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486619
编辑推荐
★ 中国当代诗歌自70年代至今已近40年,尽管每一时期的精神氛围和物质载体明显有别,但诗人们的写作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而关于“当代诗人”这一群体,他们的坚守,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现状,却需要一个及时的呈现。
★ 刘涛采访了活跃于诗坛的60 余位诗人,与他们进行了别开生面、饶有趣味的对谈,拉近了诗人与诗人、诗歌与诗人、读者与诗歌的距离,不仅是一次诗歌的祛魅,更是一次诗歌的升华。
★ 刘涛采访了活跃于诗坛的60 余位诗人,与他们进行了别开生面、饶有趣味的对谈,拉近了诗人与诗人、诗歌与诗人、读者与诗歌的距离,不仅是一次诗歌的祛魅,更是一次诗歌的升华。
内容简介
第三代诗人是汉语写作绕不过去的灯塔、高峰。依然坚持创作的第三代诗人,会将读者和评论家的眼光不断附着在他们身上,例如于坚、韩东、杨黎、翟永明、小安、刘涛等;刚进入诗坛的那些年轻诗人,他们坚守诗歌情怀,契入当下的生活场景,写出了更为活泼丰厚的诗歌佳作,例如乌青、张羞、孙智正等人,他们的重要性将会日益突出。
2013年以来,刘涛采访了活跃于诗坛的60 余位诗人,进行了别开生面、饶有趣味的对谈,拉近了诗人与诗人、诗歌与诗人、读者与诗歌的距离,不仅是一次诗歌的祛魅,更是一次诗歌的升华。
2013年以来,刘涛采访了活跃于诗坛的60 余位诗人,进行了别开生面、饶有趣味的对谈,拉近了诗人与诗人、诗歌与诗人、读者与诗歌的距离,不仅是一次诗歌的祛魅,更是一次诗歌的升华。
目 录
刘涛涛露西访谈刘涛(代序)
辑 刘涛大家访谈
关心诗之大事,不关心诗之帝国(韩东)
后现代的初衷是回到开始,回到天真、诚实(于坚)
我的诗就是些简单的诗(周亚平)
重要的是我必须有一颗洋气的心(杨黎)
一‘先锋”就是走在前面的人,走在前面的人总是要冒些风险(何小竹)
即使活到100岁,我也希望保持一个青年诗人的心态(吉木狼格)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翟永明)
当代诗,又多又好,又热闹(小安)
我只写天才写不出来的东西(张羞)
多数情况下,我就是处于一种无话可说的状态(乌青)
写诗就是找到独属我的月亮(宇向)
生活是诗歌起飞的跑道(蓝蓝)
说到底,是跟水晶球的关系(巫昂)
爱诗爱得一根筋而已(竖)
我内心一直守护着青春的光彩和纯粹(春树)
我喜欢的人和诗,就是我的诗坛(吕德安)
我就想一个人安静坐下来,好好喝一点笑酒(万夏)
真正喜欢我的诗歌的人,大部分不喜欢《中文系》(李亚伟)
我要写一首诗,对得起大凉山的一头牛(尚仲敏)
诗歌应该是从我们内心深处涌出来(张执浩)
因为热爱,所以无所畏惧(横)
写着写着就忘了出名(文康)
世界是虚无的,语言把它变为一种新的现实(非亚)
喝多了就升上去,酒醒了就落下来(石光华)
不认真写诗,哪里有什么天才(孙文波)
从“有意义的写作”到“寻找语言秘密的写作”(王敏)
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才是真实的自我(弥赛亚)
诗是诗人的天赋(艾先)
女人天生就是艺术家、诗人(张义先)
诗可以是一切(张小静)
不写不舒服,写了就舒服了(秦风)
抒情是可以原谅的(闲梦)
诗歌是对灵魂真相的呈现(潇潇)
从身份到灵魂,诗歌写作与什么有关?(周瓒)
诗歌是灵魂飞翔的窗口和天空(徐贞敏)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伊沙)
爱情是生活里的锦上添花(于小斜)
生活的改变总是太轻易了(袁玮)
说普通话很难受,说方言很容易(赵凡)
在生活面前,诗歌有时不值一提(懒懒)
让孤独的写作者以诗歌的名义抱团取暖(阿潘)
诗歌是表达内心的好方式(铂斯)
在改变中慢慢抵达目标(六回)
找到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存在感(李昕)
对于句群这种新文体,我有这个自信(孙智正)
我不断地走在路上(陈小蘩)
