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45170
◎中国工业圈“网红”,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业评论、36氪特邀作者,千万级网络红文《闲话工业4.0六重天》作者兔哥主笔
◎水月资本、乐视云、西门子一线专家跨界合著
◎乐视网首席技术官、乐视云董事长杨永强倾情推荐
◎颠覆惯用思维模式:用有趣的故事重新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
◎普及工业4.0概念:每个人都能读懂的工业未来
◎独辟论述蹊径:开启中国制造文艺复兴与商业新机遇
推荐序1
推荐序2
前言
02 第一章说楔子敷陈大意,借野史隐括全文
03 第一节当局者迷—新问题常是老问题
07 第二节开天辟地—大航海时代
16 第三节千古疑团—文艺复兴
25 第二章蒸汽电力两重浪,信息数据领风骚
26 第一节烈火雄心—第一次工业革命
37 第二节驱雷策电—第二次工业革命
47 第三节并驾齐驱—第三次工业革命
59 第四节山雨欲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66 第五节时迁世易—工业文明VS.农业文明
79第三章困全球生产停滞,破危局群雄逐鹿
80
第一节黑云压城—生产力停滞
87
第二节天外飞仙—美国工业互联网
98
第三节太祖长拳—德国工业4.0
108
第四节群龙戏珠—英法日韩
126
第五节中华太极—中国制造2025
138 第四章六重天修行不易,成正果殊途同归
139 第一节一步之遥—工业3.0大圆满
146 第二节各执一词—智能生产
152 第三节各执一词—智能产品
155 第四节顺理成章—生产服务化
161 第五节水到渠成—云工厂
165 第六节改天换地—生态化反
173 第七节另辟蹊径—工业互联网四境界
177 第八节殊途同归—黑客帝国
180 第五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81 第一节取经之路—从工业3.0到3.5
183 第二节整装待发—出发前的准备
187 第三节步步为营—三化融合步骤
193 第四节抛砖引玉—迈入真正的信息化
200 第五节管窥见豹—西门子数字化工厂游记
213第六章东施效颦是小技,继往开来成大道
214
第一节引古证今—中国制造文艺复兴
220
第二节拨云见日—工匠精神还是工匠制度
227
第三节未来已来—未来工业十大趋势
238
第四节明日之星—风险投资人VS风险工业家
推荐序1
最近两年,“工业4.0”这个来自德国的新词汇越来越流行,不仅仅是工业圈,互联网界也对此非常关注。按照这个概念定义下的发展趋势,未来工业要通过数字化工厂和智能产品来建立高度灵活的生产,并将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出现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硬件的价值将被服务所替代;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将发生改变,所有产业链的分工都将被重组。
在传统工业时代,甚至在传统的互联网时代,创新驱动都是依靠不断进行的专业化分工来实现的。但当这种不断细化的分工发展到极致之后,却对创新造成了极大的阻力。而在未来的工业4.0时代,企业的生态创新将成为趋势,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生态化反将成为所有企业的必然选择。目前,乐视横跨了七个产业,通过垂直整合下跨产业链价值重构打破了产业边界、组织边界和国家边界,创造出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用户价值,这也是我们在工业4.0领域的一点探索。
本书的作者之一李茗,是乐视的一名资深员工,在企业生态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理解。本次他与工业圈的“网红”兔哥、西门子公司的王永宗先生共同合作,用非常有趣的视角和故事性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构建了工业4.0时代的一幅全景图。书中提到的工业4.0六重天:智能生产、智能产品、生产服务化、云工厂、生态化反和黑客帝国,与乐视近年来的许多探索不谋而合。特此向大家推荐此书,我也非常希望乐视在这个领域中的一些经验,能够通过此书分享给更多制造业的朋友,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
乐视网首席技术官、乐视云董事长杨永强
推荐序2
数字化话题对于当下的商业界而言非常重要,同时将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数字化深刻地影响着供需双方的行为模式,消费端选择更加灵活、需求更加多样。而作为供给侧的制造业面临着灵活和多样性的压力,正在迎来一场来自消费端的逆袭和革命。
这场革命是随着数字化的兴起而悄然开始的。2000年之前,全球产生的新信息总量约为2艾字节,而现在每一天都有这个规模的数据产生。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增长至2013年的10倍。我们的经济环境正在发生转变,在各行各业的变化过程中,数字化正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对于企业而言,紧跟数字化浪潮并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非常重要。
