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48663
内容简介
经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牵头、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共同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一书,近日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全面回顾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14年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艰难曲折的战争历史。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前6年局部抗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区,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后8年的全面抗战是局部战争的延伸和发展,也是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该书立足于记述真实历史,对国民党军队前期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日主战场等重大历史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历史还原。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战场与盟军共同对日展开战略反攻、日本投降后的国际格局设计等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细节也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探讨。
该书文字简洁凝练、图文并茂,是截至当前为真实、全面、可读的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官方读本。
该书全面回顾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14年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艰难曲折的战争历史。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前6年局部抗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区,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后8年的全面抗战是局部战争的延伸和发展,也是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该书立足于记述真实历史,对国民党军队前期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日主战场等重大历史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历史还原。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战场与盟军共同对日展开战略反攻、日本投降后的国际格局设计等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细节也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探讨。
该书文字简洁凝练、图文并茂,是截至当前为真实、全面、可读的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官方读本。
目 录
绪论
一、艰难曲折的十四年抗战
二、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_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四、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章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一、日本军国主义与东方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局部侵华战争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与侵占中国东北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与英美的不干涉政策
3.日本炮制伪满洲国与实行殖民统治
三、中国局部抗战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曰救国的号召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东北军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4.一·二八事变与淞沪抗战
第二章 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一、日本扩大侵略与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1.热河失守与长城抗战
2.察哈尔抗战
3.绥远抗战
二、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华北事变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2.一二·九运动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3.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政策的确立
三、东北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高涨
四、国共合作局面的初步形成与全国抗战的准备
1.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调整与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确立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中国进行全国抗战的准备
第三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抗战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一、中国全国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国抗战开始
2.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中国抗战的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1.共产党的抗战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2.国民党的抗战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
第四章 中国下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粉碎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第五章 中国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第六章 中国独立坚持抗战,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第七章 中国军民艰苦奋战,中国战场继续发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作用
第八章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法西斯暴行
第九章 中国战场实行局部反攻,与盟军共同展开对日战略反攻
第十章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后胜利
结语
后记
一、艰难曲折的十四年抗战
二、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_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四、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章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一、日本军国主义与东方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局部侵华战争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与侵占中国东北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与英美的不干涉政策
3.日本炮制伪满洲国与实行殖民统治
三、中国局部抗战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曰救国的号召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东北军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4.一·二八事变与淞沪抗战
第二章 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一、日本扩大侵略与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1.热河失守与长城抗战
2.察哈尔抗战
3.绥远抗战
二、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华北事变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2.一二·九运动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3.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政策的确立
三、东北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高涨
四、国共合作局面的初步形成与全国抗战的准备
1.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调整与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确立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中国进行全国抗战的准备
第三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抗战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一、中国全国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国抗战开始
2.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中国抗战的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1.共产党的抗战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2.国民党的抗战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
