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98660
“制造业 互联网”是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是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 ”行动的*结合点。本书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在哪融合、用什么融合、怎么融合”这一主线,系统阐述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可行路径和重点举措。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为企业深化互联网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书可为政府部门、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及对制造业和互联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总 体 篇
第一章 背景和意义 3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步入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 3
第二节 制造业是“互联网 ”的主战场 8
第三节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10
第二章 “互联网 ”的价值创造机理 12
第一节 “互联网 ”的特征 12
第二节 “互联网 ”创造价值的作用机制 13
第三节 “互联网 ”对制造业价值创造的作用分析 18
第三章 现实基础 23
第一节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3
第二节 网络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24
第三节 技术基础不断夯实 26
第四节 产业基础支撑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28
第五节 两化融合水平逐年提升 30
第六节 涌现出一批融合发展新模式 34
第七节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39
第四章 思路和目标 40
第一节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内涵 40
第二节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 41
第三节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42
第四节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 45
任 务 篇
第五章 “双创”平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依托 49
第一节 “双创”平台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载体 49
第二节 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67
第三节 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重点方向 68
第六章 新生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 73
第一节 两种融合发展路径 73
第二节 融合发展生态体系现状 77
第三节 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存在的问题 89
第四节 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发展重点 91
第七章 新模式: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 98
第一节 新模式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 98
第二节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三类新模式 100
第三节 新模式培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1
第四节 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的重点方向 113
第八章 新基础: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基础 118
第一节 “新四基”的内涵及构成 118
第二节 发展“新四基”的重要意义 123
第三节 我国发展“新四基”的重要方向 125
第九章 新能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130
第一节 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突破口 130
第二节 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发展现状 132
第三节 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面临的问题 137
第四节 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138
第五节 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重点方向 140
政 策 篇
第十章 完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147
第一节 融合发展要求加快完善机制体制 147
第二节 完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举措 149
第十一章 培育国有企业融合发展机制 152
第一节 培育融合发展机制是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 152
第二节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要求加快培育国有企业融合发展机制 153
第三节 培育国有企业融合发展机制的举措 155
第十二章 加大财政支持融合发展力度 157
第一节 加大财政支持是科学引导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157
第二节 融合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 160
第三节 加大财政支持的举措 161
第十三章 完善支持融合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 165
第一节 税收金融政策是减轻企业税负、激发创新动力的重要抓手 165
第二节 融合发展对税收金融政策提出新要求 168
第三节 完善税收金融政策的具体举措 170
第十四章 完善产业用地政策 174
第一节 完善产业用地政策是满足融合发展用地需求的重要保障 174
第二节 完善产业用地政策的举措 175
第十五章 健全融合发展人才培养体系 178
第一节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深化融合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178
第二节 融合发展对培养人才体系提出新要求 179
第三节 健全融合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举措 181
第十六章 推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交流 184
第一节 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是深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184
第二节 融合发展要求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186
第三节 推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交流的举措 188
附 录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193
中国制造2025 200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224
参考文献 244
后记 252
序
序
——写在《制造业 互联网:<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出版之际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前途就在于“ 互联网”。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多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既有利于发挥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庞大的优势,又有利于发挥我国互联网应用创新活跃、产业规模领先、人才资本聚集的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倍增效应、聚合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
一、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就是把制造业、“互联网 ”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改善供给,发展新经济,释放新动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途径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整体大而不强。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实现上述转变的现实选择,有利于构建跨领域、协同化、生态化制造业创新体系,有利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利于打造新型制造体系。
(二)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实践“双创”的主要阵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大规模投资扩大产能、低成本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僵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要害问题。“双创”通过集众智、汇众力不断挖掘创新发展潜力,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之源。在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等平台已经为广大创业者开展创业提供重要支撑;在制造业领域,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平台也开始出现,正成为激发创新、激励创业的新载体。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将会引发制造业创新模式、资源配置、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深刻变革,催生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大量新兴技术、产品、模式与业态需求,为“双创”拓展出了广阔空间。
(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制造业领域供需结构错配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互联网在制造企业和用户之间架设了信息沟通的桥梁,为制造企业基于用户需求设计、生产、服务提供支撑,催生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新模式,实现了按需供给,大大缓解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其次,互联网使得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汇聚更加迅速,提升了制造企业内外部协同效率,催生了网络化协同制造的新模式,大大降低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交易服务的成本。此外,互联网使得制造企业在产品交付后能够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O2O)服务,催生了在线监控诊断、远程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提升了供给的层次和水平。
(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发达国家争相把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上升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作为新形势下推动再工业化、争夺国际产业竞争话语权的重大举措。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深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流程和环节的集成应用,构建网络时代的智能制造生产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本国比较优势,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我国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以此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未来一段时期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行动纲领。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一)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引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是引领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全面加速的第一动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发展,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创新,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二)坚持把协调发展作为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需要妥善处理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全面推进与错位发展、加快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维护用户权益,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知识产权,降低市场壁垒,实施科学有效监管,形成公平有序的融合发展新环境。需要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发展理念、技术产业、生产体系、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形成协调共生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
绿色是国家产业体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制造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深刻,绿色发展刻不容缓。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促进制造业清洁低碳、循环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要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培育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四)坚持把开放发展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紧紧抓住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格局变动的机遇,加强技术、市场、资本、人才的交流合作,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形成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完善面向全球的网络化服务生态体系,持续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促进全球创新要素有序流动,不断增强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加快构建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五)坚持把共享发展作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制造业肩负着吸纳就业、满足社会需求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使命。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要发挥互联网平台聚集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构建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制造业分享经济,以更优质的产品、更丰富的业态、更灵活的方式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要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催生更多新的产业形态,提供更多新的发展机会。
落实好《指导意见》,必须加快建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瞄准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夯实政策支持,扎实稳步地推进各方面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圩
前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制造业大国竞争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既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庞大以及互联网应用创新活跃、产业规模领先、人才资本聚集的双重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倍增效应、聚合效应,为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新旧
生产体系转换提供了可行途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两化融合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制造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正逐步沿着微笑曲线由采购、营销端向研发、设计和制造端渗透,从单项业务、单一企业、局部环节向多业务、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渗透,从生产方式变革到组织创新,加速重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和创新模式。但与此同时,我国仍面临平台支撑不足、核心技术薄弱、应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有待增强、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 ”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编制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为做好《指导意见》的宣传解读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纂了《制造业 互联网》一书,主要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在哪融合、用什么融合、怎么融合”这条主线,从发展背景、战略意义、现实基础、思路目标、重点方向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对《指导意见》进行系统性深度解读。本书分为三篇共16 章。第一篇为总体篇(共4 章),第一章介绍《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研究“互联网 ”的价值创造机理;第三章全面梳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第四章系统分析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第二篇为任务篇(共5 章),第五章详细阐述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第六章研究论述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跨界合作、融合发展的新生态;第七章深入分析智能工厂、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第八章分析论述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第九章分析了提升融合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第三篇为政策篇(共7 章),分别解读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中体制机制、国企改革、财政支持、税收金融、产业用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政策考虑和措施。本书重点解读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路径和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