写作同生活中的其他东西不一样(龚静染)
静坐阳光下,偶闻肩胛长翅之音(廖慧)
诗人的创造状态就是灭尺度的状态(西娃)
一种是刺猬,一种是狐狸(南方狐)
诗像山里的草木,在土壤里自然生长(子梵梅)
人逢喜事,以诗下酒;人遇悲事,用诗取暖(汤巧巧)
我觉得抒情是诗歌的本质(邵风华)
心是一种既清澈、又无比复杂的东西(哑石)
把话说成诗,这是写作时我的追求(杨小滨)
乌托邦对于诗歌来说,是必须的(乌蒙)
30岁以后诗歌找到了我(董晓静)
好诗是排斥个人英雄主义的(大头鸭鸭)
我可不想在诗歌中安分守己(张凤霞)
过简单一些的日常生活(刘不伟)
新诗可贵的品质是自由(王学东)
唯有诗歌与音乐,可以留住时间(王音)
第二辑 刘涛诗性随笔
韩东
于坚、杨黎和韩东
杨黎
蓝马
李晓彬
周亚平
小安
张羞
张执浩
小引
宇向
宇向和张维
尹丽川、巫昂
韩梅
邓兴
乌青、周亚平、面海
臧棣和余笑忠
小平访谈刘涛(后记)
辑 刘涛大家访谈
关心诗之大事,不关心诗之帝国(韩东)
后现代的初衷是回到开始,回到天真、诚实(于坚)
我的诗就是些简单的诗(周亚平)
重要的是我必须有一颗洋气的心(杨黎)
一‘先锋”就是走在前面的人,走在前面的人总是要冒些风险(何小竹)
即使活到100岁,我也希望保持一个青年诗人的心态(吉木狼格)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翟永明)
当代诗,又多又好,又热闹(小安)
我只写天才写不出来的东西(张羞)
多数情况下,我就是处于一种无话可说的状态(乌青)
写诗就是找到独属我的月亮(宇向)
生活是诗歌起飞的跑道(蓝蓝)
说到底,是跟水晶球的关系(巫昂)
爱诗爱得一根筋而已(竖)
我内心一直守护着青春的光彩和纯粹(春树)
我喜欢的人和诗,就是我的诗坛(吕德安)
我就想一个人安静坐下来,好好喝一点笑酒(万夏)
真正喜欢我的诗歌的人,大部分不喜欢《中文系》(李亚伟)
我要写一首诗,对得起大凉山的一头牛(尚仲敏)
诗歌应该是从我们内心深处涌出来(张执浩)
因为热爱,所以无所畏惧(横)
写着写着就忘了出名(文康)
世界是虚无的,语言把它变为一种新的现实(非亚)
喝多了就升上去,酒醒了就落下来(石光华)
不认真写诗,哪里有什么天才(孙文波)
从“有意义的写作”到“寻找语言秘密的写作”(王敏)
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才是真实的自我(弥赛亚)
诗是诗人的天赋(艾先)
女人天生就是艺术家、诗人(张义先)
诗可以是一切(张小静)
不写不舒服,写了就舒服了(秦风)
抒情是可以原谅的(闲梦)
诗歌是对灵魂真相的呈现(潇潇)
从身份到灵魂,诗歌写作与什么有关?(周瓒)
诗歌是灵魂飞翔的窗口和天空(徐贞敏)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伊沙)
爱情是生活里的锦上添花(于小斜)
生活的改变总是太轻易了(袁玮)
说普通话很难受,说方言很容易(赵凡)
在生活面前,诗歌有时不值一提(懒懒)
让孤独的写作者以诗歌的名义抱团取暖(阿潘)
诗歌是表达内心的好方式(铂斯)
在改变中慢慢抵达目标(六回)
找到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存在感(李昕)
对于句群这种新文体,我有这个自信(孙智正)
我不断地走在路上(陈小蘩)
写作同生活中的其他东西不一样(龚静染)
静坐阳光下,偶闻肩胛长翅之音(廖慧)
诗人的创造状态就是灭尺度的状态(西娃)
一种是刺猬,一种是狐狸(南方狐)
诗像山里的草木,在土壤里自然生长(子梵梅)
人逢喜事,以诗下酒;人遇悲事,用诗取暖(汤巧巧)
我觉得抒情是诗歌的本质(邵风华)
心是一种既清澈、又无比复杂的东西(哑石)
把话说成诗,这是写作时我的追求(杨小滨)
乌托邦对于诗歌来说,是必须的(乌蒙)
30岁以后诗歌找到了我(董晓静)
好诗是排斥个人英雄主义的(大头鸭鸭)
我可不想在诗歌中安分守己(张凤霞)
过简单一些的日常生活(刘不伟)
新诗可贵的品质是自由(王学东)
唯有诗歌与音乐,可以留住时间(王音)
第二辑 刘涛诗性随笔
韩东
于坚、杨黎和韩东
杨黎
蓝马
李晓彬
周亚平
小安
张羞
张执浩
小引
宇向
宇向和张维
尹丽川、巫昂
韩梅
邓兴
乌青、周亚平、面海
