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059847丛书名: 中华文史新刊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华文史新刊”丛书之一。本书以逐篇辨识全宋词的取材为基础,归纳出36种宋词题材类型,它们覆盖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宋词题材构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统计和分析,诗庄词媚、词体狭深、词家正宗、别是一家等传统词学观念都得到相应的辨正;并从雅俗矛盾、南方文化、词体诗化理论、集会结社等社会文化学角度,解读宋词题材构成,取得了许多有别于传统的见解与结论。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以逐篇辨识全宋词的取材为基础,归纳出36种宋词题材类型,它们覆盖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词体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的属性和功能在宋代特别是南宋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实现。通过对宋词题材构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统计和分析,诗庄词媚、词体狭深、词家正宗、别是一家等传统词学观念都得到相应的辨正;并从雅俗矛盾、南方文化、词体诗化理论、集会结社等社会文化学角度,解读宋词题材构成,取得了许多有别于传统的见解与结论。
目 录
序
绪论 宋词题材研究的大历史观
节 宋词题材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宋词题材研究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第三节 对词体和题材概念的再认识
第四节 题材分类的历史、方法和原则
第五节 各题材类型宋词界定
上编 宋词题材构成的文本解读
章 传统词学命题辨正
节 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
第二节 从宋词题材构成的历史演进再论“狭深”论之谬
第三节 基于题材构成比较的婉约“正宗”论辨正
第四节 词律的演进与词体的诗化
第二章 宋词名篇题材构成考察
节 界定宋词名篇、确定宋词选本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第二节 宋词名篇三百首及其题材类型
第三节 解析宋词名篇题材构成
第三章 宋代咏物词研究
节 咏物词概念的界定及宋代咏物词的渊源
第二节 宋代咏物词的题材构成
第三节 宋代咏物词的发展脉络
第四节 宋代咏物词兴盛的原因
第五节 试论咏物词创新的前提
下编 宋词题材构成的文化解读
章 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变奏与宋词题材构成
节 国家制度的转型导致思想文化的转型
第二节 多重“雅”、“俗”二元矛盾是宋代思想文化转型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雅”、“俗”二元变奏对宋词题材构成的影响
第二章 新型南方文化对宋词题材构成的浸染之功
节 水土异质则人民异俗、文学异调论辨析
第二节 新型南方文化的生成及其对宋词题材构成的浸染
第三节 南北各省两宋词人作品题材构成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宋词题材构成之地域差异显微及个案举隅
第三章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演进及其对宋词取材的影响——兼论词体创作对词体诗化理论演进的反作用力
节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演进历程
第二节 考察词体诗化理论对宋词题材构成的影响
第三节 论创作实践对词体诗化理论建设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以经典作家为例
第四章 宋代文学会社与宋词题材构成
节 宋代集会、结社之风的盛行
第二节 宋代文学会社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两宋主要词社及其成员之确定
第四节 词社影响宋词题材构成之考察
第五节 “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辨
结论 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与词体的成熟
节 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文体自我实现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敦煌词: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的词体原型
第三节 晚唐五代文人词:信仰沦落下的情感放纵
第四节 苏轼词: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与词体的成熟
第五节 “别是一家”:正变思想对词体发展的错位误读
参考及征引主要书目
后记
绪论 宋词题材研究的大历史观
节 宋词题材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宋词题材研究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第三节 对词体和题材概念的再认识
第四节 题材分类的历史、方法和原则
第五节 各题材类型宋词界定
上编 宋词题材构成的文本解读
章 传统词学命题辨正
节 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
第二节 从宋词题材构成的历史演进再论“狭深”论之谬
第三节 基于题材构成比较的婉约“正宗”论辨正
第四节 词律的演进与词体的诗化
第二章 宋词名篇题材构成考察
