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3207120
李世民是位伟大的皇帝,这并不是通过几本史书得出来的结论,从诗歌到文物,从正史到小说,都能得到充分论证,当然,李世民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手下灿若群星,在创业过程中,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李世勣、刘文静、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辅佐他取得辉煌战绩;在守业过程中,有魏徴、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马周、王珪、褚遂良、李道宗等人陪伴左右,在他们共同努力下,盛唐才能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的*,屹立于世界之巅,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贞观长歌》就是描述的这一历史进程。
有人说,李世民让手下篡改了历史,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应该是有所修改,但修改的程度很难太大,且不说编造历史那非人力所能及的工作量,看看这位史官是谁吧,褚遂良!很难用文字描述出这位先生有多耿直,看看他是怎么死的就行了。
另外,玄武门之变有哪些是是非非?大唐如何与突厥斗智斗勇?唐三藏西行取经有着怎样的真实经历?武媚娘是如何杀女栽赃的?薛仁贵如何三箭定天山?武媚娘是如何让一步步走向垂帘听政的?且看书中分解。
附大事年表: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
公元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
公元628年,玄奘和尚西行取经
公元630年,杜如晦病逝
公元630年,李靖夜袭阴山,大破颉利可汗
公元635年,李靖、侯君集等大破吐谷浑
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渊驾崩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
公元637年,武士彟的女儿入宫做才人,被赐名为武媚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公元643年,魏徵病逝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造反
公元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
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逝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
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
公元655年,武媚娘杀害王皇后和萧淑妃
公元662年,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公元664年,武媚娘垂帘听政
公元665年,李治、武媚娘封禅泰山
公元668年,大唐收服高句丽
公元669年,李勣病逝
公元683年,李治驾崩
父子真有矛盾吗 / 002
第二章 狼族传说
北方的狼族 / 026
第三章 有志青年走仕途
坎坷仕途路 / 042
第四章 倒啖蔗
牝鸡之晨 / 066
战火燃起 / 148
第七章 难承父志
新皇上任三把火 / 176
唐朝女人半边天 / 210
这盛衰的道理看似浅显,人们却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周武王在牧野逼纣王自焚,结束了延续近六百年的商王朝,继承尧舜禹汤的优良传统建立盛世西周。几百年后周王朝倾颓,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烽烟四起,各路诸侯拥兵自重,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嬴政灭六国,天下一统,但他万万料想不到,原本想要千秋万世的大秦帝国只传了两世,便被一个小小的亭长——刘邦——夺了江山。西汉兴、西汉亡,东汉兴、东汉亡,魏晋之后,华夏大地再次分崩离析,南朝虽然偏安一隅,但也避免不了几大家族轮流坐庄,北朝更是折腾得热火朝天,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崛起的,是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衰败。杨坚的出现完成南北统一,中华帝国再次进入盛世,但他的命比秦始皇强不到哪去,自己死得不明不白,而且死后十几年间,家底儿就被儿子败得精光。
【作者古月答读者问小片段】
问:正史?野史?
答:正史!
问:李世民杀弟、弑兄、坑爹?
答:只做了他该做的!
问:太平公主漂亮吗?
答:《新唐书》说:方额广颐。翻译成白话文:方脑门子,大脸蛋子。
问:杨玉环是李隆基的什么人?
答:儿媳妇……媳妇。
问:唐朝领导吃*食品吗?
答:易州司马陈元璹在寒冬腊月进献鲜嫩果蔬被唐太宗摘掉乌纱;唐玄宗为让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被后人嘲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乃是明君之所恶,昏君之所喜。
问:人们为何喜欢历史?
答:歌德说: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
玄武门之变
主角:李世民
配角: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李渊的妃子、李世民的近臣等
事件:人生几大悲惨的事情中有这样两件:少年丧父、老年丧子。这两件事唐高祖李渊一件也没错过,并且还是一次死两个儿子,更让他痛心疾首的是,这两个儿子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死在另外一个儿子手上,骨肉相残,贻笑大方。
事情搞成这个样子到底是谁的错?
父子真有矛盾吗
放眼华夏,还有谁能和老李家继续争天下?
没了!
天下是谁的?
唐高祖李渊的。
李渊死了呢?
