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06483
目 录
往事回眸
我的瓦尔登湖
迟到的拥抱
滚铁环
一本签名册
情寄衡山路
“倒数”的快乐
年龄
家乡的白萝卜
五月桑葚别样红
又是山芋飘香时
钓不完的蟹
在文艺宣传队的日子里
永远留香的百家饭
怀念那道远去的风景
裁缝娘姨
次下厨
拉纤
哦,蚂蚁
儿时的夏日记忆
我的胡萝卜情结
老宅沧桑
野菜人生
总是“盐鸡”味悠长
行旅印痕
走进摩梭人家
难忘的眼神
古城一日
爬天都峰
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
几张纸巾的尴尬
轻松自在的“微旅行”
人生喟叹
“时薪”让我感到了幸福
为《实话实说》哀伤
都是版面费惹的祸
空调开几度?
让爱说了算
小满事件,一位父亲的心里话
成熟男人喜欢的女人
50岁的女人
男人单身的理由
一次痛苦的监考
打杂是一种历练
坦然面对每一天
守住自己的天空
从开车到步行
回家沉默的理由
为汪洋喝彩
有房的女人难有家
“铁嘴
我的瓦尔登湖
迟到的拥抱
滚铁环
一本签名册
情寄衡山路
“倒数”的快乐
年龄
家乡的白萝卜
五月桑葚别样红
又是山芋飘香时
钓不完的蟹
在文艺宣传队的日子里
永远留香的百家饭
怀念那道远去的风景
裁缝娘姨
次下厨
拉纤
哦,蚂蚁
儿时的夏日记忆
我的胡萝卜情结
老宅沧桑
野菜人生
总是“盐鸡”味悠长
行旅印痕
走进摩梭人家
难忘的眼神
古城一日
爬天都峰
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
几张纸巾的尴尬
轻松自在的“微旅行”
人生喟叹
“时薪”让我感到了幸福
为《实话实说》哀伤
都是版面费惹的祸
空调开几度?
让爱说了算
小满事件,一位父亲的心里话
成熟男人喜欢的女人
50岁的女人
男人单身的理由
一次痛苦的监考
打杂是一种历练
坦然面对每一天
守住自己的天空
从开车到步行
回家沉默的理由
为汪洋喝彩
有房的女人难有家
“铁嘴
前 言
文学殿堂外的徘徊者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俚语:“八十岁学吹打。”意在讽刺某人年轻时不努力,到了年老之时才想要学这学那。这话用在我身上也很贴切。虽然从青少年时代起,我就对文学有一种朦胧的喜爱,并且就我的气质而言,似乎也应该和文学结缘。但由于人生坎坷,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不幸,再加上缺乏才气,故而既没有心情,也没有勇气去主动亲近文学,几十年间我竟没有握笔写过一篇文学作品.眼巴巴地看着文学之神离我远去。
直到过了天命之年,也许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吧,我突然决定也要写点东西,于是就去注册了博客,把博客作为我的写作园地。因为不懂文学为何物,也不懂写作技巧是什么,所有的文字都是凭感觉随意而为,不明立意,没有章法,也没想过要受人关注,想写了,就打开电脑,敲击键盘,然后按一下鼠标,提交了就算完成。没想到,几年下来,盘点一下,长短不论,竟也有好几百篇。这就是我写作的起步。也算是初的一点积累吧。
去年夏天,我决定把这些文字中的一部分交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于是就有了《父亲与烟的记忆》一书。承蒙赵丽宏老师的厚爱,于百忙中为我作序。赵老师的序言以“可贵的是真性情”为题,我理解有两层意思,其一当然是对我的鼓励;其二是对我的期望。赵老师的鼓励和期望,我一直铭记在心,也努力在践行。我明白,对一个不懂文学的人来说,我笔下的文字根本谈不上技巧、特点和风格,只有抒写真实的情感,这些文字或许还有点意义。
又是盛夏,我有了刊印第二本集子的冲动,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几位真正的朋友的鼓励。但是,到底把哪些篇目收入其中,颇费踌躇。本书印出后,自己觉得量是大了,面是广了,但太“杂”。所以这本我想尽力“纯”一些,离文学也近一些。无奈自己的写作本来就随意,所以依然脱不了“杂”味。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共收入61篇短文,分成四辑。辑是“往事回眸”。这部分文字是我看重的,而且全都是近一年内的新作,内容仍然是以亲情、乡情为主,只是觉得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了,也有所挖掘。说来也奇怪,离开海岛已经37年,但我仍是深深地眷恋着这片故土,想起少年时代的人与事,依然会让我感动流泪。写这类文字,几乎不要构思,完全是自然为之。第二辑是“行旅印痕”。我出行的机会不多,所以每到一处,总希望留下点纪念。写这类文字,我尽可能不写成“纯粹”,的游记,而是把游览作为一种契机,试图抒发点内心的感概。需要说明的是,《登天都峰》和《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属于旧文,分别写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这次作了些修改。第三辑是“人生喟叹”。这类文字也许算不上文学作品,只是生活的点滴感悟,其中不少篇什在《新民晚报·女性世界》和《新民晚报·职场方圆》周刊发表过,现在这两份周刊都相继淡出,作为纪念,也表达对编辑的感谢,就选了一部分。第四辑是“世事断想”。这部分都写于几年前,这次是从博客上“搬”下来的,希望仍然能有一点现实意义。
