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413654
媒体评论
推荐序一 社交金融:新时代的新金融
推荐序二 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金融服务
推荐序三 基于链接关系,提供股权交易服务
前 言 社交金融,真的来了
章 社交 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新玩法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正朝着社交化、移动化、专业化和场景化方向发展。以用户为核心的基于社交网络的互联网金融3.0也极大提升个人用户在金融交易中的话语权。共享经济的基础就在于已经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网络,社交金融成为共享经济时代金融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节 未来互联网金融的趋势:从网点到平台
一、网点模式的困局:成本上升和满意度下降
二、社交网络普及,用户行为改变
三、共享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3个阶段
一、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互联网or金融
二、从1.0到3.0,互联网金融都做了什么
第三节 社交金融时代的正式到来
一、社交投资平台兴起,普通用户转身基金经理
二、资金融通与信用评价,基于关系链的金融服务
三、从SoFi到WeChat,社交金融时代的到来
第二章 社交金融——大金融体系中的终极拼图
社交金融体系下,很多产品都是基于对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等经济社会主体关系的深入理解。在互联网时代,金融的互联网化是必然的趋势;在社交网络时代,互联网金融的社交化是必然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金融机构加入社交金融的队伍,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社交金融网络。
节 金融源自商品交易,金融依赖社交关系
一、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
二、金融基础的演进:从金属到信任
三、商帮、票号与金融中介的形成
第二节 金融体系中的社交基因
一、从富人的“游戏”到穷人的银行
二、交易所的平台机制
三、现代金融中的社交基因
第三节 社交网络时代的社交金融
一、在线社交网络的出现
二、互联网金融的六大体系
三、社交金融的江湖,类型与地位
第三章 如何构建社交金融——基础 步骤 模式
社交金融必须有金融的逻辑、互联网的体验和社交的基因。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社交网络中的个体,通常都有社交需求,也有金融需求,从而逐步形成了社交 金融的业务模式,模式纷繁复杂,如何构建社交金融体系成为很多金融性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节 社交金融的三大基础:金融 互联网 社交
一、金融的逻辑:收益与风险并存
二、互联网的体验:以用户为中心
三、社交的基因:管道、棱镜与关系羊群
第二节 构建社交金融的三个步骤:个体 关系 目的
一、确定网络的个体,用户是谁
二、构建个体之间的网络,关系如何建立
三、实现金融目的,四种定位的交叉组合
第三节 社交金融的商业模式:金融 社交(X)
一、社交 金融:微信的金融模式
二、金融 社交:支付宝的社交模式
三、X 金融:跨界的混合模式
第四章 社交化的众筹——基于关系网络的资金融通
众筹是一种依靠大众力量的低门槛融资模式,如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回报众筹和捐赠众筹等。但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很多众筹也逐渐呈现出社交化的确实,利用好社交关系网络对众筹成败至关重要。
节 社交驱动的众筹
一、众筹的源起:美国还是中国
二、众筹的类别:购买与投资
三、众筹的商业模式:辛迪加模式
四、众筹的社交基因:基于微信的轻松筹
第二节 项目众筹
一、梦想众筹:追梦网和梦想帮
二、出版众筹:《我的诗篇》和《狼图腾》
三、房地产众筹:Fundrise和万达
四、众筹转型电商:点名时间
第三节 股权众筹
一、实体店的股权众筹:人人投
二、类风投的股权众筹:金融
三、四板市场的股权中心:陕西股权交易中心
第五章 社交化的P2P——资源互通与财富增值
社交化的P2P是基于熟人关系之间而出现的匿名借贷服务。如基于校友关系提供信用建设和资金互助的P2P服务,专注于特定人群并提供个性化、社交化的P2P理财服务。此外,P2P产品和P2P平台纷纷拥抱以社交网络为核心的在线媒体,进行社会化营销。
节 P2P从平台转型社交
一、什么是P2P?业务与模式
二、社交化的P2P:Prosper和Lending Club
第二节 P2P如何利用好社交网络:强连接和弱连接
一、弱关系、强参与度的熟人借贷:朋友范
二、平安做开放平台,陆金所成社会化营销先锋
第三节 面向特定群体的P2P服务
一、大学生借贷:速溶360、校友金服
二、女性理财:她理财
第六章 社交基金——投你所好,晒你所投
社交平台在传播信息、服务客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金公司也纷纷利用社交网络强化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社交平台的发展为基金营销的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微博、微信、视频等社交平台成为基金进入更大市场的重要入口。
节 基金对接社交平台
一、社交数据挖掘优化投资决策
二、基金与社交联姻
第二节 基金的“社交网络 ”
一、南方基金玩转视频社交
二、大成基金深耕投资者心理
三、嘉实基金搭建社交投资平台
第三节 社交基金的范例:天弘基金
一、定位为新生代服务
二、大数据提供技术支撑
第七章 社交保险——从线下关系到线上网络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社交媒体可为其建立与客户持续的互动关系,倾听、了解个人与社区的需求,并据此进行高度个性化的交流互动。依托社交平台的大数据,保险公司可以更加精准地捕捉用户的保险需求,开发出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产品。
