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45265
编辑推荐
在研究成果方面,通过系统研究,学术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工业遗产调查研究索引》(2011)、《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2014)、《中国工业遗产名录》(2014)三份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为系统展开工业遗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工业企业进行工业现状资源调查和保护的基础上,多个省市展开了工业遗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了工业遗产的家底。杭州、无锡等城市先后公布了《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导则》。2015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导则》(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在组织建设上,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IHC-CRAC)作为牵头单位,与TICCIH建立了紧密联系。目前中国大陆共有17位TICCIH成员、台湾地区有11位;刘伯英(大陆2015年)、林晓薇(台湾地区2009年)当选为TICCIH Board Member。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以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为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遗产理论研究,工业遗产与城市研究,工业遗产案例研究,工业遗产国内外比较研究,工业遗产规划设计研究,工业文化景观研究和工业遗产多学科比较研究。各方面专家、相关政府官员及规划设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提出各自的思考方向与建议,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和研究的*动态。
目 录
目.录
专题一.理论研究与探讨基于概念解析的我国工业遗产价值分析 韩.强.王.翅.邓金花 (3)关于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历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赖世贤.徐苏斌.刘.静.青木信夫 (8)天津塘沽南站保护现状调查与价值浅析 徐苏斌.李程远.闫.觅 (19)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廊道遗产系统价值评估初探——以徐州为例邓元媛.常.江.杨.帆 (28)基于价值辨析的工业遗产认定策略——以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规划为例周.伟.王琳峰 (37)近代中国重工业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研究——以煤炭、钢铁和船舶修造业为例于.磊.青木信夫.徐苏斌 (50)“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产的调查与价值评价初探 莫.畏.何.茜 (60)工业遗产文物保护规划问题探析 李松松.徐苏斌.青木信夫 (74)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应纳入城市存量规划目标 徐苏斌.仲丹丹 (81)“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既往成果研究 张家浩.徐苏斌.青木信夫 (86)专题二.区域及城市工业遗产研究西安工业区的蜕变与再规划 王西京.朱新苗.陈.洋 (99)“以诗人的情怀经营城市”——工业文化景观视野下的张謇与近代南通整体保护 邵耀辉 (112)城市更新中的武汉近现代工业遗产——以武汉市(推荐)一级工业遗产为例李.沐.周.卫 (125)广州工业建筑遗产之岭南特色 贾.超.郑力鹏 (134)产业遗产保存与再生的社会融入和公众参与——以台湾为例 张雨奇.胡.莲.徐苏斌 (14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刘金林 (158)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区域性工业遗产研究——以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为例 闫.觅.徐苏斌 (163)沈阳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策略思考 哈.静.潘.瑞 (171)整体保护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遗产的意义解析——以呼和浩特市水泥厂为例 白丽燕.刘.花.张鹏举 (179)哈尔滨现存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特色浅析 曲.蒙.刘大平 (186)鞍山市近代工业历史及工业遗产初探 马.斌.李京容 (197)我国航空类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欧阳杰 (211)专题三.铁路及其相关工业遗产研究中东铁路遗产的总体分布特征研究 崔卫华.胡玉坤.徐.博.王之禹 (223)东北民族铁路的复兴之路——以呼海铁路工业建筑遗产为例 张书铭.刘大平 (233)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存概览 张.铮.江海涛.李诗若 (246)滇缅铁路工程及建筑遗产 唐.琦 (252)吉林省近代铁路车站站舍建筑调查与研究 王新英.张书铭 (258)中东铁路俄式机车库建筑现代化特征解析 李.琦.刘大平 (266)中东铁路工业建筑屋架技术解析 司道光.刘大平 (274)专题四.地方典型案例研究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作为156项目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建设历史研究 徐苏斌.孙跃杰 (283)湖北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与更新——新型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策略 王.晶 (292)铜川王石凹煤矿——156项目中的苏联建筑规范与技术转移研究 吴杨杰.刘.洪.朱晓明 (303)贵州土司与中国朱砂汞矿重要遗存——兼谈贵州朱砂汞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何先龙 (315)福建船政布局沿革分析 陆.双 (321)德国殖民时期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以坊子机车仓库、机车维修车间为例 李晓迪.慕启鹏.高正扬 (332)西安“大华·1935”改造现状分析 于.露.陈.旭 (343)工业遗产中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中东铁路扎兰屯段为例王.凤 (349)城市复兴理论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的应用——以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 为例 莫.畏.王博琛 (360)专题五.工业遗产的规划与设计首钢西十筒仓改造工程简析 杨伯寅.刘伯英 (371)城市工业遗产景观的保护与更新——以广州TIT国际服装创意园为例 杨希文.