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242438
编辑推荐
另眼看二战系列丛书,以大局观为宗旨,从另一个视角剖析了二战期间各国之间的利益合纵与制衡,各种事件发生的机缘巧合,各个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决定关系,从多个角度全面、客观地还原了二战历史真相。每册书各有侧重,全套书还原了一个立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剖面宏丽,纵深幽邃。
整套丛书配以2千余幅图以展示二战实况,近千个知识链接作为知识扩展,通过多方位的展示和作者生动的描述来真实再现二战场景,引发人性在历史逆转中的追思,以此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以史为鉴,祈愿和平,为明年二战胜利70周年献礼。
整套丛书配以2千余幅图以展示二战实况,近千个知识链接作为知识扩展,通过多方位的展示和作者生动的描述来真实再现二战场景,引发人性在历史逆转中的追思,以此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以史为鉴,祈愿和平,为明年二战胜利70周年献礼。
内容简介
《致命武器》是一本人文情怀极强的书。它的*特色是,不仅描述了杀伤性武器,还追溯了武器的发明、发现。一边是硝烟滚滚的战斗,一边是埋头灯下的研制,这是军事与科学的交汇,在世界战争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交汇还是次!它仿佛一个向导,带领战争走上了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道路。书中涉及的武器有枪、炮、舰艇、战机、坦克、导弹等。它们都是人类想象的晶体,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武器家族的“新生儿”,却无一例外地都创造了奇谈与奇迹。其中,人操鱼雷等武器,神秘而离奇。人操鱼雷“像一条细长的青鱼,‘鱼背’上,有两个座位,潜水员跨上去,一路飞驰,靠近对方军舰后,将‘鱼身’与‘鱼头’分离——‘鱼头’中藏有炸药,军舰就这样被摧毁了”。这些里程碑式的武器,加剧了战争的激越和惨烈,也促进了战争的终结。
目 录
《致命武器》目录
土气的“三八大盖” ——比生命还“可靠”的步枪
M1911手枪——二战中的奇谈与奇迹
半路出家的“赤诚号”——谈之色变的“巨鲸”
“装在拖拉机上的怪物” ——榴弹炮里的传奇
高射炮之神 ——北非战场之王
机枪里的王者——发出撕裂帆布般可怕声音
20年磨一枪——创造枪械史上的里程碑
愤怒的“喷火”——盟军的空中“主心骨”
飞翔的“闪电”——因暗杀而一夜成名
“皇家方舟”——沉落于海,浮起于心
迷人的“喀秋莎”——疯狂的鬼炮
Ⅲ型坦克——“闪击战”的大佬
T-34主战坦克——磅礴的战地“雄狮”
张开的“鲨鱼嘴”——“飞虎队”的座骑
人操鱼雷——人类想象的晶体
U型潜艇——海面上扑来的“狼群”
可靠的“飞行堡垒” ——受伤后仍能晃悠回来
“俾斯麦”号——永不沉没的战舰
“提尔皮茨” ——北方的孤狼”
MP冲锋枪 ——德军的“宠儿”
简陋的“波波沙”——严寒中的悍将
“卡尔”迫击炮——下凡的“雷神”
“零”式战斗机——飞行的“死亡符号”
飞翔的“野马”——空战史上的名角
B-25轰炸机——在30秒内名垂青史
绝命“黄蜂”——魂断太平洋
“狼窝”偷袭者——能干的轰炸机
饱受嘲讽的“司登”——在时光中永恒
V-2导弹——世界上种弹道导弹
多拉巨炮——短命的炮王
病秧子出身的“黑豹”——以少胜多的典范
坚不可摧的“卧虎”——坦克史上的神话
“地狱火鸟” ——裹挟着原子弹而来
载弹热气球——日本后的秘密武器
“密苏里”的荣光 ——日军签字投降的见证
土气的“三八大盖” ——比生命还“可靠”的步枪
M1911手枪——二战中的奇谈与奇迹
半路出家的“赤诚号”——谈之色变的“巨鲸”
“装在拖拉机上的怪物” ——榴弹炮里的传奇
高射炮之神 ——北非战场之王
机枪里的王者——发出撕裂帆布般可怕声音
20年磨一枪——创造枪械史上的里程碑
愤怒的“喷火”——盟军的空中“主心骨”
飞翔的“闪电”——因暗杀而一夜成名
“皇家方舟”——沉落于海,浮起于心
迷人的“喀秋莎”——疯狂的鬼炮
Ⅲ型坦克——“闪击战”的大佬
T-34主战坦克——磅礴的战地“雄狮”
张开的“鲨鱼嘴”——“飞虎队”的座骑
人操鱼雷——人类想象的晶体
U型潜艇——海面上扑来的“狼群”
可靠的“飞行堡垒” ——受伤后仍能晃悠回来
“俾斯麦”号——永不沉没的战舰
“提尔皮茨” ——北方的孤狼”
MP冲锋枪 ——德军的“宠儿”