太子李建成的。
简单来说,这个答案没有错,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大唐帝国的接班人,李渊退休之后自然他就是一把手。
李世民怎么办?这些年来他的功劳最大,不管是李建成当太子之前还是当太子之后。
功劳大就必须当一把手吗?关于这点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周公辅成王”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周朝。周公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武王在位期间周公一心一意地配合哥哥的工作,武王死后,周公仍然一心一意地配合自己侄子(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工作。周公有很多英雄事迹,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归根结底一句话,周公的功劳十分大,为国为民做的事情远超成王,但是,周公仍然恭恭敬敬地为成王打工,丝毫没有当一把手的打算。
这样看来,功劳大也不一定当一把手!
但是,就算你把史书翻烂,也再难以找出第二个周公。大多数情况下,功劳跟地位不匹配的都要闹出乱子来,并且,李渊也是这样认为的。
李渊曾经对李世民说:“咱们在晋阳起兵主要是你的主意,要是输了,李家就会断子绝孙,你便是千古罪人;要是赢了,李家就会飞黄腾达,你便是第一功臣,太子这个宝座非你莫属。”
老爹李渊说这话相当于给儿子李世民开出一张支票,至于是否会给兑现,这个问题恐怕没人能给出答案。
后世对此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李渊支持李建成当皇帝,也有人认为李渊支持李世民当皇帝。
对于这个结论,咱们不着急下,先搞清楚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儿,通过分析这些事儿看看是否能得出结论。
有人说,李渊和李世民有很深的矛盾,理由就是:刘文静的死。
刘文静是李世民的铁杆粉丝,他们两个的关系就如同裴寂和李渊一样密切,当年李世民要造反最开始没敢直接和老爹说,而是通过裴寂来探口风,由此可知他们关系的密切程度。
李渊当上皇帝之后对裴寂的恩宠更是令人羡慕不已,例如,李渊经常和裴寂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在一个床上睡觉,虽然这完全是兄弟之间的感情,但作为皇帝,这样显然是不合适的。
对于这样不合时宜的做法,一般大臣并不敢直言劝谏,但是,刘文静敢!
刘文静认为当皇帝应该有个当皇帝的样儿,行为必须要检点,不能像以前一样为所欲为。
对于刘文静提出如此尖锐的意见是出自争宠的私心,还是真的为国体考虑我们无法得知,只有他自己心中有数。但是,他和裴寂之间一直有矛盾,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次,刘文静酒后失言,拔出刀来对着柱子乱砍,边砍边说要找机会把裴寂剁成肉馅包饺子。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醉话就被裴寂和李渊知道了,李渊下令杀掉刘文静,罪名是造反。
说刘文静造反,摆明就是瞎扯。很多年之后,李世民为刘文静平了反。
对于该起事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第一方面,无需多想,就是李渊宠信裴寂,没有因为刘文静是李世民的人而放他一马。
第二方面,这是剪除李世民的党羽,看似裴、刘之争,实际是父子相斗。
从我们所掌握的史料来看,更倾向于第一种情况,因为,李渊除了杀刘文静之外,并未对李世民的其他得力手下有丝毫举动,甚至还帮他丰满羽毛,精兵强将都交给他统领。有人说,这是工作需要,不给他精兵强将怎么让他平定四方啊?可是,四方基本平定之后,又让李世民开天策府,招“十八学士”,这又作何解释呢?
另外,说李渊和李世民相斗于情于理都解释不通。李渊身体再好,也有驾鹤西游那天,到时候还得把家产留给儿子,只不过是留给哪个儿子的问题。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他亲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谁接班对于李渊来说没有太大分别。
通过上述分析,李渊心目中的理想情况是这样的:
首先,自己活着的这些年一定要太平无事,千万不能步杨坚的后尘,在宫廷政变中死在儿子手里。
其次,李世民要是肯屈居人下,兄弟几人亲密无间,那大儿子继承家业算是中规中矩;如果李世民不肯屈居人下,那就让李建成让贤,兄弟之间也不能伤了和气。
后来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和他理想中的不太一样呢?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之上欠妥。
李渊是怎么想的
李渊究竟在哪些问题上处理得不好呢?
第一个问题,也是核心问题,法定继承人的确定。
李渊数次和李世民提出让他当太子,李世民都拒绝了。
李世民当初拥有那么强烈的革命愿望,后来几乎天天提着脑袋冲锋陷阵,难道就是为了好玩儿?或者是当个王爷?
当然不是,他的目标肯定是当皇帝!