第四章 中国下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粉碎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第五章 中国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第六章 中国独立坚持抗战,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第七章 中国军民艰苦奋战,中国战场继续发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作用
第八章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法西斯暴行
第九章 中国战场实行局部反攻,与盟军共同展开对日战略反攻
第十章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后胜利
结语
后记
媒体评论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近日,该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该书以客观的立场、翔实的史料,立体式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该书还充分采用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发掘的新观点、新史料和新数据,对于近年来在抗战史问题上出现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作出有理有据的阐释和回应。
该书力求论述简明扼要、文风清新朴实,并穿插部分珍贵历史图片,彰显可读性和现实感,是更好了解认识抗战历史的优秀读本,也是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教育的重要教材。
该书以客观的立场、翔实的史料,立体式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该书还充分采用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发掘的新观点、新史料和新数据,对于近年来在抗战史问题上出现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作出有理有据的阐释和回应。
该书力求论述简明扼要、文风清新朴实,并穿插部分珍贵历史图片,彰显可读性和现实感,是更好了解认识抗战历史的优秀读本,也是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教育的重要教材。
在线试读
1940年5月至6月,德国占领了整个西欧,随后对英国本土展开大规模战略轰炸。欧洲战局的急剧逆转,促使日本更加急切地要征服中国。日本随即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攻势。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日军的压力下,国民党及其政府内部出现了动摇妥协倾向。为振奋全国的抗战精神,遏制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妥协危险,也为打破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实施一次大规模攻势作战。
此次八路军的大规模攻势,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的主要交通线。在这些地区,驻有日军3个师团的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和骑兵旅团的各一部,总兵力约20万人,另有伪军约15万人。参战的八路军有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在此阶段,晋察冀军区和第129师各部对正太铁路全线发起突袭,猛烈攻击沿线的日军据点和井陉煤矿。同时,八路军第120师对同蒲铁路北段和晋西北主要公路展开大破击。而冀南、冀东、冀中和太岳等华北其他地区的八路军和游击队,也对各自当面的日军交通线展开广泛的破击战。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在此阶段,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涞(源)灵(丘)战役,连续攻克日军数十处据点。第129师发起榆(社)辽(县)战役,相继攻克了多处据点和榆社县城。第120师各部再次对同蒲铁路展开大破击,使同蒲铁路北段交通又一次陷入瘫痪。第三阶段:1940年10月上旬至1941年1月24日。日军遭到连续两次大规模攻击后,遂调集重兵反扑。1940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第129师各部转入反“扫荡”作战,迫使反扑的日军撤回原据点。11月17日至12月5日,太岳军区八路军连续在官滩、龙佛寺等10余次战斗中重创来犯日军,迫使日军撤出太岳区。在此阶段,日军还对晋察冀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起反扑。至1941年1月,晋察冀军民粉碎了日军对平西、北岳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晋西北八路军也将日军全部逼回至原驻地。
据八路军总部统计,至1940年12月5日,参加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缴获枪械5942支(挺)、各种火炮53门、骡马1510匹等大量军用物资,摧毁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车站37个、桥梁213座、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解放煤矿工友10120人、铁路工友2055人。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八路军在井陉煤矿战斗的硝烟中,曾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看望和关照,还附上一封信,一并辗转交给日方,展现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40年后,当年被救的小姑娘美穗子,还重返中国,专程向聂荣臻、向中国人民表示感谢。这个感人的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
1940年,聂荣臻(右)照看从百团大战的战火硝烟中救出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1980年,美穗子重返中国,向聂荣臻致谢。
百团大战是在日本法西斯侵略气焰极度嚣张、全国抗战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实施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行动。在军事上,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并迫使日军不得不进一步从正面战场抽兵对付敌后抗战力量,从而策应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政治上,百团大战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抑制了国民党内对日妥协的倾向,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此次八路军的大规模攻势,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的主要交通线。在这些地区,驻有日军3个师团的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和骑兵旅团的各一部,总兵力约20万人,另有伪军约15万人。参战的八路军有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在此阶段,晋察冀军区和第129师各部对正太铁路全线发起突袭,猛烈攻击沿线的日军据点和井陉煤矿。同时,八路军第120师对同蒲铁路北段和晋西北主要公路展开大破击。而冀南、冀东、冀中和太岳等华北其他地区的八路军和游击队,也对各自当面的日军交通线展开广泛的破击战。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在此阶段,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涞(源)灵(丘)战役,连续攻克日军数十处据点。第129师发起榆(社)辽(县)战役,相继攻克了多处据点和榆社县城。第120师各部再次对同蒲铁路展开大破击,使同蒲铁路北段交通又一次陷入瘫痪。第三阶段:1940年10月上旬至1941年1月24日。日军遭到连续两次大规模攻击后,遂调集重兵反扑。1940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第129师各部转入反“扫荡”作战,迫使反扑的日军撤回原据点。11月17日至12月5日,太岳军区八路军连续在官滩、龙佛寺等10余次战斗中重创来犯日军,迫使日军撤出太岳区。在此阶段,日军还对晋察冀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起反扑。至1941年1月,晋察冀军民粉碎了日军对平西、北岳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晋西北八路军也将日军全部逼回至原驻地。
据八路军总部统计,至1940年12月5日,参加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缴获枪械5942支(挺)、各种火炮53门、骡马1510匹等大量军用物资,摧毁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车站37个、桥梁213座、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解放煤矿工友10120人、铁路工友2055人。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八路军在井陉煤矿战斗的硝烟中,曾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看望和关照,还附上一封信,一并辗转交给日方,展现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40年后,当年被救的小姑娘美穗子,还重返中国,专程向聂荣臻、向中国人民表示感谢。这个感人的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
1940年,聂荣臻(右)照看从百团大战的战火硝烟中救出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1980年,美穗子重返中国,向聂荣臻致谢。
百团大战是在日本法西斯侵略气焰极度嚣张、全国抗战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实施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行动。在军事上,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并迫使日军不得不进一步从正面战场抽兵对付敌后抗战力量,从而策应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政治上,百团大战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抑制了国民党内对日妥协的倾向,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