简陋的“波波沙”——严寒中的悍将
“卡尔”迫击炮——下凡的“雷神”
“零”式战斗机——飞行的“死亡符号”
飞翔的“野马”——空战史上的名角
B-25轰炸机——在30秒内名垂青史
绝命“黄蜂”——魂断太平洋
“狼窝”偷袭者——能干的轰炸机
饱受嘲讽的“司登”——在时光中永恒
V-2导弹——世界上种弹道导弹
多拉巨炮——短命的炮王
病秧子出身的“黑豹”——以少胜多的典范
坚不可摧的“卧虎”——坦克史上的神话
“地狱火鸟” ——裹挟着原子弹而来
载弹热气球——日本后的秘密武器
“密苏里”的荣光 ——日军签字投降的见证
前 言
总序
战争是人类熟悉的面孔,早在荒蛮时代就出现了。密林里,岩谷内,大野大泽中,赤身裸体的人、裹着树叶兽皮的人,为着采集、狩猎、血缘复仇等,本能地暴力相向。攻击与被攻击、掠夺与被掠夺,在简单的木石兵器中进行。至于战略战术,一概皆无,劈头就打,或上去就咬(用牙齿狠命撕咬,是其时打斗的一种方式),基本各自为战,各打各的,胜负全凭人数的多寡、体力的强弱、勇敢的程度。
这是文明之初的暴力行为,是战争的雏形。在国家出现后,战争得到了真正的升级。
几千年来,各种战争此起彼伏,绵延于人类史中,有如细密的针脚,逶迤而来,从未断绝。
其中,有一次战争为血腥、残暴。无论是在相对意义上,还是在意义上,它比以往任何战争都要可怕。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它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杀戮。在一切大屠杀中,在一切地缘政治的冲突中,它的激烈和惨烈程度,非语言能够尽述。
它把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卷了进来,有7 000多万人或伤或亡。在总死亡人数中,几乎一半都是平民!这些无辜的生命,被贴上了“次人类”的标签。他们或者死于侵略者的政治谋杀、种族灭绝,或者死于“邻居”(英美等盟友)的战略轰炸。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有感于此,甚至生出这样一个回归原始的想象:“所有的武器都被销毁,在下一次战争中,只许人用嘴咬!”
这场人类大规模的战争、全球性的暴力行动,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
它不是“我们”与“外国人”之间发生的战争,不是“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发生的战争,它也不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它更不是一个世界与另一世界之间发生的战争。它是这个世界发生的战争!它是整个人类发生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战对整个人类群体和个体的影响都是深重且深远的。
那些伟大或重大的决策、起眼或不起眼的谋略,那些古怪的指点或自如的挥洒,那些奇异的战略战术,那些光怪陆离的武器发明,那些神奇且神秘的隐蔽战线,凡此种种,强有力地改变了政治版图、社会结构、经济科技,改变了人类所赖以存在的基础。人类的生存,世界的形成,就此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战的影响辐射到历史的腹心,作用于文明。理解了这一点,当有人纳闷世界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人类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时,就会多一层次的思考。
不知史,不足以知未来。于此,我们打造了“另眼看二战”这套丛书,全五册,分别为《生死决策》《风云人物》《著名战役》《致命武器》《谍战之日》。
《生死决策》侧重于对二战中重大决策的发掘。众所周知,是《慕尼黑协定》坚定了希特勒掀起战争的决心,是同盟国的围剿使日本选择了投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无论是《慕尼黑协定》,还是日本投降,都暗藏玄机,都是复杂叵测的决策行为导致的结果。从《慕尼黑协定》到日本投降,从二战开始到二战终结,其间纷繁起落的一连串决策,有光彩的,有邪恶的,有气吞山河的,有藏头掖尾的,有出卖国家的,有成全自己的,无论哪一种,几乎都出人意料、匪夷所思。再以“苏德互不侵犯”的决策为例,书中写道,“苏联和德国,共产党和法西斯,布尔什维克和纳粹,莫斯科和柏林,红色和黑色,他们一向是天生怨敌,现在却有了如此政治性的接近!穿上了同一条裤子!”苏德结盟堪称破天荒的头号国际事件,之所以如此离奇,其实别有内幕。本书撷取了影响人类史的非同寻常的26个决策,在战争的幽径中探索,在历史的后厢房寻觅,拨开重重迷雾,剥出窝藏于深处的真相。
