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620465
★数名抗战老兵和战争亲历者回忆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
★从珍贵史料中揭露那些不为人知的抗战史实
★ 书中还独家收录数十幅珍贵老照片
本书收录了新华社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有关精品报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牺牲奋斗砥柱中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铁证如山无可辩驳。全书重点讲述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抗战的重要参考读物。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
共同捍卫我们的历史记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值得永远铭记
牺牲奋斗 砥柱中流
抗战中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
中国抗战:二战中的东方灯塔
——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胜利70周年之际
中国3500万人的伤亡换来了什么
如果没有中国抗战
中国的反法西斯贡献不可磨灭
——世界眼中的中国抗战
危难之际挽狂澜团结各界筑长城
——追寻八路军总部抗战轨迹
八年国殇涅槃
——中国靠全民之战击败凶悍日本法西斯
无法忘却的那一天
——全景还原“七七事变”
悲壮的起点,不屈的抗争
——1931—1937年局部抗战启示录
洒血沃中华捐躯筑长城
——回望全面抗战的史诗历程
牺牲奋斗砥柱中流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
延安因何成为“中国的希望”
“灯塔”延安:挺起中华民族全民抗战不屈的脊梁
延安为何被视作中国的“希望”?
——国际友人和进步人士眼里抗战中的延安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抗战老兵回望烽火岁月
抗战老兵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昆仑关大捷亲历者忆抗战往事:“子弹从头顶擦过”
中国远征军老兵: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
“一死报国,来生相见”
——衡阳保卫战“后一电”发报者卢庆贻的追忆
中国远征军老兵谢云威:“那是一生中既艰苦又光荣的岁月”
“舍身赴难,因为这是我的国家”
——访97岁的抗战中国飞行员陈炳靖
从“小鬼通信员”到抗战精神传播者
——访香港抗日老战士林珍
难以忘怀的三次伏击战
——记抗战老兵、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
战火的授勋
——访鞍山军分区原正师职顾问、92岁老红军余新元
刘书才:勉励我去打鬼子
不能忘却的记忆
——记抗战老兵、济南军区原副司令员王金泉
刘钦:我思念我的战友们
威震敌后红色“小鬼班”
——老兵谭尧参加华南抗日游击队小鬼班的故事
“我们知道为谁战斗,所以不怕死”
——访国防科技大学干休所离休干部李敏
地道突击拔炮楼
——记八路军老战士刘新增
王岳西:荣光总在风雨后
滕周权:“仗打到哪,墓地堆到哪”
老兵袁剑:反“扫荡”战火洗礼中成长
秦友三:步枪“智”当机枪用
当年支援前线是这辈子做过的光荣的事
——抗战支前模范荆树有口述烽火岁月
新兵入伍首战炸毁日寇碉堡立战功
——记抗战老兵孙庭江
九旬老兵忆抗战胜利:没有群众我们胜不了
“头枕砖,秸做炕,夜半赶路拂晓战”
——87岁抗战老兵口述烽火岁月
文职老兵姜立诚:“闻胜不骄闻败不绥,坚信抗战终会胜利”
同仇敌忾战日寇
——记抗战老兵王财义
百岁抗战老兵:双枪纵横大别山10万字记录烽火岁月
老兵“徐大胆”:八仙桌作“坦克”小鸡当“燃烧弹”
张志廉:“小五台”的家国情怀
额角的弹痕是永不褪色的勋章
——访93岁抗战老兵王默村
苦战百日,伤亡万人,全歼日军
——中国远征军老兵刘中柱回忆松山之战
贾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抗战老兵忆往昔战斗曾数次绝处逢生
百岁抗战老兵郑维帮:不知道身上取出过多少弹片
抗战老兵陈忠民:小腿上的伤疤,记录着抗战的艰辛
九旬八路军译电员王宗如:贺龙元帅眼中的“小鬼”
白求恩大夫救过的病患
96岁抗战老兵张宝宪:当年我们为国而战是使命
铁道游击队员李洪杰:日本铁道队向我们投降
追忆抗战老兵任昌盛:兄弟三人上战场凯旋仅得一人归
中国远征军老兵: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
70年之后,沧桑岁月已刻上他的脸庞。94岁的宁西珍回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20多岁时的样子。那是他一生中艰苦但又光荣的时光,他随中国远征军赴印度、缅甸参加对日作战,几经战火,九死一生,终迎来抗战胜利的曙光。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2日,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这位参加过日军芷江受降和南京受降的抗战老兵面对记者,平静地说出这句话。
宁西珍的人生记忆,被几个时间节点勾勒得逐渐清晰。
1940年,因山西老家被日军占领,强烈的爱国热忱让宁西珍报考已迁往成都的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十八期工兵科的学生。1943年毕业前,报国心切的他甚至组织了18名同学准备奔赴沦陷区打游击。一番波折之后,宁西珍被分配至中国远征军,从昆明乘飞机经“驼峰航线”来到退守至印度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22师65团,成为一名情报官。
前线纷飞的战火和战局的艰辛超出了宁西珍的想象。“我们的装备很落后,步枪都是打一发退一发的,与敌人相差很多。”在1943年末反攻缅北的太洛战役中,宁西珍需要突破日军的封锁线,独自将作战地图送到已转移至敌后的本方部队。短短几公里的原始森林内险象环生,不时枪声大作,他从白天一直走到翌日清晨,直至将地图送达,成功切断了敌人的增援部队。
