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0134575
编辑推荐
“北京古籍丛书”中少见的“笔记”类古籍。
内容简介
《梦蕉亭杂记》是陈夔龙1924年他67岁时写的一本回忆录,记述自己枯荣的历史,文中有很多北京地方的历史记述;《旧京遗事》,(明)史玄撰。原书有些字迹不清、有些页残,对明朝的旧京的一些故事进行了记载;《旧京琐记》是清代夏仁虎的作品,分俗尚、语言、朝流、宫闱、仪制、考试、时变、城厢、市肆、坊曲十卷。《燕京杂记》一书记录了作者来燕京后的见闻,轶闻掌故,风物民俗,商业风貌,名胜古迹,以及当时市场上水果蔬菜的品种,有十分精彩的记录。
目 录
梦蕉亭杂记………………一
旧京遗事…………………一四三
旧京琐记…………………一六九
燕京杂记…………………二五一
前 言
《梦蕉亭杂记》,是陈夔龙一九二四年他六十七岁时写的一本回忆录。
作者记述自己枯荣的历史:说八岁丧父,幼年孤苦,年轻时科考累次不中,幸于丙
戌(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中进士,竟以一字之误置于三甲,不得入翰林,抽签分兵
部作主事。京师习惯以吏、户两部为优选,只有兵部,没有二十年不能补缺。想不到事
出意外,仅仅十年即升补,后升迁任京兆尹,所以有很多北京地方的历史记述。
庚子年(一九〇〇年)作者调来北京,正好遇上义和团起义,不久,八国联军进攻,慈禧逃跑,作者由顺天府署搬迁到黑芝麻胡同。“所见沿途避乱平民,万人如蚁,均往西行,鸦雀无声,景象极为凄惨。”作者记市民避难,粮食、蔬菜不能进城,侵略军强占民房,抢掠奸淫,而弹击天安门、午门,更是伤痕累累,四处焚毁。作者又写辛丑年所见侵略军入京后的破坏情景:“初次入东华门,蓬蒿满地,弥望无际。午门、天安门、太庙、社稷坛等处,为砲弹伤毁。中砲处所,密如蜂巢,想见上年攻取之烈,不寒而栗。披荆斩棘,煞费经营。此外如天坛、先农坛、地坛暨乘舆回时经过庙宇大半均被焚毁。”
书中还写联军入京前,慈禧带了光绪狼狈逃走的情况,事先就准备逃跑:“衅端已
成,成败未定,特命府尹筹备大车二百辆。”当时陈夔龙果真筹足二百辆大车,因前敌
各军转饷等,到七月十五、十六要走时,已无车马。后任顺天府尹“惊惧之下,手足竟
无所措,但有涕泣。”可见慌乱之亟。可是,到了第二年五月,和约签字,洋兵撤退,十
月还宫就要大修跸路工程,并下旨派了四个大臣分期率同司员督理工作,历经三月。然
后慈禧才浩浩荡荡地回京,只是要经过前门,这正阳门城楼已化为灰烬,一时缺少木
料,无法兴工。却想出主意令厰商先搭起蓆棚,缭以五色绸绫,一切如门楼之式,藉壮
观瞻。就这样已费了数万金了。以后陈夔龙又用漕督岁支养亷银和公费一万两“作为报
効重修正阳门城楼之需,以为各疆吏倡,计全国二十一行省,各省都报効,可凑集数十
万,何难克日兴修。”那知道各省都置若罔闻,迟了很久。某总督入觐,慈禧说,门楼是
中外观瞻所系,急须修建,漕督报効银一万两,各省督抚竟置之不理,不知是何居心。
慈禧太息久之。某总督领会慈禧的旨意,电商各省凑集三十余万两银子,经过一年才
修复作者记述当年未能随慈禧西行,留在北京,后被任命为留京办事大臣,协助李鸿章、奕劻议和。初成草约后,联军各使恫吓朝廷议和大臣,不可驳复一字。说:“迨议款粗有
成局,各使遣员来告,并出示草案,谓向各军官苦心商酌,竭力争执,始允如此定议,
明知条欵之酷虐,但中国铸此大错,亦实无可如何。现有一言奉告,将来条款送到,中
国政府万不可一字驳复,须知我等公使责任在重修归好,各军官则穷兵黩武,意在直捣
西安。……若一时嫌条款酷烈,不允照办,各军官闻之,羣相起鬨,诚恐兵事一起,动
员令一发,为害胡可胜言。”