《风云人物》展现了传奇历史里的传奇人物。他们中间,有政治首脑,有军事将领,其行止,其决断,成就了无数个“”和“”!在那段特殊的时光里,希特勒成为一个统治十个国家的总统,罗斯福成为一个被憎恨的伟人,隆美尔成为一个受到敌我双方尊敬的将领,艾森豪威尔成为一个能协调几百万将士的参谋,麦克阿瑟成为一个辉煌的逃兵……在浩荡风云中,在遍野硝烟里,他们用失败和胜利诠释着战争。没人告诉他们要怎么做,那一刻的历史是茫然的。他们的身后,是国家力量,他们依凭于此,遵从内心的召唤展开行动。他们的行动极大地影响着战争,而性格则极大地影响着他们。本书注重于对人物性格特质的深度剖析,在细腻的追索中,横陈战争的肌理,读来细腻、真实,骨血丰满。
《著名战役》描述了二战中的符号性战役。之所以被冠以符号性,是因为这些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的世界,还在当代世界的文明打下了烙印。本书致力于展现神奇的战术,使读者能够在惊心动魄中体会到闪击战的神速、胶着战的奇异、撤退战的恢宏、偷袭战的鬼祟、航母战的奇巧、围城战的血腥、沙漠战的狂野、登陆战的隆重、阵地战的凄惨、攻坚战的激烈、反潜战的隐秘……每一次战役、每一种战术,都有着的特点,有的出神入化,有的离奇古怪,一一惊心,步步绝妙。笔者努力挖掘新的内容,在众多的解密档案中,筛选出鲜见的线索,并通过各种努力求知、求解,终完成内容上的垦荒,将战争机密推送到读者面前,将几乎是神话般的存在“下凡”到文字中。书中叙述的15个战役,故事性强,重细节,在文趣中交映着野趣、妙趣、谐趣,盎然生动,活泼可感。
《致命武器》是一本人文情怀极强的书。它的特色是,不仅描述了杀伤性武器,还追溯了武器的发明、发现。一边是硝烟滚滚的战斗,一边是埋头灯下的研制,这是军事与科学的交汇,在世界战争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交汇还是次!它仿佛一个向导,带领战争走上了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道路。书中涉及的武器有枪、炮、舰艇、战机、坦克、导弹等。它们都是人类想象的结晶,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武器家族的“新生儿”,却无一例外地都创造了奇谈与奇迹。其中,人操鱼雷等武器,神秘而离奇。人操鱼雷“像一条细长的青鱼,‘鱼背’上有两个座位,潜水员跨上去,一路飞驰,靠近对方军舰后,将‘鱼身’与‘鱼头’分离——‘鱼头’中藏有炸药,军舰就这样被摧毁了”。这些里程碑式的武器,加剧了战争的激越和惨烈,也促进了战争的终结。
《谍战之日》作为这套书里为跌宕起伏的一册,展现了一条无影无形而波澜壮阔的隐蔽战线。在这条战线上,每一场谍战,都不是一个孤立事件,都是一系列政治纷争的结果,都是一系列重大决策的结果。它们与战争、与历史的关系,不是串联的存在,而是并联的存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以“斩首计划”为例,海德里希策划了一起离间计,借斯大林之手杀掉了苏联元帅,为德国减少了劲敌,使苏联丧失了战争警惕性,未能提前布防,导致大战一开始就一败涂地、血溅山河。本书没有因为专注于曲折的谍战故事而忽略严肃的大战背景,同时,努力展示更多的谍战技术成果。书中写到的破译“恩尼格玛”密码机,就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科学大战。科学家为了完成破译工作,甚至想出了“抢劫”德国军舰的办法,终找到了德军密钥,解开了“恩尼格玛”之谜。这种科技力量的渗透,能够让读者在了解特殊战场的同时,留下一个对世界的侧面思考。
综观全套丛书,几乎每一个决策,都是深不可测的大海,暗藏韬晦;几乎每一片风云,都激荡着统帅们的大气与大器,也盘旋着小气与小器;几乎每一场战役,都不乏遗憾的战术,都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几乎每一种武器,都淋漓着不应当的血泪;几乎每一次谍战,都是智慧与科技的偶遇。本书不去刻意规避缺憾,而是客观坦承,以求是求实的精神,告慰旧史,展眼新史。
每册书各有侧重,全套丛书还原了一个立体的二战,剖面宏丽,纵深幽邃。其落笔之处,深阔多元;其书写之风,从容细腻。在历史里考古,在细节里发现,是其追求。
书中章节或长或短,不拘结构,均依据事件大小等因素量体裁衣,只求“合体”,不求“制式”。在书中与二战重逢,迎面的刹那,读者将震撼于那不可复制的历史。