至于他为什么拒绝当太子,这事儿我们也无法下定论,只能猜测,他也许是过分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想主动和兄弟撕破脸皮,让后人耻笑。
这样看来,李渊就应该强行让李世民做太子,同时安抚好李建成,或许李渊是认识到安抚李建成的难度,因此没有采取这个方案。
第一个问题没处理好,就会引来第二个问题:实力问题,李世民集团和李建成集团的实力问题。
李渊既然不能让李建成让贤,那就要保他坐稳太子宝座,将来顺利坐稳皇位。
对比一下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的实力,我们发现有一点李建成和弟弟是无法对抗的,那就是群众基础。这些年来李世民南征北战,在老百姓中口碑极佳,成绩也都看得见、摸得着。不过这一点说重要就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只要李建成顺利当上皇帝,到时对老百姓好点儿,让他们吃饱穿暖,老百姓才不会管谁当皇帝呢。
和“群众基础”比起来,“身边的人”和“手里的军队”才更重要。
李世民长期掌握重兵,李建成只有几个散兵游勇。
李世民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等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能文能武的还有李靖、张公谨等全才。
李建成手下仅有魏徵、王珪、薛万彻等几个高手。
这实力相差悬殊!
对于这种情况,李渊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手段进行解决,没有把“十八学士”转给李建成,也没让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改投太子门下。
这样放任的结果就是,就算李世民没有什么非分之想,李建成心里也不会踏实,肯定还要想方设法地收拾这个亲弟弟。同时,李世民也会因为实力强大而不断滋长野心。
直至今天,我们仍然无法搞清楚李渊为何采取这种“无为”的做法来处理皇位继承问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跟李渊、李世民比起来,李建成的城府极其浅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并且还有个极大的特点——不记仇。不过,他不记仇并不是心胸宽广,而是有仇都是当时就报,根本不用记。
公元619年,是唐朝正式注册成立的第二年,也是李建成当上太子的第二年,那时就开始对李世民不满,并且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李建成有个老师叫李纲,此人正直、善良,按理说这样的老师教学生肯定是不用家长操心的,可是,李纲当了几天太子詹事便向李渊递上辞职信,理由很简单:你那儿子我教不了,不光酒色随身,而且天天惦记着怎么对付李世民,怎么劝都没用。
李渊对李纲的表现很不满意,还翻出他的旧账:“想当年你给潘仁当长史(相当于现在秘书长一类的官),他是什么好鸟吗?”
对于李渊的谴责,李纲毫不心虚,理直气壮地答道:“潘仁的确不是什么好鸟,强盗出身,喜欢滥杀无辜,但是,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便改邪归正。现在我为了规劝太子,嘴皮子都磨薄了,他依旧我行我素。”
李渊虽然没有采纳李纲关于应该严管太子的建议,但是也没有接受李纲的辞职,依然让他担任太子的老师。
跟李纲比起来,魏徵对太子的帮助就要大得多。
魏徵担任的官职是太子洗马,太子洗马不是负责给太子的马洗澡,而是负责教导太子的一种官职。(这个官职听起来怪怪的,其实是被后人叫错了的缘故。在秦汉时期,这个官职叫太子先马,就是在太子马前驱驰,给太子带路,教太子怎么做人的官职。有人说“先”和“洗”通假,也有人说是后人写错了,反正到后来都管这个官叫太子洗马。)
当李世民把刘黑闼打跑之后,魏徵发现有便宜可捡,便对李建成说:“整个大唐差不多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殿下虽是太子,但没有大功可以用来彰显自己,现在刘黑闼已经被打残废,老弱残兵不足万人,殿下应该向皇帝请命去消灭反唐的顽固势力。”
李建成接受魏徵的建议,最终用刘黑闼的人头为自己增添了一点儿政治筹码。
但是,李建成也知道仅靠这点儿小成绩根本没法和李世民叫板,明的不行,咱就来暗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嘛。
肯于跟李建成一起放暗箭的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李渊的另外一个儿子李元吉。
对于李元吉为什么坚持不懈地挑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并且看似死心塌地地帮助李建成,人们也有很多猜测。
第一个原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几乎具备标准纨绔子弟的所有特征,跟李建成一起才能更好地吃喝玩乐,骑马遛狗之余可以交流泡妞心得,犯了错误还能互相包庇。
第二个原因,对于李世民立下的显赫战功,李元吉表现出强烈的羡慕、嫉妒、恨,扳倒二哥,他心里才能舒服。
第三个原因,李元吉有自己的小算盘,大哥和二哥要是斗个两败俱伤,他说不定能坐收渔人之利,捡个皇帝东东。
至于具体是哪个原因,后人无法给出定论,可能是其中某一个,也可能是兼而有之,总之他是把自己和李建成结结实实绑到一起,坚定不移地对李世民放暗箭。
不要得罪女人
仅仅有李元吉帮忙,李建成的队伍仍然不够强大,那么,还有谁能帮他呢?