节 界定宋词名篇、确定宋词选本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第二节 宋词名篇三百首及其题材类型
第三节 解析宋词名篇题材构成
第三章 宋代咏物词研究
节 咏物词概念的界定及宋代咏物词的渊源
第二节 宋代咏物词的题材构成
第三节 宋代咏物词的发展脉络
第四节 宋代咏物词兴盛的原因
第五节 试论咏物词创新的前提
下编 宋词题材构成的文化解读
章 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变奏与宋词题材构成
节 国家制度的转型导致思想文化的转型
第二节 多重“雅”、“俗”二元矛盾是宋代思想文化转型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雅”、“俗”二元变奏对宋词题材构成的影响
第二章 新型南方文化对宋词题材构成的浸染之功
节 水土异质则人民异俗、文学异调论辨析
第二节 新型南方文化的生成及其对宋词题材构成的浸染
第三节 南北各省两宋词人作品题材构成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宋词题材构成之地域差异显微及个案举隅
第三章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演进及其对宋词取材的影响——兼论词体创作对词体诗化理论演进的反作用力
节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演进历程
第二节 考察词体诗化理论对宋词题材构成的影响
第三节 论创作实践对词体诗化理论建设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以经典作家为例
第四章 宋代文学会社与宋词题材构成
节 宋代集会、结社之风的盛行
第二节 宋代文学会社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两宋主要词社及其成员之确定
第四节 词社影响宋词题材构成之考察
第五节 “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辨
结论 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与词体的成熟
节 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文体自我实现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敦煌词: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的词体原型
第三节 晚唐五代文人词:信仰沦落下的情感放纵
第四节 苏轼词: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与词体的成熟
第五节 “别是一家”:正变思想对词体发展的错位误读
参考及征引主要书目
后记
在线试读
绪论 宋词题材研究的大历史观
节 宋词题材研究的现状
学术界关于宋词题材的研究,目前仍集中在少数类型上。其中,为集中的是咏物词,所发表的论文数量遥遥领先;爱国、写景、农村、艳情、爱情也是较受关注的几类;其他类型题材则仅有少量单篇论文面世。从总体看,词学研究还没有结束体裁性质即婉约与豪放、本色与变体的争论,且多数学者仍主张或承认“诗庄词媚”、“词为艳科”、婉约为正宗等传统词学观念,而关于题材的研究刚刚起步,并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着力不均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缺乏文学研究的整体观即大历史观,同时也与先验主义和主观主义思潮的余波有关。
国外汉学界特别是日本学者,虽有针对唐宋词题材的分析研究,如村上哲见的《唐五代北宋词研究》、青山宏的《唐宋词研究》、宇野直人的《柳永论稿》等专著,但只局限于极少数名家的研究;不过,他们那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台湾学者林玫仪女士主编的四卷本《词学论著总目(1901—1992)》,是迄今收录词学资料丰富、全面的目录学著作。据该书统计,从1901年至1992年,共发表词学专著、论文24989种(包括词集、专著、论文、序跋和消息等)。笔者据此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在这24989种论著中,有关题材的论著为545种,占总数的2.18%。其中,关于宋词题材的有359种,占总数的1.44%。另有按题材编纂的选集共147种(包括鉴赏类辞书),其中宋词专集类编4种。
……
节 宋词题材研究的现状
学术界关于宋词题材的研究,目前仍集中在少数类型上。其中,为集中的是咏物词,所发表的论文数量遥遥领先;爱国、写景、农村、艳情、爱情也是较受关注的几类;其他类型题材则仅有少量单篇论文面世。从总体看,词学研究还没有结束体裁性质即婉约与豪放、本色与变体的争论,且多数学者仍主张或承认“诗庄词媚”、“词为艳科”、婉约为正宗等传统词学观念,而关于题材的研究刚刚起步,并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着力不均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缺乏文学研究的整体观即大历史观,同时也与先验主义和主观主义思潮的余波有关。
国外汉学界特别是日本学者,虽有针对唐宋词题材的分析研究,如村上哲见的《唐五代北宋词研究》、青山宏的《唐宋词研究》、宇野直人的《柳永论稿》等专著,但只局限于极少数名家的研究;不过,他们那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台湾学者林玫仪女士主编的四卷本《词学论著总目(1901—1992)》,是迄今收录词学资料丰富、全面的目录学著作。据该书统计,从1901年至1992年,共发表词学专著、论文24989种(包括词集、专著、论文、序跋和消息等)。笔者据此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在这24989种论著中,有关题材的论著为545种,占总数的2.18%。其中,关于宋词题材的有359种,占总数的1.44%。另有按题材编纂的选集共147种(包括鉴赏类辞书),其中宋词专集类编4种。
……
评论
还没有评论。