节 保险业的网络关系营销
一、在线社交网络时代的保险业
二、保险业利用社交网络的三步曲
第二节 挖掘保险产品的社交基因
一、朋友互赠:太平洋保险的救生圈
二、微互助:泰康人寿的求关爱
三、好人险:小白保险
四、跑步 社交 保险:星运动和步步保
第三节 从平安到众安,保险的社交化创新
一、平安集团的金融板块布局
二、从330个生活场景到众安保险
三、三步走,平安天下通深耕社交网络
第四节 腾讯,从连接一切到医疗保险
一、“互联网 医疗”的“贵州模式”
二、“腾爱医疗”的医保模式
三、共享医生资源,提供高效服务的“腾爱医生”
第八章 社交银行——从平台逻辑到万物互联
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建设,依托社交网络的微众银行、背倚电商小微企业的网商银行以及依托平安集团金融全牌照的平安银行则是社交银行领域的杰出代表。
节 社交网络时代的银行业
一、从做平台到拥抱互联网
二、社交网络时代的社交银行
第二节 银行的“社交网络 ”创新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交网络 ”
二、大型股份制银行的“社交网络 ”
三、中小商业银行的“社交网络 ”
第三节 社交银行的三足鼎立
一、微众银行,社交网络发力个体金融
二、网商银行:电商基因服务小微商家
三、平安银行:综合金融,布局万物互联
第九章 社交金融的困惑与机遇
随着社交网络、位置服务、物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将建立多维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改变为金融业务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的挑战。风险频发和模式失败的案例也引人侧目。
节 政策与扶持
一、国家战略:“互联网 ”与互联网金融
二、牌照准入:四个部门与七张牌照
三、地方扶持:补贴与奖励并重
第二节 风险与监管
一、乱象与危机
二、风险辨别与评价
三、监管与托管
四、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社交金融的机遇
一、互联网公司的跨界掘金
二、传统金融的倒逼变革
三、社交金融与共享金融
第四节 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的去中心化革命
一、从社群币到区块链的全球化
二、区块链是什么?数据库or分布式账本
三、社交金融、共享经济与区块链技术
后记 金融?社交?期待读者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社交金融,真的来了
2015年9日至11日,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专门提到了“分享经济”的理念。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提到了“分享经济”的理念。
在金融领域,基于社交的金融服务是分享经济的重要组成。社交金融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进行的共享金融服务,具有人际交往、信息流动、资金融通的功能。例如,P2P 借贷、产品众筹、股权众筹都是社交金融,代表性企业有 Lending Club、Kickstarter、陆金所等。其实,在共享经济时代到来之前,人们的生活习惯就已经因为社交金融的冲击而悄然改变。2014年春节的 “春节红包”——这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游戏”,成为上亿中国人过年的重要内容。随后几年里,在这场全民游戏中,引人注目的当属腾讯旗下的微信,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了。
微信采取了“社交网络 支付”的模式。借助春节期间大量城市用户的返乡,微信支付通过红包覆盖到更多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借助微信这个强大的社交平台以及红包这个“核武器”,微信支付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支付宝历经十年才完成的用户积累。
支付宝采取了“支付 社交网络”的模式。诞生于电子商务C2C时代且在支付领域深耕10年的支付宝,在社交网络时代当然不甘落后,于是在2016年春节发起了反击,通过集齐“五福”来激发用户互动,这个策略自然巧妙。首先加好友,然后好友之间可以分享“五福”。由此可见,支付宝之意不在发红包,而在打通用户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支付宝的社交网络。
支付宝、微信仅仅只是发红包吗?这真的是一场全民福利吗?这其实是支付宝、微信各自在社交金融领域的一场布局。社交金融是基于社交网络构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是互联网金融的3.0模式。
就在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企业激战犹酣的时候,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社交网络 ”。这种变革还使得传统银行更加重视基于网络提供金融服务,纷纷开始跨界合作。传统金融机构中,个打出“社交金融”大旗的是平安集团。早在2013年,平安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已经基本确定:立足于社交金融,将金融融入“医、食、住、行、玩”的生活场景,实现“管理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的功能,推动客户迁徙。
