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38983丛书名: 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配套教材
编辑推荐
吕章申主编的《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是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研究人员对考古专业的研究集萃,文集包括考古调查、水下考古、研究综述、史前考古、印章、佛教造像、窑址、国外理论等多个专题的30余片论文。基本体现了国家博物馆考古部近几十年来对与国家考古事业的理解及研究水平。
内容简介
《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是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华诞及考古部建制三十周年而发起的一部纪念性考古文集,作者多为考古部工作或工作过的研究人员,内容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水下、航空等方面考古业务的回顾、发展及未来展望,从石器到瓷器、从生业发展到祭祀文化等内容丰富的专题性考古学研究,以及文物保护和人类学研究等多领域研究成果。
《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适合国内外考古学、人类学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适合国内外考古学、人类学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目 录
国家博物馆的考古学传统(代序) 张威
考古部的记忆 张素琳
国家博物馆晋南考古三十年回顾 戴向明
我国个水下考古学研究机构的诞生 杜耀西
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与重要发现 赵嘉斌
中国航空摄影考古回顾与展望 姚乐音 杨林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奠基者——贾兰坡 甄秀鸣
20世纪夏文化探索 王力之
略论中国考古学与中国文物学之关系——以青铜器学为例 李先登
科技考古概述 杨林
北方史前祭祀文化 王月前
宁夏史前文化考古调查纪实 陈斌 李进增 耿志强
菜园遗存初步研究收获 李滨 陈斌
班村遗址古代文化与环境的变迁 王建新 张广如 张居中
薛家岗文化石器工业研究 庄丽娜
四析王城岗城堡遗址 董琦
垣曲盆地二里头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佟伟华
浊漳河上游地区蛋形瓮浅谈 李嵘
凤雏刻辞甲骨的考古学观察 田伟
论甘肃东部秦文化的年代 梁云
咸阳塬新确认秦陵补证 游富祥
出土巴蜀印章研究 洪梅
汉代墓地祠堂画像与墓室画像关系考 信立祥
周汉时期的“八主”祭祀及其历史影响 王睿
山东青州市汉墓出土的空心砖制作工艺 李文杰
长沙窑彩釉装饰工艺及产品外销路线的研究 于文荣
试析闽南地区宋至清代窑炉形制及其演变 孟原召
论邢窑的分期与年代 牛健哲
试论《郡斋读书志》的分类体系 雷生霖
都城·所城——从元大都城及乍浦城遗址变迁看城市发展与文物古迹保护之关系 李刚
三峡文物保护成果研究 郝国胜
人与土地——拉富什三角洲的变迁与史前遗迹 R·A·温斯坦 S·M·加格利阿诺著 许志勇译
考古部的记忆 张素琳
国家博物馆晋南考古三十年回顾 戴向明
我国个水下考古学研究机构的诞生 杜耀西
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与重要发现 赵嘉斌
中国航空摄影考古回顾与展望 姚乐音 杨林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奠基者——贾兰坡 甄秀鸣
20世纪夏文化探索 王力之
略论中国考古学与中国文物学之关系——以青铜器学为例 李先登
科技考古概述 杨林
北方史前祭祀文化 王月前
宁夏史前文化考古调查纪实 陈斌 李进增 耿志强
菜园遗存初步研究收获 李滨 陈斌
班村遗址古代文化与环境的变迁 王建新 张广如 张居中
薛家岗文化石器工业研究 庄丽娜
四析王城岗城堡遗址 董琦
垣曲盆地二里头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佟伟华
浊漳河上游地区蛋形瓮浅谈 李嵘
凤雏刻辞甲骨的考古学观察 田伟
论甘肃东部秦文化的年代 梁云
咸阳塬新确认秦陵补证 游富祥
出土巴蜀印章研究 洪梅
汉代墓地祠堂画像与墓室画像关系考 信立祥
周汉时期的“八主”祭祀及其历史影响 王睿
山东青州市汉墓出土的空心砖制作工艺 李文杰
长沙窑彩釉装饰工艺及产品外销路线的研究 于文荣
试析闽南地区宋至清代窑炉形制及其演变 孟原召
论邢窑的分期与年代 牛健哲
试论《郡斋读书志》的分类体系 雷生霖
都城·所城——从元大都城及乍浦城遗址变迁看城市发展与文物古迹保护之关系 李刚
三峡文物保护成果研究 郝国胜
人与土地——拉富什三角洲的变迁与史前遗迹 R·A·温斯坦 S·M·加格利阿诺著 许志勇译
在线试读
考古部的记忆 张素琳