本套丛书力图在充满故事性、趣味性的同时,闪烁着科普性、知识性,体现浓厚的人文关照。但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有不够周全或存在其他缺点错误之处,恳望读者指教。
编者
2015年3月
战争是人类熟悉的面孔,早在荒蛮时代就出现了。密林里,岩谷内,大野大泽中,赤身裸体的人、裹着树叶兽皮的人,为着采集、狩猎、血缘复仇等,本能地暴力相向。攻击与被攻击、掠夺与被掠夺,在简单的木石兵器中进行。至于战略战术,一概皆无,劈头就打,或上去就咬(用牙齿狠命撕咬,是其时打斗的一种方式),基本各自为战,各打各的,胜负全凭人数的多寡、体力的强弱、勇敢的程度。
这是文明之初的暴力行为,是战争的雏形。在国家出现后,战争得到了真正的升级。
几千年来,各种战争此起彼伏,绵延于人类史中,有如细密的针脚,逶迤而来,从未断绝。
其中,有一次战争为血腥、残暴。无论是在相对意义上,还是在意义上,它比以往任何战争都要可怕。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它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杀戮。在一切大屠杀中,在一切地缘政治的冲突中,它的激烈和惨烈程度,非语言能够尽述。
它把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卷了进来,有7 000多万人或伤或亡。在总死亡人数中,几乎一半都是平民!这些无辜的生命,被贴上了“次人类”的标签。他们或者死于侵略者的政治谋杀、种族灭绝,或者死于“邻居”(英美等盟友)的战略轰炸。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有感于此,甚至生出这样一个回归原始的想象:“所有的武器都被销毁,在下一次战争中,只许人用嘴咬!”
这场人类大规模的战争、全球性的暴力行动,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
它不是“我们”与“外国人”之间发生的战争,不是“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发生的战争,它也不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它更不是一个世界与另一世界之间发生的战争。它是这个世界发生的战争!它是整个人类发生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战对整个人类群体和个体的影响都是深重且深远的。
那些伟大或重大的决策、起眼或不起眼的谋略,那些古怪的指点或自如的挥洒,那些奇异的战略战术,那些光怪陆离的武器发明,那些神奇且神秘的隐蔽战线,凡此种种,强有力地改变了政治版图、社会结构、经济科技,改变了人类所赖以存在的基础。人类的生存,世界的形成,就此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战的影响辐射到历史的腹心,作用于文明。理解了这一点,当有人纳闷世界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人类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时,就会多一层次的思考。
不知史,不足以知未来。于此,我们打造了“另眼看二战”这套丛书,全五册,分别为《生死决策》《风云人物》《著名战役》《致命武器》《谍战之日》。
《生死决策》侧重于对二战中重大决策的发掘。众所周知,是《慕尼黑协定》坚定了希特勒掀起战争的决心,是同盟国的围剿使日本选择了投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无论是《慕尼黑协定》,还是日本投降,都暗藏玄机,都是复杂叵测的决策行为导致的结果。从《慕尼黑协定》到日本投降,从二战开始到二战终结,其间纷繁起落的一连串决策,有光彩的,有邪恶的,有气吞山河的,有藏头掖尾的,有出卖国家的,有成全自己的,无论哪一种,几乎都出人意料、匪夷所思。再以“苏德互不侵犯”的决策为例,书中写道,“苏联和德国,共产党和法西斯,布尔什维克和纳粹,莫斯科和柏林,红色和黑色,他们一向是天生怨敌,现在却有了如此政治性的接近!穿上了同一条裤子!”苏德结盟堪称破天荒的头号国际事件,之所以如此离奇,其实别有内幕。本书撷取了影响人类史的非同寻常的26个决策,在战争的幽径中探索,在历史的后厢房寻觅,拨开重重迷雾,剥出窝藏于深处的真相。