终,太洛战役获得全胜,中国军队歼灭日军800多人,收缴十余辆军用卡车。战役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甚至不相信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能取得这样的大捷,亲临战场清点人数后深表佩服……
此后,宁西珍先后参加了瓦鲁班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卡马英战役等。强渡伊洛瓦底江战役是宁西珍在缅参加的后一次战斗。当时已任排长的宁西珍和战友在船头架起机枪,行至江心时遭到敌人袭击,多名战友受伤溺亡。
“子弹就在身边飞过,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情急之下,宁西珍命令其余战友打开救生衣弃舟下水,并通过旗语通知岸上的小炮班向日军发起攻势,掩护部队登岸。战斗结束后,全排死伤十余人,宁西珍也身受轻伤。“那时候,你就会真真切切感受到战场的无情。”
宁西珍至今清晰地记得,从缅甸归来后,1945年8月自己在湘西战场听闻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时的情形。“大家一起唱啊、跳啊。那种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此后,宁西珍又先后随部队赴芷江和南京,承担日军芷江受降仪式和南京受降仪式的外围警戒任务,见证了抗战胜利荣耀的一刻。
枪林弹雨走过的人生,让宁西珍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如今的他,身体佝偻,听力不佳,但却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当有慕名者前来拜访时,他总会穿着整齐,在胸前挂上各地志愿者送上的抗战英雄纪念章,以缅怀那段峥嵘岁月。但每每谈起在战场上的经历,他也总是神情凝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今天的和平是当年无数人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和平来之不易,希望今后永远不要有战争。”
“一死报国,来生相见”
——衡阳保卫战“后一电”发报者卢庆贻的追忆
“此电恐为后一电,来生相见。”1944年8月6日,保卫衡阳的战斗已经僵持了40多天,日军清晨从北门攻入衡阳城后不久,时年16岁的第10军军部报务员卢庆贻向外发出了军长方先觉率4位师长等人拟好的“后一电”。
弹指一挥间,转眼70多年过去了。当年参战时,卢庆贻还是尚未成年的“黄髫小儿”,如今已是87岁高龄的耄耋老人。离开战场后,他回到了老家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勤耕苦作,生儿育女,如今已经是四世同堂,现在和老伴邓利文过着简朴祥和的日子。
卢庆贻家的房子被一大片稻田包围着。见到记者时,他满脸笑容,忙着搬椅子,倒茶水,还不忘按照湘潭风俗问记者嚼不嚼槟榔。
尽管弱小的身躯已经有些佝偻,但老人依旧精神矍铄、行动敏捷。70多年前的衡阳保卫战中,他和大约一万七千名抗日将士一道,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苦战47天,在枪林弹雨中扛起了一个苦难民族不屈而坚挺的脊梁。
“我祖父母在长沙做生意,1928年我出生在长沙市南门灯笼街。”卢庆贻老人回忆说,1938年,长沙在“文夕大火”中沦为焦土,他随家人搬回湘潭老家。1940年,祖父过世,家里经济困难,他不得不辍学。1941年,他前往长沙谋生,恰逢第10军招收报务员,他就报名参加了考试,通过选拔以后接受了半年培训,随后被分配到第10军军部。
1944年,日军进犯衡阳,第10军奉命守卫衡阳。卢庆贻老人回忆说,1944年6月下旬,日军指挥官横山勇动用3个师团,对衡阳城发起次强攻,从地面和空中进行狂轰滥炸。但守军士气高涨,沉着应战,顶住了猛烈炮火,日军阵地几乎没有向前推进一步。
日军还使用了毒气,我军整整一个排的人都被毒死了。城内的防毒面具都被送到了前线,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后来只能把毛巾打湿后围在脸上防毒。”卢庆贻老人说。
此后,日军又分别于7月下旬、8月上旬对衡阳城发动了第二、第三次强攻。由于伤亡惨重,粮食弹药补给吃紧,援军又迟迟没有到来,第10军守城越来越吃力。终在8月6日清晨,日军在守军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从北门攻入了衡阳城内。
“6日中午,方先觉军长召集师长、参谋长在中央银行开会,终决定放弃从衡阳城突围,并拟好了一道电报,交给我发出去。”卢庆贻老人说,他当时并不知道电报的具体内容,直到后来从日军战俘营逃出去后,才从报纸上看到这道表达第10军“一死报国”“勉尽军人天职”决心的“后一电”。
当着记者的面,老人几乎一字不差地背完了整段电文。他说,这70多年来,他在心里千万遍默念过这道电报。作为非战斗人员,很庆幸自己能够在无比惨烈的衡阳保卫战中活下来,但是数千名战友却把生命留在了衡阳,为国家和民族流尽了后一滴血。
卢庆贻老人说,他对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从前年开始,每月能拿到400元老兵补贴。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大儿子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二儿子前些年考到海口市安监局担任总工程师。他和老伴身体还算健康,儿孙也经常回来看他们。
今年以来,卢庆贻老人陆续接到各地邀请,参加了一些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他说:“战争太残酷了,无数人因为战争生离死别。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能忘了曾经的伤痛,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将士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