席明波 (379)独栋废旧工业建筑活化保护的“因材施用”——以北京松下彩管厂区301号建筑 改造为例 罗.丹 (386)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模式探析——以佛山“岭南天地”更新改造为例 王红卫 (390)由武汉国棉一厂引发对现代工业遗产的反思 姚.瑶(395)普适性建筑既有空间的保护与再生——从食堂浴室、活动中心到实训基地的进化 与活化实验 尹.雷 .张俊发.鹿.鹏 (403)专题六.他山之石——国外工业遗产研究由端岛的废墟行旅热潮思考工业遗产博物馆化的另类思维 林晓薇 (411)贝尔瓦科学城——崛起于工业遗产上的创新之城 刘向东 (419)从工业遗存到城市公共空间——巴黎绿荫步道(La Promenade Plantée)的改造 设计及使用 陈立镜 (426)德国鲁尔工业区遗产改造利用模式浅析 许.凡.彭.雪(436)专题七.工业遗产相关问题研究谈工业遗产研究与产业经济关联研究的必要性 仲丹丹.徐苏斌 (445)台湾工业遗产转型文化创意空间探讨 傅.瓣 (451)对工业遗产展示与利用模式的思考 周.伟 邱于皙 (456)马恒昌小组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孙文政 (463)工业闲置地再开发中的临时性利用策略浅析 孙德龙 (469)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生态修复策略 杨震宇 (479)城市工业遗产游憩空间的景观生产与游客感知 范晓君 (485)后工业景观的文化秩序 魏琰琰.尹.雷 (490)工业遗产动态信息的采集与记录研究——以福州马尾船政与福建新华印刷厂为例季.宏 (495)基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可逆性结构体系的节点研究——以一种“柔性连接”结构 和节点体系研究为例 罗.丹.尹.钰.腾祥泉 (505)关于丝绸纺织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王.毅.杜芳芳 (511)探析行业博物馆提升公众满意度的专业保障与创新突破 姚.畅 (515)从“域”迈向“场”: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地边界改造研究 孟璠磊 (519)附..录中国工业博物馆联盟《广州宣言》 (527)
专题一.理论研究与探讨基于概念解析的我国工业遗产价值分析 韩.强.王.翅.邓金花 (3)关于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历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赖世贤.徐苏斌.刘.静.青木信夫 (8)天津塘沽南站保护现状调查与价值浅析 徐苏斌.李程远.闫.觅 (19)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廊道遗产系统价值评估初探——以徐州为例邓元媛.常.江.杨.帆 (28)基于价值辨析的工业遗产认定策略——以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规划为例周.伟.王琳峰 (37)近代中国重工业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研究——以煤炭、钢铁和船舶修造业为例于.磊.青木信夫.徐苏斌 (50)“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产的调查与价值评价初探 莫.畏.何.茜 (60)工业遗产文物保护规划问题探析 李松松.徐苏斌.青木信夫 (74)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应纳入城市存量规划目标 徐苏斌.仲丹丹 (81)“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既往成果研究 张家浩.徐苏斌.青木信夫 (86)专题二.区域及城市工业遗产研究西安工业区的蜕变与再规划 王西京.朱新苗.陈.洋 (99)“以诗人的情怀经营城市”——工业文化景观视野下的张謇与近代南通整体保护 邵耀辉 (112)城市更新中的武汉近现代工业遗产——以武汉市(推荐)一级工业遗产为例李.沐.周.卫 (125)广州工业建筑遗产之岭南特色 贾.超.郑力鹏 (134)产业遗产保存与再生的社会融入和公众参与——以台湾为例 张雨奇.胡.莲.徐苏斌 (14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刘金林 (158)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区域性工业遗产研究——以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为例 闫.觅.徐苏斌 (163)沈阳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策略思考 哈.静.潘.瑞 (171)整体保护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遗产的意义解析——以呼和浩特市水泥厂为例 白丽燕.刘.花.张鹏举 (179)哈尔滨现存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特色浅析 曲.蒙.刘大平 (186)鞍山市近代工业历史及工业遗产初探 马.斌.李京容 (197)我国航空类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欧阳杰 (211)专题三.铁路及其相关工业遗产研究中东铁路遗产的总体分布特征研究 崔卫华.胡玉坤.徐.博.王之禹 (223)东北民族铁路的复兴之路——以呼海铁路工业建筑遗产为例 张书铭.刘大平 (233)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存概览 张.铮.江海涛.李诗若 (246)滇缅铁路工程及建筑遗产 唐.琦 (252)吉林省近代铁路车站站舍建筑调查与研究 王新英.张书铭 (258)中东铁路俄式机车库建筑现代化特征解析 李.琦.刘大平 (266)中东铁路工业建筑屋架技术解析 司道光.刘大平 (274)专题四.地方典型案例研究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作为156项目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建设历史研究 徐苏斌.孙跃杰 (283)湖北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与更新——新型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策略 王.晶 (292)铜川王石凹煤矿——156项目中的苏联建筑规范与技术转移研究 吴杨杰.刘.洪.朱晓明 (303)贵州土司与中国朱砂汞矿重要遗存——兼谈贵州朱砂汞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何先龙 (315)福建船政布局沿革分析 陆.双 (321)德国殖民时期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以坊子机车仓库、机车维修车间为例 李晓迪.慕启鹏.高正扬 (332)西安“大华·1935”改造现状分析 于.露.陈.旭 (343)工业遗产中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中东铁路扎兰屯段为例王.凤 (349)城市复兴理论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的应用——以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 为例 莫.畏.王博琛 (360)专题五.工业遗产的规划与设计首钢西十筒仓改造工程简析 杨伯寅.刘伯英 (371)城市工业遗产景观的保护与更新——以广州TIT国际服装创意园为例 杨希文.席明波 (379)独栋废旧工业建筑活化保护的“因材施用”——以北京松下彩管厂区301号建筑 改造为例 罗.