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074000丛书名: 中华文史新刊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描述与论析苏轼诗歌研究的历史进程,对存世的历代有关苏诗研究史料予以辑录、考辨和阐释,对其中一些重要的著作,如年谱、传记、选录、评点、注释和研究著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历代研究者所体现出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及文学观念亦作了初步探讨。书中从文艺学、文献学及学术史等多角度切入,既可观照历代文艺思潮的变化,又可促进对苏诗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与利用,更可为当代的苏诗研究根供借鉴、参考。
目 录
序
章 引论
节 有关选题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第三节 苏诗研究史分期
第四节 方法论
第二章 宋人对苏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节 苏诗的早期编刻与流播研究
第二节 施元之等与《注东坡先生诗》研究
第三节 王十朋与《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研究
第四节 宋人所撰苏轼年谱研究
第三章 宋人论苏诗述评
节 苏黄优劣之争概述
第二节 苏门文人论苏诗的分歧及其原因
第三节 江西诗派论苏诗的基本倾向
第四节 理学家论苏诗的得失
第四章 金元的苏诗研究
节 刘辰翁的苏诗评点
第二节 方回的苏诗评点
第三节 王若虚与元好问论苏诗
第四节 苏诗对金源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五章 明代的苏诗研究
节 苏诗的编刻与辑录
第二节 苏诗的选录与评点
第三节 明人对苏诗的接受历程及其文化背景
第六章 清人注苏诗研究
节 清人注苏诗的繁荣及其原因
第二节 邵长蘅等与《施注苏诗》
第三节 查慎行与《苏诗补注》
第四节 翁方纲与《苏诗补注》
第五节 冯应榴与《苏文忠诗合注》
第六节 王文诰与《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第七章 清人的苏诗评点与选录研究
节 清人选评苏诗的全面繁荣
第二节 查慎行的苏诗选评
第三节 汪师韩的苏诗选评
第四节 纪昀的苏诗评点
第五节 清代的苏诗选录研究
第八章 清人论苏诗述评
节 清初文人论苏诗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二节 袁枚对苏诗的批评
第三节 赵翼的苏诗观?
第四节 方东树论苏诗
第五节 张道与《苏亭诗话》
结束语
附录
关于苏诗历史接受的几个问题
历代苏黄诗优劣之争及其文学史意义
参考征引文献举要
韩国版后记
后记
章 引论
节 有关选题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第三节 苏诗研究史分期
第四节 方法论
第二章 宋人对苏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节 苏诗的早期编刻与流播研究
第二节 施元之等与《注东坡先生诗》研究
第三节 王十朋与《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研究
第四节 宋人所撰苏轼年谱研究
第三章 宋人论苏诗述评
节 苏黄优劣之争概述
第二节 苏门文人论苏诗的分歧及其原因
第三节 江西诗派论苏诗的基本倾向
第四节 理学家论苏诗的得失
第四章 金元的苏诗研究
节 刘辰翁的苏诗评点
第二节 方回的苏诗评点
第三节 王若虚与元好问论苏诗
第四节 苏诗对金源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五章 明代的苏诗研究
节 苏诗的编刻与辑录
第二节 苏诗的选录与评点
第三节 明人对苏诗的接受历程及其文化背景
第六章 清人注苏诗研究
节 清人注苏诗的繁荣及其原因
第二节 邵长蘅等与《施注苏诗》
第三节 查慎行与《苏诗补注》
第四节 翁方纲与《苏诗补注》
第五节 冯应榴与《苏文忠诗合注》
第六节 王文诰与《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第七章 清人的苏诗评点与选录研究
节 清人选评苏诗的全面繁荣
第二节 查慎行的苏诗选评
第三节 汪师韩的苏诗选评
第四节 纪昀的苏诗评点
第五节 清代的苏诗选录研究
第八章 清人论苏诗述评
节 清初文人论苏诗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二节 袁枚对苏诗的批评
第三节 赵翼的苏诗观?
第四节 方东树论苏诗
第五节 张道与《苏亭诗话》
结束语
附录
关于苏诗历史接受的几个问题
历代苏黄诗优劣之争及其文学史意义
参考征引文献举要
韩国版后记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