臧棣和余笑忠
小平访谈刘涛(后记)
媒体评论
韩东的作品告诉我们,生活里的平庸比我们知道的还平庸,生活里的诗意比我们能感受到的还诗意。韩东洞悉那些显而易见却不被我们发现的事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动声色却惊心动魄的讲述者。
——贾樟柯
韩东也许就是中国版的雷蒙卡佛,以其敏感掌控文字触觉,温和与锐利交集,直抵世态人心。
——苏童
翟永明一直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有人称其为“东方美丽的女人”。
——诗人 欧阳江河
翟永明以其女人的心身接触到了某种纯粹或永恒。
——诗人 韩东
第三代诗人都有翟永明情结。
——诗人 伊沙
如果有人问我谁是“非非”诗人?毫无疑问,我会说是杨黎。
——何小竹(作家、诗人)
杨黎追求的从“有”开始升腾或沉坠,指向那发出召唤的不可表达不可理知的神秘境域。
——贾冬阳(诗人、学者)
在杨黎“废话”诗歌的影响下,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大批走*路线的口语写作者,他们尝试之作掀起了一股“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的旋风。
——刘波(评论家)
要谈论一个像于坚这样的诗人是相当困难的。奥登在《十九世纪英国小诗人》序言里开列的要符合大诗人的资格,一个诗人必须符合的(至少三个半)五个条件,即一是他必须写得多;二是他的诗必需展示视野和风格的明白无误的独创性;三是他的诗必须展示题材和处理的多样性;四是他必须是诗歌技巧大师;五是就所有诗人的作品而言,我们区分他们的少作和成熟作品,但大诗人的成熟过程必须持续他的一生等等,于坚几乎都已具备。
——唐欣
于坚是另一位可以成为大师的汉语诗人,这缘自他丰富而独特的文本创造,他对汉语言诗性的伟大继承与开拓,他丰厚的道德背景和精神质地,他隐秘的民族主义情怀(我们的大师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生气勃勃、变幻多端、不断自我更新的生命力,以及他至今方显淳厚的创造激情。
——朵渔(作家)
——贾樟柯
韩东也许就是中国版的雷蒙卡佛,以其敏感掌控文字触觉,温和与锐利交集,直抵世态人心。
——苏童
翟永明一直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有人称其为“东方美丽的女人”。
——诗人 欧阳江河
翟永明以其女人的心身接触到了某种纯粹或永恒。
——诗人 韩东
第三代诗人都有翟永明情结。
——诗人 伊沙
如果有人问我谁是“非非”诗人?毫无疑问,我会说是杨黎。
——何小竹(作家、诗人)
杨黎追求的从“有”开始升腾或沉坠,指向那发出召唤的不可表达不可理知的神秘境域。
——贾冬阳(诗人、学者)
在杨黎“废话”诗歌的影响下,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大批走*路线的口语写作者,他们尝试之作掀起了一股“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的旋风。
——刘波(评论家)
要谈论一个像于坚这样的诗人是相当困难的。奥登在《十九世纪英国小诗人》序言里开列的要符合大诗人的资格,一个诗人必须符合的(至少三个半)五个条件,即一是他必须写得多;二是他的诗必需展示视野和风格的明白无误的独创性;三是他的诗必须展示题材和处理的多样性;四是他必须是诗歌技巧大师;五是就所有诗人的作品而言,我们区分他们的少作和成熟作品,但大诗人的成熟过程必须持续他的一生等等,于坚几乎都已具备。
——唐欣
于坚是另一位可以成为大师的汉语诗人,这缘自他丰富而独特的文本创造,他对汉语言诗性的伟大继承与开拓,他丰厚的道德背景和精神质地,他隐秘的民族主义情怀(我们的大师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生气勃勃、变幻多端、不断自我更新的生命力,以及他至今方显淳厚的创造激情。
——朵渔(作家)
在线试读
刘涛涛露西访谈刘涛(代序)
刘涛涛露西:请问你为什么要做这本《心香:当代诗歌访谈》?
