划。”
“那你呢?有爱人没有?”我被感动了,插了一句。
“我不相信他不爱我,我心里装不进别的男人,我只爱他,苦等三年没有白等,今天才知道真相。他真傻,再苦,我也愿意和他共同承担,干吗瞒着我?”
“那你快告诉他!越快越好!就在我家给刘华打电话。”我催促她。
“现在墨尔本晚七点,大陆才下午四点,他没下班,我又不知道他办公室电话。来之前我还在打,没人接,我才先来谢谢你,把我们俩的故事最先说给你听。”
“对,我忘了时差,我这是瞎帮忙。”
“你已经帮了大忙,全靠你,把我和刘华又连在一起。我相信,很快我们就会结婚。”
“我等着喝你们的喜酒,你今晚留在我家吃饭,咱们先庆祝一下。”
“谢谢了,我要赶回去,刘华该下班了,他接到电话不知道该多高兴。还有,我的父母也说谢谢你,到时候一定请你喝喜酒。”
送走了安莉,我好像年轻了很多。代寄一封信,卷入并分享了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喜酒还没喝,我仿佛已经品尝到了喜酒的滋味。
墨尔本夏天雨后的夜晚星光灿烂,湿润的微风轻轻地撩动衣襟,给人一种舒畅的惬意感,让人心醉,让人晕眩。多美的城市,多美的世界呀!不远处,突然传来争吵的声音。
“你别去找他,死了活该!”
“妈,我去问明白再说。”
“我不认他,你不许去找他!”
街上车辆已经很少,接连的大声喧嚷从楼上敞开的窗户清晰地传过来,打破了夜晚的静寂,直扎我的耳朵。我顺着声响方向望去。我确信我的听觉不会有错,那声音应该是从临街的二层公寓传出来的。这里是房屋署公房,住着几家我认识的高龄华人,因此引起了我特别的关心。
这时已是晚十点多,我去电车站送走来访的朋友,正要转身回家时听到的。于是我放开脚步,离开电车站,到公寓楼下望着大概的方位。已经不再有争吵的声音,虽然我无法分辨到底是哪一家,但我以为小小的纠纷已经化解。
“拦住她!拦住她!”叫声从公寓第二单元门口响起。
两位女士朝我跑过来,跑在前面的是位年轻女士,可能是女儿,后面是我熟悉的年过六旬退休的刘老师。我想可能是母女争执吧,犹疑了一下,眼看着年轻的女士从我身边跑过去。
“快帮我抓住她,别让她跑了!”刘老师认出了我。
“我帮你,你别着急。”我知道刘老师平时身体不好,想劝她安静一下。
“等一等,有话好说。”我紧跑几步抓住了年轻女士的衣裳。
“不关你的事,你松手!”她冲我发起脾气,很想用力推开我。
“你就狠心让一位老人急出一场大病?”我不知道她们之间的关系,只好这样说。
她大概也怕刘老师病倒了,发呆似的站在那里。我瞧见她下颊瘦削而惨白,越显得两颧的高耸,一双眼睛深深地陷进了眼眶,看来她心情不太舒畅。反正我已经答应帮刘老师,不能再让她跑走。直到刘老师喘着粗气追到我身边,我才松手放开了她。
这时候我的眼角余光忽然看见距离公寓不远,有一个黑影蹲在地上。
我的好奇心已被今夜的事吊起了胃口,精神也随之紧张起来。我正要将发现黑影的事告诉刘老师时,却见到刘老师和那位女士的目光也在朝黑影望去,刘老师说话了:“他心里有鬼,既然想认我这个妈,就先送他去警署自首。”
“我能帮你们做些什么吗?”我感觉问题挺严重。
“好啊!不怕你笑话,作孽啊!帮我报警吧!”刘老师的话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先别报警,蹲着那人是我弟弟,他离家三个月了,带着3000元才回来,我妈啥也没问就给撵出去了,还不许我问他。”她女儿简单地说了过程。
“还用问吗?和上次一样,这钱一准不是好来路。”刘老师语气很肯定。
既然是家务事,人家母女意见不统一,我有些茫然,不知道该不该插手。
“先生,你想帮助我们,那我谢谢你!我陪我妈回家,你直接去问我弟弟,钱是哪来的,要是来路不正,你就开导他自首去,他不去你就代表我和我妈报警!我们回家等你的话。妈,咱们走,好吗?”
“什么时候是个头,不让人省心!”刘老师叨咕了一句,不情愿地跟着女儿走回了家。
我走到他的面前,他连头都不抬,转过身去,依旧蹲着。我正想上前去问他,究竟这钱是怎么来的,他忽然自动地转过身来,站在人行道边的一根电杆旁。他把手中的烟尾向路边一丢,一只手摸着他的下颌,旋转头来瞧我,一双发光的眼睛炯炯地瞧着我,看得出他即使有多少错处但也有孝顺母亲的一面。他这样突如其来地正面对着我,的确富于挑战力,我感觉慢慢问他倒不如开门见山。
“知道你妈为什么不让你进门吗?”