作者长期任京官,记述京中官场情况,是很有趣味的。如“京师为官产地,……三种人不易浃洽,余敬而远之。一曰翰林院,敝貂一着,目中无人,是谓自命太高。二曰都察院,风闻言事,假公济私,是谓出言太易。三曰刑部,秋审处司员满口例案,刺刺不休,是谓自信太深。”书中写光绪初年,吴江(沈桂芬)病逝,高阳(李鸿藻)柄政,意在延纳清流,以树羽翼。南皮张香涛阁学,丰润张幼樵侍讲,宗室宝竹坡学士,瑞安黄漱兰侍读均以清流自居。当时清流横甚,其中张幼樵遇事敢言,命住陜西查办事件,于原参之外,复论列多人。学士有诗句:“往还五千里,咒骂十三家。”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锺碧容同志标点。荣孟源同志校閲。
作者记述自己枯荣的历史:说八岁丧父,幼年孤苦,年轻时科考累次不中,幸于丙
戌(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中进士,竟以一字之误置于三甲,不得入翰林,抽签分兵
部作主事。京师习惯以吏、户两部为优选,只有兵部,没有二十年不能补缺。想不到事
出意外,仅仅十年即升补,后升迁任京兆尹,所以有很多北京地方的历史记述。
庚子年(一九〇〇年)作者调来北京,正好遇上义和团起义,不久,八国联军进攻,慈禧逃跑,作者由顺天府署搬迁到黑芝麻胡同。“所见沿途避乱平民,万人如蚁,均往西行,鸦雀无声,景象极为凄惨。”作者记市民避难,粮食、蔬菜不能进城,侵略军强占民房,抢掠奸淫,而弹击天安门、午门,更是伤痕累累,四处焚毁。作者又写辛丑年所见侵略军入京后的破坏情景:“初次入东华门,蓬蒿满地,弥望无际。午门、天安门、太庙、社稷坛等处,为砲弹伤毁。中砲处所,密如蜂巢,想见上年攻取之烈,不寒而栗。披荆斩棘,煞费经营。此外如天坛、先农坛、地坛暨乘舆回时经过庙宇大半均被焚毁。”
书中还写联军入京前,慈禧带了光绪狼狈逃走的情况,事先就准备逃跑:“衅端已
成,成败未定,特命府尹筹备大车二百辆。”当时陈夔龙果真筹足二百辆大车,因前敌
各军转饷等,到七月十五、十六要走时,已无车马。后任顺天府尹“惊惧之下,手足竟
无所措,但有涕泣。”可见慌乱之亟。可是,到了第二年五月,和约签字,洋兵撤退,十
月还宫就要大修跸路工程,并下旨派了四个大臣分期率同司员督理工作,历经三月。然
后慈禧才浩浩荡荡地回京,只是要经过前门,这正阳门城楼已化为灰烬,一时缺少木
料,无法兴工。却想出主意令厰商先搭起蓆棚,缭以五色绸绫,一切如门楼之式,藉壮
观瞻。就这样已费了数万金了。以后陈夔龙又用漕督岁支养亷银和公费一万两“作为报
効重修正阳门城楼之需,以为各疆吏倡,计全国二十一行省,各省都报効,可凑集数十
万,何难克日兴修。”那知道各省都置若罔闻,迟了很久。某总督入觐,慈禧说,门楼是
中外观瞻所系,急须修建,漕督报効银一万两,各省督抚竟置之不理,不知是何居心。
慈禧太息久之。某总督领会慈禧的旨意,电商各省凑集三十余万两银子,经过一年才
修复作者记述当年未能随慈禧西行,留在北京,后被任命为留京办事大臣,协助李鸿章、奕劻议和。初成草约后,联军各使恫吓朝廷议和大臣,不可驳复一字。说:“迨议款粗有
成局,各使遣员来告,并出示草案,谓向各军官苦心商酌,竭力争执,始允如此定议,
明知条欵之酷虐,但中国铸此大错,亦实无可如何。现有一言奉告,将来条款送到,中
国政府万不可一字驳复,须知我等公使责任在重修归好,各军官则穷兵黩武,意在直捣
西安。……若一时嫌条款酷烈,不允照办,各军官闻之,羣相起鬨,诚恐兵事一起,动
员令一发,为害胡可胜言。”
作者长期任京官,记述京中官场情况,是很有趣味的。如“京师为官产地,……三种人不易浃洽,余敬而远之。一曰翰林院,敝貂一着,目中无人,是谓自命太高。二曰都察院,风闻言事,假公济私,是谓出言太易。三曰刑部,秋审处司员满口例案,刺刺不休,是谓自信太深。”书中写光绪初年,吴江(沈桂芬)病逝,高阳(李鸿藻)柄政,意在延纳清流,以树羽翼。南皮张香涛阁学,丰润张幼樵侍讲,宗室宝竹坡学士,瑞安黄漱兰侍读均以清流自居。当时清流横甚,其中张幼樵遇事敢言,命住陜西查办事件,于原参之外,复论列多人。学士有诗句:“往还五千里,咒骂十三家。”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锺碧容同志标点。荣孟源同志校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