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66463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是配合食品类专业开设“基础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卫生检验”及“酿造食品加工学”课程等基础上,总结以往实验课的内容、教学效果及相关实验指导编写的较为系统、连贯、实践性强的实验课程教材,力争成为今后教学改革形成课程群的理想教材。
全书分为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及检验要求、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实用技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学应用实验技术以及附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染色制片技术,微生物的观察,微生物的接种培养技术,微生物的数量测定及生理代谢试验,微生物菌种分离、诱变育种及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卫生检验以及酿造食品微生物学技术等;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让学生验证理论,巩固与加深所学的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实验相对独立,各院校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实验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教材,也可供食品、环保、卫生等领域从事微生物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及检验要求
第二部分 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实用技术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染色法
实验三 细菌特殊结构的染色(芽孢、荚膜和鞭毛)及细菌运动性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及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别
实验六 霉菌形态及特殊结构观察
实验七 微生物的培养特征的观察
实验八 噬菌体培养与噬菌斑的观察
实验九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方法
实验十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量
实验十一 微生物细胞数量的直接计数法
实验十二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
实验十三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四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实验十五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十六 细菌鉴定用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十七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实验十八 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实验十九 微生物菌种的复壮技术
实验二十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实验二十一 细菌总DNA的提取
第三部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技术
实验二十二 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
实验二十三 常见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实验二十四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实验二十六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实验二十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病菌检验
实验二十八 食品用水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二十九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实验三十 食品中乳酸菌检验
实验三十一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
第四部分 食品微生物学应用实验技术
实验三十二 小曲质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三 糖化曲的制备及其活力的测定
实验三十四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活力的测定
实验三十五 酱油种曲中米曲霉孢子数及发芽率的测定
实验三十六 腐乳制作
实验三十七 果酒酿造
实验三十八 啤酒酵母的扩大培养及其啤酒发酵实验
实验三十九 酒酿中根霉的分离与甜酒酿的制作
实验四十 酸奶制作及其乳酸菌活力的测定
实验四十一 酱油的酿制
实验四十二 醋酸发酵
附录
附录一 实验常用培养基及制备
附录二 常用染色液及试剂的配制
参考文献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技术课,它与食品生产、贮存、运输、销售、保鲜及食品安全质量评价密切相关。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研究微生物与食品问题。以便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活动,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提高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包括42个实验。第一部分为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及检验要求,由刘素纯编写,第二部分是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实用技术,由吕嘉枥、刘素纯、钟青萍、旭日花、曹广丽负责编写,第三部分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技术,由周康、周红丽、周辉、张继红、肖作为负责编写,第四部分是食品微生物学应用实验技术,由刘素纯、蒋立文、张香美、武运、高蕾、王静负责编写,附录和参考文献由刘素纯整理。全书的整理、绘图、统编、定稿由刘素纯负责。西南大学贺稚非教授担任主审,湖南农业大学邓芳席教授担任副主审。每个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按:目的要求、基本原理、器具材料、操作步骤、作业与思考题五个部分来编写的。各实验所用染色液、试剂、培养基等的配制均列在附录内。每个实验都是相对独立,各院校使用可根据具体情况开设实验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编委所在单位和领导的支持,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并给予指正。
编者2013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