刘涛:开始起于很偶然的一个念头。我从教友圈回到诗歌圈,起初有些不适应,太理想化了吧。感觉诗坛乱糟糟的。各种声音,各种流派,似乎比80 年代还热闹。后来发现“热闹”是一种有泡沫的假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较之80 年代,传媒的完全之改变,尤其是微博的出现,使诗和诗评的传播渠道更方便更快捷,更随意更个人。而微博又是个很怪的东西,它可以把“诗坛”集中起来,把人与人,诗人与诗人拉得很近。有段时间我特别不适应此种“热闹”。就开始慢慢在自己的博客和微博发出“访谈”系列。
记得我在前几篇评论中说过一些比较激烈的言辞,例如:“看不惯我们写作的环境,充斥着很多假诗人。”所谓诗坛有没有假诗人呢?肯定有。但我后来重新审视我说的话,觉得还是有失偏颇。大多数尚在写诗的诗人,对诗都应该是虔诚的,起码是感兴趣的。所谓假诗人,想在诗中捞点诗之外的实惠,其实是捞不到什么的。不是吗?
刘涛涛露西:除了这个偶然的初的动机,你做这本书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更深层次的动因?
刘涛:是这样的,随着“访谈”一步一步做下来,有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处境变得很尴尬,似乎陷于某种真实而又虚幻的旋涡。我特别不适应。就准备罢工了。这很符合我一贯的知难而退的风格。但我的许多诗友女伴都鼓励我,给我打气,我才坚持了下来。当然后来全靠祈祷的支撑。
刘涛涛露西:祈祷,怎么说?
刘涛:作为一个天主教教友,祈祷是本分,我会为我的生活、工作祈祷,为我的一切祈祷,当然也会为我的这个“访谈”祈祷。你刚才问及做这本书深层次的动因。是,有的,是关于女性意识和女权意识。我对一些女诗人说出了我的这个潜意识。我说,所谓诗坛,诗歌媒体的话语权几乎全部握在男诗人手中,就算个别的男诗人男评论家推出和评论一些女诗人,也都是符合他们意愿和标准的。纵观整个中外文学艺术史被遮蔽的女诗人女艺术家,何止千万?这一点女诗人翟永明在她的《天赋如此》一书中说得很到位。我对部分女诗人说:我并不想跟他们男诗人抢话筒,“夺权”,我只是想“解构”一下这种“权利分配不均”的现象罢。
刘涛涛露西:“解构”是后现代一个时髦的词儿,那么你解构了吗?
刘涛:随着我访谈的深入,我已经不是很关心解构的问题了。是,开始我非常热衷于去“解构”。例如我曾采访到一位女诗人,一个大力提倡女性意识的女诗人,一个刊物的女主编,我请她多给我推荐一些女诗人,企图通过女诗人数量之多去与男诗人较劲。那个女主编说:“我所认识的女诗人们都很低调。”是啊,女诗人普遍低调,埋头修炼写作很少发言、发声,更不会像许多男诗人那样当“麦霸”,拿着话筒就不愿放下,且大放厥词。这不是和过去的我一样吗?正合我意!但是,我现在不一样了,我不想受任何男权话语的暗示或明示。我对那位女主编说:“那么低调做啥子呢?”既然女诗人提倡女性意识,就应当发声……
刘涛涛露西:但据我观察现今女诗人还是普遍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君不见,“诗坛”的“割据势力”都有那么几位诗人“名媛”?以及外围的粉丝佳丽?她们难道能两耳不闻诗坛事,一心只写专业诗?
刘涛:正是如此。圣人说:祈祷不是我改变天主,而是天主改变我。我已经被改变了,净化了。我既不热衷于去关注诗坛的所谓“假诗人”的所作所为,也不积极于去解构男权话语了,我只想把这个“访谈”做好。我看到这个“访谈”对我本人和诗人的益处,对读者和后人的益处。我尽力而为,善始善终。
宗教上,我反对原教旨主义,也反对黑白混搭的“渎神论”;在诗歌界,我同样反对各种偏执狂自恋狂,但我还是很欣赏个体诗人的和专业精神的。这本《心香:当代诗歌访谈》收录的是我接触到的当代诗歌和诗人,是我个人喜欢的诗和诗人;既然是喜欢就有偏爱,为纠偏,我又作了适当的扩展与包容。
……
刘涛涛露西:请问你为什么要做这本《心香:当代诗歌访谈》?