女人!
李渊的女人!
李渊很好色,这是个事实,年轻的时候就有很多女人,很多后人替他找借口,说他天天和那些女人混在一起是为掩人耳目,麻痹杨广,让人误认为他是个酒色之徒,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窃国者。
李渊有理想、有抱负,这点我们不可否认,但这不影响他好色。李渊当上皇帝之后无须再掩人耳目,他的女人不但没有减少,反倒越来越多。
皇宫里面女人很多,真正的男人就一个——皇帝李渊。
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诸位嫔妃们自然要想尽办法拉近和李渊之间的距离,除了提高自身素质之外,借助外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嫔妃们需要借助皇子的力量接近李渊,皇子们需要借助嫔妃给老爹吹枕边风,就这样,狼和狈找到结合点,合作双方没有利益冲突,各取所需,这样的合作将会取得双赢。
后来有些野史、小说等说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渊的两个妃子经常饮酒淫乱,时至今日,已经无从考证,而且也没必要考证,不管是否淫乱了,反正利益集团的关系是建立得妥妥的。
李建成、李元吉和后妈们关系亲密无间,李世民却不屑做这种勾当,因此,李渊的枕边风十分一致,妃子们一致反映李世民不是个好孩子。
李世民不但不会主动给后妈献媚,而且连最基本的母子关系都维持不好。
当初,李世民占领洛阳的时候,李渊的几个贵妃也到了战争的第一线,不过他们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淘宝的。今天的女人喜欢钻石、翡翠、珍珠、玛瑙,那个时候的女人也不例外。
杨广攒了不少好东西,可以说天下的奇珍异宝尽在隋朝库府,然而,当贵妃们想让李世民这儿子送点给她们的时候,竟然遭到拒绝,理由是:这些东西都已记录在册,封存起来,谁也不能挪用公款。
从长安跑到洛阳足足有三百多公里,这群女人总不能空手而归啊,金银珠宝捞不到就捞点儿别的好处吧。她们的亲属有些在部队当官,贵妃们想跟李世民要个人情,格外提拔一下自己的亲属,这么简单的事情再次遭到拒绝,理由十分简单: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我李世民带兵的基本原则,谁也别想走后门。
古往今来的各位圣人、伟人几乎都曾经说过:不要得罪女人!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李世民为此吃了很大的亏,隔三岔五就被老爹狠尅一顿。
还好李世民有个优点——孝顺,按理说当爹的都会喜欢孝顺孩子,这总算可以增加一点儿好感吧。
但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来的结论可能也是截然相反的。
李世民每次参加家庭宴会的时候,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情景都会暗自神伤,思念自己苦命早亡的亲妈无法享受人间富贵。
李世民的后妈们借此良机再次诋毁他,对李渊说:“大家都高高兴兴,就他阴沉着脸,是不是他盼着陛下早日升天,好独掌大权啊?”
虽然在李渊心中,李世民一直是人中之龙凤,但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渐渐地他开始觉得这个儿子打仗还行,干别的都是一塌糊涂,李建成却不同,后起之秀,越来越适合继承大统。
天赐良机
秦王李世民目前的状况可以概括为:家庭没温暖、朝中没地位,跟带领玄甲军所向披靡之时判若两人。
当然,这个状况仅仅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大唐精锐仍然尽藏秦王府。
以李建成的智商也就是仅仅能看到现象,他认为李世民已经足够虚弱,自己可以动手斩草除根。
公元624年,李建成开始招兵买马作为自己的亲兵,经过千挑万选最终有两千精壮小弟荣幸地入住东宫左右的长林门,这群亲兵号称长林兵。
长林兵从外表看确实不错,要是参加选美大赛肯定能取得个不错的成绩,但是缺乏实战经验和血与火的洗礼,为此,李建成又从罗艺那里抽调过来三百精锐骑兵,这些人可是身经百战、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李建成这边大肆招兵买马难免会惊动李渊,李渊知道后大怒,这个小混蛋想干什么?难道想用武力打破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吗?于是,李建成被老爹臭骂一顿,这事儿就算拉到了。
没过几天,李渊准备带领李世民、李元吉等人到仁智宫去避暑,李建成留守长安。
真乃天赐良机!
