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653116
《湖湘文库–湖湘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湖湘文库》大型丛书。
一、湖湘古代生产生活用具概说
1.石器时代
2.青铜时代
3.铁器时代
二、湖湘民间生产工具
1.农耕种植工具
2.渔猎养殖工具
3.副业营生工具
三、湖湘民间生活用具
1.服饰穿戴用具
2.厨炊饮食用具
3.陈设起居用具
4.交通运输用具
5.其他生活用具
按照通行的哲学观点,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与发展过程中独有的阶段和特征,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根本的标志。自远古人类诞生以来,用于生产生活的各类器具也随之出现,并始终伴随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得以改进。从中华文明范围来看,古代生产生活用具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半机械化时代等过程,湖湘大地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发展史也概莫能外。
就全国范围来看,近代对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的研究可以上溯到20世纪初叶。其时正逢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和西方文化观念蜂拥而入,各种制造精美的中国古代文物也被大量偷运出国,一些忠于传统的爱国志士开始了有意识地收藏和整理工作,并于1905年在今江苏省南通市创建南通博物苑,展示了南通及其附近地区的金银、玉石、陶瓷、拓本、土木、车器、画像、军器、刑具和雕刻、漆塑、织绣、编物、文具等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而后,中国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的相关研究被纳入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取得了一定成绩。20世纪末,随着现代设计学在中国的传布,以及艺术界对民间艺术研究的重视,民间生产生活用具以传统造物的代表的形式出现在新的研究范畴之下,成为古代物质文明和传统造物设计研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云南、江苏、山东、陕西等地在相关文博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组织下,已经或正在开展面向民间传统物质文明的相关研究工作,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因此,站在物质文化的研究层面来说,我们开展对湖湘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的相关整理和研究工作,无疑也是相当必要的。
自古以来,湖湘大地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繁衍生息的地域,形成湘东、湘中、湘北的汉族和湘西北土家族、湘西苗族、湘西南瑶族相对集中分布的整体特征,存在于湖湘民间的生产生活用具因此具有极其庞杂的体系。而且,在湖湘民间生产生活用具发展的基本轨迹中,既有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也受到中原文化、南越文化的相互影响,不仅借以完成自身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以实物存在的方式对湖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的佐证和支持。因此,摸清湖湘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的“家底”,并对其进行整理,不但属于湖湘民间物质文化研究的范畴,而且民间生产生活用具本身所具有的古代工艺设计原理和造物精神,对当下设计学的相关研究和发展也有相应的启示。
与中国传统生产生活用具的发展脉络相似,湖湘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的发展也由不同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所影响。为便于叙述,本书先按照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各种用具材质的变迁,将湖湘古代生产生活用具的沿革分成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等三个大的阶段,再依据其在民间传统生产、生活中的不同属性,分为民间生产工具和民间生活用具两大部分,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在湖湘文化映射下的历史变迁,以及今天在湖湘各地的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细分和叙述。
史前文化考古资料表明,湖南是我国入相对稳定、以耕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地域之一,至迟在10000年前便已经成功实现了水稻的人工栽培,农耕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地理上,湖南地处俗谓“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南岸,有着丰富的湘、资、沅、澧四大水系和淡水资源,与湘东、湘南、湘西三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一道,构建了渔猎经济的发展基础。同时,勤劳智慧的湖湘儿女在数千年文明进程中不断适应历史的变迁,与时俱进地创造了各种灿烂的手工技艺,是湖湘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也成为湖湘文化重要的基础和分支。因此,按照湖湘民间传统生产的不同门类,湖湘民间生产工具可以大致分为“农耕种植工具”、“渔猎养殖工具”、“副业营生工具”三大类。
同时,人的日常生活可以概括为“衣”、“食”、“住”、“行”、“用”,即人所必需的穿衣、饮食、起居和出行等,属于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内容,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特征。湖湘民间生活用具的分类也据此分为“服饰穿戴用具”、“厨炊饮食用具”、“陈设起居用具”、“交通运输用具”四大类,除此之外诸如文化、娱乐、医疗、礼仪、祭祀等高级或特殊生活用具则归纳为“其他生活用具”类。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在湖湘民间农耕种植工具和服饰穿戴用具部分着墨较多,其他方面则略显简薄,一方面为的是突出湖湘大地社会生活耕织为本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为的是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用具及其相关的生产生活习俗进行必要的介绍。
根据湖湘民间生产生活用具及其分类和分布的相关特征,我们在广泛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分类详细列出相关条目。其后分别奔赴长沙、浏阳、宁乡、醴陵、岳阳、汨罗、沅江、张家界、吉首、凤凰、花垣、龙山、保靖、永顺等地,择取相关博物馆、民俗陈列馆、名人故居或典型的民族村落,对其间的生产生活用具及其材质和制作方式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了解;同时对不同门类的民间生产生活用具进行了拍摄;对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用具及其在日常或民俗生活中的运用,乃至造物理念等方面的内容,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咨询、记录和测量;对其中一些用具在造物上的独具匠心进行了阐释,以期在基本理清湖湘民间生产生活用具发展脉络的同时,亦能从现存多种形态和材质的生产生活用具中发现蕴藏其间、来自民间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还委托或指导湖南师范大学设计学硕士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研究方向部分毕业研究生和2010、2011两个年级的部分在读研究生,对安化、湘潭、湘乡、韶山、麻阳、溆浦、郴州、永兴等地的民间生产生活用具进行了类似的调查和采集工作。
田野调查所得的近万张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的图片和数十件实物,为本书图片的甄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甄选过程中,我们依据全书的整体布局进行图片的搭配,以便限度地与文字叙述部分相互呼应。由于版面所限,我们在所得的大量图片中层层筛选,在尽力确保每种用具至少一帧图片入选的前提下,对一些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民间生产生活用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图片部分除了我们亲自采集的之外,湘籍摄影家郑世华先生提供了多年来他在湘西各地创作的精美作品,左汉中先生也提供了大量资料图片。文字部分的少量插图则来自网络媒体和各种出版物,由于本书体例所限,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对原作者或收藏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之余,同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歉意。
近年来,由于社会不断发展、转型和调整,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发生转变,一些优秀的传统手工艺生产技术逐渐从我们的身畔消逝,传统竹木等材质的生活用具也被批量生产的塑料制品取代,成为正在走向博物馆化的“老物件”。通过对湖湘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的整理,我们在对其逐渐走向末路感到失落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优秀传统工艺技术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当然,必须强调和说明的是,尽管作者有过长期传统民间生活的经历,应该说对传统生活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但一方面由于湖湘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风情多样,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关于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的相关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可供参考的资料尚不多见,因此,本书的编撰肯定还有很多不足,其中或有讹误之处,亦祈请读者指正。
陈剑 焦成根
2012年2月18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