如果说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机融机构开辟社交金融战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那么,P2P、众筹则是这个社交网络时代孕育出来的新物种,具有天生的社交属性。在这个领域诞生了诸如众筹网、人人投、拍拍贷等企业。这也引发了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在该领域的布局,包括成立、投资、并购等方式。然而,一方面,社交金融发展迅速,但相关企业缺乏自律,在互联网和金融方面不具有专业性;另一方面,行业监管不足,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行业教育不足。这种矛盾引发了社交金融领域供、需、监管三方的信息不对称,出现了e租宝、中晋资产这样的不良平台。2016年4月,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无论是互联网巨头、传统金融机构的跑马圈地,还是政府部门的三令五申严厉监管,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社交金融的时代已经到来。
为何社交金融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巨头布局的重要领域?“社交网络 金融”究竟为行业带来了怎样的模式创新?金融业又该如何实现“社交网络 ”
呢?现今,无论是产业界,亦或是学术界,都未曾对社交金融有过系统的界定和解读。基于此,本书系统性的论述了“社交金融”,通过大量演绎和案例提炼出构建社交金融的方法步骤,又通过具体的模式来解释和应用这些方法。
本书前三章论述了社交金融的相关理论,回顾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提出社交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3.0模式。为了更好的阐释社交金融这一理念,从古代的以物易物、近代的票号到现代金融产品,试图从进化的视角探讨金融的社交属性。从第四章到第八章,着重从社交众筹、社交化的P2P、社交基金、社交保险、社交银行五个方面对社交金融的各个门类进行研究,探讨了目前国内外代表性的社交金融商业模式。第九章重点阐述社交金融的未来发展和局限。
本书面向读者包括:金融行业与社交网络的从业者,希望利用社交网络促进金融产品推广的营销、策划人员,互联网金融创业者与金融产品经理,基金、银行、保险等希望融入社交网络基因的传统金融机构战略制定者,互联网金融、社交网络研究方向的学者等。
通过对借贷双方提供更好的交易体验并将双方联系起来的网站正在挑战零售银行。
——《The Economist 》杂志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广泛流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开始融入社交、众包、自金融元素,互联网理财、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新兴产品不断涌现。
——《中国金融》杂志
社交金融与传统金融服务的区别是应用场景的生活化和社交化,将金融产品和服务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并且建立和提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联系。
——《金融电子化》杂志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社交媒体可为其提供众多机会——与客户建立持续的互动关系,倾听、了解个人与社区的需求,并据此进行高度个性化的交流互动。
——中保网
社交金融在社交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用户之间的金融关系,充分发挥社交网络高效、便捷、即时等优势,并利用社交网络对风险进行控制,实现普惠金融。
——《西南金融》杂志
一、社交 金融:微信的金融模式
微信成立于2010年10月,微信红包是基于腾讯系的社交网络工具微信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的创新。微信红包的产品总监是弓晨,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该产品的细节研发。2013年11月,一次基础产品中心的头脑风暴中,弓晨和他的团队成员想到了可以在虚拟世界搭建一个让红包在微信好友之间传播的应用系统,在2014年春节时推出以吸引普通用户使用,增加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
如果说微信为微信红包提供了巨大的社交用户群,而财付通则为微信红包提供了强大的支付系统。作为腾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财付通为“微信支付”提供了全部幕后支持,也是“新年红包”活动的发起方与技术支持方。一个约十人的团队自2014年1月10日开始写代码,2014年1月25日,微信红包正式公测。先接触微信红包功能的一群人,包括财付通的员工、广研微信团队员工以及一些银行的技术人员。在这个团队里,大家的任务就是玩“发红包”和“抢红包”的游戏,发现问题并根据测试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
发红包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抢红包也就成了融合支付属性与社交属性的方式。微信红包基于微信庞大用户及其社交关系,这种社交性使得人人都是主动传播者,每一次发红包都可以传播到更多人。春节期间,用户在抢红包时的惊喜、懊恼、炫耀、期待等各种情绪被激发出来,而这种情感又通过朋友圈和微信群得到了扩散。
2015年2月12日,微信团队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出声明,称有用户利用网上各种“抢红包神器”在微信内刷红包,违反了其运营规则,是不正当的手段。该声明恰好表明微信之意不在发红包,而是在于激发用户参与。微信红包的目的是通过社交网络扩散的方式,促使消费者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因为想要发红包或收红包,必须关联银行卡到微信,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如果通过传统的广告营销不仅将会花费巨额费用,而且,也未必能收到成效。然而,用户收到红包后,却会有很大的动机去开通微信支付。这种方式使用户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将银行卡绑定了微信支付,成为了微信支付的用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