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237514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是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兼职成员的研究成果汇总,内容涉及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经济社会、新疆与中亚现状等。
内容简介
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自2000年11月成立以来,秉持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立足新疆、服务西北、面向中亚、提升水平、加快发展的宗旨,在西北边疆经济社会、历史宗教、语言文化、中亚历史与现状等领域开展学术和现状对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书即为该中心的系列丛书之一,书中从政治法律外交、经济社会生态、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展示该中心和相关机构研究人员的近期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于从事和关心新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适合于从事和关心新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目 录
序
前言
政治法律外交编
当前新疆周边的地缘政治格局
跨文化视角:欧洲认同理论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启示
论欧盟环境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应当注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问题研究
亟待完善的新疆民族教育法制建设
中亚区域国际水资源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中国与中亚国家良好周边和跨境合作(英文)
经济社会生态编
资源税改革的几点思考
劳动就业与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欧盟生态旅游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新疆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思想研究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承载力研究
人·自然·文化——试析中欧生态认同
生态旅游业:希腊达底亚给我们的启示(英文)
历史文化语言编
丝路语言:开启西域文明的钥匙
古代黠戛斯人“嫠面”习俗小考
随王震大军西进新疆的陕甘女兵
丝绸之路上的香料
《西域图志》中民汉语合璧地名研究
古代新疆汉语的历史足迹
浅谈现代维语方言词汇的特点
前言
政治法律外交编
当前新疆周边的地缘政治格局
跨文化视角:欧洲认同理论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启示
论欧盟环境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应当注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问题研究
亟待完善的新疆民族教育法制建设
中亚区域国际水资源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中国与中亚国家良好周边和跨境合作(英文)
经济社会生态编
资源税改革的几点思考
劳动就业与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欧盟生态旅游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新疆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思想研究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承载力研究
人·自然·文化——试析中欧生态认同
生态旅游业:希腊达底亚给我们的启示(英文)
历史文化语言编
丝路语言:开启西域文明的钥匙
古代黠戛斯人“嫠面”习俗小考
随王震大军西进新疆的陕甘女兵
丝绸之路上的香料
《西域图志》中民汉语合璧地名研究
古代新疆汉语的历史足迹
浅谈现代维语方言词汇的特点
在线试读
政治法律外交编
当前新疆周边的地缘政治格局
一、“颜色革命”后的中亚
(二)哈萨克斯坦:政局稳定、经济鹏飞
2005年底哈萨克斯坦也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但未发生“颜色革命”。其实,哈萨克斯坦逃过了“颜色革命”的这一劫,归根到底还是美国人在关键时刻放了纳扎尔巴耶夫一马。和许多中亚国家领袖一样,纳扎尔巴耶夫是美国政客口中的“独裁者”,更被攻击为贪污腐败的典型。然而,美国终没有对纳扎尔巴耶夫下手,其原因是:
(1)美国认识到,哈萨克斯坦现总统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悬殊,谁也不想跟“政坛失意者俱乐部”打交道;
(2)美国在哈萨克斯坦有巨大的石油投资和利益,若贸然在该国推动“颜色革命”,风险过大;
(3)“安集延事件”后与乌兹别克斯坦交恶,哈萨克斯坦成为替代乌兹别克斯坦“位置空缺”,以实现华盛顿在该地区的利益。
“颜色革命”得逞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除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其中发挥作用外,与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极度贫穷有关。一个是政权更迭,一个是暴乱被镇压,其差别就在于阿卡耶夫和卡里莫夫的掌控能力。
哈萨克斯坦则完全不同于上述两国,近五六年凭借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及由此而来的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得以改善。纳扎尔巴耶夫在2006年总统咨文中提出,未来十年内哈萨克斯坦进人世界前五十名竞争力国家行列的发展战略。哈萨克斯坦现在人均CDP究竟有多少,众说纷纭。2006年的一些报道说在3000多美元,2007年上半年的说法在5000多美元。据报道,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07年6月16日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市表示,2007年哈萨克斯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7000美元。上述数字可能有点水分,但无论如何,哈萨克斯坦无疑已为中亚的首富,其国民的信心倍增,甚至于牛气十足。
……
当前新疆周边的地缘政治格局
一、“颜色革命”后的中亚
(二)哈萨克斯坦:政局稳定、经济鹏飞
2005年底哈萨克斯坦也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但未发生“颜色革命”。其实,哈萨克斯坦逃过了“颜色革命”的这一劫,归根到底还是美国人在关键时刻放了纳扎尔巴耶夫一马。和许多中亚国家领袖一样,纳扎尔巴耶夫是美国政客口中的“独裁者”,更被攻击为贪污腐败的典型。然而,美国终没有对纳扎尔巴耶夫下手,其原因是:
(1)美国认识到,哈萨克斯坦现总统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悬殊,谁也不想跟“政坛失意者俱乐部”打交道;
(2)美国在哈萨克斯坦有巨大的石油投资和利益,若贸然在该国推动“颜色革命”,风险过大;
(3)“安集延事件”后与乌兹别克斯坦交恶,哈萨克斯坦成为替代乌兹别克斯坦“位置空缺”,以实现华盛顿在该地区的利益。
“颜色革命”得逞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除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其中发挥作用外,与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极度贫穷有关。一个是政权更迭,一个是暴乱被镇压,其差别就在于阿卡耶夫和卡里莫夫的掌控能力。
哈萨克斯坦则完全不同于上述两国,近五六年凭借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及由此而来的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得以改善。纳扎尔巴耶夫在2006年总统咨文中提出,未来十年内哈萨克斯坦进人世界前五十名竞争力国家行列的发展战略。哈萨克斯坦现在人均CDP究竟有多少,众说纷纭。2006年的一些报道说在3000多美元,2007年上半年的说法在5000多美元。据报道,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07年6月16日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市表示,2007年哈萨克斯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7000美元。上述数字可能有点水分,但无论如何,哈萨克斯坦无疑已为中亚的首富,其国民的信心倍增,甚至于牛气十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