丹 (386)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模式探析——以佛山“岭南天地”更新改造为例 王红卫 (390)由武汉国棉一厂引发对现代工业遗产的反思 姚.瑶(395)普适性建筑既有空间的保护与再生——从食堂浴室、活动中心到实训基地的进化 与活化实验 尹.雷 .张俊发.鹿.鹏 (403)专题六.他山之石——国外工业遗产研究由端岛的废墟行旅热潮思考工业遗产博物馆化的另类思维 林晓薇 (411)贝尔瓦科学城——崛起于工业遗产上的创新之城 刘向东 (419)从工业遗存到城市公共空间——巴黎绿荫步道(La Promenade Plantée)的改造 设计及使用 陈立镜 (426)德国鲁尔工业区遗产改造利用模式浅析 许.凡.彭.雪(436)专题七.工业遗产相关问题研究谈工业遗产研究与产业经济关联研究的必要性 仲丹丹.徐苏斌 (445)台湾工业遗产转型文化创意空间探讨 傅.瓣 (451)对工业遗产展示与利用模式的思考 周.伟 邱于皙 (456)马恒昌小组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孙文政 (463)工业闲置地再开发中的临时性利用策略浅析 孙德龙 (469)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生态修复策略 杨震宇 (479)城市工业遗产游憩空间的景观生产与游客感知 范晓君 (485)后工业景观的文化秩序 魏琰琰.尹.雷 (490)工业遗产动态信息的采集与记录研究——以福州马尾船政与福建新华印刷厂为例季.宏 (495)基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可逆性结构体系的节点研究——以一种“柔性连接”结构 和节点体系研究为例 罗.丹.尹.钰.腾祥泉 (505)关于丝绸纺织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王.毅.杜芳芳 (511)探析行业博物馆提升公众满意度的专业保障与创新突破 姚.畅 (515)从“域”迈向“场”: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地边界改造研究 孟璠磊 (519)附..录中国工业博物馆联盟《广州宣言》 (527)
前 言
再接再厉、继往开来共同开创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新局面2015年11月21日至23日,“2015年中国第六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及国外的近300位专家学者齐聚广州,围绕“工业遗产的未来”进行学术研讨。会议共收到72篇论文,有48位专家学者做了学术报告,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研讨会邀请到20多家工业博物馆负责人出席,成立了“中国工业博物馆联盟”,通过了中国工业博物馆联盟的《广州宣言》;研讨会首次开辟了铁道遗产专题,针对中东铁路、滇越铁路、滇缅铁路、呼海铁路等铁路遗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次研讨会继续从城市史、建筑史、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跨学科的角度研究工业遗产;增加了工业建筑结构诊治理论和方法、建筑设计教学,以及遗产地、遗产廊道和工业遗产等内容;并对资源型城市如何利用工业遗产保护实现城市转型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开幕式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了题为“寻找与守望——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之路”的主旨报告,从自身对工业遗产的感知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发展的历程,阐述了工业遗产的价值。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TICCIH Honorary President for life)尤塞比·卡塞洛尼(Eusebi Casanelles)参加大会。作为《下塔吉尔宪章》的执笔人,尤塞比先生曾经为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工业遗产——地域和知识》演讲中指出:工业遗产既不是伟大的艺术作品,不具有纪念意义,也不是伟大历史的“英雄”,更没有“独特性”,那么这些工业设施是如何成为遗产的?为什么要作为遗产进行保护呢?因为工业遗产记录了工业的历史,是知识的遗产(knowledge heritage),需要广泛传播;我们也是工业文明的创造者,是遗产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创造流传下去。工业遗产十分脆弱,需要精心呵护。2015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2005年10月,ICOMOS第15届大会在西安召开,将2006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定为“保护工业遗产”,截至2015年正好10年。2010年11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这是我国工业遗产研究领域个学术组织。从2010年开始,每年11月都组织召开“中国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截至2015年正好5年。2013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成立工业遗产学部,2014年中国文物学会成立工业遗产委员会,从2014中国第四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开始,形成上述三个学术组织联合开展学术活动的局面,参加的专家学者来自规划、建筑、景观、建筑史、科技史、遗产保护、环境修复、结构加固、产业转型等领域,程度涵盖了专业学术领域的范围。截至2015年底,全国范围的“中国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共召开了六届,出版了5本论文集,发表了340篇论文,成为我国极具影响力、全国性的工业遗产学术研究会议。来自全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规划设计人员、政府管理人员等通过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与保护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反映了中国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取得的成果。研讨会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国内外案例研究;(2)工业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3)工业遗产与区域规划研究;(4)工业遗产与文化景观研究;(5)工业遗产国内外比较研究;(6)工业与资源型城市更新研究;(7)多学科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研究。在研究成果方面,通过系统研究,学术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工业遗产调查研究索引》(2011)、《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2014)、《中国工业遗产名录》(2014)三份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为系统展开工业遗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工业企业进行工业现状资源调查和保护的基础上,多个省市展开了工业遗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了工业遗产的家底。