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814323
刘民钢
当一个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不仅需要披坚执锐、英勇赴敌、浴血奋战的将士,也需要泼墨挥毫、发出怒吼、唤醒民族的文化战士。本书记载的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文化界的战士们通过各种文艺形式,投入抗击侵略、唤起民众的英勇事迹。
近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列强侵略,虽然始终坚强不屈,但是丧权辱国,所受屈辱,不可枚举。20世纪30年代,当日本入侵已经积弱近百年、遭受西方列强不断侵辱、几近四分五裂的中国时,中华民族,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坚忍不拔,奋起抵抗,在承受了4000万军民死伤重大牺牲之后,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其背后隐藏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和历史上宋、明等王朝覆灭时根本的不同,就在于这个时期,由于国人的坚持不懈的斗争,使得在全国民众中,中国的国脉不断,中国的民族不灭,中国的文化不亡。
抗战的胜利除了全国同胞前赴后继、以血肉和生命组成坚固长城、最终打败侵略者外,文化大军,全力以赴,同样用生命的呐喊,与外国入侵者无耻谰言和民族败类的种种亡国谬论进行着坚定不移的斗争,唤起全国民众的觉醒、激发全国民众的斗志,他们同样功不可没。正是由于他们的奋斗,在另一条战线上,为国家不倒、民族不亡、文明不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民族的灭亡往往在于文化与思想的灭亡,国家的觉醒往往在于文化和意志的觉醒。为了唤醒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强虏,当时文化界有知识、有骨气、有血性的文化人,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等阵地,通过文学、戏剧、电影等形式,发出了震天的吼声,唤醒民族的觉醒,维系了文化的国脉。文人之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此。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中华民族的卫士。
1931年9•18事件之前,一大批志士仁人,就开始了揭露日本野心,唤醒民众的工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激发起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
首先是新闻界,通过当时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为迅速的报纸和杂志,第一时间报道战争的进展,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赴国难。1937 年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汉口、重庆、延安、桂林都有大量报道和宣传抗日救亡的报纸和刊物创办和出版。在晋察冀解放区、淮北抗日根据地、山东解放区、晋冀鲁豫解放区、晋绥解放区、华中解放区等各个解放区也有不同的抗日报刊出版。包括在东北、在上海、在天津、在香港、在澳门、在东南亚、甚至在美洲,都有宣传抗日报纸或小报出版。它们宣传抗日救亡,报道战事真相,弘扬了民族正气,激励了民族斗志。本书刊出的大量照片,形象地介绍和反映了新闻界在抗战期间的重要史实。
20 世纪30年代文艺界兴起了救亡运动,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团结爱国进步人士,出版进步文艺期刊,创造抗日文艺作品。用手中的笔,通过报告文学、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揭露了敌伪的灭绝人性的残暴,展现全国军民浴血奋战的事迹,赞扬了抗日将士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延安,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成为广大进步作家在当时和日后的前行指南。本书比较全面地用文字和图片一起生动地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文学界广大作家与诗人的成就和作品。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西北影业公司拍摄了一批抗战故事片和纪录片,用民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抗战故事,激励民众抗战热情。还有现在已鲜为人知的存在于延安抗日根据地的延安电影团,为我们留下了延安大生产等珍贵的影像。孤岛时期的上海和沦陷之前的香港,都有不少优秀的宣传抗日的故事片问世。本书中的关于这些事迹的图片,弥足珍贵。
抗战爆发后,成本低、编写快、演出要求简单的话剧,是最先对抗战做出反应的文艺样式。上海救亡演剧队、上海影人剧团和中国旅行剧团等话剧团等成立,促使各地的话剧剧团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剧场、在操场、在街头,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举行各种形式的演出,宣传抗日,表达爱国情怀,鼓励民众的爱国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各地抗战演剧宣传活动的开展,也推动使中国话剧运动进入一个高潮期。本书较为细致地介绍了上海、武汉、桂林、重庆、延安等地的话剧活动。
抗战时期,为维系中华文明绵绵不绝,人才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当时沦陷区一大批高校迁往西南和西北地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国防、政治、经济等各条战线各部门的骨干力量,为后来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储备了重要的人才。本书除对上述情况作了介绍外,还特别介绍了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等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发展状况,也介绍了当时根据地开展社会教育的基本情况。本书还较为具体地介绍了过去很少提及的当时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在沦陷区开展的反奴化教育。为了延续中华民族的教育命脉,在沦陷区、游击区以及后方通过创办流动小学、战时补习学校、临时中学、战时民众学校等各种适应战争环境的教育机构,成功瓦解了日伪的奴化教育企图。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70年了。在战争已经过去70年的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地提起这场战争,不断地纪念这场战争?
中国有句古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了历史,我们就会重复历史。
近年来,中国人民和政府时时都在提醒日本的部分政客,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在现代史上犯下的罪行,目的就在于提醒日本的某些人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今天,我们国人也在不断地纪念这段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会重演历史。忘记战争,就会重逢战争。只有不忘战争,不忘历史,才能更加珍爱和平,更加坚定地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意志。
不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对于一切有良知的人们来说,记住历史,都是一样的重要。
让我们每个人都牢记中国现代史上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这是本书的最根本目的。
刘民钢
2015年9月25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