刘涛:开始起于很偶然的一个念头。我从教友圈回到诗歌圈,起初有些不适应,太理想化了吧。感觉诗坛乱糟糟的。各种声音,各种流派,似乎比80 年代还热闹。后来发现“热闹”是一种有泡沫的假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较之80 年代,传媒的完全之改变,尤其是微博的出现,使诗和诗评的传播渠道更方便更快捷,更随意更个人。而微博又是个很怪的东西,它可以把“诗坛”集中起来,把人与人,诗人与诗人拉得很近。有段时间我特别不适应此种“热闹”。就开始慢慢在自己的博客和微博发出“访谈”系列。
记得我在前几篇评论中说过一些比较激烈的言辞,例如:“看不惯我们写作的环境,充斥着很多假诗人。”所谓诗坛有没有假诗人呢?肯定有。但我后来重新审视我说的话,觉得还是有失偏颇。大多数尚在写诗的诗人,对诗都应该是虔诚的,起码是感兴趣的。所谓假诗人,想在诗中捞点诗之外的实惠,其实是捞不到什么的。不是吗?
刘涛涛露西:除了这个偶然的初的动机,你做这本书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更深层次的动因?
刘涛:是这样的,随着“访谈”一步一步做下来,有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处境变得很尴尬,似乎陷于某种真实而又虚幻的旋涡。我特别不适应。就准备罢工了。这很符合我一贯的知难而退的风格。但我的许多诗友女伴都鼓励我,给我打气,我才坚持了下来。当然后来全靠祈祷的支撑。
刘涛涛露西:祈祷,怎么说?
刘涛:作为一个天主教教友,祈祷是本分,我会为我的生活、工作祈祷,为我的一切祈祷,当然也会为我的这个“访谈”祈祷。你刚才问及做这本书深层次的动因。是,有的,是关于女性意识和女权意识。我对一些女诗人说出了我的这个潜意识。我说,所谓诗坛,诗歌媒体的话语权几乎全部握在男诗人手中,就算个别的男诗人男评论家推出和评论一些女诗人,也都是符合他们意愿和标准的。纵观整个中外文学艺术史被遮蔽的女诗人女艺术家,何止千万?这一点女诗人翟永明在她的《天赋如此》一书中说得很到位。我对部分女诗人说:我并不想跟他们男诗人抢话筒,“夺权”,我只是想“解构”一下这种“权利分配不均”的现象罢。
刘涛涛露西:“解构”是后现代一个时髦的词儿,那么你解构了吗?
刘涛:随着我访谈的深入,我已经不是很关心解构的问题了。是,开始我非常热衷于去“解构”。例如我曾采访到一位女诗人,一个大力提倡女性意识的女诗人,一个刊物的女主编,我请她多给我推荐一些女诗人,企图通过女诗人数量之多去与男诗人较劲。那个女主编说:“我所认识的女诗人们都很低调。”是啊,女诗人普遍低调,埋头修炼写作很少发言、发声,更不会像许多男诗人那样当“麦霸”,拿着话筒就不愿放下,且大放厥词。这不是和过去的我一样吗?正合我意!但是,我现在不一样了,我不想受任何男权话语的暗示或明示。我对那位女主编说:“那么低调做啥子呢?”既然女诗人提倡女性意识,就应当发声……
刘涛涛露西:但据我观察现今女诗人还是普遍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君不见,“诗坛”的“割据势力”都有那么几位诗人“名媛”?以及外围的粉丝佳丽?她们难道能两耳不闻诗坛事,一心只写专业诗?
刘涛:正是如此。圣人说:祈祷不是我改变天主,而是天主改变我。我已经被改变了,净化了。我既不热衷于去关注诗坛的所谓“假诗人”的所作所为,也不积极于去解构男权话语了,我只想把这个“访谈”做好。我看到这个“访谈”对我本人和诗人的益处,对读者和后人的益处。我尽力而为,善始善终。
宗教上,我反对原教旨主义,也反对黑白混搭的“渎神论”;在诗歌界,我同样反对各种偏执狂自恋狂,但我还是很欣赏个体诗人的和专业精神的。这本《心香:当代诗歌访谈》收录的是我接触到的当代诗歌和诗人,是我个人喜欢的诗和诗人;既然是喜欢就有偏爱,为纠偏,我又作了适当的扩展与包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