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23128
优选版本 精准还原
汇聚极具代表性的名家名碑。优选各大机构馆藏珍品。首辑收入宋拓12种。原色、原大、原貌呈现。完整保留序、跋、题签。
欣赏 指导 精编 精校
组织高校书法专家进行书法欣赏与临习指导。标点释文,精审精校,帮助读者结合文本品味书法。
《孔子庙堂碑》又名“夫子庙堂碑”,唐贞观四年(六三○)刻立于长安孔庙,虞世南撰文并楷书。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有额篆书二行六字。碑文记叙武德九年(六二六),唐高祖下诏以隋朝故“绍圣侯”孔嗣哲之子孔德伦为“褒圣公”,及修缮孔庙之事。贞观原石不久即毁佚,唐长安三年(七○三)武则天曾命相王李旦重刻一石,此石在唐末亦遭毁佚。
今传世重刻碑还有二种:一在陕西西安(俗称“西庙堂碑”);一在山东城武(俗称“东庙堂碑”)。西庙堂碑,北宋建隆、干德年间(九六○-九六八)王彦超重摹于陕西西安,三十四行本,字口较肥。碑阴刻宋《勃兴颂》。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地震,石断为三,缺一百七十余字。此石原在文庙,后移至西安碑林。
本次出版选用上海图书馆藏西庙堂碑,系明代断后初拓本。缺首开,碑字从“观预闻”起。经邹方锷、达受、姚觐元、庞泽銮递藏。册后有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岳西道人华复初、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西神道人邹方锷、宣统二年(一九一○)庞泽銮等人题跋。邹方锷、庞泽銮均审定为“宋拓本”。此本与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翁方纲跋本同属明代断后初拓本,未见此刻有更早拓本,故弥足珍贵。
碑帖是“碑”与“帖”的合称。“碑”包括庙碑、墓志、造像、摩崖等数十种,是记述历史人物事件的石刻文字之总称。中国碑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仪礼`聘礼》中便有“东面,北上,上当碑,南陈”的记载。从古至今,碑由初宗庙祭祀时拴系牲口等单一功用,发展为“凡事皆可立碑”的繁盛局面。“帖”原指前人书写在纸、绢上的墨迹,后范围逐渐扩大,凡是古人所写包括诗文、简札、书信等墨迹,以及被后人刻于石、木之上,以便欣赏、临习和传播者,皆可视为“帖”之属。随着石刻传拓技术的发明普及,用纸、墨和传拓工具将碑帖上的文字与图画拓印下来所得“拓本”,谓之“碑帖拓片”,简称“碑帖”。
从秦篆《峰山碑》到唐楷《多宝塔碑》,碑帖直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化轨迹和内在神韵。碑帖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信息,具有证史、考史和补史之价值。碑帖这种特殊的文献,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有鉴于此,中华书局联手北京载道文化,从馆藏碑帖宝库中遴选碑帖经典进行原貌呈现,秉承名家书写、历史名碑、经典藏本的收罗标准,突出碑帖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兼顾版本价值,组织专家进行文字导释,辑为《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名碑名本》(简称《三名碑帖》)丛书隆重面世。首次出版品种如下:
《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旧藏北宋拓本)、《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张应召旧藏北宋拓本)、《神策军碑》(北宋拓孤本)、《大智禅师碑》(国家图书馆藏宋拓宋装割裱本)、《皇甫诞碑》(故宫藏北宋拓本)、《伊阙佛麄碑》(何良俊旧藏宋拓本)、《李思训碑》(北宋精拓本)、《大字麻姑山仙坛记》(沈树锈旧藏宋拓本)、《十七帖》(张伯英藏宋拓本)、《争座位帖》(李国松旧藏宋拓本)、《智永真草千字文》(牛鉴旧藏南宋拓本)、《苏轼醉翁亭记残字》(龚心钊旧藏宋拓本)/《茶录》(潘景郑旧藏宋拓本)、《道德经》(章釭旧藏元拓本)、《孔子庙堂碑》(明代断后初拓本)、《洛神赋十三行》(国家图书馆藏明拓本)、《雁塔圣教序》(梁启超旧藏明拓本)、《多宝塔碑》(端方旧藏明末清初整拓)、《颜氏家庙碑》(龚心钊旧藏明拓本)、《玄秘塔碑》(明拓本)、《峰山碑》(国家图书馆藏整拓)。
金石永寿,纸墨流芳。这套既能满足专业人士考订鉴赏之需,又可为热爱书法的广大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三名碑帖》,希望能发挥碑帖古籍保护与弘扬之双重功能,传续汉字书法文化,无愧先祖前贤遗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