《风云人物》展现了传奇历史里的传奇人物。他们中间,有政治首脑,有军事将领,其行止,其决断,成就了无数个“”和“”!在那段特殊的时光里,希特勒成为一个统治十个国家的总统,罗斯福成为一个被憎恨的伟人,隆美尔成为一个受到敌我双方尊敬的将领,艾森豪威尔成为一个能协调几百万将士的参谋,麦克阿瑟成为一个辉煌的逃兵……在浩荡风云中,在遍野硝烟里,他们用失败和胜利诠释着战争。没人告诉他们要怎么做,那一刻的历史是茫然的。他们的身后,是国家力量,他们依凭于此,遵从内心的召唤展开行动。他们的行动极大地影响着战争,而性格则极大地影响着他们。本书注重于对人物性格特质的深度剖析,在细腻的追索中,横陈战争的肌理,读来细腻、真实,骨血丰满。
《著名战役》描述了二战中的符号性战役。之所以被冠以符号性,是因为这些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的世界,还在当代世界的文明打下了烙印。本书致力于展现神奇的战术,使读者能够在惊心动魄中体会到闪击战的神速、胶着战的奇异、撤退战的恢宏、偷袭战的鬼祟、航母战的奇巧、围城战的血腥、沙漠战的狂野、登陆战的隆重、阵地战的凄惨、攻坚战的激烈、反潜战的隐秘……每一次战役、每一种战术,都有着的特点,有的出神入化,有的离奇古怪,一一惊心,步步绝妙。笔者努力挖掘新的内容,在众多的解密档案中,筛选出鲜见的线索,并通过各种努力求知、求解,终完成内容上的垦荒,将战争机密推送到读者面前,将几乎是神话般的存在“下凡”到文字中。书中叙述的15个战役,故事性强,重细节,在文趣中交映着野趣、妙趣、谐趣,盎然生动,活泼可感。
《致命武器》是一本人文情怀极强的书。它的特色是,不仅描述了杀伤性武器,还追溯了武器的发明、发现。一边是硝烟滚滚的战斗,一边是埋头灯下的研制,这是军事与科学的交汇,在世界战争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交汇还是次!它仿佛一个向导,带领战争走上了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道路。书中涉及的武器有枪、炮、舰艇、战机、坦克、导弹等。它们都是人类想象的结晶,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武器家族的“新生儿”,却无一例外地都创造了奇谈与奇迹。其中,人操鱼雷等武器,神秘而离奇。人操鱼雷“像一条细长的青鱼,‘鱼背’上有两个座位,潜水员跨上去,一路飞驰,靠近对方军舰后,将‘鱼身’与‘鱼头’分离——‘鱼头’中藏有炸药,军舰就这样被摧毁了”。这些里程碑式的武器,加剧了战争的激越和惨烈,也促进了战争的终结。
《谍战之日》作为这套书里为跌宕起伏的一册,展现了一条无影无形而波澜壮阔的隐蔽战线。在这条战线上,每一场谍战,都不是一个孤立事件,都是一系列政治纷争的结果,都是一系列重大决策的结果。它们与战争、与历史的关系,不是串联的存在,而是并联的存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以“斩首计划”为例,海德里希策划了一起离间计,借斯大林之手杀掉了苏联元帅,为德国减少了劲敌,使苏联丧失了战争警惕性,未能提前布防,导致大战一开始就一败涂地、血溅山河。本书没有因为专注于曲折的谍战故事而忽略严肃的大战背景,同时,努力展示更多的谍战技术成果。书中写到的破译“恩尼格玛”密码机,就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科学大战。科学家为了完成破译工作,甚至想出了“抢劫”德国军舰的办法,终找到了德军密钥,解开了“恩尼格玛”之谜。这种科技力量的渗透,能够让读者在了解特殊战场的同时,留下一个对世界的侧面思考。
综观全套丛书,几乎每一个决策,都是深不可测的大海,暗藏韬晦;几乎每一片风云,都激荡着统帅们的大气与大器,也盘旋着小气与小器;几乎每一场战役,都不乏遗憾的战术,都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几乎每一种武器,都淋漓着不应当的血泪;几乎每一次谍战,都是智慧与科技的偶遇。本书不去刻意规避缺憾,而是客观坦承,以求是求实的精神,告慰旧史,展眼新史。
每册书各有侧重,全套丛书还原了一个立体的二战,剖面宏丽,纵深幽邃。其落笔之处,深阔多元;其书写之风,从容细腻。在历史里考古,在细节里发现,是其追求。
书中章节或长或短,不拘结构,均依据事件大小等因素量体裁衣,只求“合体”,不求“制式”。在书中与二战重逢,迎面的刹那,读者将震撼于那不可复制的历史。
本套丛书力图在充满故事性、趣味性的同时,闪烁着科普性、知识性,体现浓厚的人文关照。但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有不够周全或存在其他缺点错误之处,恳望读者指教。
编者
2015年3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