这几年来,李建成用大把的银子收买了一些看起来还算不错的高手,其中一个死党叫杨文干,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到他出手的时候了。
最近,杨文干又四处搜罗不少死士,都安顿在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市附近),李建成派手下尔硃焕和桥公山去给这些人送铠甲装备。
这尔、桥二人扭头就把李建成出卖了,直接跑到李渊面前告发太子指使杨文干起兵造反。
李渊听尔、桥二人汇报完情况,又找人核实,确认此事不假,气得暴跳如雷,把李建成大骂一通,骂完之后,又给他发去一封亲笔诏书,让他马上到仁智宫请罪。
李渊和李世民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李建成纠集一群乌合之众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他们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只不过对这种骨肉相残的情况感到异常气愤。
李建成那边听说被出卖了,差点没吓尿裤子,总算他手下还有两个明白人,知道造反可不容易,斗,肯定是斗不过李渊的,赶快低头认错,负荆请罪,然后看看能不能找机会保住性命。
李建成连滚带爬地来到李渊跟前,号称要以死谢罪。
毕竟是亲儿子,哪能说砍就砍,暂时关押起来,等解决杨文干之后再行处理。
杨文干听说李建成那边已经被摆平,眼下自己骑虎难下,李建成是皇帝亲儿子,只要认错态度诚恳,再有人给说说情儿,说不定能保住一条命,自己不一样,没背景、没靠山,犯的又是造反这样诛九族的大罪,投降也是死,不如将造反进行到底,他老李家不是也靠造反得的天下嘛,凭啥自己就不能当皇帝。
于是,杨文干就真的造了反。
造反可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且不说是否有当皇帝的命,仅从技术角度看就是高难度动作,这种事情李建成干不好,杨文干也远远无法胜任,虽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宁州(今甘肃省庆阳宁县),但是,李世民刚刚兵临城下,杨文干的反政府势力就从内部开始瓦解,眼明手快的小弟砍下杨文干的脑袋到李世民面前邀功去了。
当李世民去收拾杨文干的时候,李渊也没闲着,面对着各类群体的七嘴八舌,当然,这个时候那些人已经无暇说李世民坏话,他们要集中精力先把李建成救出来。
李元吉大打亲情牌。
嫔妃们狂吹枕边风。
以封德彝为代表的李建成派引经据典陈述大儿子做太子的必然性。
就这样,李建成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不但脑袋没掉,太子宝座也还在屁股底下。
可是,这说不通啊,造反者都得死,不死也得把牢底坐穿,同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李建成为什么没受影响?因为,此次事件最终被定义成兄弟内部矛盾,是李建成针对李世民的个人行为,不是造反,处理他的手段以批评教育为主。
最终,李建成仅仅是挨李渊几顿臭骂,住几天小黑屋,吃几顿粗茶淡饭,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李建成虽然能够继续当太子,但再想搞大规模武力行动已经不可能,李渊也要防止闹出上次那样的事情来。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这次是精确制导,直接将李世民锁定为打击目标,为此,李建成送给李世民一匹骏马,这马长得高大威猛、膘肥体壮,但野性十足,非常喜欢尥蹶子,李建成想借助这马摔死亲弟弟。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李家兄弟一起到郊外打猎游玩,李世民骑着大哥送的骏马撒开欢地追一只鹿,跑着跑着这马的野性就被释放了出来,身上坐着个人十分影响心情,于是狠狠地尥起蹶子,动作幅度极大,这要是一般人的话肯定得摔下来摔个七荤八素,不死也是重伤。
李世民是一般人吗?
当然不是。可以说马背就是李世民的家,刀枪剑戟都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李世民借着马尥蹶子之势一跃而起,空中转体三周半接抱膝前空翻,然后稳稳落在几米之外。
李世民完全没想到大哥想用这么不靠谱的方式谋杀自己,再次翻身上马,过了一会儿,上面的一幕再次发生。
这时李世民才认识到这是大哥谋杀自己的一种手段,不禁感慨道:“真替大哥感到丢人,想杀人还不多动动脑子,这个世界上能摔死我的马还没出生呢。”
李世民和身边随从说:“太子想借助一匹马来杀我,岂不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的性命是他能伤害得了的吗?”
