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98975丛书名: 比较法文丛
慈善目的具有恒久性,这一特征致使不同法系的慈善捐赠制度相仿地实现着慈善的定位、目的界定及其监管。
慈善的定位与目的界定首先反映了政府对慈善捐赠的干预。私人慈善捐赠在社会慈善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性的还是补充性的,取决于政府在历史上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目的监管主要针对的是就慈善目的所课加的会计责任,旨在纠正其滥用,维护设立人或尔后捐赠人的利益以及不确定受益人的利益,从而维护公共利益。
就慈善捐赠财产的移转,不同法系采取了十分类似的方法:使可永久性存在或相续的受让人负有法律义务执行指定目的。它们的法律形式分别是慈善基金会、慈善信托与瓦克夫。从功能和结构上看,前述三种制度的共同之处可以*程度地化约为管理人或受托人受到信托性质的义务约束–忠诚和勤勉地将目的化的财团用于指定的慈善目的。
绪论
章慈善捐赠的罗马法路径
节古典法时期慈善捐赠的识别及其实现
第二节后古典时期慈善捐赠制度的生成与演进
第三节优士丁尼时期虔诚捐赠的法律规范
第四节后世可能的发展路径
第二章罗马法路径的大陆法系衍生
节慈善目的识别
第二节慈善基金会法律身份的变迁
第三节慈善基金会的法律治理
第四节慈善基金会的硬核及小结
第三章类似于罗马法路径的英美法慈善捐赠方法
节英美法系实现慈善捐赠途径的生成
第二节慈善信托路径下慈善目的的识别
第三节慈善信托的法律治理
第四节慈善信托的硬核及小结
第四章相仿于罗马法路径的伊斯兰法慈善捐赠方式
节伊斯兰法系瓦克夫制度的生成
第二节瓦克夫制度的后世演进
第三节瓦克夫路径下慈善目的的识别
第四节瓦克夫的法律治理
第五节瓦克夫的硬核与小结
第五章三大法系相似慈善捐赠路径的比较
节制度构成上的共同之处
第二节相仿路径的竞争性比较
第三节共同的发展趋势之国家放松管制
第四节共同的发展趋势之慈善目的的扩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国法或西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方面的系列丛书可谓琳琅满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学部分,1981年)及“法学译丛”(200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外国法律文库”(1991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当代法学名著译丛”(1990年)及“美国法律文库”(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比较法学丛书”(1998年)、中国法制出版社的“西方法哲学文库”(200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比较法学丛书”(200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界法学名著译丛”(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外国法与比较法文库”(2008年),等等。
然而,在上述众多的系列丛书中,真正冠以“比较法”字样的丛书还不是很多。的确,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也先后出版了诸如:茨威格特和克茨的《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勒内·达维德的《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梅利曼的《大陆法系》(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大木雅夫的《比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比较法方面的经典。但是,出版这些著作大多都是当时一种零星的、偶尔的出版行为,并非系统策划的比较法系列丛书。
众所周知,21世纪的中国已步入法制建设的攻坚阶段。今后,对于外国法的吸收、借鉴和移植将是我国一项大量的、经常性的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发达的比较法研究。而当下我国比较法著作缺乏出版途径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比较法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加强比较法方面的研究和出版,成为我国学界和出版界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鉴于此,法律出版社高瞻远瞩,勇挑重担,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同策划、出版一套《比较法文丛》,以期为我国比较法的研究和出版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本文丛以扶植中青年学者,尤其是法学博士、博士后,为这些法学新秀提供一个出版的平台为目的。为此,特选择一批国内且富有特色的比较法著作进行出版,同时,也可容纳部分纯粹的外国法方面的译著、专著。
本文丛的主要原则和特色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前提下,坚持质量,宁缺毋滥,不定期出版的原则。具体将体现为以下三点特色:,本文丛的著作,应属国内学术界没有涉及的课题,具有填补法学研究空白的特色;第二,本文丛的著作,应是国内学术界都很感兴趣,但还没有系统研究或未及时挖掘的课题;第三,本文丛的著作,应具有比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能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我相信,《比较法文丛》的出版,一定会为我国比较法研究的进步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丛的出版,得到了法律出版社沈小英分社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了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的建设经费资助。在此,特表示诚挚的谢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