杭州、无锡等城市先后公布了《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导则》。2015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导则》(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在组织建设上,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IHC-CRAC)作为牵头单位,与TICCIH建立了紧密联系。目前中国大陆共有17位TICCIH成员、台湾地区有11位;刘伯英(大陆2015年)、林晓薇(台湾地区2009年)当选为TICCIH Board Member。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面总结了五年来工作的进展和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2015年还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从2016年开始,中国将进入“十三五”,因此2015年也是“十三五”的规划之年。基于中国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果,学术委员会“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加快对工业资源认识的转变。工业用地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转型、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新型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促进城市建设、产业、文化和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文化资本”的价值。(2)准确认定工业遗产的价值。工业遗产是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是保持城市特色和传承城市历史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发展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发展空间,是城市的“乡愁”。要不断加强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扭转错误观念,强化保护意识。(3)继续做好工业遗产的调查。以省、市为单位进行工业遗产资源调查和专题研究,制定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积极与各个行业集团、行业协会合作,以行业为单位进行工业遗产资源调查和专题研究,制定行业工业遗产的标准和保护名录。建立工业遗产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公开。(4)不断加强工业遗产的研究。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承担科研课题,继续做好工业遗产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当好智库,做好咨询和服务。(5)做好工业用地更新规划设计、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建筑设计工作。编制工业遗产专项保护规划,使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6)继续提升工业遗产的组织建设。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TICCIH组织,与相关的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加广泛的学术交流,开阔视野,在全球坐标系中认识中国工业遗产的价值。主动承担TICCIH的研究课题、参与ICOMOS世界遗产项目的咨询工作。(7)大力开展工业遗产的落实工作。拓展学术组织,形成主题性的分支或小组,拓展研究内容、参与团体和人员结构。积极开展中国工业遗产之路网站的搭建工作,融入亚洲工业遗产之路,将工作落到实处。维护好中国工业遗产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形成工业遗产的交流和宣传平台。(8)全面调动工业遗产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调动政府、社会、个人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加强工业遗产管理,形成社会监督的局面。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连续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的工作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速度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对城市发展不同阶段遗留下来的工业资源,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理性、科学对待,不能“囫囵吞枣”,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推倒重来”,而要珍惜这些“红色遗产”,让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伟大成就得以保留,让工业遗产承载的、曾经对新中国经济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工业精神”和“工业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正在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城市建设从粗放的绿地开发走向精细的棕地开发。经济发展转型、城市建设转型、城市更新和城市复兴正在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新常态。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委都对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产极为重视,形成了新时期和新常态下工业遗产保护和适宜性再利用的合力!2016年2月3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建设新型创业创新平台,为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更大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鼓励将闲置厂房、仓库等改造为双创基地和众创空间……这为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更好的舞台!让我们再接再厉、继往开来,共同开创中国工业用地更新的新局面!共同谱写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篇章!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全面综合发展的“城市复兴”!TICCIH 国家代表、TICCIH Board Member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主任
媒体评论
评论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