李建成知道李世民这样评价自己之后恼羞成怒,和李渊告黑状:“你二儿子自称受命于天,看来我们是没有容身之地了。”
李渊现在多少有点老糊涂,竟然信以为真,把李世民绑了起来,要调查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还好突厥人救了李世民一命,这会儿他们在边境闹得正欢,还需要用李世民来平乱,所以他才逃过一劫。
李建成虽然没有得手,但发现这种精确打击的思路没问题,就算弄不死李世民,对自己也没啥影响,而且投入也不大。
很快,又一个计划出炉。
李建成命人配置上等毒酒,请李世民过来彻夜畅饮。
李世民回到家里就开始肚子疼,又大口大口地吐血,休养好长一段时间才渐渐康复。
李建成事后感到非常惋惜,不过,事已至此,以后再用请李世民吃饭这招肯定是行不通的,要害弟弟只得再找办法。
凶多吉少
李渊看着兄弟几人之间不死不休的斗争也开始惆怅起来,都是亲生的,谁有个三长两短都是他不想看到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人世间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
于是,李渊把李世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最开始是你提出的反隋大业,在这些年的战争中也是你功劳最大,我说让你当继承人,你却坚决不干,后来我想,建成是长子,也做了这么长时间太子,要是把他撤了多没面子啊,要不干脆让他在这边踏踏实实当太子,将来继承家业,你就搬到洛阳去住,那边也不比这边差,同样能够享受到天子所能享受的一切待遇。”
对于这个提议,李世民还是很赞同的。老爹活着的时候兄弟可以相安无事,老爹驾鹤西游之后,如果大哥对自己不仁,也就别怪自己对他不义,以洛阳为基地实在是太完美不过了。
对于这种形势,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能充分认识到,如果让李世民带着精兵强将去洛阳,那就如同虎入深山、龙回大海,再想收拾他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建成和李元吉再次联合嫔妃给李世民制造负面新闻,让李渊觉得李世民要是到了洛阳就会造反,于是,这事儿就暂时搁在了一边。
秦王府的众位高人看着眼前局面越来越不乐观,说不定哪天李世民就被玩死,到时候大家都得跟着遭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一个是全国二号人物,另外一个是深受宠爱的齐王,但他们要是死了就啥都不是了,天下还不尽在秦王掌握之中。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人向李世民敞开心扉,表示愿意为他冲锋陷阵,扫除奸党。但这个时候的李世民仍然下不定决心,毕竟手刃兄弟,甚至还有可能和老爹闹翻,这都是要留下千古骂名的。(虽然史料中多数记载李世民此时不下手是因为兄弟情义,但我不认为他是个把儿女情长看得那么重的男人,迟迟不肯动手的原因应该主要是考虑到名声和后果。)
李建成等人知道,不仅仅是李世民难对付,他手下那些高人也是自己的巨大障碍,这些高人是李世民的根基,先把根基搞垮,再扳倒李世民就会容易很多。
李建成给尉迟敬德写了一封十分暧昧的信,表示愿意和他交朋友,还送上一车金银珠宝。尉迟敬德回信说:“我这辈子跟定秦王,生是秦王的人,死是秦王的鬼,不会再侍奉别人。”然后,把一车金银珠宝给退了回去。
事后,尉迟敬德把这情况原原本本地向李世民做了汇报,李世民对于尉迟敬德的表现感到十分欣慰,但对于他如此不开窍也感到很是无奈,耐心地教导他:“我知道你对我的心意,咱们之间的信任是经历战场上的生生死死考验出来的,怎么可能会因为金银珠宝而改变,太子送你东西你就应该全部收下,表面上和他搞好关系,这样我们就能掌握他的一举一动,唉,不过你这人太耿直,让你当间谍也的确是有点强人所难。”
李建成和李元吉收买秦王府的高人未遂,就改动刀子,派人去暗杀尉迟敬德,结果刺客连门都没敢进,就被“门神”的杀气吓得屁滚尿流。
暗的不行就来明的,李建成等人再次大打舆论战,捏造很多莫须有的罪名给秦王府众人栽赃,秦王府中的人才流失极其严重,入狱的入狱,发配的发配,仅仅剩下几个和李世民关系最近的人,他们还都是李世民拼命才保护下来的。
很快,李世民身边最亲近的这几个人也就要保不住了,因为,李建成他们又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借口可以把他们全部铲除。
给李建成提供借口的是突厥人,这几天突厥人又躁动起来。本来这种事情都是李世民处理的,但这次由李元吉取而代之,但要求秦王府内的猛将们一同出征,听候李元吉调遣。
这可是釜底抽薪,要是让李建成得手的话,李世民就真的凶多吉少了,他一个光杆司令怎么能斗得过太子和齐王。
事情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李世民的忍耐也已接近极限,眼下的秦王府少了往日的喧闹,仅剩下长孙无忌、侯君集和尉迟敬德等寥寥数人,显得格外冷清。
应该何去何从?李世民正在做激烈思想斗争的时候,手下进来禀报:有人来串门儿。
这要是以前再正常不过,可如今大家对秦王府都是避之不及,还有谁会来串门儿?
