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19102
本书为《巴渝文库》的前期出版项目之一。本卷共收录书目4800余种,包括与巴渝历史文化直接相关的民国著作文献,民国著作中内容涉及重庆的若干完整章(节),民国时期巴渝籍人士(包括在重庆出生的外籍人士)的著作和寄居在巴渝的人士所撰写的其他代表性著作等,内容涵盖政治类、文学类、社会科学总论类、自然科学总论类等多类主题。
上册
总序/蓝锡麟
前言
凡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下册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理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学、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Z综合性图书
后记
题名索引
著者索引
总序
蓝锡麟
两百多万字的《巴渝文献总目》即将出版发行。它标志着经过六年多的精准设计、切实论证和辛勤推进,业已明确写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巴渝文库》编纂出版工程,取得了个硕重的成果。它也预示着,依托这部前所未有的大书已摸清和呈显的巴渝文献的厚实家底,对于巴渝文化的挖掘、阐释、传承和弘扬,都有可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巴渝文库》是一套以发掘梳理、编纂出版巴渝文献为主轴,对巴渝历史、巴渝人文、巴渝风物等进行广泛汇通、深入探究和当代解读,以供今人和后人充分了解巴渝文化、准确认知巴渝文化,有利于存史、传箴、资治、扬德、励志、育才的大型丛书。整套丛书都将遵循整理、研究、求实、适用的编纂方针,运用系统、发展、开放、创新的文化理念,力求能如宋人张载所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样,对厘清巴渝文化文脉,光大巴渝文化精华,作出当代文化视野所能达致的应有贡献。
这其间有三个关键词,亦即“巴渝”、“文化”和“巴渝文化”。
“巴渝”称谓由来甚早。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即有“巴渝宋蔡,淮南于遮”的表述,桓宽的《盐铁论·刺权篇》也有“鸣鼓巴渝,交作于堂下”的说法。西晋郭璞曾为《上林赋》作注,指认“巴西阆中有渝水,僚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汉高祖募取以平三秦,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渝舞也。”从前后《汉书》至新旧《唐书》,以及《三巴记》、《华阳国志》等典籍中,都能见到“巴渝乐”、“巴渝舞”的记载。据之不难判定,“巴渝”是一个地域历史概念,它泛指的是先秦巴国、秦汉巴郡辖境所及,中有渝水贯注的广大区域。当今重庆市,即为其间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堪称主体部分。
关于“文化”的界说,古今中外逾百种,我们只取在当今中国学界比较通用的一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指出:“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因此,“自然的人化”,亦即人类超越本能的、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及其物质、精神产品,就是广义的文化。在广义涵蕴上,文化与文明大体上相当。广义文化的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建构两极,两极又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文化统一体。其中的价值体系,即与特定族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构成以语言为符号传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通常被称为观念形态,就是狭义的文化。文字作为语言的主要记载符号,累代相积地记录、传播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各种成果,则形成文献。文献直属于狭义文化,具有知识性特征,但同时又是广义文化的价值结晶。《巴渝文库》的“文”即专指文献,整部丛书都将遵循以上认知从文献伸及文化。
将“巴渝”和“文化”两个概念和合为一,标举出“巴渝文化”特指概念,乃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发生的事。肇其端,《说文月刊》1941年10月在上海,1942年8月在重庆,先后发表了卫聚贤的《巴蜀文化》一文,并以“巴蜀文化专号”名义合计发表了25篇文章,破天荒揭橥了巴蜀文化的基本内涵。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成渝两地的学者群作为主体,也吸引了全国学界一些人的关注和参与,对巴蜀文化的创新探究逐步深化、丰富和拓展,并由“巴蜀文化”总体维度向“巴蜀文明”、“巴渝文化”两个向度切分、提升和衍进。在此基础上,以1989年11月重庆博物馆编辑、重庆出版社出版辑《巴渝文化》首树旗帜,经1993年秋在渝召开“首届全国巴渝文化学术研讨会”激扬波澜,到1999年间第四辑《巴渝文化》结集面世,确证了“巴渝文化”这一地域历史文化概念的提出和形成距今已达三十多年,并已获得全国学界的广泛认同。黎小龙所撰《“巴蜀文化”、“巴渝文化”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的形成与嬗变》一文,对其沿革、流变及因果考镜翔实,梳理通达,足可供而今而后一切关注巴渝文化的人溯源知流,辨伪识真。
从中不难看出,巴蜀文化与巴渝文化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种属关系,彼此间有同有异,可合可分。用系统论的观点考察种属,自古及今,巴蜀文化都是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同一层级的长江流域的一大地域历史文化,巴渝文化则是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先秦迄于两汉,巴渝文化几近巴文化的同义语,与蜀文化共融而成巴蜀文化。魏晋南北朝以降,跟巴渝相对应的行政区划迭有变更,仅言巴渝渐次不能遍及巴,但是,在巴渝文化的核心区、主体圈和辐射面以内,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兼容性和互补性,或者一言以蔽之曰同质性,仍然不可移易地存在,任何时势下都毋庸置疑。而与之同时,大自然的伟力所造就的巴渝山水地质地貌,又以不依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超然势能,对于生息其间的历代住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施予重大影响,从而决定了巴人与蜀人的观念取向和行为取向不尽一致,各有特色。再加上巴渝地区周边四向,东之楚、南之黔、北之秦以及更广远的中原地区的文化都会与之相互交流、渗透和浸润,巴渝文化之于巴蜀文化具有某些异质性,更加不可避免。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就构成了巴渝文化的特质性。以此为根基,在尊重巴蜀文化对巴渝文化的统摄地位的前提下,将巴渝文化切分出来重新观照,合情合理,势在必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