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987984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收集整理古代经方、名方110余首,按其主要作用分类编排。每方概述其来源、组成、用法、方解、功效、主治、加减、禁忌与注意事项;重点阐述其现代应用经验,特别是许多名老中医一方多用、古方新用的技巧、经验和体会。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阐述深入浅出,对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开发应用古典名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适于中西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基层医务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 录
第1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汤
麻黄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九味羌活汤
香薷散越婢汤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三、扶正解表剂
加味香苏散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2章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二、润下剂麻子仁丸三、逐水剂十枣汤第3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二、调和肝脾剂四逆散逍遥散三、调和肠胃剂半夏泻心汤第4章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攻里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二、解表清里剂葛根黄芩黄连汤第5章清热剂一、清气分热剂白虎汤二、清营凉血剂犀角地黄汤三、清热解毒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普济消毒饮四妙勇安汤金黄散四、清脏腑热剂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左金丸苇茎汤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五、清热解暑剂六一散(原名益元散)第6章温里剂一、温中散寒剂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二、回阳救逆汤四逆汤参附汤真武汤附子汤三、温经散寒剂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第7章补益剂一、补气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二、补血剂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芍药散当归补血汤三、气血双补剂八珍汤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芍药甘草汤四、补阴剂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一贯煎五、补阳剂金匮肾气丸(肾气丸)右归丸第8章固涩剂一、固表止汗剂玉屏风散二、涩肠固脱剂四神丸三、固崩止带剂完带汤第9章理气剂一、行气剂金铃子散二、降气剂三子养亲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第10章理血剂一、活血祛瘀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失笑散温经汤生化汤活络效灵丹二、止血剂胶艾汤黄土汤云南白药七厘散第11章消导剂保和丸第12章安神剂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第13章开窍剂一、凉开剂安宫牛黄丸二、温开剂锡类散六神丸冰硼散第14章祛湿剂一、芳香化湿剂藿香正气散二、清热利湿剂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三、利水渗湿剂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四、温化水湿剂苓桂术甘汤第15章祛痰剂一、燥湿化痰剂二陈汤温胆汤二、清热化痰剂小陷胸汤三、治风化痰剂止嗽散瓜蒌薤白白酒汤
第16章治风剂一、疏散外风剂牵正散小活络丹二、平息内风剂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羚角钩藤汤第17章治燥剂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第18章驱虫剂乌梅丸第19章涌吐剂瓜蒂散病名方剂对照
第16章治风剂一、疏散外风剂牵正散小活络丹二、平息内风剂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羚角钩藤汤第17章治燥剂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第18章驱虫剂乌梅丸第19章涌吐剂瓜蒂散病名方剂对照
前 言
第1版序
第1版前言
中医方剂的形成发展,历史悠久,资料甚丰。从古代“方剂之鼻祖”《伤寒杂病论》,到当代由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方剂学》止,涌现出了诸如《千金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成方切用》《汤头歌诀》《验方集锦》及“经验方”“奇方”“妙方”等专著,逐渐使中医方剂学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学科,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冠名《古方今用》,旨在“今用”,表现当代中医应用古方的风貌和最新临床运用动态。本书所选的是近年来在国内中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资料。这些资料均经过周密的临床观察、科学的实验室研究和统计学处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重复性。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方剂,有利于科学组方遣药,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作用。《古方今用》一书,计115个方剂。每方内容包括方名、来源、组成、用法、方解、功效、主治、加减、现代应用、禁忌与注意事项、参考文献等,重点放在现代应用一节。为便于读者查找和引用,书后附“方名索引”和“病名索引”。《古方今用》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湖南省娄底地区卫生局局长吴平凡的关怀并作序,在此特致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缺点在所难免,诚望同道斧正。
中医方剂,源远流长,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繁衍和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人根据中医方剂的特点,大致分为“经方”“时方”两大类。这些方剂,流传已久,其中有效名方,多数列入历代方书或当代教材之中,有书可查。李世文、康满珍同志历经数载,博采众方,潜心研究,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在“一方新效”“异方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面,大胆引索今人对古方之新见,编著《古方今用》一书,用以嘉惠杏林,造福人类,诚不愧其“执术为医,荷责至重”之天职。迩来,李世文、康满珍夫妇携《古方今用》来访,征询鄙见,并求书序。余有幸先睹为快,且不时为其中诸多独具卓识的新意所欣慰。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有益于中医方剂的更广泛应用和提高。有鉴于此,故乐为序。
吴平凡
1998年7月于湖南娄底
第5版前言
《古方今用》自1999年问世以来,已经3次修订,多次印刷,由于内容丰富、贴近临床,深受广大基层医生和读者的青睐,累计发行25 000余册。为与时俱进,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再次对本书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在保持上版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现代应用部分,将近几年发表在国内医药期刊的部分名老中医及专家教授的临证经验,像一颗颗明珠一样串联起来,供一线临床医师参考和借鉴。同时删除了部分年代较久、制作烦琐的方剂,并修正了上版中的错漏,使本书内容更加精练实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此,读者在应用本书方剂时,建议在医(药)师指导下使用,以防不测。在本书编写和修订过程中,李祥佑、张白艳、李红辉、康尚忠帮助查找资料,康振华、刘素珍、袁红梅协助校对,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在此一并致以谢意。由于编者才疏学浅,书中可能存在一些疏漏,恳请同道斧正。
《古方今用》自1999年问世以来,已经3次修订,多次印刷,由于内容丰富、贴近临床,深受广大基层医生和读者的青睐,累计发行25 000余册。为与时俱进,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再次对本书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在保持上版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现代应用部分,将近几年发表在国内医药期刊的部分名老中医及专家教授的临证经验,像一颗颗明珠一样串联起来,供一线临床医师参考和借鉴。同时删除了部分年代较久、制作烦琐的方剂,并修正了上版中的错漏,使本书内容更加精练实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此,读者在应用本书方剂时,建议在医(药)师指导下使用,以防不测。在本书编写和修订过程中,李祥佑、张白艳、李红辉、康尚忠帮助查找资料,康振华、刘素珍、袁红梅协助校对,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在此一并致以谢意。由于编者才疏学浅,书中可能存在一些疏漏,恳请同道斧正。
李世文 康满珍
2017年5月12日于湖南
第1版前言
中医方剂的形成发展,历史悠久,资料甚丰。从古代“方剂之鼻祖”《伤寒杂病论》,到当代由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方剂学》止,涌现出了诸如《千金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成方切用》《汤头歌诀》《验方集锦》及“经验方”“奇方”“妙方”等专著,逐渐使中医方剂学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学科,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冠名《古方今用》,旨在“今用”,表现当代中医应用古方的风貌和最新临床运用动态。本书所选的是近年来在国内中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资料。这些资料均经过周密的临床观察、科学的实验室研究和统计学处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重复性。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方剂,有利于科学组方遣药,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作用。《古方今用》一书,计115个方剂。每方内容包括方名、来源、组成、用法、方解、功效、主治、加减、现代应用、禁忌与注意事项、参考文献等,重点放在现代应用一节。为便于读者查找和引用,书后附“方名索引”和“病名索引”。《古方今用》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湖南省娄底地区卫生局局长吴平凡的关怀并作序,在此特致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缺点在所难免,诚望同道斧正。
李世文 康满珍
1998年7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