来串门儿的叫王晊(zhì),是个在太子府工作的小人物,职务不高,但是,阴差阳错竟然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迫害李世民的计划听了个一清二楚。
王晊觉得在太子府混饭吃自己一辈子也不会有出头之日,要是将这重磅消息透漏给李世民,李世民能扳倒太子的话,那自己可就是大功一件,于是,冒险一搏来到门可罗雀的秦王府。
王晊表明来意之后,也没多说废话,直接就把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的话原原本本转述给李世民:“我亲爱的弟弟,你已经得到老二的精兵强将,出征之前,我会邀请老二一起去给你送行,咱们提前埋伏好刺客,杀了他之后就和爹说他是自杀,咱们也不用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们信就行,别人也不能把咱们怎么样,然后你找机会把尉迟敬德等人处理掉,这样咱们便可以高枕无忧。”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李世民意识到已经无路可退,只能反击,并且还要一击致命。
李世民把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大家总算明白他迟迟不肯和兄弟翻脸的最真实原因。《资治通鉴》记载: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
通过这段话我们完全能够看出,李世民之前一忍再忍,不管李建成和李元吉如何祸害他,他都不肯还手,并不完全是因为在乎兄弟情,而是担心骨肉相残坏了自己名声,他一直在等李建成他们率先动手,然后自己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干掉兄弟,这样既得了江山,又能维护美名。
尉迟敬德早就看李建成和李元吉不顺眼,现在李世民已经准备动手,他第一个表了决心:“上天安排您成就大事,您却一忍再忍,就算自己不想当皇帝,也要考虑江山社稷和普天之下的百姓啊,要是让李建成继承大业,全国都得跟着遭殃,您就发发慈悲再次拯救万民吧,我们都会誓死为你效劳。”
尉迟敬德这话基本就是表达两个意思:第一,您杀兄杀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天下;第二,我们都是您的忠实拥护者。
通过这几句话完全能够看出,尉迟敬德耿直归耿直,但一点儿都不傻,而且口才也很好,虽然他常说自己是粗人不会讲话,但每每在关键时刻说出来的话总是很有分量。
长孙无忌等人也都跟着表态:唯秦王马首是瞻。
李世民心中早就想大干一场,只要理由充足,该出手的时候必须出手。
手下这些人开始七嘴八舌地做起李世民的思想工作,说是思想工作,其实就是在帮他找理由。
大家的意见是:如果您被太子玩死,李元吉会不择手段地对付太子和皇帝,他和杨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到时,大唐江山就会断送在他的手上,您不能再仁慈了,个人名声是小,国家利益是大。
除了讲道理之外,大家还摆出事实,引经据典,用古圣人说事儿:
想当年舜的爹和哥哥也是想方设法地往死里整他,每次舜都能成功逃脱,在他爹用小鞭子抽他的时候,他都忍着疼痛毫不反抗,他爹要是用大棒子打他的时候,他都是撒腿就跑,因为不跑就会被打死,如果舜被打死,哪有机会恩泽天下,流传万世呢?
这个例子很有分量,李世民已经决定下手,动手之前还需要算一卦,看看凶吉。
这边正准备算卦呢,刚好迟到的张公谨推门而入,看见大家准备算卦,毫不客气地把算卦用的龟甲扔在一边,说道:“都是因为遇到疑难杂症,不知道该怎么办才算卦,如今这情况除了弄死李建成之外还有选择余地吗?”
就这样,李世民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