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83363
总 序/ 《收获》编辑部
彼岸瞳 / 两色风景
秘密当铺 / 两色风景
路西法的世纪末预言 / 姜 来
偷换时间的人 / 顾 晶
明治四十年的线香 / 毛 飞
斗 鸡 / 沐 一
凶 宅 / 冥 灵
禹门坊怪谈之鹑火宅 / 佟 婕
总 序
悬疑推理小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舶来品。虽然早在清朝,中国小说中便有“彭公案”“施公案”一类公案小说,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悬疑推理小说的出现,还得源自20世纪初中国文人对于柯南道尔“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译介与模仿(早期的译介者往往同时也是仿写者)。用范伯群教授的话讲,中国现代悬疑推理小说——当时一般称为“侦探小说”——在诞生之初,就存在一个“包拯和福尔摩斯交接班”的问题。
而在中国本土的悬疑推理小说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发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可能与中国社会长期缺乏理性、科学、法制精神有关,而这些社会普遍认知对于悬疑推理类小说而言,犹如土壤和空气对于植物生存生长一般重要。
但近些年来,中国的悬疑推理类小说的创作,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不错的实绩,涌现出很多有着丰富生活经历和创作才华的年轻写作者。而本套“罪推理事务所”系列书则恰是对这些近年来部分创作实绩的一种汇总与展现。
现如今,每一位优秀的中国悬疑推理小说家在创作时都需要面对四个问题:如何面对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创作资源?如何面对欧美日本同类型小说的辉煌创作成果?如何融合悬疑推理故事于中国社会环境而达到浑圆的境界?如何用紧张而刺激的故事表达出普遍意义上的人性主题?本套丛书所选的这些篇小说正是写作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出的思考与回答。
我们现在还很难概括总结出中国悬疑推理类小说已经形成了哪些独特的能立于世界同类小说中的风格或流派,但看过这这些作者的作品后,我们有理由相信,距中国派推理小说的诞生,已经不远了。
太守养的斗鸡死了一只。
死的是“追风”,曾为太守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现在它年纪不小了,跑也跑不快了,太守将它养在鸡舍之中,培养的重心转移到了其他后起之秀上。
没想到追风突然死了。
消息一收到,太守气得跺脚。追风不是病死,而是脖子被整个拧断了,脑袋软绵绵地朝后方歪,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也失去了光泽,仿佛两颗黯淡的木头珠子。
“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太守把鸡笼一拍,盯着那尸首,痛不欲生,“白养活你们这些蠢奴才了!连只鸡都看不住!”
一番审问下来,谁都不知道是什么人掐死了这只斗鸡,连鸡舍几时有人入内他们都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太守将他们狠狠骂了一通,仍觉得不够解气,转头叫管家过来,拖了几个去后院毒打。听到后院频频传来的惨叫声,太守这才感到几分解恨。他往椅子上一靠,揉揉太阳穴,长长叹了口气。
定是那些对他怀恨在心的人干的,他愤愤地想。会是谁呢?官场上的同僚?民间的自称替天行道的侠客?还是那些在斗鸡台上惨败给他的对手?
可何必找一只鸡下手?
太守“啧”了一声,暗道也罢,说不定就是那伙不长脑子的仆役监守自盗。唉,可怜了追风,就这样去了。
这些年来,斗鸡风靡全国,不光在民间受到众人欢迎,甚至在朝廷也有着大量拥趸。每到重大节日,京城都会举办盛大的斗鸡比赛,就连平日里许多官员也喜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带上自家斗鸡一较高下,就如同对弈或者看戏一般稀松平常。
郑太守爱鸡是出了名的,当地人都知道他“视鸡如子”。 有时候遇上名贵的品种,他更是要亲自看护,甚至时时抱在怀中一刻都离不了。偶尔被家中女眷埋怨,他还不满道:“这是我的宝贝,你懂什么?当真妇人之见!”
所以这追风一死,他难过了许久,唉声叹气,连连扼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