数字化随着消费品市场的变化而快速膨胀。从购物中心到中国最大的网购平台淘宝网,从传统的电视到中国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优酷,数字化以互联网为载体,正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为供给侧的制造业开始被动地感受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全世界正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能源、交通、楼宇和产品等生产制造领域。物联网是制造业供给侧改革非常关键的部分。通过物联网,机器和人能够协作和互动。这种互通互联将为提高能源效率、增强制造业生产力,以及改善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变革的深入,供需间复杂的价值网络初步形成。这种初见端倪的模式,既缺少理论模型,也缺少技术模型。一场工业革命正在被召唤。
从2012年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开始,英国、日本及德国相继提出自己的未来价值网络理念。其中,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对我国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2014年,德国大力推行“工业4.0”。而中国梦不仅要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也要升级我国的制造业。由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规划。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是其背后的使命是相同的,就是要在不断变化的工业领域保持国家竞争力。在“中国制造2025”蓝图之下,从数字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各个领域,一场我国积极投入的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本书作为科普读物,沿着历史的轨迹,重新梳理供需变革,脉络清晰,生意盎然。本书的主编阚雷先生和王永宗先生,同出身于西门子公司,并把自己的理解梳理和分享出来,这是一件对行业很有益的事情。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业界的同仁,一起投入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为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天津炬联众慧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西门子矿山行业前总经理
前言preface
好了,就从这里开始写起吧!
算起来,从意外成为中国工业圈的第一个“网红”,被千万圈内人士捧场至今,我也写了好几十万字的东西了,主要是自己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些想法,偶尔也评论下时事热点。最初只是自娱自乐,结果捧场的越来越多,不但在网络上有一些支持者,而且不少政府机关、高校、行业协会也邀请我去演讲,跟大家聊聊中国制造的未来。于是,我就有点飘飘然起来。客观地说,我写东西的态度不是太认真,知识的搬运工,想起哪块写哪块,数据材料也未经过严谨的考证,所以距离一名真正的学者,我还真是差得很远。
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书稿邀约给了我一个系统整理自己的散碎思路,把它们变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的机会,所以我也希望借助这本书的编写,把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一个台阶。
这本书从策划到成文大概历时半年左右,先是纵贯了从大航海和文艺复兴时代,一直到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的全部历史脉络。接下来把镜头拉远,分别讲述了国际制造业的“两强一大四枭雄”这七个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各自的战略选择。然后,我又系统地讲述了德国工业4.0六重天和美国工业互联网四境界的演进路线,以及我自己亲身参与的一个工业4.0项目的实施过程。最后,从中国制造文艺复兴、工匠精神与工匠制度,以及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几个方面,谈了自己一些个人思考。应该说全书内容并不深奥,但是框架和体系性还比较好,适合关注工业4.0的朋友在脑中建立一个工业社会全景图。
由于我早年读了太多技术性很强的书籍,因此总觉得技术没有那么难懂,只是有些人非要把它们写得很生涩,以此来建立一个行业门槛。我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写法,其实科技本身很有趣,所有的科技文章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的这本书,让文科生也能轻松愉快地读懂。
作为一名“网红”,我更擅长写几千字的短文,这是初次写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籍,驾驭能力还有不足,希望各位读者多多指正。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分社的胡老师和时老师在成书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我的两位合著人,西门子公司的王永宗先生和乐视的李茗先生对本书的贡献。同时感谢我特邀的两位90后青年才俊,张颂羔同学和彭丹琳同学,在本书成文后给出的修改意见,对于年轻人的意见,我总是非常重视的。
我一直觉得这世上有两种事很有趣:一种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另一种是嬉皮笑脸的意味深长。
我们是一本严肃的科技读物。
兔哥2016年5月于北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