我曾经为自己进不了文学殿堂而自卑、懊恼,现在想想,做一个文学殿堂外的徘徊者也不错。你想,如果每一位喜欢文学的人,都涌人其中,那就难免嘈杂,也就失去了神圣。我渴望进入这个殿堂,但我也乐意做这样的徘徊者,只要能感受文学的气息,让文学来净化自己的灵魂,足矣!
是为序。
徐亚斌
2014年7月6日午后
于斗宣北窗下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俚语:“八十岁学吹打。”意在讽刺某人年轻时不努力,到了年老之时才想要学这学那。这话用在我身上也很贴切。虽然从青少年时代起,我就对文学有一种朦胧的喜爱,并且就我的气质而言,似乎也应该和文学结缘。但由于人生坎坷,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不幸,再加上缺乏才气,故而既没有心情,也没有勇气去主动亲近文学,几十年间我竟没有握笔写过一篇文学作品.眼巴巴地看着文学之神离我远去。
直到过了天命之年,也许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吧,我突然决定也要写点东西,于是就去注册了博客,把博客作为我的写作园地。因为不懂文学为何物,也不懂写作技巧是什么,所有的文字都是凭感觉随意而为,不明立意,没有章法,也没想过要受人关注,想写了,就打开电脑,敲击键盘,然后按一下鼠标,提交了就算完成。没想到,几年下来,盘点一下,长短不论,竟也有好几百篇。这就是我写作的起步。也算是初的一点积累吧。
去年夏天,我决定把这些文字中的一部分交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于是就有了《父亲与烟的记忆》一书。承蒙赵丽宏老师的厚爱,于百忙中为我作序。赵老师的序言以“可贵的是真性情”为题,我理解有两层意思,其一当然是对我的鼓励;其二是对我的期望。赵老师的鼓励和期望,我一直铭记在心,也努力在践行。我明白,对一个不懂文学的人来说,我笔下的文字根本谈不上技巧、特点和风格,只有抒写真实的情感,这些文字或许还有点意义。
又是盛夏,我有了刊印第二本集子的冲动,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几位真正的朋友的鼓励。但是,到底把哪些篇目收入其中,颇费踌躇。本书印出后,自己觉得量是大了,面是广了,但太“杂”。所以这本我想尽力“纯”一些,离文学也近一些。无奈自己的写作本来就随意,所以依然脱不了“杂”味。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共收入61篇短文,分成四辑。辑是“往事回眸”。这部分文字是我看重的,而且全都是近一年内的新作,内容仍然是以亲情、乡情为主,只是觉得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了,也有所挖掘。说来也奇怪,离开海岛已经37年,但我仍是深深地眷恋着这片故土,想起少年时代的人与事,依然会让我感动流泪。写这类文字,几乎不要构思,完全是自然为之。第二辑是“行旅印痕”。我出行的机会不多,所以每到一处,总希望留下点纪念。写这类文字,我尽可能不写成“纯粹”,的游记,而是把游览作为一种契机,试图抒发点内心的感概。需要说明的是,《登天都峰》和《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属于旧文,分别写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这次作了些修改。第三辑是“人生喟叹”。这类文字也许算不上文学作品,只是生活的点滴感悟,其中不少篇什在《新民晚报·女性世界》和《新民晚报·职场方圆》周刊发表过,现在这两份周刊都相继淡出,作为纪念,也表达对编辑的感谢,就选了一部分。第四辑是“世事断想”。这部分都写于几年前,这次是从博客上“搬”下来的,希望仍然能有一点现实意义。
我曾经为自己进不了文学殿堂而自卑、懊恼,现在想想,做一个文学殿堂外的徘徊者也不错。你想,如果每一位喜欢文学的人,都涌人其中,那就难免嘈杂,也就失去了神圣。我渴望进入这个殿堂,但我也乐意做这样的徘徊者,只要能感受文学的气息,让文学来净化自己的灵魂,足矣!