“妈……”
“知道你妈看见你带钱回家很害怕吗?”
“妈,我害你受苦了……”
“你心里有妈,你就是有多大错,你妈都会原谅你,你说是吗?”
“妈,你千万别气坏了身子,儿子不孝,我有罪!”
“这就对了,你妈是恨铁不成钢,那你说现在怎么办?”
“我要回家和我妈说,今后再不惹她生气。”
“很好,就按照你妈说的办,我陪你去警署自首好吗?”
“警署介绍我去挣的钱,这钱是干净的。”
“等等,怎么回事?你快说!”我生怕听错了。
他叫刘成功,今年二十六岁。原来,在四个月前,他是家中最后一个移民来墨尔本的,人生地不熟,他除了恶补英语以外,胡打乱撞到处打听怎么能少出力、多挣钱。在补习班他认识一个叫英仔的年轻人,英仔帮他找了一份餐馆送外卖的活,不定时,不定量,活多多干,活少少干,每晚四小时,固定工资120元。前二十天干得挺顺心,后来餐馆老板把坐大巴去悉尼的活交给他,先给他1000元的工资,回来再给1000元,条件是不许和家里人说去外地,也不许说挣多少钱。他在总站上车前有人交给他一个背包,到悉尼总站有人主动找他接过背包,就算完成任务。
他动身前一个晚上,和妈说是搭朋友车去旅游,悄悄地把钱放在床垫底下。在大巴总站上车前果然收到有人送来的一个背包,还没等看清来人面孔,那人就走了。
一路上他越想越开心,天底下的好事都让自己摊上了,移民成功不久又找到这样的美差,这钱也太好挣了。中途他吃完午餐睡了一觉,傍晚到悉尼,一下大巴,按照约定,一个头戴白色草帽,穿蓝色条纹上衣、米黄色休闲裤,脚穿黑色软底皮鞋的人,用背后同样的背包和他交换了背包,他再到指定酒店住一晚就完事了。
正当他们交换背包时,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冲岀来几名警察,把他连同接货的人都押到了警署。后来才知道,他是“顶包的”,前二十天老板雇他送外卖时就派人监视他了,见他老实,从没打开过包好的食品,也没问过任何不该问的问题,这次就安排他送货来悉尼,故意用高价引诱他,万一被警察发现,逮住了也能把警察糊弄过去。通过调虎离山,真正的毒品交易已经同时在阿德莱德完成。
警察发现悉尼交换的背包里是地道的点心,经过排查,确认他没参与贩运毒品,同时他也不知情。于是到他家里取出赃款,对他从轻处罚,拘留一周。警署为了蒙蔽贩毒团伙,介绍他到远郊农场打工三个月不许回家。现在警署已经成功摧毁贩毒团伙,他才拿着3000元薪水回家。
我听完了他的讲述,才知道是虚惊一场。我拉着他的手,向刘老师的家走去。
喜酒的滋味
寄出一封信,却卷入了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说出来让你听听,如何?
圣诞节前,我参加了与大陆旅游团的一次座谈。午饭后,双方进行了愉快的交流,直到他们领队起身礼貌地说:
“去机场的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这天也是华侨社团活动日。直到傍晚活动结束时,我刚准备离开,突然听到值班理事的喊声:
“谁参加小会议室开会了?”
“我参加了,有事吗?”
“报纸里夹着这封信,是谁忘在这了?”
“我们社团有五个人参加,没记着有谁带一封信来呀。”我一边答应,一边暗自担心,“是谁的?最好不是大陆客人遗忘的。”
“锁门了,信就交给你,你负责归还吧。”就这样,值班理事把这封信交给我了。
回到家,晚饭顾不上吃,我分别给参加座谈的侨胞打了电话,都说没丢失信件。
拿着这封信,希望能发现失主的线索,但是,难就难在信封左上角没写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信是封好的,没贴邮票,用中文写着“陈安莉女士收”,又用英文写了墨尔本的地址。再看信封背面,底下印了一行小字:大陆某市印刷厂印制。
糟了,从现在的情况看,我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封信就是大陆客人遗忘的。
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转了多少电话,找到了安排大陆旅游团与我们侨社座谈的旅行社,我想,他们肯定有办法转交。
“旅游团已经登机起飞了,我们经常遇见客人遗忘笔记本、信件之类的。丢掉算了,不必认真。”旅行社的答复很简单。
丢掉,我有些不情愿,失主可能是想把信带到墨尔本再投寄的,我何妨代劳一次,贴上邮票寄出去,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我又怕陈安莉女士搬走了,于是,我把我的地址和电话填在了信封左上角。最坏的结果是信再退给我,以后我还可以再交给社团,反正信不能经我的手随便丢失。
信寄出去的第二天下午,我收到一位女士打来的电话,她问我:
“请问,刘华住这吗?”她很激动,语音有些哽咽。