我是1981年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历博”)考古部的,至今已在考古部工作了近30年。我来时考古部刚恢复建制两年多,因此我也亲眼见证了考古部成长、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历程。考古部不但从开始的十几个人逐渐扩大到现在的20多人,而且还由初单一的田野考古组细分为专业分工更加明确的田野考古、水下考古和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三个研究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考古部至今都是我馆平均学历、具有高级职称人数比例的部门,学术成果也在馆里名列前茅。为此,我作为考古部的一员,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在考古部工作多年,而且担任过考古部的秘书,还在考古部党支部长期工作,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不但学到不少东西,也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2009年,考古部迈入而立之年,我不禁想起在考古部的近30个春夏秋冬,回首往事恍如昨日,一桩桩、一件件,都浮现在眼前,令人感慨不已(彩版一~彩版六)。
在考古部工作期间,对我而言难忘的当属山西垣曲工地。记得我刚刚从山西调到历博考古部时,李石英主任就在与我的谈话中明确告诉我,我未来的工作地点仍在山西。我到考古部后,只在一个工地参加过发掘及资料整理,即山西垣曲考古工地。垣曲的东关遗址和南关商城遗址,是我一生从事考古工作时间长、难忘怀的地方。记得到考古部的第二年,即1982年4月初,我就在组长郭仁的带领下,与刚刚分配到部里的大学生张威三人,为配合探索夏文化,一起到山西考古调查,并选择合适的发掘地点。其实我们原计划是要到晋东南地区进行调查,没想到在太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领导联系工作时,遇到垣曲文化馆的原馆长吕辑书先生。郭仁与他在招待所同住一屋,听他热情而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的情况后,觉得垣曲这个地点非常重要,不但各时期的遗址数量众多,而且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对学术研究和探讨非常有益。于是我们改变了计划,随吕辑书先生翻越中条山,首次来到垣曲。垣曲县位于黄河北岸的一个小盆地内,历史非常悠久,但相对封闭。20世纪80年代初的垣曲交通非常不便,仅有的交通工具就是公共汽车,但是公交车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每天只在垣曲县城与古城镇之间早、晚各对发一趟车,所以我们的调查主要靠徒步进行。当时我们住在垣曲县招待所,环境脏乱差,条件非常简陋。每天早饭后由吕馆长引路,我们4人手持
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
小镐头、小手铲和陶片袋,沿着流经垣曲全境
我是1981年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历博”)考古部的,至今已在考古部工作了近30年。我来时考古部刚恢复建制两年多,因此我也亲眼见证了考古部成长、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历程。考古部不但从开始的十几个人逐渐扩大到现在的20多人,而且还由初单一的田野考古组细分为专业分工更加明确的田野考古、水下考古和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三个研究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考古部至今都是我馆平均学历、具有高级职称人数比例的部门,学术成果也在馆里名列前茅。为此,我作为考古部的一员,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在考古部工作多年,而且担任过考古部的秘书,还在考古部党支部长期工作,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不但学到不少东西,也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2009年,考古部迈入而立之年,我不禁想起在考古部的近30个春夏秋冬,回首往事恍如昨日,一桩桩、一件件,都浮现在眼前,令人感慨不已(彩版一~彩版六)。
在考古部工作期间,对我而言难忘的当属山西垣曲工地。记得我刚刚从山西调到历博考古部时,李石英主任就在与我的谈话中明确告诉我,我未来的工作地点仍在山西。我到考古部后,只在一个工地参加过发掘及资料整理,即山西垣曲考古工地。垣曲的东关遗址和南关商城遗址,是我一生从事考古工作时间长、难忘怀的地方。记得到考古部的第二年,即1982年4月初,我就在组长郭仁的带领下,与刚刚分配到部里的大学生张威三人,为配合探索夏文化,一起到山西考古调查,并选择合适的发掘地点。其实我们原计划是要到晋东南地区进行调查,没想到在太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领导联系工作时,遇到垣曲文化馆的原馆长吕辑书先生。郭仁与他在招待所同住一屋,听他热情而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的情况后,觉得垣曲这个地点非常重要,不但各时期的遗址数量众多,而且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对学术研究和探讨非常有益。于是我们改变了计划,随吕辑书先生翻越中条山,首次来到垣曲。垣曲县位于黄河北岸的一个小盆地内,历史非常悠久,但相对封闭。20世纪80年代初的垣曲交通非常不便,仅有的交通工具就是公共汽车,但是公交车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每天只在垣曲县城与古城镇之间早、晚各对发一趟车,所以我们的调查主要靠徒步进行。当时我们住在垣曲县招待所,环境脏乱差,条件非常简陋。每天早饭后由吕馆长引路,我们4人手持
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
小镐头、小手铲和陶片袋,沿着流经垣曲全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