是为序。
徐亚斌
2014年7月6日午后
于斗宣北窗下
在线试读
那时,我们还每天滚着铁环上学。这也确实有好处,锻炼了身体不说,主要的是避免了在路上游荡的坏毛病,家长和老师都支持。你真不要说,凡推着铁环上学的,很少有迟到的。老师在教室门口等着大家,我们依次给老师敬个礼,问声好,然后把铁环放在教室后面的壁角里。
谁也没想到,有一天中午放学,两位同学为了抢着拿自己的铁环,竞动起了手。消息被报告到老师那里,不料老师却很淡定,只问了句“有没有伤着”,并没有深究。午后,我们照例推着铁环来到教室,这时,老师拿来了铁钉和榔头,让我们在后墙敲上一排钉子,把各自的铁环挂在墙上,下面用小纸条写上名字。那些错落有致的铁环挂在一起,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像奥运标志呢。
说起来你也许不信,我虽然铁环玩得很好,但有一段时间滚的却是“竹环”。伙伴们都有了自己心爱的铁环,我多么希望也有一个呀。但我不敢向父亲开口。那时的父亲总阴郁着脸,也很少说话,每天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只好看着伙伴们玩,或者看别人不玩了,就央求人家让我玩一会儿。有一天我从外面玩耍回家,只见屋檐下放着一个用竹篾缠绕成的“铁环”,还有用粗铁丝拗成的“推手”。这是父亲为我做的。我为自己有了“铁环”高兴。但这股兴奋劲不久就无影无踪了。“竹环”分量轻,遇到风,或者路不平,再或者田埂上有缺口,准是倒下,这个时候总像是遇到了重大挫折,心里很不爽。我渴望有一个真正的铁环!
谁也没想到,有一天中午放学,两位同学为了抢着拿自己的铁环,竞动起了手。消息被报告到老师那里,不料老师却很淡定,只问了句“有没有伤着”,并没有深究。午后,我们照例推着铁环来到教室,这时,老师拿来了铁钉和榔头,让我们在后墙敲上一排钉子,把各自的铁环挂在墙上,下面用小纸条写上名字。那些错落有致的铁环挂在一起,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像奥运标志呢。
说起来你也许不信,我虽然铁环玩得很好,但有一段时间滚的却是“竹环”。伙伴们都有了自己心爱的铁环,我多么希望也有一个呀。但我不敢向父亲开口。那时的父亲总阴郁着脸,也很少说话,每天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只好看着伙伴们玩,或者看别人不玩了,就央求人家让我玩一会儿。有一天我从外面玩耍回家,只见屋檐下放着一个用竹篾缠绕成的“铁环”,还有用粗铁丝拗成的“推手”。这是父亲为我做的。我为自己有了“铁环”高兴。但这股兴奋劲不久就无影无踪了。“竹环”分量轻,遇到风,或者路不平,再或者田埂上有缺口,准是倒下,这个时候总像是遇到了重大挫折,心里很不爽。我渴望有一个真正的铁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