“刘华是谁?”我重复了一句。
“我收到他寄的信,我叫陈安莉。”
噢!我明白了,遗忘信的人是刘华,这封信总算有了结果。
“我和他们座谈过,他们旅游结束回大陆了,信是我捡到代寄的。”
“谢谢你代寄的信,谢谢你见过他,我能立即见到你吗?我有重要的话讲给你,行吗?”她急不可耐,几乎泣不成声。
见到陈安莉女士,我的眼前一亮: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身材高挑,打扮得入时而又不张扬,灿烂的笑容,温柔敦厚的眼神,虽然哭过的眼睛有些红肿,但仍然称得上是华裔美女。
她谈话时一直很激动。原来她与刘华是一对恋人,她在爱情的迷雾中苦等了三年。
刘华是她的邻居,他们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同学。刘华品学兼优,长相也很帅气,很得女生的人缘,但是除了她,他从不与任何女生单独来往。刘华有办法搪塞所有的女生,他常说:
“我们两家是邻居,安莉的家长交代我照顾她。”
其实,安莉的父母喜欢他是真的,可从没交代他照顾安莉。这条理由刘华经常说,安莉听多了心里很舒服,若是几天听不到反倒觉得不放心。
大三的一个周末,两人刚要结伴回家,两个男生拖住刘华去比赛乒乓球,恰好一个女生答应送安莉回家。
第二天刘华来邀安莉去市图书馆,才知道安莉昨天深夜醉酒归来,今早又被一个男生接走了。
安莉的反常行动令家长很担心,这次真的反复叮嘱:“刘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我们把她交给你了。”
星期天,刘华的铁哥们儿分头行动,终于查出了上届同学中,有一位高干家的公子哥,早就在打安莉的主意,他串通了几个死党,有人引走刘华,另有人请安莉参加舞会,安莉终于在无奈中,困惑地做了公子哥的座上客。
星期天深夜,在一家酒吧,安莉第三次站起来要走,公子哥仍拖住安莉不放。刘华与几位同学冲进酒吧,夺过餐桌上的啤酒瓶,按住这位公子哥,强行灌了他多半瓶,正当刘华举起啤酒瓶要砸向公子哥之际,他的同学们抢下他的啤酒瓶,才避免闯出大祸。
从此,公子哥和所有同学都知道,刘华对安莉是可以不惜一切的。
毕业前夕,正是同学兴致勃勃谈未来、谈恋爱的时机,刘华虽然成绩优异,又被提前录取本校硕士生,但是,他总是躲着安莉,躲不过就借故推辞,迅速把两人的感情冷却到了最低点。
毕业不久,安莉准备随父母举家移民墨尔本,临走前,安莉坚持与刘华谈一次,结果令安莉大哭一场。
“你还爱我吗?”
“我没福气。”
“你变了吗?告诉我实话,你不让我走,我可以留下来。”
“你走吧,我没福气。”
“我错在哪儿?你必须说!”
“你是个好姑娘,我没福气。”
安莉由墨尔本去信给刘华,他从来不复信,打电话他也很少接,从不说一句热情的话。
刘华的情况都是同学从背后告诉她的:他仍是单身,身边没有女朋友,去年听说他硕士毕业后留校教书。
他是孝子,母亲最近病故,对他的打击很大。听说后她去信或去电话安慰他,他仍然不回信,电话中也支支吾吾。她劝他来墨尔本旅游,散散心,对他有好处。
“他来了,真没想到,他竟然不见我,把要说的话写在信里,又没勇气投寄。”她的话题又回到这封信,继续说,“看了他的信才知道,正是我准备移民的时候,他的母亲确诊患了癌症。他不知道母亲的病能拖几年,他觉得当儿子苦几年是应该的,不能拖累了我,何况他是靠借债付医疗费的。”
安葬了母亲,他从悲痛中再站起来,深埋在内心的真情要说给我听:“信中说当初他爱我,才拒绝我,不想告诉我实情,是怕我爱他却得不到快乐。他这次下决心奔我而来,但是,人虽然到了墨尔本,他却临时动摇了。已经分别三年了,他怕我有了爱人,不想破坏我平静的生活,终于取消了与我见面的计划。”
“那你呢?有爱人没有?”我被感动了,插了一句。
“我不相信他不爱我,我心里装不进别的男人,我只爱他,苦等三年没有白等,今天才知道真相。他真傻,再苦,我也愿意和他共同承担,干吗瞒着我?”
“那你快告诉他!越快越好!就在我家给刘华打电话。”我催促她。
“现在墨尔本晚七点,大陆才下午四点,他没下班,我又不知道他办公室电话。来之前我还在打,没人接,我才先来谢谢你,把我们俩的故事最先说给你听。”
“对,我忘了时差,我这是瞎帮忙。”
“你已经帮了大忙,全靠你,把我和刘华又连在一起。我相信,很快我们就会结婚。”
“我等着喝你们的喜酒,你今晚留在我家吃饭,咱们先庆祝一下。”
“谢谢了,我要赶回去,刘华该下班了,他接到电话不知道该多高兴。还有,我的父母也说谢谢你,到时候一定请你喝喜酒。”
送走了安莉,我好像年轻了很多。代寄一封信,卷入并分享了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喜酒还没喝,我仿佛已经品尝到了喜酒的滋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