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44336丛书名: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九针十二原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根结第五
寿天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1)宛陈则除之:《灵枢·小针解》云:“去血脉也。”《素问·针解》篇云:“出恶血也。”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宛与郁通。”此处音义同郁。郁指郁积,陈指陈久,总指废物停积。
(2)邪胜则虚之:《灵枢·小针解》:“言诸经有热者,皆泻其邪也。”《素问·针解》篇:“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
(3)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素问·针解》篇:“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两种说法不同,目前临床中常用的疾徐补泻手法是:慢进针,快出针,按闭针孔为补;快进针,慢出针,不闭针孔为泻。这里的“实”为补法,“虚”为泻法。
(4)言实与虚,若有若无:《素问·针解》篇:“言实与虚者,寒温气之多少也。若有若无者,疾不可知也。”针刺后,患者感到针下温热的,即产生了补的作用;感到寒凉的,即产生了泻的作用。不过这种感觉变化很快,有时甚至若有若无。
(5)察后与先,若存若亡:《素问·针解》篇:“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即诊察病的先后而施以补泻,使虚者之气若有所存,实者邪气若有所亡。
(6)为虚与实,若得若失:《灵枢·小针解》:“言补者亿(bi,音必,满也)然若有所得,泻则倪(与恍同,失意貌)然若有所失也。”
(7)泻日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泻日”之下,《甲乙经》有“迎之,迎之意”五字,“得针”作“出针”。全句即泻法要快速持针刺人,得气后慢慢将针取出,摇大针孔,排开表阳,使邪气有其出路,随针外泄。
(8)按而引针,是谓内温:引针,即出针。温,当读“蕴”。此言泻法出针不应按闭针孑L,若按闭针孑L,邪气就会蕴积于内而不得泻。
(9)补日随之,随之意,若妄之:随病者呼气时进针为补法。 《甲乙》 “妄”作“忘”,谓补法当尽量减少刺激,使患者若无其事。
(10)若行若按,如蚊虻止:谓进针捻转,针下有如蚊虻叮咬皮肤的感觉时,即应停I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