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129790
改革开放40年献礼
顾秀莲
代序二:致力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新平台
董 奇
综合篇 社会治理 40 年回顾与前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魏礼群
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值得关注的几个课题
李培林
改革创新道路上的北京社会建设实践
宋贵伦
与时俱进创造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洪大用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刘忠祥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践行“创造高品质生活” 新使命
孙甘霖
创新社会治理 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
王济武
篇 社会治理历史变革与新时代新征程
关于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刘应杰
只有继续开放才能不断发展
韩 震
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社区治理的回顾与反思
龚维斌
改革开放 40 年北京市社会建设回顾和新时代展望
岳金柱
1978—2018 年:中国全球治理话语选择的历史变迁
付玉辉
现代民族节日的多元维度和纵深向度
于学斌
第二篇 社区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
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社区治理重要论述的初步体会
汤晋苏
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朱耀垠
城市社区物业费困局及其对策研究
陈 鹏
“民生微实事”构建社区治理大格局 ——深圳市南山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探索
倪赤丹 陈文岚
探索建设全要素小区 提升人民群众宜居品质
宝月凤
第三篇 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
乡村振兴需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李 文
完善县域扶贫开发治理体系
邬平川 彭庆辉
传统文化激发内生力量 公众参与共谋村落复兴 ——以房山区南窖村公众参与为例
苏琛其 王崇烈
筑强基层党组织堡垒,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尤梅春
基于地方适应性的乡村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东中西三地农村的比较案例研究
刘 冰 邱倩云 王时雨
创新“一乡(镇)一法庭”模式 推进新时代乡村 社会治理现代化
张万松
DT 缙云书院的乡村治理实践
朱 勇
第四篇 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和路径设计 ——基于官僚制度、信息化和平台化视角的分析
丁元竹
关于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的建议
沈水生
新时期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社会 功能分析
赵延东 李睿婕 何光喜
破解中等收入群体焦虑的对策
李建伟
我国社保费改税的理论与实践新探
冯俏彬
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治理思考
王章兴
第五篇 互联网社会与社会治理创新
互联网时代大城市治理刍议
侯永志
新时代“人工 智能”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街道华纳社区为例
云凤柏
“互联网 ”消防综合治理的深圳模式
连樟文
网络社会与现代教育创新
尹 雄
后 记
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 / 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魏礼群
在伟大的改革开放 40 周年前夕,我们在这里举办“第八届中国社会治 理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回顾总结 40 年来 我国社会治理变革的历史进程、宝贵经验和重大成就,深入研讨新时代社会 治理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 路,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再奋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 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讲几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交流。
一、40 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的重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开启了当代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期。40 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改 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也极大地推动和加快了社会全面发 展,社会治理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变化。纵观 40 年的历史进程,我认为, 中国社会治理领域变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从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92 年党的十四大,主要 是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放松社会领域管控,释放 社会活力,让全社会活跃起来。这一阶段社会治理变革的重要标志是:1982 年 12 月,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对国家的基本制度、根本任务、治理结构和主要原则都作出了新的规 定,包括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也包括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 合一”体制,推进乡村政权建设。这些年通过改革生产流通体制、劳动人事制度,放松城市“单位制”“街居制”管理,扩大企业、地方和城市管理权 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流动,特别是人口在城乡之间、农村之间、城市之间 以及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与此同时,国家从宏观上重视社会建设。 从 1982 年实行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起,专门增添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对控 制人口增长,促进劳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 福利事业,稳定社会秩序等,都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1987 年,党的十三大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中,每一步都把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 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些表明,伴随改革开放大潮兴起的社会治理变革巨 轮开始启动前行。
第二阶段,从 1992 年党的十四大到 2012 年党的十八大,主要是构建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基本框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社会治理的新路子,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始致力于社会和谐发 展。这一阶段社会治理变革的重要标志是:1993 年 11 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 会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改革,继续促进社会经济活跃发展;同时,重视社会和谐进步。2002 年党的十六大以后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并系统 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和战略部署。2007 年党的十七大 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明确提出加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 房、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安 全体系以及社会组织体系建设,在城乡社区普遍推行网格化、网络化、精细 化管理。这阶段,社会治理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变革都取得了重要 进展。
第三阶段,从 2012 年党的十八大到现在,主要是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变 革,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 序运行。这一阶段社会治理变革的重要标志是: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部署,提出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 系列新举措,大力度推动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新进展新成 效。包括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从严治党、惩治腐败,以党 风带政风、民风、社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集中力量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 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持续推进教 育、医疗、人口、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构建国家安全体制,健全公 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政法领域改 革取得多方面新进展。这阶段,开拓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 变的新境界。
经过 40 年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治理领域变革取得历史性进 展,概括起来说:一是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向现代社会治理体制 的重大转变,以往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的社会管理体制逐步转向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社会治理体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社会、市场、公众多元主 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初步确立。二是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宏观 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与微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筑起了新型社会治理制度的 “四梁八柱”和系列基石,现代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基 本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和国家安全建设体系,包括社会 组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信用体 系、应急管理体系等,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迈出有力的步伐。四是基本 改变了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道德、科技和行政等多种 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推进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 治理,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总之,就全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治理创新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深入展开。
40 年来,社会治理领域深刻变革所取得的成效是多方面的,为重要 和为显著的成就,就是长期保持了全社会大局的稳定,有力促进了经济 社会全面发展。这不仅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 40 年来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国人民由难以过上温饱生活转变到即将享受全面 小康生活,收入水平和消费质量显著提升,全体社会成员逐步朝着共同富 裕方向迈进;而且突出体现在国家由 40 年前的长时间动乱到逐步实现大治, 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社会建设、信用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健康社会建 设不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的社会美好景象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 面前。从国际上看,在加快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转型极为艰难,相对应的 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的演变往往曲折复杂,充满矛盾和变数。而 我国在长达 40 年急速和深刻的社会革命中,始终保持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严重犯罪案件明显降低,打破了犯罪率随着现代化推进必然升高的西方“魔咒”。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命案发案率的国家之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无疑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